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5

  望着仍在地上跳动着的土制篮球,这个掺着不知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球形物弹性虽好,但份量一点都不轻,直到这会儿李卫才回过神来,刚才那一下重击也够呛。
  刚才还欢呼声加油声不断的简易球场上立时鸦雀无声,所有的人直勾勾看向李卫,这个变态听说从卫生队回来后比以前更厉害了,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李卫在二营里第二不好惹人物的地位立马危险程度升到第一,宁可招惹二狗子营长,也不敢撩小李子的虎须。
  从李卫仍拿着报纸,面无表情的脸色上看,刚才那下砸得不轻,刚才是哪个小子手这么贱,居然惹到这么个不该惹的家伙。
  李卫站起身来,抬脚,掂了掂球,立时让人们联想到不善的后续动作,立刻场上大乱,作鸟兽散。
  脚尖轻轻一顶,土制篮球划出一个高抛物线,嗖得精准落入一个篮筐内。
  篮板下混乱的人群中发出一声惨叫。
  散开的人群里内,一连指导员丁鹤洋正站在篮筐下抱着脑袋气急败坏嚎着:“李卫,我不就失手砸到你嘛,有必要这么狠报复我,你,你等着瞧。”放完狠话,抱着脑袋撒腿就跑,得赶紧看伤去,说不定会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点子真准啊,一下子就砸到正主儿了,李卫脸上愕然,还真是天道昭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周围的人对视一眼,集体打了个寒战,李卫这小子太厉害了,这样都能找出是谁的失手。
  篮球场上转眼人影皆无,只剩下几个村里的小孩子还抢着那个篮球打闹着,篮球还是得从娃娃抓起。
  “我的外貌已经可怕到这种程度了吗?”李卫摸了摸脑袋,全然不知战士们的真实想法。
  根据地暂时解决了粮食和保暖的问题,但南方国统区因为蝗灾和旱灾导致饥荒,有相当一部分逃荒的老百姓涌入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看来遭灾的不止共产党的根据地一处地方,老百姓遭了灾,总也不能往门外推,在各地党组织的安排下,近半数逃荒群众被带往延安附近进行安置,其他群众被移往各个根据地,由各地党政机关和部队进行消化这股涌进来的人口。
  生活刚刚还稍有好转根据地,食物又成了问题,各区的部队抓紧捕猎,同时尽一切可能抓紧安顿涌入根据地的难民,但大雪封山,野外动物活动减少,捕猎队的收获并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嘴,在发动多次抢鬼子火车后,日本鬼子们也精了,铁路线上不仅布了许多棒棒队通风报信,而且碉堡密布,延线重兵把守,难像上次二营一样抢个大满贯的机会也少了许多。
  因为涌入太行山根据地的老百姓太多,住房一下子紧张起来,往往到了晚上,一屋子都挤满了人,不能完全伸展肢体睡觉,有些地方部队不得不把作息时间逆传,在晚上训练,把房子让给难民睡觉,部队则在白天进行休息,一间屋子从早到晚都是轮班挤满了人在睡觉,但八路军干部战士们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们都是人民子弟兵。
  大量涌入的人口,根据地的军民们都在尽自己一分力收留,分出本以不多的粮食给他们,互相相濡以沫的期盼能够熬到开春。
  隆冬的寒风利出钢刀,在晚上几乎无法在野外露营,经过上级师部首长们讨论,让各部队统一把房子让出来给南边逃荒过来的老百姓,同时借此机会建立独立的正式营区,不再借宿各村的老百姓们。
  为了尽快解决抵御寒流,不让战士们在户外露宿或住在简单的窝棚里,同时也为了不再总是麻烦乡亲们,各团都投入人力开始大规模建立正式的军营。
  一片大山的山区里,天然的平地都已形成自然村落,与老百姓争平地显然不在部队的考虑之中,只有自己依靠人工开出一片平地,但没有哪个人会奢侈到用炸药去炸山开石,只有日本鬼子的碉堡才能享受炸药包,而大山里的岩石,算了,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锤子和铁钎的招待吧。
  各部队都投入了繁忙的建设工程,清出一片平地,砍伐木材先搭起简易的窝棚,然后采石烧砖,垒起营区围墙,搭建平房排屋,使部队重新有了落脚之处。
  同时为了活跃根据地内的经济,优化生产力,在各部队干部的默许下,一些战士们自发性的组成小工坊,如提供各种规格半成品木料的木工坊,藤纺坊,石条坊,石水坊,砖瓦坊,甚至还支起了几个小铁匠炉子干起了打造工具的活计,上级领导的最高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越来越多的战士不再是纯职业化士兵,而是投入到多种生产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除了基本建设外,还有制衣,纺线,皮革,烧酒,副食,之类关于民生之类的小规模生产都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内涌现出来,消费标准几乎极其低廉,尽可能的转化每一分有限的资源,维持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生存。
  太行山的山多,石头更多,搭建房子材料倒不缺乏,二营的营区设在离团部不远的一处山沟里,为了不和其他营抢占地势平缓的台地,二营选择一处地势稍缓的小丘陵,买了开山的工具,奔着满山的石头就可劲的轮开了。
  最最苦恼的就是李卫,武林高手不上阵杀敌就已经很令人偷笑了,更何况抗大机械系本科生客串开山机器就更令人郁闷。
  二狗子营长说得好:“武林高手是吧,开碑手应该会吧,啥?不会?!一掌能拍裂石头总办得到吧,对了,只要能砸开石头就成,老老实实的跟教导员到采石第一线,哪里碰到难啃的石头就你上,别给我找借口,营里能用的工具不多,就指望着你这样的能物尽其用,谁叫营里没炸药呢。”
  人是肉长的,咋能跟硬梆梆的石头过不去呢,李卫自认为碎碎小石头还成,但遇到巨大的青钢岩石,翻了翻白眼,没戏!高手没错,但他却不是神仙,这二营长的联想力实在太令人五体投地。
  还是范国文脑筋急转弯想了个好主意,堆满了柴草放火烧石头,待烧得透了,然后把水浇上去,只见石头由高热受低温一激,立刻噼叭直爆碎裂开来,大块的岩石碎成小块,小块的则更加碎了,曾在美国时,范国文家里新开荒的一块大农场就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
  李卫只拍脑袋自己咋就没想到,现代人可是没那么奢侈到砍伐绿化来烧石头玩,也不难怪他一起想不到。
  这种方法果然省了不少力气,二营的进度快了很多,五六天的功夫就整出一大块平地同来,拼凑出石料搭起一排排营房,通过用石料掺草木灰和泥土,加上经过粗加工的大块石料,粘合夯实成一堵堵能够抵挡严寒的营房,出身多是农村的战士对于暂时转成工程兵搞建筑并不手生,方方正正的屋子,上梁,架椽子,铺瓦和起炕等工作,在军队本身具备的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协调下,仅一个月的功夫,房子的问题全被解决了,甚至在部队的协助下,在分流难民的各个村子里都建起了新房,可以安置更多的难民。
第二百三十八节
  被剃平一半小丘整理出一大块平地,二营的营区是超额完成任务,经过一翻修整,理出来的平地几乎可以供一个团使用都有余,为避免日军轰炸机给一锅端,各营都保持一定的间距,二营占着这么大的地皮也只是稍许有些奢侈罢了。
  二营近两百来号人齐心协力之下盖起的左右各三排大屋,中间是营部堂屋,比以前借住村里群众的泥墙草房要宽敞多了,墙上刷过石灰后比地主家的大宅都不差,每排大屋都连到一条半封闭式的长廊连到营部堂屋,每排屋子都有五间互相连通的房间,每一个班正好分到一间,哪怕是刮风雨雪天气,战士们也可以随意到任何一个屋子里去串门,士兵宿舍内石板砌起来的大炕,足以让每一个士兵在炕上尽情伸展着身体,再以不用像以前那样挤白菜帮子似的变着法儿的挤炕头,专用的营部和炊事房也可以独立出来专屋专用,新打的灶台也不用担心烟熏火燎。
  “这狗日的才算是生活。”各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们喜滋滋地摸着新砌起来的炕头。
  有了新居,战士们的自立更生的劲头更足了,砍了树木,锯成木料打成家具,长条的长桌,板凳,方桌和炕桌,寻来了藤条编成藤器,营里的士兵本来就来自于各行各业,找几个专精的兵领个头,把营房里的家什一一搞定,营区慢慢地开始有个像家的样子。
  一九四一年的元旦是在皑皑一片大雪中度过来,别看外面尺许厚的积雪和漫天飞舞的雪花,而在营区的新屋内却是燃起了炭火,铺满了干草的炕头上暖烘烘的,六排大屋一幢主屋互相依靠挡住寒风吹袭,伙房内是煮起了大锅的热汤给战士们暖身子。
  有了安稳的生活环境,秋季反扫荡后二营的伤员们健康都得到了充分的恢复,伤兵满营的现像正在一天天消失。
  大雪覆盖了整个太行山,给部队和群众们的生活上带来了一定困难,但是也同样给根据地的人们较为充足的休养生息时间,不必再完全围绕战争而忙碌,可以完全投入到生产和建设的准备过程中,为提高着自己的生活而努力。
  雪停后,为了消化从南方涌入的难民,根据地的民政部门又开始为这些难民提供耕种的土地和就业机会,当然少不得劳驾部队的战士们,这会儿军政未分,能够大规模发动的公务人员也就只有各区的军队。
  挖开山坡上的积雪,用碎石垒出一块块梯田,明年开春的耕地也有了着落,逃荒群众也在根据地内安心落下了脚根,虽然有暂时的人口拥挤,但能够补充根据地因战争减少的人口和劳动力来说同样是双赢。
  三团的新营区刚刚建设完毕,上级调拔的新兵正好到达,在几个营长几乎快打成一堆的会议后,给严重减员的三团各营及时补入新血。
  各连排级基层干部已经磨合完成,在十一月初的大战中被打空的建制再次恢复编制,一直是残缺编制的一连一排一班,李卫总算是成了一个满编的班长,两个来自新兵连的新战士根据营里的分配计划补充进了一班。
  照老规矩新战士报到总会得到最热烈的欢迎,以后将是战场上可以托付后背的过命弟兄。
  各连的老兵们摆开欢迎的阵式,没有震天的锣鼓,没有彩旗飘飘,只有按建制整齐的列出方阵,每一个老兵穿戴整齐,紧握手里的步枪,个个站得有如标枪般挺直,队列中隐隐散发出久经沙场的杀气。
  二营的老兵们摆出威武雄师的姿态欢迎即将加入他们的新战友。
  补充二营的新兵们在营区校场上列队站成四排,脸上都带着激动和期待,还掺杂着几分腼腆,有如同新媳妇初见公婆,虽然站的纹丝不动,但是目光不断在老兵队伍里打量着,揣测着自己将会和哪些老兵成为同一班的战友。
  新兵营的排长教官在对新兵们点名完毕,把这支新兵的花名册转交至吴营长手里,举手敬礼道:“吴营长,他们就交给你了。”至此,交接工作极其简洁的完成了。
  “辛苦了!”吴营长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接收补充进的新战士,屡次大战总是有许多呀士的姓名从营内的花名册上删除,列入到保留在师部的阵亡名单中,但二营有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断补充的新战士们填补着二营的现役花名册,前仆后继与敌人死战到底。
  每每望着二营里陌生的新面孔,吴营长总是会想起已经牺牲了的老兵们熟悉的面容。
  “老宗,现在开始分配!”吴营长把手里的花名册递给新任教导员宗舟宇。
  宗舟宇和另两个战士抱着新兵名册和二营的现役名册,一个勾掉新兵名册上被宗教导员报出的名字,另一个将报出的名字填入到二营的现役名册内的编制内。
  来二营之前,新兵们就听说了,他们是被挑选后,将要分配到一分区115师独立三团的二营,这支往往是负起艰巨战斗任务的主战部队,听新兵营里的教官们说,经常担负起战斗任务的主战精锐部队的实际伤亡率却要比一般的部队要小许多,在战场上牺牲的多是一些训练不足,战斗意志不坚的新兵,而久经杀场的老兵们更懂得保护自己和战友,配合性更高,战斗效率更强,只要训练地多付出一点汗水,除非遇到决死的战斗或在战场上比较倒霉一些挨到流弹,其实在战场上的存活下来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阮叶!”
  “到!”被叫到名字的站出新兵队列。
  “到二连三排三班报到!”对于负责政治工作的宗舟宇在任营教导员后,立刻把营内的工作理的井井有条,对营人的编制情况了如指掌,直接口述分配新兵去向。
  二连三排三班的老兵们立刻站出队伍,拉着新兵阮叶去营房安置。
  “郝运!”
  “到!”又一个新兵站出来。
  “去营部警卫排报到!”宗教导员扫着名册上的名字。
  “是!”新兵被警卫排排长拉进了队伍。
  真是人如其名的好运,直接进营部!新兵们向这个好运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兵们却神色从容淡定,别看警卫排守着营部,但营级单位同样处于火线上,面临敌人的兵力重点照顾,要是火线上打急了眼,也得像其他战斗连队一样抄家伙上。
  “郭伟!孙宇志!到一连一排一班报到!”
  郭伟正站在队伍里看着其他战友一一分配出去,心下也存着焦急地等着,一听到宗教导员喊到自己,拉了拉站在前排仍没反应过来的孙宇志,两人跨出队列,喊了一声“报到!”
  待郭伟看清对面老兵队伍里站出来迎向自己的四个士兵时,脸上一怔,原本憧憬着会分配到一个精壮战士的班组的心,立时凉了半截。
  当中三个老兵还好说,个个精悍结实的模样,另一个战士就不对味了,细皮嫩肉的,莫不是资本家的少爷,走后门来混资历的吧,再看看其他的老战士,无不是皮黑肉糙的模样,就眼前这个鹤立鸡群。
  “你好!我是一班班长李卫!”心底第一印像给敲上资本家少爷的战士向自己伸出手来,郭伟有些迟疑。
  班?班长?!自己的班长?郭伟有些傻眼,眼前这个少爷兵居然会是班长?!再看他站的位置,另三个兵站在他背后,莫不是这个少爷从家里带来的打手吧。
  “班?!班长好!”平时自以为能说会道的郭伟忽然结巴起来,有些笨拙的伸出手来,道:“我叫郭伟。”
  “班长好!俺叫孙宇志!”长相有些憨实的孙宇志却没想那么多,老老实实的敬礼握手。
  “欢迎新同志加入到我们二营战斗力最强的班。”李卫心里这时别提多乐了,这回才是满编的一班,他这个一班长才算名符其实。
  “走,去营房坐坐!”庄冬荣和丁弘两个老兵抢过两个新兵的行李,着向营房走去。
  什么最强的班?吹的吧!郭伟有些沮丧,本以来会分到一个强干的班,没想到分到一个资本家少爷班长手里,真够倒霉的。这时一支强有力的手搭在郭伟肩头,带着他向营房走去,郭伟一看,是所谓的班长李卫,这少爷羔子的,劲儿还蛮大,郭伟只在心里嘀咕。
  李卫像是能看透人心的目光在眼中闪了闪,脸上露出了微笑,同时拉过了孙宇志一同走向营房。
  一班的营房保持了士兵宿舍的简单齐整,四条长板凳,一条长桌,炕上还摆着一张小桌,浑身上下都还是新刨出来的清晰木纹。
  在营房里,两个新兵被安排好了行李武器置放和睡觉的地方,李卫就拉着他们聊了起来。
  几个人你我七八句话就拉开了话茬子,很快扔下了陌生的感觉,在两个新战士眼里,这个少爷似的班长一点儿都没少爷的架子,反而很健谈,别看着细皮嫩肉的样子,却和另外三个老兵一样,都带着一股子久经沙场的兵味,真是一种很矛盾的组合。
第二百三十九节
  在磨合性训练中,李卫就发现了,分到一班的两个新兵不是什么善茬子,郭伟读过书,有点文化,很能说,学习能力也强,就是喜欢表现自己,往往在演练中特别激动,经常整出些花花肠子,有时冲动起来只顾自己往前冲,而孙宇志正好相反,也许是做学徒出身的,胆子有点小,性格憨实,接受能力弱,往往教了很多遍的战术动作,仍是要出点岔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