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15

  抱着李卫的那个学生破涕为笑,连忙松开了手,傻笑着退了开来,“嘿嘿!不好意思,李哥,你可吓着我了,我,我们把你当成那些杀我们的特务了,真的对不起,对不起,嘿嘿。”
  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过度敏感,李卫也看出了这些学生心里想着什么,肯定是误会以为他是来抓他们的国民党特务。
  李卫暗自苦笑摇摇头,自己这么一个五讲四美的有为青年居然被人当作国民党特务,简直是没天理,他把手里药瓶扔给那些学生,再拿出水壶和几块干净些的棉布递了过去,道:“先用水清净伤口,然后上药,再用水和着吃一些,内服外敷都可以,伤口包好,等回去再作处理。”
  在这个时代中枪伤最大的麻烦就是伤口感染,当时治疗感染最好的药是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1940年才开始进行生产,在中国几乎价比黄金,如果伤口被感染,没有资深的大夫或医师诊治,这些伤往往都是致命的。
  当时八路军也买不起这种盘尼西林,即使有也是当传家宝般供着,非重要人物不用,李卫给这些学生的伤药自然不会是那种昂贵的西药,却也是中医专家精制的中药伤药散——特制金创药,药效虽比盘尼西林差一些,不能快速见效,但也是可以有效的防止感染,止血化淤,也算治疗枪伤的对症药,原本准备为李卫自己备的药却给这些学生先用上了。
  望着正给受伤同学处理伤口上药而忙碌的学生们,“你们啊!唉!”李卫看着这些学生不禁发出这样充满沧桑意味的感叹!如果他骂将出来,自己是爽了,可这些学生却会争抢着跳河去寻死觅活,就不太对头了,李卫实在不想再打击这些学生,一肚子气就这样窝着。
  一船无话!
  回到城固县,大街上就看见零零散散地从汉中逃回来,难民似的一脸惊惶或委靡的学生们,街上也不时能看到血迹,路边不时有学生想止又止不住的哭泣声,李卫的心头着实有些沉重,看来这回是损伤惨重,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百般阻止却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早知道自己就多研究近代历史,找出那些领头学生的姓名和相貌,在事发前就打晕了再捆他丫的,看他们还怎么能带其他学生们去送死,历史却令他依然无法作出任何,甚至一线一毫地扭转。
  一路马不停蹄回到工学院,满头大汗的李卫刚走进学校手工社的活动室,就被一群社里的学生给围住了,范国文已经按李卫的指示聚集了手工社全体成员,很多时候,范国文都更像是李卫的助手,在他眼里,李卫救了他,给他安排吃穿,李卫就等同于他的老板,忠心为老板办事是天经地义。
  “李卫,你去哪里了,怎么才回来!现在外面怎么样了?刚才学校里突然紧急发通知说,日本鬼子马上就要过来了,学校准备迁移了。”郑同福有些急切的说道,已经有前一步游行回来的学生说,汉中市发生的屠杀游行群众的事情,然而更让他焦心的是,日本鬼子又开始逼近了。
第六十六节
  在早上游行队伍出发后,西北联合大学各学院的校长突然像是接到什么消息聚在一起,召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回来后个个神色不善,都下令组织未参加游行的师生发布公告,发布日军已经南下难下的消息,日本鬼子绕过陕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向国民党控制区的大后方四川逼近,已经快接近汉中和城固了,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并不发达,现在各个学院接到通知之时,日军已经不知道有多逼近了,城固这个大后方已经不在安全。
  “果然不出我所料,汉中的游行队伍遇到的是一场屠杀,同志们,请让我不再使用同学们这个词来称呼你们。”李卫没有说他狙击国民党凶手,掩护游行群众逃离的事,而是很严肃的语气说道:“我们现在将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今天游行时国民党政府撕下伪善的面具,再一次用死亡和血镇压我们的革命者,而日本鬼子又马上打过来,很明显,这里将不再安全,我们需要转移,转移到真正抗日的根据地。”
  李卫紧紧的盯着每一个社员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你们现在还有选择的机会,一是参加八路军,参加抗日,也许会牺牲在战场上,二是随学校南迁,躲避鬼子的战火,也许会多活一段时间,想和学南迁的请现在就站出来,我们不会勉强你。”
  众人沉默了半响,毕竟这个选择很不容易,谁都是爹生父母养,都好不容易能有机会进大学读书,更何况才读了几个月,更让人割舍不下,如果牺牲在战场上,家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不知道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一个学生在人群中突然小声地说道:“我们要抗日,宁可战死,也不当逃兵。”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共鸣。
  “对,参加八路军,参加抗日,不做亡国奴。”
  “跟狗日的拼了,卫哥,我们跟定你了。”
  “抗日,赶走日本鬼子。”
  一颗火星点燃了一片雄雄烈火,群情激愤,所有的人像是被点燃了抗日的火焰。
  “卫哥,带我们走吧,这个书我们不读了。”
  “那好,同志们,你们有做好准备了吗?”李卫有些感动,这些精英在思想意识上都很坚定,令他十分满意。
  “都快收拾好了,我们马上去和学校里交待退学的事情,以躲避战火返回乡下的理由退学,有些同学的家乡已经被鬼子占领,也无处可去,国破家亡,读这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把这一腔热血撒在沙场上,李兄,跟定你了。”手工社社长郑同福的眼神中透闪着异样的光彩。
  “好!大家先把行李东西收拾好,笔记和特殊的工具都要带着,我们的目的地将是太行山,那里的条件会很艰苦,所以大家尽可能带好可以自力更生的物品。”李卫交待了长途跋涉和战争时期需要备的一些物品和注意,好在这些学生本身多是外地的过来读书的,也知道一些。
  众学生分头散去了,李卫和郑同福两位手工社的正副社长直奔教务处。
  “什么?你们要退学?!你们手工社没有集体发烧吧!”教务处长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望着这学校里算是风云人物的这两位手工社正副社长,看他们不像是在开玩笑的表情,甚至还拿出一叠退学申请书。现在能读个大学就差不多相当于以前的国子监,真不知道这些年轻人脑子是在想些什么,现在考个大学容易么?!居然如此不珍惜机会。
  就算是战争逼近,为保证师生安全,学校还不是在组织准备撤离,至少中国现在还有大量的国军和共军的将士,也不会坐视不理的让学校彻底沦落在战火之中。
  “老师,你就答应了吧,现在国家和民族都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们读书是为了报效国家,如果国家都不存在了,我们这些成为亡国奴的人,读的这些书去报效谁,是报效敌人吗?还不如趁现在坚决的和敌人抗争到底。”手工社社长郑同福眼睛中像是闪耀着炽热的火焰,不过他没敢说是去哪里抗日,如果说了去比较艰苦和危险的抗日革命根据,估计退学申请更没戏了。
  “战争是士兵的事情,不是你学生的事情,你这一个学生拉着一帮学生能干什么?连枪都没摸过,难道去送死吗?现在好好读书就相当于在帮助国家打日本人。”教务处长针尖对麦芒地寸步不让,开玩笑,换一个角度讲整个西北工学院也就千把号学生,如果几百个学生为了打战跑了,那没了学生的工学院还不名存实亡,如果放任学生们去参战,他就是工学院的罪人。
  对于教务处长这一说词,李卫早已经准备好应对之策,他冷静的说道:“谁说我们不能为抗日出力,冲锋陷阵我们不一定行,但我们手工社拥有机械,冶炼,化学等多种复合性人才的社员,随时可以组建一个兵工厂,我们可以制造更犀利的武器,有效的杀伤敌人,尽可能的保存我们将士的生命。”
  教务处长先是一楞,工学院盛名之下无虚士,一向脑子转得很快的他,立刻想到手工社这是早有预谋,他们研究的东西如果经过专业培训,确实可以用于军工,只是没想到一向不善心计的手工社居然安排的如此之深,如果李卫不说,他几乎很难想像到这些研究方向散沙式的手工社社员居然有可能组合成一个军工组合,看来手工社也不是简单的卧虎藏龙。
  “不行,无论你们怎么说,我都不会答应这种荒唐的请求。”教务处长很干脆的一口回绝了,学校决定南迁,他就有责任把这些学生完好无缺的带到南方的西南联合大学去。
  “或者我们换一个方法,不如我们暂时休学,等战争结束,我们再回来读书,最多晚几年毕业而已,大不了我们再考一次大学嘛!”李卫见这个教务处长大人死活不肯松口,不得不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反正过个四五年鬼子就战败回老家去了,到时回来一起读书还不是一样,若不是为了不影响这些学生以后能继续学业的前途,能更好的建设中国,他早就拉着人马开路跑了,如果不告而辞被学校处罚,开除学藉,这些学生不再能读大学,实在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六十七节
  “谁知道这仗要打上多少年才算完,你们还有完没完啊,赶紧回去收拾东西和学校一起南迁,打仗是军队的事,你们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快去收拾东西,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再晚就来不及了。”教务处长始终摇着头,他心下也那个急啊,鬼子指不定说打过来就打过来。
  郑同福和李卫还想继续说,教务处长站起身来想赶人了。
  “陈处长,就让他们去吧。”工学院的院长王柏生院长不知何时站在教务处办公室的门口。
  教务处长回头一看,居然是工学院的一把手院长大人,立刻苦着脸说道:“王院长,您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也是为了这些学生好啊,哪能让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去打仗呢。”
  王院长慢慢的走了过来,按着教务处长的肩,把他按回座位上道:“唉,现在国家危难,这些年轻人有心报国,也让他们去吧,现在鬼子,也保不准我们退无可退。”
  刚才李卫和郑同福的话让王院长心头一阵感慨不已,这些年轻人不能说是仅凭一腔热血,为了挽救这片破碎的山河,深谋远虑,积极筹备,可以说是苦心经营着准备这一切。
  几曾何时,王院长在年轻时也曾有过热血之举,现在,正如郑同福说的一样,现在国家和民族都处于危难当中,国之不存,如趁着现在尽自己一份力云全力抗争,难道要将自己的才能报效于那些践踏中华民族的死敌。
  如果换成其他学生,王院长是绝对不会赞同他们去参加抗日的,特别是听说今天的学生在汉中遭到令人发指的屠杀,王院长气的连中饭都没吃,高血压几乎让他头痛了一天,尽管爱国之心是需要的,但也必须有所准备,而不是无谓的去牺牲,而手工社平常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王院长都看在眼里,今天特别是手工社成员不但没有参加游行,而且还劝阻其他学生,而现在要集体退学投身抗日,这绝对不是什么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积极准备后的举动,王院长几乎找不到理由去反驳。
  教务处长还想说什么,却被王院长制止了,王院长只是对着李卫和郑同福说道:“你们去参加抗日,我并不反对,但是你们也不应该草率的放弃学业,陈处长也没有说错,这仗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因为参加抗日而耽误学业,这样吧,你们先和我说一下,你们要去参加哪支队伍?我看怎么安排你们的学藉比较好。”
  和教务处长纠缠半天没谈定的退学事情,居然院长突然进来肯点头了,郑同福不禁喜出望外,道:“我们要去参加八路军。”
  王院长心头一动,这些孩子倒是没去错地方,听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虽然装备差些,但纪律严明,战斗力不弱,这些孩子去了倒也不会受到欺负,也肯定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他点点头道:“也好,我心里有数了,这样吧,我帮你们做转学,把你们的学藉转到延安抗大去吧,虽然条件差些,但教学质量比这里只高不低,而且那里有我的熟人,你们就安心的去参加抗日,学业问题相信延安抗大会帮你们安排好的,特别是相关的专业,我也会委托人指点你们的。”
  郑同福听到王院长的安排,自是喜出望外,这完全是皆大欢喜的好主意,脸上自是一番欣喜。
  而李卫心里,却像是被闪电给劈傻了一样,延安抗大啊,红色圣地,多少牛人所在的地方,比清华、北大、交大和复旦的级别高多了,别得不说,延安抗大十年来培养了22个开国将帅,20多万高干可不带假的,经典的“边生产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办学政策倒真的是比较适合手工社的学生们,想想那里面不论是任教的,还是参加学习的,当中有那么多他的崇拜偶像,还好李卫还头脑还清醒,差点没冲上去给这个王院长一个拥吻,呸呸呸,还好没有这种变态的性取向。
  不过以后有机会找这些牛人讨要签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书可以不读,签定是一定要的,李卫是打定了主意。
  “那太谢谢王院长了!全拜托王院长了。”李卫拉着郑同福一起向王院长鞠躬。
  只是郑同福、教务处长和王院长有点犯迷糊,也就是转个校,至于成高兴成这样嘛,王院长心下是奇怪,在他心里延安抗大也该算国共合作后,算是国内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只是在共产党控制区内,见李卫个样子,简直像是被转进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他们三人都不知道李卫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如果李卫说出来,搞不好会被这三个人当白痴看。
  院长大人签字,李卫和郑同福一起跟着做好的转学手续,教务处长撇撇嘴,只能照办,做好每个人的学藉档案,开好介绍信,要想真正的转进学藉恐怕还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学校为躲避战火要南迁,还没这个精力去延安移交这些人的学藉档案。
  办完转学的初步步骤,就是等待消息。
  为了马上离开这片即将成为鬼子铁蹄所侵占的地方,李卫也要回去收拾行李,特别是那些花名册和笔记,他自己在手工社期间也积累了一些好东西,也都要带回太行山,不能便宜了鬼子。
  离开校门口的时候,学校里已经派人出面开始收拢和清点游行回来的学生,有老师对受伤或受惊的学生进行治疗和安抚,好在什么惨案,游行屠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各个学院都有所准备,不至于手忙脚乱,另外组织民工和学生开始收拾学校的物品准备转移到县城的码头边准备过河,汉水河的对面已经有来自学校,民间和政府雇佣的牛车和大卡车正在集结,准备接走学校的各种物资和学生,最主要的还是带人走,西北联合大学因战火搬到这里,当时就比较匆忙,并没有来得及带多少东西,再加上日军飞机偶尔来轰炸,需要搬迁收拾东西也不是什么麻烦事,重要的物品一收拾,其实也没多少东西。
第六十八节
  李卫离开学校准备返回住处收拾东西,忽然发现原本有些冷清的大街上,不知何时挤满了老百姓,以往的学生们多不见了,看来都在准备转移,而大街上都是不知从哪里来的陌生的面孔,不少人衣衫凌乱,满脸木然,拖着大包小包,赶着牛骡驴马,携家带小的穿过县城的大街向着码头方向,顺着汉水朝西而去。
  夹杂小孩的哭闹声,男人们唉叹之声和乡下女人特有的刺耳喊叫声所混合嘈杂的人声,几乎像是成倍放大了充斥着整个县城,给人带来一种乱世的感觉,是难民!李卫心下琢磨不定着打量着这些人,一边挤人潮前进着。
  忽然听到有两个后生突然扯着嗓子喊了起来“鬼子来了,快跑啊!”人群猛然一楞,人潮停了下来,然后瞬间陷入一种疯狂,惊恐万分的人潮拼命的向前拥,“鬼子来了,快跑!”“鬼子来了!”“跑啊!”像是潮水一样传遍了所有的人群,如同一块石子投入池塘里一般,整个城固县城内充满了震天的哭骂声,尖叫声,步履蹒跚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抱着求生的希望,不顾一切的向前挤,有人被踏倒了,边上的人来不及拉起,甚至不得不在地上拖了很远的一段距离,被惊吓的骡马在人流中死活不肯挪动半步,赶车人气急败坏的甩起鞭子也无济于事。
  猛然承受战争影响的人群拥挤,李卫险些被淹没在人流之中,他不得不紧紧的靠在街边铺子门板,尽力朝前挤。
  现在局势失控,如果想照着电视或小说上站出来逞英雄,想控制这些混乱的人群几乎是找死,且不说这些老百姓理不理你,至少想阻着他们逃命脚步起的怨气,就足以让这些思维很简单的老百姓一顿锄头上来,保证连根毛都不剩下,对于人群中因混乱而受伤的人,李卫只好报以同情,爱莫能助。
  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总算满头大汗的挤回住的地方,李卫回望着街上已经显得渐渐稀疏的庞大逃难人群,不禁暴汗的吁了口气,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一点没错,本来只需要15分钟的路,楞是走了一个小时。
  房东金师傅一家子早已收拾好东西等着李卫回来,连范国文也是包好了自己的小包袱,同样焦急的连忙把门拉开把李卫拉进门来,然后再紧紧的关紧门。
  “卫子,你怎么才回来,你可把我们担心坏了!”金师傅看到李卫安然无恙,像是松了口气道。
  李卫仍是心有余悸的说道:“路上那些难民潮实在是太恐怖了,挤得我动弹不得。”真是难得金师傅他们现在还留下来等他。
  “你没受伤吧!”范国文面色惨白问道,刚才门外的那股动静可把他吓坏了。
  “还好,没事!你们应该知道鬼子要来了吧!”李卫看着金师傅全家收拾好的行李,屋内也收拾的起来,都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看来他们也是做好彻底转移的准备。
  “早知道了,我们都快收拾好了,你也快去收拾你的行李吧,这些干粮给你,路上带着吧。”金师傅的夫人金师母拿着一篮子食物递了过来。
  藤编的篮子里装了一袋米,一袋玉米面,一竹筒盐,几块厚实金黄的面饼,特别是里面还夹杂着几块咸肉和火腿块,接过篮子,李卫感动的眼眶一红,差点没掉下眼泪来。
  “那,真是谢谢了!”想到这么远的路程,李卫还是老实不客气的收下了,他还是摸出一把银元,一把塞进金师母那双粗糙温暖的手里,“拿着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谢谢你们照顾了我和国文这么长的时间,你们还是赶紧走吧。”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地质朴善良的人,李卫毫不犹豫地拿出身上算是一点余钱的银元报答他们。
  金师傅和金师母大惊,“这怎么行,快,拿回去,我们不要你的钱,这不是看不起我们嘛,只要你多替我们杀几个鬼子,就算是报答我们一家了。”
  金师傅一家死活不肯要李卫的钱,硬是来回推了好几次,那些银元还是又回到了李卫的手里,李卫只得拿出一个银元说是给金师傅的小孩子买零食,硬是塞进孩子的小兜里,金师傅才总算愿意收下这份心意。
  在李卫的好一番催促下,金师傅一家先走了,李卫先赶回自己的房间收拾起东西。
  还好李卫在学校挣的那些巨款都早就上交并转移走了,自己也没多少东西,倒出自己背包上的东西,再把藏在房间的武器都拿了出来,重新把拆散的SG—552拼装起来,这回他可不敢托大,没准会和鬼子交上手呢,趁早做好准备不会吃亏,所有的枪都预先子弹上膛,再锁上保险。
  准备好衣物,装好在自己来时的皮箱里,李卫把眼光投向正以炽热眼神死盯着沙漠之鹰的范国文,反正李卫也不避着他,公然在他面前摆弄这些武器,当然,李卫没开口,范国文根本没胆子去碰这些武器,而且李卫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已经充分了解了范国文的为人,他根本没胆子出卖自己,一直以为都以极高的忠诚度跟着李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