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军(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3

  没有谁比于蓓更清楚绳结的松紧程度。肩带被拽紧的一刹那,她差一点儿就透不过气,几乎被活活勒晕。如果不是偏过头,看见赵毅脸上火烧火燎般的鲜红,以及颤抖慌乱无法自制的双手,她还以为自己是被某个色魔趁机劫持。
  肩膀上重新系好的绳结丑陋不堪。不知是有意还是不小心,慌乱中,赵毅连续打了几个叠摞的死结。乍看上去,如同一堆耷拉在于蓓肩头的新鲜牛粪。
  很是苦恼地挠了挠头,又将手放下,仿佛做错了什么事,不自觉地来回互相搓着。带着一丝拘谨,一丝把事情搞砸的惴惴不安,还有一丝跃跃欲试的兴奋,满面尴尬的赵毅,重新再脸上堆起和善的,看上去同时也略带傻气的微笑。
  他已经想好接下来的说辞——应该可以很顺利的与女孩交换班级、姓名,互留电话。如果可能……再相约一起共进晚餐……
  这是机会。上天给予我最好的机会。
  于蓓伸手轻轻抚摸着被勒红的肩膀,抬起头,带着愤怒和愠色,狠狠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以最快的速度转过身,朝着女生宿舍的方向快步走去。
  她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于蓓其实很感激赵毅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可他的力气实在太大,自己被弄得很疼。加上……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私密。出于女性特有的骄傲与矜持,被人看过、摸过之后,再说出“谢谢”之类的话,实在有些难以启齿。于蓓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跑回宿舍,用冷毛巾裹住滚烫发红的脸,好好冷静、清醒。
  她并不讨厌赵毅,甚至已经想好,只要这个男孩主动开口,自己很愿意多结交一个男性朋友。
  赵毅此刻的思维状态比较混乱。不过,他清楚地记得,某位幸存者老师曾经用极其庄严的口气说过——“帮助过别人以后,要等待,并且给予对方说出‘谢谢’这两个字的机会。这也是施恩者必须具备的道德表现。”
  他们都在等待对方首先开口。
  结果,直到于蓓的身影在女生宿舍走廊前消失,赵毅仍然呆呆地站在原地。脸上,带着僵硬凝固的笑。
  ……
  再漫长的黑夜,总有天亮的时候。
  机械学院的走廊里,像往常一样弥漫着淡淡的工业化合药剂气味。倒不是清洁人员失责,而是很多课程都需要进行实物分解,机油之类的东西即便能够清除,也很难抹去那股呛鼻难闻味道。不过,时间一长,无论讲师还是学生,都习以为常。
  坐在瓦斯勒教授办公室的沙发上,赵毅脑子的里,仍然不断回放着昨天下午那段充满浪漫滋味儿的绯色记忆。通过拐弯抹角的擦边搭讪,以及付给女生宿舍看门人一张二十联邦元面额的钞票之后,他顺利得到了“舞蹈系C六班,于蓓”这几个字。
  偷偷摸摸的举动,与“爱情”之类的字眼毫不沾边。充其量,不过是对女孩产生好感,被发热头脑所促使,在冲动状态下自以为秘密的小动作,也是为年轻人所独享的特殊专利。
  脑子里回转着无数的念头与追悔。赵毅已经发现自己在那个时候犯下的最大错误——他原本已经得到最为迫切需要的机会,可以拥有一个漂亮的,也许能够发展成为女朋友的朋友。很遗憾……就像一只兔子从背风位置撞上大树,却没有被死盯住路口的守株人发现……其结局和道理,都是一样的。
  “你好,我的学生。”
  瓦斯勒教授的开场白,继承了一贯的直接风格。他伸手指了指旁边另外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者,说:“这位是埃布尔教授,多变向引擎动力方面的专家。”
  赵毅轻点了点头。他已经大体猜测到,教授把自己叫进办公室的真正目的。只是在他看来,现在并不是交流引擎问题的最好时机——自己的脑子里,已经被那个穿吊带连衣裙的女孩身影,装填得满满当当。
  
  第二十三节
确认
  
  瓦斯勒可没有童话故事里能够看穿人心的神奇秘术。自然,他也无法知晓此刻徘徊在赵毅思维空间里的烦恼。
  实在太年轻了——这是瓦斯勒与埃布尔的共识。很难相信,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居然能够将人类苦思绞脑数十年的最大难题,解开一个几乎堪称“巨大”的突破口。令人惊叹,拜服。甚至是在羡慕之余,也产生出那么一点点嫉妒。
  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无数荣誉和利益并重的美妙光环,就会从四面八方飞过来,重叠、累加到这个孩子的头顶。即便他从今以后什么也不用做,也完全可以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一个占据绝对分量的名字。这是从古到今所有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们当中很多人,可以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却总有着在相关记录上留下姓名的强烈愿望。
  “真是一个幸运的小家伙……”
  连瓦斯勒也记不清楚,这是自己看到那副多变向引擎改造图纸以后,究竟是第几次发出诸如此类的感慨?
  很多人整日里辛苦忙碌,终其一生也才刚刚迈进“科学”这两个字的门槛。而有的人却在仰望星空或者沉迷于音乐的时候,突然之间灵光一闪,意外找到解决技术性难题的捷径。两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对等,也没有任何公平可言。如果一定要从中寻找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线索……也许,那仅仅只是上帝对于某个人的青睐,也就是所谓的幸运。
  图纸上的那根“U”形管,实在太简单,简单得令人难以想象。
  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引擎动力室与能量系统之间,建立了最短途径的供应线。举个与之类似的例子——有一幢五层居民楼,人们每天都必须经过大门和楼梯,才能达到自己的居室。一天,某个人突发奇想,在自家住宅的窗口,装上一个利用滑轮进行升降的藤筐。这东西很可能就是后来电梯的最初模版。而发明者本人也从未预料到,这种想要节省体力的偷懒做法,竟然导致了无数款式的自动升降梯进行研发。这项全新的变革,也随之催生、完善了更加高大的楼房建造技术。
  瓦斯勒不是商人,但他非常了解技术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强大推动作用。尤其是多变向引擎增幅这种已经具备现实基础的新型科技,很快就会成为各大机械生产商和财团的争夺目标。
  相比目前仍然只在战舰和大型货轮上使用的核聚变引擎,普通民众显然要更加信赖已经普遍民用化的多变向引擎。百分之八的增幅,绝对不是一个能够被轻易超越,或者完全置之不理的数字。各大汽车公司很快就会推出新款车型,瓦斯勒甚至可以想象到那些俗不可耐,大量充斥着关于速度和推背感之类的广告词句。小型民航飞行器、城际列车、常规动力的军用机械……财团和家族们会极力推高股票市场。就像上个世纪治疗艾滋病的新药刚刚开发成功,新辉瑞公司的股票一夜之间立刻增值了三十四倍。从这个意义来说,一项得到绝大部分民众认可的技术,其实也就意味着滚滚而来的暴富、名望,还有地位。
  想到这里,瓦斯勒教授又盯着赵毅仔细看了一会儿。目光里充斥着无比复杂的成份。有嫉妒和羡慕,也有若有所失的惆怅,激动之下产生的强烈兴奋。当然,也有为师者必不可少的尊严,以及培育者看到被自己浇灌苗木茁壮成长的时候,眼眸深处本能释放出来的感慨与欣慰。
  “这是我所看过最好的一份作业。”
  瓦斯勒微笑着,拿起摆在办公桌上的图纸,朝着赵毅的方向轻轻推过,认真地说:“这是你的个人想法?还是受到了什么启发?”
  面对两名眼睛里放光的教授,赵毅只能收起充满性别幻想的思维,重新回归现实。
  “如果我的奔驰跑车里加上这么一个东西,那它一定会跑得更快——”
  ……
  地球联邦的相关档案当中,当年在S12要塞进行秘密实验项目的专家团,已经随着泛联合军的核爆,全部归于阵亡名单。
  除了莫维斯,赵毅没有对任何人起提过他们。即便是周以铭上将,也只知道S12基地的幸存者们已经自然死亡。谁也不知道赵毅究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多少东西?这些人在地下世界最后的那段日子,究竟研究出多少先进科技?
  赵毅是唯一的秘密掌握者。
  他很清楚,对于外面的世界,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技术宝库。他当然没有傻到公布这一切。幸存者们曾经说过——外面的肮脏与邪恶,永远超乎想象。如果不想被那些流着口水满眼放光的家伙生生撕碎,就必须把这一切隐藏起来,在适当的时候,有利于自己的地点,在绝对有把握的情况下,让它们成为自己利益基础的一部分。
  在赵毅看来,储存在磁盘里的三项技术,其实是自己和周以铭之间并不公开的交易——他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背景,需要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权力援助。无论周以铭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站在自己这一边。要知道,当年陷落在S12的专家团成员,均为地球联邦最顶尖的科技人才。漫长的十八年当中,他们肯定会做出一些打发无聊时间的举动。尤其是在被彻底封闭,却还有着一个刚刚诞生婴儿的环境下,潜在的,想要迫切改变当时现状的欲望,足以转化成为他们在那个时候最疯狂的研究热情。
  在人世间,永远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
  想要更好的活下去,就必须获得更多认同,更多资源,更多的利益。
  以机械学院学生的身份画出这张图纸,很符合逻辑——周以铭没有对外公开赵毅的真正身份,人口普查总署档案库里记载的父母双方虽然都是真名,却在军方的刻意压制下,有选择性的漠视了他的存在。当然,如果有某位好奇心过于强烈的记者,对赵毅的身份产生浓厚兴趣,想要深挖细查一番,他应该不难从正规途径拿到详细的身份证明文件。只不过……相关报道可能永远也不会发布,军方有太多强硬手段封杀所谓的“新闻自由”。
  赵毅从来就没有想过要默默无闻过一辈子。
  有选择性的公开技术,意味着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当名望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身安全也就有了保障。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通常有两种人死得最快——其一,普通且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小人物。其二,突然显露出拥有大量财富,却没有任何自保手段的白痴。
  ……
  谈话的时间并不长,瓦斯勒教授从赵毅口中确认了图纸是本人亲手绘制。他仔细辨别着耳朵听到的每一字,直至确认其中没有任何作伪的成份后,满是严肃的面孔,才慢慢显露出一丝微笑。
  
  第二十四节
签名
  
  “我会向学院董事会和联邦科学院申报这一成果。”
  瓦斯勒教授神态平静地望着他,说:“最多不超过三天,相关人员会对你进行新的审核程序。呵呵!用不着害怕,这是为了确保技术拥有者本人权益必不可少的做法。要知道,这是一项全新的专利,甚至有可能再整个人类领域,诞生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被它所影响到的不仅仅只是地球联邦,泛联合军方面也不可避免。我得提前做出恭喜——你很可能成为整个联邦国立大学有史以来,最富裕的学生。”
  说到这里,瓦斯勒转过身,目光扫向站在旁边的埃布尔教授,苦笑道:“一夜之间,这个孩子就拥有了令我们为之羡慕的一切。他也许将成为未来的科学巨匠。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顺笔记录下我这个老师的名字?”
  埃布尔教授的实际年龄,应该在七十至七十五之间。他毫无架子,头发很短,露出苍老的灰白色。脸上一直带着微笑,表情含蓄而亲切。
  也许是因为站久了的缘故,他从旁边拉过一张椅子坐下,颇为不满地看了瓦斯勒一眼,说:“你的想法真是古怪。我提议,应该给这个孩子举办一次小范围的庆祝酒会。这也符合学院董事会的要求。不过……在此之前,我必须首先确定一件事。”
  埃布尔教授脸上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他将身体转向赵毅,认真地问:“这项技术是你独自研究的成果?还是有其他人也参与其中?或者,仅仅只是给你提出某种参考性质的建议?”
  赵毅不自觉地微微皱起眉头,摇了摇头,说:“没有。”
  教授继续追问:“所有图表以及演算过程,都是你自己完成?”
  “是的。”
  埃布尔教授看着他的眼睛,加重语气:“你肯定?”
  虽然不太明白这些问题的真正含义,赵毅还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我肯定——”
  ……
  脚步声,在幽深的走廊里渐渐远去。望着被合拢的办公室房门,还有赵毅几分钟前刚刚离开,也许还带有少许余温的椅子,瓦斯勒教授只觉得如同从迷梦中苏醒,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双眼中重新释放出带有激动成份的光彩。
  “这是一个奇迹,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科技。亲爱的埃布尔,我们将见证这一切,见证整个人类世界即将展开的全新机械革命——”
  “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埃布尔微笑着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签有赵毅姓名的图纸,凑到眼前仔细看着,连声赞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无法想象,这居然是一个十八岁孩子的作品。”
  “我得承认,天才的某些想法,的确不是辛勤或者努力就能有所超越。他们迥异于正常人,也是社会与科学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最尖端。”
  瓦斯勒教授满面兴奋地搓了搓手,抬起头,垂询的目光望朝对面,高兴地说:“我们应该庆祝一下,为这个孩子干一杯。”
  “我早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埃布尔教授微微一笑,带着时间在脸上留下的慈祥与和善,从椅子上拿过自己的公文包,拉开皮扣,取出一瓶还剩下大半的威士忌。
  “这是你上次在我那里还没有喝完的酒。节约一点儿的话,还可以多喝几次。”
  “呵呵!你总是想得比我更加周到——”
  瓦斯勒愉快地捏了个响指,站起身,从书柜里拿出两只阔口玻璃杯,用消毒纸巾在杯子内侧细细擦拭一番后,颇为期待地看着埃布尔拧开瓶塞,将琥珀色的酒液,慢慢倾倒注入杯体。
  “咣——”
  两只玻璃杯的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着大脑兴奋与酒精刺激下产生的燥热,瓦斯勒只觉得身体里弥漫着说不出的快感。他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地抓过摆在桌面上的酒瓶,再次把自己喝空的杯子加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