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15

  还未等李卫开口,范国文抢先道:“我是卫哥养的一条狗,你敢有意见,小心我咬你。”脸上还表露出一副忠诚的贱相,猛然发现自己好像又自作主张地说错了什么,连忙在李卫做出反应前作抱头挨打状,还不断地发出类似惨嚎的怪叫,就像是李卫已经在狠狠收拾他了一样。
  李卫是很想再揍他一下,但看他这么自觉地作出装挨打状,好像自己已经打了他一样,手只是抬了抬,脸上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哈佛的高材生眼下正耍着稚童式的无赖。
  陈佳瑶在边上看到范国文的怪异夸张举动,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脸上的泪珠早就没了踪影,其他几个战士脸上也是不禁莞尔,范国文的举动就像个没张大的孩子。
  “唉!算了,算了,真是,唉!”王保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看到范国文是这么一副无赖相,他的怒气火气一下子全没了,心底里还在嘀咕,今天自己倒底是怎么了,居然会和这个心理还没长大的白痴去计较,真是浪费时间。
  “好了,好了,别装死了,跟我走了,还得委托人帮你打听你父母的消息,保哥,佳瑶,我们先走了,多谢这几天的招待。”李卫也不能在三团久待,只是玩了一两天,最近八路军的作战调动异常频繁,三团估计也要马上转移了,他心底里估算着现在这个时候差不多应该是抗战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的时候,自己也不好太继续打扰人家,应该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
  李卫和范国文到三团时也没带什么行李,没什么东西好收拾,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
  范国文听李卫前面的话还回没过神,当听到李卫说帮他打听父母消息时,突然跳了起来,吓了其他人一跳,王保还以为范国文又要作怪,第一个动作就是赶紧站到陈佳瑶身前,同时把枪藏在身后。
  “真的!?……噢,天啊,赞美上帝,你真是我的救世主!”范国文听得李卫居然还没忘帮他寻找父母的话,顿时感动的一踏糊涂,想想好几个月没见着父母,不知他们生死如何,范国文眼眶一红,又想再次死死的抱住李卫的腿。
  回应他的,是李卫踹过来的一脚,立扑。
  再次把恶形恶状扑过来地范国文踹开,李卫简直有点想哭的冲动,这个混小子什么时候落下这个喜欢抱人大腿的坏毛病。
  “卫子,我派几个人送你们一下吧。”王保倒是不多挽留,现在战况比较紧急,大家都是自己人也没什么多客套的。
  “不用了,我们还认得路,走啦。”李卫擒着范国文的脖子道,挥了挥手,说走就走。
  “一路好走啊!”王保和几个战士目送着李卫拖着范国文远去。
  “天啊!今天我真是倒霉啊!怎么会碰上这种人啊。”王保回想起刚才还差点和范国文干架,现在心底里却一点火气都没有。
  陈佳瑶倒是小嘴一撇,道:“我现在开始觉得这个姓范的倒是有些挺有趣的。”
  王保脚下一阵发虚,踉跄两步,背后一阵暴寒,苦着嗓子道:“姑奶奶,你想让这我被小子给气死啊,我还想多活两年呢。”
  今天这一闹,从此落下了王保和范国文一直针锋相对,互相抬杠的后遗症,一直到抗战胜利后,两人之间见面顶牛的脾气还是没改过来,虽然不再有互相呕气的性质,但两人碰到一起不互相打击一下对方,就觉着浑身不舒坦。
  路上李卫就开始后悔把范国文带到三团来,简直是太丢面子了。
  李卫押着范国文离开了三团,先回到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镇,找专门的部门,委托他们利用一下情报网,打探一下敌占区和根据地内有没有范国文父母的消息,战争期间不少家庭流离失所,家人失散的情况不再少数,再加上范国文也算是华侨,八路军专门负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倒是蛮重视的,细心把范国文父母的资料记录了下来,并保证尽快寻找范国文父母的下落,凭着共产党的情报网,相信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
  范国文从王家峪出来后,平时的活跃性格就从他身上消失了,脸上开始带着淡淡的哀愁,一言不发的跟着李卫向兵工厂走去,也许平时夸张和活跃性格都在掩饰着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在生命难以保障的战争中,或许父母已经不幸遇难,范国文自己都不敢往这方面去想。
  李卫明白,范国文在思念父母,想开导两句,刚想开口却转念又想起自己的父母,也许这辈子都不会见到他们,这养育之恩恐怕是无法报答,李卫跟着也默然。
第九十节
  经过多道防御严密的哨卡和暗哨,李卫带着范国文终于回到了太行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最重要的要害部门,承担十余万八路军战士战斗力的黄涯洞第一兵工厂。
  “我……咳,又回来了!”李卫本想舒畅的喊一嗓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过转念一想这南霸天好像刚刚被镇压没多久,为了防止不避要的误会,也避免琼崖纵队跟他急,硬生生的把“胡汉三”给咽了回去。
  兵工厂的火热情景让李卫有些犯晕,兵工厂比以前充实了不少人,他带回来的不少学生也在热火朝天的投入工作。
  不断得有人冲着李卫打招呼,但依然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来兵工厂里是忙得连轴转,都抽不出闲。
  “卫哥回来啦!”
  “李顾问好,快去李厂长那儿吧,老爷子正等着你呢。”
  “好,好!大伙儿还好吧!”李卫也像是受到了兵工厂火热的工作气氛感染,路上沉闷的感觉一抛而空,同样很开心地回应着这些工作人员的招呼。
  李卫先把范国文带回了自己的宿舍,找人安排了一下他的住宿,先交待他不要乱走,等他回来,然后直奔李厂长的办公室。
  李卫一把推开厂长办公室的门,几个月不在,兵工厂又像是变得不一样了,他有些兴奋地想尽快投入到兵工厂的生产当中。
  李厂长正和几个技师围着琢磨着什么零部件和图纸,大力的推门声齐刷刷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看到进来的人,大家脸上先是一愕,静了下来,脸上齐刷刷地浮起一阵笑意,整个兵工厂能这么没大没小不通报就闯进厂长办公室的,恐怕就只有李卫一个人。
  李厂长乐呵呵地挥着旱烟杆道:“小李卫回来了,来来来,快来这儿坐。”
  边上几个技师互相对望一眼,很知趣的,收拾了一下图纸和零件,纷纷道:“我们有事,你们爷俩先聊。”“走了,走了,老李啊,待会儿再聊啊。”
  李卫也是满脸笑意地和这些技师互相拍拍肩,打着招呼,穿插过这些技师,来李厂长的办公桌前,老实不客气的自己抓过茶壶给自己先灌了一杯凉茶。
  “卫子!向你打听个事儿?!”李厂长一脸神秘兮兮地把老脸凑了过来。
  “啥事儿?!”李卫头都没抬,继续灌凉茶。
  “你找的那些学生是从哪里找来的?”
  “啥?!他们有什么问题吗?”
  “不不不,不是这个意思,他们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的意思是,其实就是,唉,直说了吧,这些人才是哪里整来的。”
  “西北联合大学的工学院啊,能力不行吗?我看还可以啊,你老的眼光什么时候这么挑剔了。”李卫有些不乐意了,按他估摸着,他带回来的这些手工社的学生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绝对不弱地兵工厂原有的技师,不知道这李老头话里还带着话,倒底是什么意思?!
  “不是,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说这些学生能力差,而且是能力太好了!”李厂长有些急了,“来来来,你看看,这是现在所有新进兵工厂的人才资料,你看看。”
  李卫接过材料还看了李厂长几眼,闹不明白这老头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不就是工学院的学生嘛,又不是外星人,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吗?!李卫一头的雾水。
  看着材料上的人名和能力相着的介绍,李卫一看,其他同志倒也真能找回牛人出来,郑涛,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擅长机械规划和管理,焦春,山西爆竹世家,擅长制造火药,特别有制作出威力不弱的黑火药……
  其他的同志路子倒是也蛮广的,带回来的精英不是理论精深的教授就是实践能力丰富的老工匠,怎么看都比自己带回来的这帮学生级别要高,这些学生也看不出比他们这些教授老工匠能力高出哪里去,李卫抬头看了看了李厂长,道:“哪里能力太好了,我看都不错啊。”
  “我就跟你说吧,你带来的这帮学生可不一样,如果说单论一个,那和其他的同志都差不多,也不显得强多少,但是这几十个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一个项目给他们,嘿,这帮小子,配合的挺溜的,几十人拥在一块,本来还以为他们要弄个十天半个月,才两天的功夫就整出来了,这些学生怪能啊,平时咋看不出来,也没看他们怎么忙的晕头转向,你弄一下,我搞一下,在他们手里转一圈,咋就成了呢。”李厂长也是越说越兴奋,自从李卫带回来的这帮学生到了兵工厂以后,从他们的做事方式,李厂长就感觉是捞到宝了。
  这几十个学生干活和平常人不一样,内部之间各擅所长,而且搭配的极好,分工明确,管理协调,李厂长为了测试一下他们的工作能力,还试验性的把一项研究项目交给他们,其实这个项目已经有成品和结果,没想到这帮学生在一个叫郑同福的人带领下,先集体讨论了半天,定出一个方案,有个叫林科的学生先画出图样,其他学生同时开始准备工具和试验品,其他几个学生先开始小样试制,在几个理论计算和实验通过后,立即开始流水线式成品试制,而且并不需要兵工厂的很多帮助,只是由兵工厂提供了原材料和一些参数手册。
  这些学生各个人都像经验丰富,配合熟练的样子,以其他人没有想过的方式,用最简直快捷的方法成功试制出成品,交给兵工厂的技师们评测后,不仅成品在使用性能和质量上丝毫不弱于兵工厂的自产品,甚至有些方面更加优于兵工厂,特别是在生产工艺上更加简洁,损耗和成本更低,而且还是完完整整的一套生产流程被写成手册交了上来。
  听这些学生说,这叫啥子“团队合作优势”,“团队”这新名词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没想到团队合作居然这么厉害,每一个分开来则看上去平平无奇,合起来就像一个严密完整的机器,一但发动起来,真是让人不能小看。
第九十一节
  李卫瞪大了眼睛,还以为李厂长能说出手工社这些学生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能耐,能让他这么夸赞,没想到闹了半天就是手工社学生“团队”让他这么吃惊。
  团队合作也不算是新名词,只不是在现代社会才有人正式将“团队”一词正式规范起来,把每一个人的能力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环环相扣,发挥出1+1>1的最大效果,这对李卫自己来说也不算新鲜,但对近战的兵工厂来说,李卫刚创立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就已经令兵工厂的技师们大呼过瘾,现在这个工作能力更加优秀和出色的团队,更是让他们咋舌不已。
  “我来以为啥呢?……就这点事啊!团队知道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合作才培养起来的,不是想凑就能凑起来的。”李卫是一脸平静,为了把原来只管自己搞研究,散沙式的手工社培养成一支能够充分把个人所长互相结合起来的团队,着实花了不少心血,肯定要比其他地方调来的单打独斗式的精英要强得多了。
  李厂长的表情凝固了,看李卫仍是心在蔫的样子,就知道敢情说半了半天,人家根本没反应。
  “你小子,看你这波澜不惊的鸟样,就知道你早有预谋,唉,得得得,又浪费口水。”李厂长无奈的磕了磕烟灰,又把这老脸凑了过去,问道:“嗨,卫子,来传授传授经验,你是怎么培养的这个啥团队的?”
  李卫有种茧自缚的感觉,在抗日战争这年代,能找到和培养手工社这支团队几乎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才算是粗具雏形。
  天时即是因为战争,人材因为学校减少而相应集中;地利,工学院几乎就是当时机械专业的翘楚,方便就地取才;人和,只有自己这个有好处可分的副社长,人家才会听你的,而且社员之间的性格和作风刚好冲突又不大,才算是勉强形成互相协作的团队式风格,这种经验几乎没有什么照抄的可能性。
  “唉,哪里有什么经验,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团队这种东西就像是传动的齿轮,一个齿不好,整个就动不起来,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还要包括性格等方面,说起来蛮复杂的,不过眼下得尽快融入到兵工厂里才行,要多磨合磨合,小圈子整不出大名堂,要让他们这些学生尽管适应兵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和研究。”李卫还是不得不实话实话,如果再让他去找一支同样的团队出来,简直是要了他的老命,而且这一趟回根据地的路上他也几乎是差点挂了回来的。
  李厂长一听李卫这样说,就知道榨不出多少东西,但谁得知道人材难得,小李子出去一趟也不容易,就不多难为他了,连忙换了个话题道:“小李子,八一式步枪,你看到了吧!”
  “看到了,不是蛮好的嘛。”
  “现在上级首长下达命令八一式步枪将作为八路军制式武器,统一对现有装备进行换装,就需要兵工二所,三所和四所一起同时生产标准配件,下个星期这三个兵工所要派几十个同志过来学习,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要好好的教,别到时几个兵工所生产的零件不通用,那乐子就大了。”李厂长把一份人员名单放到李卫面前,“拿去,这是参加人员的名单,包括了特长和工种,你好好安排安排。”
  “天啊,又是培训人的任务,也不让我多歇几天啊,您老简直比地主还黑哪!我要求加工资!加福利。”李卫装着一副苦大仇深地委屈样,开始讨价还价。
  “屁!少给我叫苦,看你这趟回来大把的银元拿在手里,简直是外出游玩,放了两个月的大假,还赚了几千个银元,别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少给我装,快点准备去。”李厂长一看这小李子又开始耍无赖,拿着旱烟杆敲着桌子毫不客气的揭露李卫的纸老虎表现。
  李卫苦着脸收拾着名单准备走人,刚走到门口就听李厂长又在后面喊:“小李子,下个月工厂要签什么工作契约,里面就有你说得什么福利,记得到我这里来拿,别到处乱说俺老李比地主还黑。”
  “啥,工作契约?莫不是劳动合同!”李卫猛一刹住脚,“我没听错吧,现在还有劳动合同签?!不是卖身契吧?”
  李卫摇了摇头,他差点分不清现在是近代还是现代了,这个兵工厂还是真啥新鲜玩意儿都有,不是八一式步枪就是劳动合同,心底里直嘀咕是不是自己改变了历史而产生的蝴蝶效应。
  李卫却不知道这些不是他改变了历史,而是本来就存在的历史事件。
  跟着李卫来的范国文倒是在兵工厂里混到一份不错的差事,成了兵工厂文化实习课的辅导老师,每天晚上都有三四个小时的文化识字课和其他课程,兵工厂的很多技师和工匠虽然实践能力丰富,但是文化素质薄弱,甚至有些人连字都不识,不管范国文平时表现如何,毕竟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不过看上去好像是有点大材小用,但毕竟兵工厂里也就只有范国文既文化层次比较高,又比较有闲,也就将就凑合着将就用。
  每天晚上的文化课可苦了范国文了,面对这帮说白了都是大老粗式的学生们,自己还要苦苦回忆几乎全还给老师的中小学课程,还得转成中国本土的内容,而且对有些连字都不识的学生,甚至连一个普通的词语的都要解释个半天,差点没把他给气死。
  往往是范国文一边面无表情的讲着课,一边心底下拼命的骂这帮土包子。
  很多参加补习班的技师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听到这个老师说一些听不懂的奇怪词句,什么“法克,削特,卖嘎的……”
  比较好学的几个人会问范国文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却看到范国文涨红了脸像被抓到尾巴的猫,楞什么都不说,要不就打着哈哈,故左右而言他,后来他们又去问李卫,李卫也没说什么,只是第二天就看到范国文顶着两只熊猫眼,一副鼻青脸肿的样子出现在课堂上,教室里的人们差点没笑炸了窝,以后再也没听到范国文那些奇怪的词语。
第九十二节
  每天挣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勉强硬拉着西北联合大学的学生们做陪教,几乎是照抄自己父母手把手教自己写繁体字的过程,费尽了口舌让这帮技师和工匠们慢慢地一点点了解很常识性的科普知识,也还算是还让那些一字不识的文盲能写出更多的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