国破山河在(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5

  设立了专门的军工化学实验室,李卫带了一些有文化水平的学生,弹药的生产速度加快了不少,而且很多副产品更是让人获益,总装部得到了急需的染料,医院得到了消毒用品和少量西药制品,这是其他人的所未预料到的,兵工厂的扩大最先受益的是八路军自己。
第十五节
  由于李卫强调了安全生产的规范和制度,兵工厂的事故率被大大降低,更不会出现有人用铁棍捣散受潮结块的火药而被炸伤,也不会有人在子弹堆里抽着烟,总之一切与火有关系的东西,在这里是绝对受到严密监控,很多人都不得不戒了烟,整天坐在炸药堆里,毕竟还是命要紧。
  李卫在空着的时候,经常到一些小矿山上去拣些奇怪的矿石和从鬼子报废的兵器上整下些金属块,一趁空着的就缠着李厂长打些奇怪的零件,有时在李厂长的指点下,李卫也能渐渐自己独立炼铁铸造东西,兵工厂内部对这一老一小也有了新说法,有老李和小李两块宝之称。
  大家开始觉得奇怪,但很快下面的事情就让他们更加出乎意料了,老李配合李卫打出的东西,零零散散的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在李卫手里慢慢拼装起来,一个小小的多功能机床就成型了,虽然外观稍粗糙了点,精度差了点,但也能切削加工各种简单零件。
  这个小型机床极大的提高了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能力,兵工厂已经不仅仅能有完全的修理枪械能力,而且更有独立制造枪支的能力,李厂长对这机床简直是爱不释手,学会了用法后干脆从李卫手里抢了过来,死活都不肯放手,工作时间外根本不认别人碰,收工时总要把它擦得闪亮,抹上机油,用崭新的红绸子盖着,简直比他那支汉白玉嘴的烟杆儿还金贵,用李厂长自己的话说:这是俺老李的命根子啊。看来他是铁了心的要把它当传家宝。
  用这个母机床再做出另外几个功能不同的新机床来,加上从各种途径弄来的高精度量具,新机床的精度也大为提高,此时兵工厂的意义已经变了,在李卫的带动下,兵工厂已经开始复制三八式步枪,结果令人大出意料之外,新制的三八式步枪射程不仅仅远于原有日式步枪,而且精度大有提高。
  李卫驾轻就熟地和兵工厂全体人员一起,经过对所有的人大补一通化学和物理课后,在首先突破了基本的火药研制及雷汞的生产,多种机床组装出一条简易的子弹生产流水线,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令所有的人耳目一新,每一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只要进行简单的重复劳动,锃亮的子弹便如流水般生产出来。
  王保和段诚两人沾了李卫的光,头一个尝了鲜,立刻把上次打鬼子中将奖的三八枪立刻给换了装,看得其他战士直眼馋。
  这回轮到王政委更乐坏了,看来把李卫送兵工厂还真送对了,兵工厂还是主要受三团的暂时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团傍着军火库这个大款,这年头枪支弹药奇缺,一仗下来总是损失不少,靠缴获和购买也远不足以需要,自己兵工厂居然能造枪,再也不用牺牲大量的人员和金钱去从军火贩和国际支援组织中获取,还可以减轻不少上级的军火费用,绝对是大功。
  战场的子弹壳一下火线,次日就已经翻填成新的子弹重上战场,而弹头更是统一铸模,虽然有时赶战事,也不能完全保证质量,李卫还是被现在抗日战场的军火现状看得后背直冒冷汗,八路军使用的子弹头外形因为是多采用回收品,远远没有小日本的新造弹头标准,打出去不是变形,就是炸裂,穿透力不强,射程和准确性受影响,但杀伤力奇大,一击中人体就是一个大洞,有不少战士更是在子弹头上做手脚,用锉刀磨十字,以期达到达姆弹的杀伤效果。
  国难当头,李卫哪里管什么国际公约不公约,一脸恶毒笑意的李卫在弹头铸模器上做了修改,生产出一批特殊的子弹,在不影响射程和穿透力的效果下,使弹头产生类似达姆弹的炸裂效果,而且弹头中还有毒腺腔,内含矿物毒素,杀伤力奇大。这种子弹一上战场立即受到战士们的普遍欢迎,由于这种特殊弹头涂着红漆以示区别,战士们则爱称之红爆头,一但打出去,只要命中目标,基本上有死无伤,私下里这种红爆头弹和普通子弹的交换率是一比十,其他地方可能更高,八路军的其他几个团的首长还指名向三团要这种子弹,留给他们的神枪手打狙击。
  而小鬼子们一看到这种爆头弹就吓得直哆嗦,每次都拼命赶伪军打头阵,但仍是一不留神脑袋就像烂西瓜一样被打爆,死了的人倒就算了,活着的人晚上都会做噩梦,因此八路军中涌现出一批喜欢专门打脑袋的神枪手。
  真正为兵工厂立下威名的既不是红爆头弹,也不是新仿制的三八式步枪,而是地雷。
  一个简易安全的发火装置,再加上二两火药,用铁制雷体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会爆炸的大疙瘩。
  一开始,因为地雷生产成本低廉,并没有首先供应部队,因为不适应正规部队的移动作战,而是发放给战区内抗日民兵组织和游击队。
  日本鬼子疯狂进攻晋察冀地区,可反老百姓糟蹋苦了,每次大扫荡都是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少村子被鬼子扫荡成无人村,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盖起的房子,养肥的鸡鸭牛羊,全被鬼子抢得抢毁得毁,为了活路,不少村庄在八路军和中共的领导下,自发的组建抗日游击队,打仗总得有武器吧,这些抗日游击队千方百计想搞着军火,可每次打鬼子的缴获又是僧多粥少,兵工厂的地雷发放下去时,有些游击队不乐意了,原本还指望着上级能给两支快枪,没想到骡马拉回的是一坨坨的地雷。
  “这是啥啊,灰眉灰眼的铁疙瘩,能顶甚用?”少数游击队员不干了,没闹腾来枪,却搞来这些玩意儿。
  有些还不情愿的闹情绪要退货,喊着要换枪,可当有人用了地雷后,傻眼了,乖乖,这家伙真拽极了,轰一声,放倒三四个,几个连着炸起来,十几号人的鬼子一个都没跑儿,管你皇军伪军,全得趴下。
  这回游击队员们闹地更厉害了,这回不是看不起地雷,而是争着抢着要地雷,有人说了“这玩意儿别看不起眼,劲真大,一口气能放倒好几个呢!”
第十六节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地雷的杀伤力巨大,带来的战利品缴获更多,而且抗日队伍又不会出现战斗伤亡,更没有人说这玩意儿不好了,民兵和游击队直呼炸得过瘾。
  地雷要金属,可是铜铁也比较稀缺,雷体的原料也有些供应不上,有些兵工厂的同志琢磨开脑子,太行山上别的不多,就是石头多,干脆找来几个石匠,石头上凿出一个小坑,倒进炸药,装上发火器,一试,居然一样开花,威力丝毫不小,而且石雷更不容易发觉。
  兵工厂组建地雷生产线,铁雷和石雷卯足了劲的生产,为了解决供不应求,还把石雷的制造方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传播下去,这回晋察冀战区就开始热闹了,这也是让李卫所没有想到的,这些抗日战士的想像力简直到了离谱的程度。
  地雷战让这些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皇军和伪军炸得直发毛,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当看到石头,树木,水里,老百姓的盆罐都会爆炸,还以为招了邪,土八路会妖术,让东西会爆炸,一时让所谓的神仙姑大仙们的生意好了不少,还做着法事镇邪,却依然无济于事。
  许多有心的游击队花了不少精力研究地雷后,地雷战简直被提升到一种艺术的程度,精心研究敌人的心理和习惯后,从鬼子们之路上埋入地雷,撒上土,用草叶抹平不算,还要连续的印上鞋印,撒些牛羊粪,伪装成老百姓经常经过的样子,被这些伪装迷惑的鬼子踩上去就被炸上天,民兵们称之为叫“坐土飞机!”,与李卫的学大话西游直呼“又升仙啦!”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有时有两个儿童团的娃娃拿块着此地有地雷的牌子,恶作剧似的趁夜往鬼子小炮楼前一插,害的鬼子们都好几天不敢走正门,只敢从后边用绳子挂着爬出去,最后逼着伪军去趟雷,发现上当的太君气的七窍生烟,也无可奈何,反而更加造成了日本鬼子和伪军之间的裂痕。
  在地雷流行开来后,连续吃了地雷的苦头后,鬼子们狡滑起来,可是抗日军民也不是省油的灯,这是智慧的较量。
  不甘心的日本侵略者们从青岛调来排雷工兵,采用金属探测器扫雷排雷,一开始,游击队倒是不明白这鬼子手里拿着杆圈圈是啥玩意儿,大了意,让鬼子挖出不少雷,使不少村子的老百姓遭了鬼子们毒手,但后来李卫解释了金属探测器的作用后,便向现代的“微软”学习做出“地雷除工兵补丁”:磁电感应起爆器,专门针对排雷兵,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细线圈和电池做的弱电控电点火装置,不在地表露出接触装置,只要探雷器从上面扫过,金属圈和上面的感应电流就会在地雷上的磁电感应线圈上生产感应电流,激活电开关起爆地雷,游击队的战士们更是绝,拿些破铁片,冒充真雷的各种假雷骗得鬼子工兵晕头转向,挖了半天全是垃圾,而且石雷做的更隐蔽了,探测器根本没反应,甚至有些地雷上还装了土机关,探雷器往哪儿一过就遇上机关就引爆,由于在地面上露出了机关,除了隐蔽性比李卫的“地雷除工兵补丁”磁电感应起爆器稍差点外,成本低廉和构造简单的优势却是磁电感应起爆器不可比拟的。
  为了避免被地雷炸,日本鬼子们还威逼老百姓或牲畜去趟雷,结果遇上后踏发雷,前面老百姓或牲畜踩上引火装置,后面十几米远的地方的地雷却炸了起来。鬼子们往树荫下躲太阳时则遇到挂雷,砸老百姓的门时又引爆了装在门上的地雷,地雷简直不再能称之为地雷,陶陶罐罐都被改装成雷,地雷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天上,地下,水中都处都有,比较有名的是樊家窑的地雷阵,地雷布成的阵几乎堪称经典,真假雷区,迷踪雷阵,梅花雷阵,跳发雷阵,连环雷阵,打得鬼子们都视其为禁地,一般根本不敢往哪儿跑。
  地雷战在中国的西北打出了威风,曾有日本军官记载:“在中国的战争中,中国抵抗武装普遍使用一种叫地雷的武器,威力巨大,触者非死即伤,给天皇的武士们带来很大的伤亡。”
  若不是保证生产效率,李卫还恨不得在地雷上打上品牌名称,不过还好,兵工厂的其他同志并没有执行如此荒唐的主意,不过地雷的高性价比带来的薄利多销,着实让兵工厂赚了不少钱,而且更加活跃了战区的经济。
  三团的办公室内,兵工厂李厂长正吧嗒着抽着旱烟,这里可不是兵工厂,见不得半点火星,在团部抽烟除了会呛着些小丫头,小后生,其他更是百无禁忌,这不,正舒服的过着烟瘾呢。
  “咳,咳咳,别抽了,呛死人了,咳咳!”正给李厂长倒着茶的书记员陈佳瑶抱怨道,那股子辛辣的旱烟味儿熏得她快喘不过去了,真不知道这老头咋没被呛死,好像专呛她似地。
  “呵呵,你受不了就躲远点好了,烟啊,可是好东西。”王政委乐呵呵看着陈佳瑶一副苦着脸的样子。
  “要不你也来一口?”李厂长倒是满乐意别人和他分享的。
  王政委摇了摇手,摸出包大英牌香烟,抽出一支划了根火柴点上道:“得了吧,我可受不了那么重的味儿,我喜欢淡点的。”
  “淡,卷烟根本就抽不出啥滋味,还是俺的好,劲儿够足。”李厂长吧嗒吧嗒抽了几口,一脸的舒坦样子。
  “怎么样,那个小李子没给你添乱吧。”王政委搭上话道,“如果不满意,你就干脆把这小子给我开除还我好了,不用给我面子。”如果李卫在场又要跳脚了,他哪点儿像那个慈禧太后身边太监小李子?!
  “啥?!”李厂长脸色一板,把李卫给开了,放回三团,他可不乐意,气呼呼道:“告诉你,姓王的,李卫这小子老子看中了,你想要回来?没门儿!哪个敢跟老子提这茬,老子就跟谁急。”把李卫这个兵工厂的顶梁柱放跑,他傻啊?!宝贝还来不及呢!
  一看李厂长面色不善,王政委连忙摆手:“哪敢呢,谁敢从您老太岁头上动土呢,您老爱用多久就用多久!嘿嘿,我只是随便问问。”得罪风头正顺的兵工厂,那不是傻子就是二百五,三团还指望着兵工厂提供充足的弹药打鬼子呢。
  “算你小子识相,得,你有啥话就直说吧,别藏着掖着的。”李厂长这才把脸放平和了。
第十七节
  王政委先递上一张纸,道:“先看看这个吧!”
  李厂长接过一看,原来是上级对溶洞兵工厂的番号确定,溶洞兵工厂正式确定为“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黄涯洞第一兵工厂”,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向来附属三团的兵工厂居然能得到一个独立的番号,乐了,道:“好!老王,咱以后可是和你平起平坐了。”嘿,还是第一的!这张公文充分满足了老头子的虚荣心。
  看到李厂长的得意样,王政委脸上像是猎物进入陷阱似的笑容。“就是,就是,恭喜您老了,还有您老对李小子看法怎么样,毕竟他来历不明,他在你那儿也呆了快四个月了,应该比我更了解他吧,政治审核的结果怎么样?”王政委面色一整,露出工作时的认真和严肃的态度来。
  “啥!扯蛋!”李厂长一听王政委这突然冒出来的一句,差点没跳起来,“李小子不说别的,技术上就是一把好手,他跟俺说过,他对军火的了解是因为兴趣爱好,俺也看出来了,他绝对不是专业军工出身的,因为很多时候都要翻书做试验进行验证呢,正规军工出身的绝对不会这样外行,不过这小子有灵气儿,一点就通,这灵气儿连一些专业的老军工都自称不如呢,我看这小子说话和做事的方式,也不像是有假,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俺老李这几十年下来的眼光,而且李小子绝对不可能是敌人派来的间谍,除非他们傻了,放这么一个宝贝过来,光是那个地雷和红爆头弹就知道他的立场,绝对根红苗正,放心啦。”
  “哦,凭您这么一说,我是放心多了,毕竟他的来历蹊跷了点,只要根红苗正就好。”王政委心中的疑团解开了许多,对于李卫的才能,他是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李卫的确为抗日提供了很多帮助,担心的是怕他是怀有某种目的被日本鬼子或国民党那里派来的奸细,不过听李团长这么一说,倒也放心了,哪个奸细会为八路军提供这么厉害的杀伤性武器杀伤自己人呢,而且正如李厂长所说,李卫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个奸细的价值,如果是敌对势力怎么可能会放出这种人才来。
  李卫却没有听到这里对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对话,原来王政委正犹豫着对李卫重用和排斥的对待,现在可好了,确定李卫的立场,他心安了不少,毕竟现在的斗争是残酷和复杂的,敌人的特务总是千方百计的想打入这支抗日队伍。
  “真是的,今天把我叫过来说这种事,我还不如回去看看李卫又在捣腾什么新鲜玩意儿呢。”李厂长磕着烟灰一脸的不爽,在他眼里王政委这辈子做的唯一一件最正确的事就是把李卫这小子送他这儿来,这小子太对他老人家的胃口了,若不是人家是高中生,文化人,否则早收他做关门弟子了。
  “哦,看不出来那小子还蛮能折腾的嘛!”王政委倒是蛮有些自得,看来自己慧眼识人才。
  “唉,不说了不说了,在这儿简直是浪费时间,俺先回去了,有空就到俺那儿坐坐,弄几件新鲜玩意儿让你开开眼。”李厂长坐不住了,急着回去,兵工厂多是年轻小伙,没他这个老的镇场子,估计没半天又要造反了,李卫厂起身要走。
  “也不多坐坐!真是的急什么,吃过饭再走吧!”王政委想多留一会儿李厂长,听听兵工厂的有趣故事。
  “不了不了,还是改天你到我哪儿去,我请你,绝对山珍好酒。”李厂长摆摆手,与王政委客气几句,去了。
  只是在门外,段诚、王保、陈佳瑶和几个战士竖着耳朵一脸好奇的偷听着李厂长和王政委的交谈。
  在枯燥的战斗生活里,没有几件有趣的新鲜事儿更吸引别人的兴趣了,溶洞兵工厂好像是成了一个新闻焦点,不过出于保密的需要,知道溶洞兵工厂位置的人不多,而且知道的人也是守口如瓶,兵工厂的神秘性更加吸引这些年轻人的注意力了。
  晚上收工后,在既是办公室又是寝室的一个小溶洞室内,一个沉甸甸的麻袋扔在李卫的炕上,里面叮当做响。
  李卫望向兵工厂老李厂长,有些奇怪。
  “看啥,俺早知道你小子整天想些啥,俺这几十年饭可没白吃。”老李厂长不客气的借着油灯点上烟锅儿,接着说道:“别看你小子整天捣腾些俺不懂的高科技,别人不知道,但俺知道你小子的真本事还没亮出来,平常就留意你在摸些奇怪的金铁件儿,就知道你有名堂,俺刚好平时攒了点还有老同行帮忙留意的搜集了些,你看看,上不上眼。”
  李卫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他扒拉开麻袋,里面可真是五花八门的都有,什么宝剑,铁棍,还有不少奇怪的矿石。
  “您老可真能耐啊,这些玩意儿也能收到!”李卫佩服的五体投地了,黑色份量极沉的矿石不是钨矿是什么,还有极稀有的钛矿,铱矿,还有鬼子飞机上的零碎,都是用特种金属所制,每一件东西都不是凡铁。
  “得了吧,瞧你说的,俺是干啥的,打铁的,内行不说外行话,要收这些东西还不容易,找人托句话就得了。”老李有些得意,这些玩意有自己年轻时留的,都是些稀罕的铁玩意儿(李厂长并不知道金属的详细分类,只知道一些简单的金属名称),也有不少徒弟和同行托人带来的,收这些东西可真不容易呢。
  “就知道你小子还留着手,俺老汉也巴望着你能整个真名堂的东西呢。”老李还真想找李卫开眼,他早知道李卫肚子里有货,而且还不少,凭着整天打铁吃饭的他早把李卫当同行了,就是想让李卫把料子掏干净喽,满足他的好奇心。
  “嘿,明人不说暗话,我这儿还真有的活儿,必须要用好料。”李卫从炕边的一只箱子里掏出十七八张纸。
  老李皱起眉,纸上条条线线,除了只看明白像是些奇怪的枪和冷兵器外,其他就是看不懂,“这些是啥玩意儿啊!”老李用烟秆儿指了指纸上的曲曲扭扭的图画。
  “这些都是枪,和一些特殊武器,这回可是要您老大出力了。”李卫一脸崇敬道,没了老李,这纸上的东西全是白谈。
第十八节
  “成,有你卫子一句话,俺老李也把命给豁上也要弄成。”老李磕了下烟灰,“明天俺就把几个把式最好的徒弟叫回来,一起干,你快给俺讲讲这图上画得是些啥名堂?”
  老李也学其他人把李卫叫卫子了。
  这种很通俗的亲切叫法,李卫也丝毫不以为意,指着图上每一个部件仔细讲解起来,老李不断点着头。
  一老一少,一个讲一个听,又不断的互相提问和解答,直到天亮了,两人才意犹未尽的散去小憩一会儿。
  经过两天的琢磨,老李和几个徒弟大致明白了李卫图上画的东西,老李和李卫搜集的特殊合金材料仅能生产出少量的新型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