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15

  八路军的军工部刘部长也急火火的赶到兵工厂,这次兵工厂的高层变动,弄不好会伤筋动骨,他怎么能不出面。
  在刘部长解释了上级下达的命令后,大伙儿才真正理解是红爆头弹是违反什么鸟国际公约,对于八路军在世界上的声誉不利,上级的命令即是处罚性同时也是保护性的,毕竟红爆头弹已经引起国际组织的重视和关注,李卫在兵工厂是不能呆下去了,只是他下放到战士以后的命运就只能听天由命,如果将来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说不定以后还会有一线转机,毕竟把一个优秀的军工人才送上国际法庭,上级领导绝对不会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毕竟领导也精明着呢。
  同李厂长一样,刘部长同样没把有李卫身份不明的事说出去,这种说不清道不明,还有待查清的事儿,说出来恐怕更会添乱,而且上级领导、政工科和情报部门的同志都因为李卫的身份问题而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在自己被撤消职务后,李卫不但没有受到其他同志和领导的冷落和打击,反而他们的鼓励和理解让李卫深受感动,刘部长的一番话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论是在哪里,只要愿意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不论在兵工厂还是在战场上,都一样是抗日,都会有流血,都会有牺牲。”
  李卫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把自己的SG—552包括范国文的沙漠之鹰等现代枪支做了上交工作,毕竟这种武器带到新兵连也没有用,没有特制的小口径弹补给,它们还不如三八式步枪,李卫只拿了只有自己才能使用的星尘梭和格斗军刺,带上衣物铺盖和个人生活用品上路了。
  临出黄涯洞兵工厂,几乎是倾厂而出,所有的人都放下手头的活计来送李卫,看到这么多的同志送自己,这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是极其罕见的,这意味着所有人对他的价值的肯定,李卫真的很感动,回到抗日年代算是值回票价了,他的眼眶中包含着泪水,脸上带着淡然的笑,正如同现代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一样,向兵工厂的同志们鞠了三个躬,挥了挥后转身而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也许是放下了一切,李卫畅开心怀,有感而发似地放声高唱《男儿当自强》。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奋发图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
  充满激昂斗志的歌曲让所有的人眼神中都充满惊讶,眼中还含着离别伤感的同志,抹去了泪水,腰杆似乎挺得更直了,和其他的同志一样更加用力的挥动着向李卫告别的手。
第九十九节
  刘部长站在送别的人群中,看着李卫离去时的唱着自己从未听到过的慷慨激昂歌词,激励着兵工厂的人更加振奋,他赞赏的点了点头,李卫一直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无论任何时候心态都非常特别。
  李卫背着自己的行李独自一人翻着山路,赶向王家峪附近新兵连报到,这个新兵连是独立一师一团抽调人员组建的,教官有来自原红一团的老红军战士,也有来自于地方游击队精英的战士,不论是正规大规模作战还是游击作战,经验都非常丰富。
  新兵连几乎每天都有人专门摆着一张桌子在当地村子的晒谷场上,因为最近战斗调动频繁,对于战斗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征兵动员工作一直在进行,参军不仅仅有同村的老乡,也有亲兄弟,更有父子兵,因为晋察冀革命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发动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好,群众的参军十分踊跃。
  李卫走到征兵的人员摆在晒谷场的八仙桌前,立正,标准的军礼。
  “报告!战士李卫,前来报到!”
  李卫双手递上报到的介绍信。
  中气十足的声音顿时引来不少人的目光,李卫的声音刚落,同样充满中气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报告!战士范国文,前来报到!”
  “国文!你怎么?!”李卫惊讶的扭转头,却发现范国文不知何时站在他的身后。
  目光略过范国文的身后,却发现范国文的父母远远的站在晒谷场的边上,正一脸关注地望着这里,身边还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
  “嘿,嘿!卫哥,我说过了,你到哪里,我就一定会跟到哪里!”范国文刚才一身军人的气势全泄,挠着后脑勺傻笑着说道。
  “你,你应该回美国的,怎么跑到这里来当兵啊!”李卫有些痛心疾首地道,这死小子咋这么不开窍呢,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来这里当个八路军新兵蛋子,连美军也没这么好的人材基础,实在是太浪费了。
  “没事,我花了一个晚上,说服了爹地和妈咪,他们总算允许我跟你去当兵。”范国文顶着一双黑眼圈和脸颊上的巴掌印,看来这一家子也是一晚上没睡而且闹得也不怎么太平,还接受了不少教育。
  望望不远处范国文的父母眼圈同样是红红的,看样子他们是做了很大的牺牲,甚至做好了丧子之痛的心理准备,拗不过范国文,只得让儿子留在这片战火纷飞的中国土地上,还走了一下后门,委托上级领导把范国文和李卫安排在一起。
  李卫摇了摇头,“你啊!真是不知天下父母心!”范国文已是一头拖不回头的犟驴。
  李卫推开范国文,走到了范国文父母面前,同样的敬了个军礼,道:“请伯父伯母放心,只要我李卫还活着,我一定保全国文的安全。”
  范国文的母亲已是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而范国文的父亲上前紧紧的拉住李卫的手,激动的语不成声道:“谢谢,小儿有劳李先生了。”
  李卫恳切得点了点头,相对来说范国文这种人材在建国后的作用犹为重要,能保得一个还是尽量保一个。
  李卫和范国文在已是目瞪口呆的负责征名的战士面前签下了自己和名字,领取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军服,范国文眼含着泪水数步一回头的向父母默默告别,和其他人一起排队向军营中而去,开始他们的新兵战士生活。
  经过简单的筛选,李卫和范国文分别被分配到了新兵连的一连一排和二排,新兵连一直保持连级建制的,只是人数上比正规连要多上很多,有时甚至还超过标准营级人数,连排长都是经验丰富擅于带人的老兵,同时也是教官,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能力,训练好一批新兵分配到各个部队,再同时插入新入伍的战士,正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因为上级的命令发布的限定级别范围,李卫的原来身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而且范国文也是显得很低调,新兵连里并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个人来路,在共产党军队的普遍一视同仁的作风下,他们两个人更是没有什么特殊照顾,换上这身军装再剃成个大光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普通新兵蛋子。
  新兵连的第一天生活,李卫和范国文跟着其他的新兵们一大早就被教官叫到了校场等待例行新兵入伍的领导训话,没什么军事素质的新兵们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在校场内乱成一团,乱乱哄哄站队,甚至还站错了队伍,在各个连排长的指挥下,几乎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整理成队列,但仍有些歪歪扭扭,队伍后面仍有几个少数的可怜虫手足无措地瞎窜着找着自己的队伍。
  对于这些连左右都分不清,出身于农村山区普通老百姓的新兵们来说,第一次和这么多人站个队列,也确实挺有难度的,甚至有些新兵在队伍中直直地望向演讲台上的领导,腿肚子都紧张的直发抖。
  这批新兵入伍主持演讲的领导其实就是拉几个有空闲的原红一和二团或其他团级以上的政委客串一下,与现代人开会领导亢长发言相比,因为是同一环境出身,都知道下面的听众没有多少文化水平,这些政委的发言就不仅简单而且实在,话语中贴近生活,甚至还讲了几个小笑话放松了新兵们的情绪,拉近官与兵的距离,发言中强调了大家要齐力协力保卫家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外,还特别强调了纪律性。
  经过血与火的直接考验,这些过来人都明白要想在战场上活下去,除了平时的刻苦训练,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纪律问题,严格执行命令和与战友的配合相当重要。短短二十分钟的时间,各个领导就发言完毕,然后散队,正式开始编排新兵连的结构和训练计划。
第一百节
  新兵入伍训话后,新兵连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新兵中直接推选出班长,由新兵们民主推选,李卫所在的那个排分出了八个班,因为是新兵连,一个排有八九个班也不奇怪,李卫和其他六个战士分在一起编成一班,一个来自于山东淄博的战士被推选为班长,被推选成班的理由很简单,谁的块头最大谁就是班长,李卫这身在现代算是不错的一身肌肉和这些来自于农村做惯农活练出来的肌肉的其他人相比起来,几乎没什么起眼的,更何况城里人的皮肤要比乡下人白细一些,李卫这一身古铜色都差点被叫作了小白脸。
  范国文被分到了一排的三班,班长一样也没他的份,是一个山西人当的班长,不过范国文这个小白脸的外号倒是被坐实了。
  班长选定好,开始操练起来,第一个要学的是站队,前后左右都分不清的新兵们往往在一声号令下原地直打转,甚至撞到一起,这一切都得从头学习,好在排长们都是经验丰富有足够的耐心教导这些新兵认清方向和口号动作。
  原本就有一定军事素质的范国文和李卫两人,动作准确到位,反应灵敏,李卫是自学的,范国文是在大学里接受过美军的军训,两个一下子就在鹤立鸡群起来,有些动作要领甚至做得比教官还要规范。
  新兵连的几个连排长眼睛一亮,这一批新兵中倒是有几个素质不错的,点出名字让李卫和范国文直接出列,作为典型协助教官指点这些新兵的操练。
  望着即将能为自己战友的新兵们,李卫还愿意指点着他们,新兵入伍第一件事是服从,队列训练培养的对于命令的反应程度和与其他人的配合。
  饶是如此,新兵们仍是洋相百出,一个人出糗倒还算了,那可是近百号人在一起出糗,简直是一大奇景,真让李卫真不知道是哭好还是笑好,还好有八路军教官依然保持着耐心和理解的微笑,大家也一起努力,费了很大的精力,用了足足一天时间的时间,这批新兵们稍有了一点当兵的样子,勉强成听从命令指挥做出列队,向左向右转,立正,稍息等军姿动作。
  扯着嗓子喊着口号,动作演示了N遍,整个新兵队伍有时仍会有一堆人撞成一团,或者干脆十几个人傻乎乎的姿势僵硬、同手同脚的前进着,李卫本来耐心就不还错,而范国文的耐心早就在兵工厂的文化课上给磨出来了,这些新兵也不觉得自己像是在出洋相,进步总是很明显的。
  足足持续了半个月枯燥的出操,队列和紧急集合训练,不仅仅对这些新兵而言,李卫和范国文而言的变化是很大的。
  仅仅拿从小养尊处优的华侨范国文来说,从美国出生长大的他,是真正用牛奶面包养大的,集体挤大炕时他倒也一声不吭的往上倒下就睡,可是饮食就忍受不住了,新兵们的伙食可没有兵工厂的特殊供给制,啃了没几天玉米面窝头,就有些报怨没有汉堡包和奶酪,其他的新兵投以不解和看不惯的目光,甚至眼光中还带着不屑。李卫倒是没有丝毫觉得范国文是娇气表现,这是生活习惯的反差,也没多说什么,反而为了在心理上安慰他,用刀切开窝头,弄块豆腐乳和咸菜夹上,权充是汉堡夹奶酪了,美其名曰中式汉堡。
  范国文抱着那只中式汉堡,当时几乎眼泪都快要感动下来了,不少新兵也是有样学样的弄起中式汉堡,口味倒也独特,模仿者大有人在,倒也没人觉着范国文的过于洋气了,同为中国人,中西方的生活差异在这里被同化了。
  半个月的军姿训练过后,真正的军事训练让李卫也不得不与其他人一样参与到当中,共产党的队伍是一个靠实力讲话的团队,新兵连教官所教的东西,绝对比读了很多书的李卫懂得还多,这些都是用无数的牺牲和鲜血换回来的宝贵经验。
  相比起国民党的中央军,军备极差的八路军更加重视人的素质,枪支只要机器一转就出来了,可是机器却转不出人来,因此对于战士的训练极其严格,没有经过正规军校的老红军战士用几乎是血与生命的代价换回来的战斗经验,来保证训练出高素质的士兵,拉近与日军的军事素质差距。
  曾经与日本鬼子交手过,连李卫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事实上并不像电影和小说上,抗日战士是枪扫一大片,英勇无敌的光辉形象,鬼子如割麦子一样死光光,正相反,经过正规射击和刺杀训练的日本鬼子,不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组队作战能力,都明显高于中国士兵,即使是平型关大捷后甚至百团大战,中国的胜利都是依仗兵力的绝对优势,但仍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要说鬼子唯一比不上的,就是中国的抗日战士的悍不畏死,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即使是在最艰苦卓绝,性命随时不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白天教官讲解的战术动作要领,战士们是努力学习着,即使在空闲时候仍在不断的练习,每个人心底里都很明白,光凭着革命口号喊着响是不能打跑鬼子的,而是要真枪实弹的和鬼子干,尽量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每天晚上都有人在老百姓们的或高或低的墙边上练爬墙和跨越的战术动作,每天清晨都有人不知疲倦的投掷着训练用的手榴弹,或用十多斤重的假枪练习着教官们传授的刺杀术。
  每个人都非常刻苦,在现在这种国仇家恨的情况下,李卫几乎看不到有哪一个人在偷懒,就连范国文也是拿着把木头枪吊着石头整天瞄来瞄去。
  新兵连的营区内不时爆发出充满杀意的喊杀声,原本什么都不懂的新兵们正在一步步成熟。
第一百零一节
  三点成一线,定点投弹,一百米冲刺,二十公里负责强行军,李卫和其他的战士们一样一一挺了过来,也许是在这种艰苦的训练状态下,每一个人都充满着自信和乐观,而且经常会有老兵或战斗英雄被请来现场讲解作战的要领,如何组织战斗小队,如何火线冲锋,如何进行肉博拼刺刀。
  李卫心惊肉跳的看着这些菜鸟新兵们面色胀红,手脚发颤地拉开手榴弹,再在空中晃晃悠悠的飞了出去,真是替他们直捏一把汗,还好所有的新兵试过手榴弹期间,倒是没有出现把手榴弹扔进自己人的事儿,却是有几个人过于紧张,忘了拉火,直楞楞的把地上砸了一个坑。
  出身于自各行各业的新兵们,把他们自己的原有的特长结合到军事方面,就往往爆发出人意料的杀敌技能。
  但是随着新兵们的成长,新兵连里涌现出大量的人才,李卫所在的一班班长,这个叫蔡志东的山东战士,原来是挑夫,参了军后,把一支带着刺刀的三八大盖整成了几乎是刺刀格斗之王,前捅后捣,动手抬脚之间闪出阵阵杀意,刺刀耍得出神入化,经常在不经意之间从令人想不到的角度直刺过来,有同毒蛇吐信,绝对是近战拼刺刀的好苗子,连李卫都看得直吐舌头。
  还有一个山西大同的放羊娃出身的战士,手榴弹扔得又准又远,被战士们称之为投弹王,这还要归功于以前放羊,用石头投掷来防止羊群走失。
  出乎许多战士的意料,虽然有些怕吃苦的范国文,却是绝有天份的神枪手,也许是小时候崇拜西部牛仔的后遗症,使他对枪的应用远远超过李卫,百发百中不敢说,但在十发连射却次次能打出95环以上的好成绩,甚至有一次在机枪速射时,一口气不停顿的打爆一溜靶子,未打飞一颗子弹,被新兵训练营的教官惊为天人,有几个过来踩地挑人的八路军干部差点没为了争范国文而打起来。
  只要是宝石,不论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
  李卫作为曾是兵工厂技术顾问的人,却没有丝毫一个非战斗人员的文气,近身格斗几乎在新兵营是无敌,几个教官连手都架不住他,李卫同样自然而然的成了新兵营一大焦点人物。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组织诉苦和讨论会,像是轮流讲故事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他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血与泪,时常也有逃难过来的难民作为特邀的客人,现场诉说着日本鬼子的暴行,李卫每次都是听得忍不住抹眼泪,虽然他没有经历过其他人苦难生活,但是这些真人真事却时刻震撼着他的心灵。
  不过每当轮到李卫讲时,却总是让他很尴尬,他没有出生于这种时代自然也没有这种体会,只能讲在西北联合大学时的一些见闻蒙混过关,有关于自己出身的内容因为已经属于保密范围,也没有多说。
  曾在七月底,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和副参谋长下达了晋察冀军区的《战役预备命令》,各个部队都积极备战。
  八月末,抗日战场上最著名的百团打战打响了。
  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在由晋察冀战区地方部队的支援下,首先向日军占据的华北重要交通命脉的正定至太原两百余里长的铁路线发动了进攻,作战目标包括了这条铁路线上的阳泉煤矿,及日军第四,第八和第九的三个混成旅团近四千兵力所占据的五十余个大据点为主的沿线各大小据点。
  包括105个团近二十万人几乎全体动员起来,为彻底破坏敌人交通线路为主要任务,控制日军南下,粉碎囚笼政策,号召广大革命群众以“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口号下,将正太线上沿铁路公路及附属建筑物进行破坏,让日军寸步难行,无法将作战物资顺利南运至战线上。
  新兵们的心随着战斗越来越激烈而活跃起来,前线战场上的消息总是传得很快,不少人想跃跃欲试地想在战场上一试身手,训练闲暇时就有战士叫嚷着要上火线瞧瞧,新兵连的教官却什么表态也没有,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训练任务,而且是开始实弹训练,虽然弹药因非战斗损耗比较厉害,但是能在战场上多一份战斗力,还是依然值得,该浪费的地方却是一点都不省。
  凌晨,嘹亮的紧急集合号突然响起,新兵们的宿舍内一阵骚乱,很快许多人影在黎明前仍是黑漆漆的校场上集合列队,比起刚进新兵连那会儿,现在简直有天壤之别,迅速而整齐,没有一丝混乱,一整好好,很自觉地在班排长带领下报数点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