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6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735

  “我觉得阿古尔里奥斯的建议很有道理。”卡布利阿斯首先表示了赞同:“我们可以先派出信使悄悄的通知伊菲克拉特斯,让他督促希腊联军,抓紧时间加大对美塞尼亚和斯巴达的进攻。至于塞萨利派出的信使,无论是走海路、还是陆路,都必然要经过我们所控制的势力范围,我们只需要加强对萨龙湾和地峡的巡逻,塞萨利信使逃不出我们的手心,我们只需要——”卡布利阿斯伸出右手,做了一个下砍的姿势,众人都了然。
  “至于佛基斯人,他们害怕塞萨利人更甚于戴奥尼亚,我们只需要派出军队支援他们,他们会同意我们的做法。”
  卡布利阿斯说完,周围沉寂了片刻,很快就有人说道:“我觉得卡布利阿斯的建议可行,就算最终那个僭主还是会得到了消息,但我们赢得了时间,也许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已经夺回了斯巴达。”
  “我也同意。”
  ……
  雅典将军们纷纷表示赞同,只有卡利斯特拉图斯还有些犹豫,但大势已定。
  他父亲阿古尔里奥斯再次平静的闭上双目养神。
  ……
  在今天早上军队乘船出发之后,克洛托卡塔克斯、普林托尔斯等驻守伯罗奔尼撒的将官们就一直挂念着“登陆塞萨利能否成功”这件重要的大事,一直等到深夜,船队陆续返回,他们才得到确切的消息,终于可以为成功登陆而庆贺了。
  但这仅仅还是一个开始,因为从明天开始,无论是塞萨利、还是中希腊、甚至伯罗奔尼撒的城邦都可能知道了“戴奥尼亚军队突袭塞萨利”的消息,他们必然会有出相应的措施,而戴奥尼亚也不可能经常派出如此庞大的船队前往塞萨利运输物资,毕竟船主和船员们不是士兵,不应该再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在伯罗奔尼撒的近十万大军每天耗费军粮巨大,必须要尽快占领塞萨利,才能够获取塞萨利的全部物资,以支持大军持续作战,因此以后的几天对双方来说都是关键。
  ……
  波里弗隆在杀死了他的二哥波里多鲁斯之后,立刻让他所统领的心腹部队包围了中军大帐,以“波里多鲁斯被戴奥尼亚人暗杀、亲卫队渎职”为由,将波里多鲁斯的亲卫队士兵全部抓捕,然后通知军中将领紧急来大帐议事。
  天还没亮,塞萨利将领们聚集到大帐,得知“波里多鲁斯被戴奥尼亚人暗杀”,都感到震惊,同时也难免心存疑惑。
  但是波里弗隆根本不给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也不听从他们的劝阻,直接宣布将“玩忽职守”的亲卫队士兵们全部拉到帐外斩首示众。
  刹那间,营地里人头滚滚,惨叫连连。
  这景象吓坏了大帐内的将领们,面对磨刀霍霍的波里弗隆心腹部队,他们很快就承认由波里弗隆接替波里多鲁斯、成为塞萨利的临时军事长官。
  在掌控了营地的指挥权之后,波里弗隆先是对营地进行全面封锁,禁止任何人外出,然后派出信使,赶往菲莱城内,以波里多鲁斯的名义,诡称“有重要的军务要与留守大臣阿西达马斯等人商议,希望他们能到营地一唔”。
  阿西达玛斯正在为“戴奥尼亚军队突然登陆塞萨利”一事感到忧心,整个晚上都没睡着,听了波里弗隆信使的话,还以为塞萨利的战局又有了变化,急切之下没有细想,就急匆匆的和另几位大臣一起赶到了城外的军营。
  结果刚一进军营,就被波里弗隆派出的士兵给抓起来。
  紧接着,波里弗隆以“勾结戴奥尼亚军队、意图叛变”的罪名,判处阿西达马斯等人死刑。将领们拼死劝阻,但波里弗隆执意不听,强行将阿西达马斯等6人处死。
  等到士兵将这6人的头颅带进大帐时,波里弗隆指着阿西达马斯的头颅破口大骂,原来他认为阿西达马斯一直看不起他,伊阿宋始终不单独赋予他重任,就是阿西达马斯等人从中作祟。
  当然杀人泄愤只是波里弗隆的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他认为:阿西达马斯等人掌握着塞萨利城邦联盟的行政大权,有他们存在,他想要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行事必然会受到阻挠。
  此时,天刚蒙蒙亮,波里弗隆很快集合军队,进入菲莱城。
  刚开始菲莱民众还感到兴奋,因为有军队的入驻,他们的安全就更有保障。
  谁知,波里弗隆将菲莱官吏召集起来之后,就要求他们对城内进行军事动员,集合所有的公民兵,跟随他的军队一起去击退盘踞在拉里萨附近的戴奥尼亚军队。
  官员们一听,立刻以“我们只听从阿西达马斯大人的命令”为由,表示拒绝。
  波里弗隆立刻举起了阿西达马斯的头颅,并且还将反对得最激烈的两名官员同样以“勾结戴奥尼亚人意图叛乱”的罪名,当场处死。
  波里弗隆的赫赫凶威吓坏了菲莱的官员们,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遵照执行。
  之前伊阿宋对整个塞萨利进行军事动员,征召大军南下征战,其他城邦都是多多益善,但仅仅只对菲莱城征召了不到1000名士兵,因为作为他发家之地的菲莱城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在他率军离开之后作为中流砥柱来稳定塞萨利的局势。
  由于菲莱城原本就处于战备状态,所以仅仅半天时间就召集了超过6000多名公民兵,再算上原本就驻守在菲莱城里的2000名士兵,波里弗隆所拥有的士兵数量接近了3万人。
  自以为拥有雄厚兵力的他即使在此时已经接到了侦骑的回报“戴奥尼亚军队攻占了拉里萨城”,他仍然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够率军击退戴奥尼亚军队,因此他不听菲莱官员们的劝阻,很快就率军出城,向拉里萨进军。
  ……
  同样在这一天清晨,帕特洛克罗斯招来第十一军团长爱菲阿尔特,向他下达命令:第十一军团驻守拉米亚和赫拉克利亚,并且尽快夺取温泉关,同时还要挡住从南面来的塞萨利援军。
  接受这个命令就等于第十一军团无法再参与征服塞萨利的军事行动,爱菲阿尔特稍作犹豫之后,接受了这个命令,但同时他也提出一个要求:如果发现战机,第十一军团能否继续向南进攻希腊的城镇?
  鉴于爱菲阿尔特也算是久经沙场的宿将、用兵持重,帕特洛克罗斯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同时强调:不管他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首先必须确保拉米亚、赫拉克里亚和温泉关的安全。
  爱菲阿尔特接受命令之后,立刻开始着手筹备夺取温泉关的军事行动,虽然根据在赫拉克利亚被俘虏的塞萨利士兵的供认,温泉关只有200多名雇佣兵驻守,但它险峻的地势以及那个传奇的故事还是让爱菲阿尔特采取了慎重的态度,他留2000名士兵驻守拉米亚、1000名士兵留守赫拉克利亚,亲自率领5000名士兵以及工程营,同时还带上了几位拉米亚向导。
  那个传奇故事虽然向世人展示了夺取温泉关的艰难,但它同时也告诉了世人“有偏僻的山道可以绕到温泉关的南面”,因此爱菲阿尔特决定采取“主力从正面牵制、派奇兵从山道迂回”的方法来夺取温泉关,为此他抽掉了轻甲兵大队和轻步兵大队中的萨莫奈士兵组成奇兵(第十一军团军营在卢塞尼亚,兵员来自道尼地区,这些年不少萨莫奈人主动从山区里出来,自愿申请成为戴奥尼亚公民,他们的居住地多数都在坎帕尼亚东部平原地区和道尼地区),他们将在拉米亚向导的带领下,利用自己出色的山地作战能力,完成对温泉关的迂回突袭。
  就在第十一军团准备对温泉关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帕特洛克罗斯已经率领其他军团开始翻越拉米亚北面的山岭,以便进入塞萨利的南部平原。为了防止被塞萨利军队在山区里拦截,他将军队分成三部分,由拉米亚向导带领,分别通过三条路线,向塞沙利境内挺进。
  ……
  同样在这一天的上午,希洛斯带着一大群来自王国各部门的中低级官员(这些官员都是由王国行政厅精心挑选出来,奉命前来治理即将被征服的塞萨利地区,他们中有一半多原本就曾是塞萨利流民),来到了拉里萨。
  注:根据史书记载,波里弗隆接任塔古斯之后,所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没有任何理由就逮捕并处决了以阿西达马斯为首的辅助伊阿宋、治理塞萨利的8位最优秀的行政大臣,还放逐了不少官员,然后以残暴的方式统治塞萨利,引起塞萨利民众的极大不满。
  不到一年,他手下的将领亚历山大就举着“为波里多鲁斯报仇”的旗号起兵反叛,将其杀死,然后成为新的塔古斯。但这位亚历山大同样是个暴君,在他的统治下塞萨利国力日衰、并最终陷入动荡,后来被崛起的马其顿征服。
第一百六十六章
回到故乡
  伫立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拉里萨城前,希洛斯难免感叹:30多年前,失去土地、生活困顿的他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接受前来招募士兵的斯巴达人的雇佣,出外征战。当他离开这里时,心情是灰暗的,因为他所听闻到的那些塞萨利雇佣兵的故事让他预感到自己很可能也会像大多数的他们一样战死沙场,再也无法回返故乡……他真是没有想到,自己会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回到故乡。
  希洛斯骑着战马,站在原地发呆,他身后的官员大多已经知道拉里萨是这位王国重臣的故乡,因此没有人上前去打扰他。但希洛斯很快就从这种怅然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深吸了口气,回头对官员们说道:“走,咱们进城。”
  负责守卫城门的军官看到希洛斯一行人到来,立刻迎上前,行礼说道:“希洛斯大人,向您致敬!马托尼斯指挥官和利扎鲁指挥官正在城主府邸等候您的到来!”
  说完,他转身在前头带路。
  希洛斯骑着战马,缓缓走进城内,游目四顾:街道干净整洁,显然经过一番认真的清理,但偶尔还是能够看到地上的血迹;路上看不见行人,只有一个个全副武装、笔直站立在路边的军团士兵;但是透过街道两旁房屋的门窗缝隙,却能看到一双双愤怒和畏惧交织的眼睛……
  城主府邸在城市中央的广场附近,这栋建筑在希洛斯离开时就存在,当时是僭主的住宅,由于年代日久,他已经记不清那位僭主的名字了。
  “队长,我可是终于把你等来了!”看到希洛斯走进院子,马托尼斯一脸笑容的主动迎上来,声音洪亮如钟:“昨天我和利扎鲁带领着兄弟们几乎不歇息的跑了100多里地,紧接着就对拉里萨发起进攻,等攻下这座城的时候,兄弟们几乎全累趴下了!我牢记着你的嘱咐,和利扎鲁一起严格执行军法,兄弟们进城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起劫掠或伤害拉里萨民众的事件,怎么样?你还满意吧?!”
  尽管马托尼斯用昔日在雇佣军中的称呼来显示对希洛斯的亲近,希洛斯仍然不假辞色的说道:“让我满意有什么用,关键是能不能让陛下满意,让王国满意!远征塞萨利是陛下和军务部作出的重要决定,我们能不能彻底征服塞萨利,从而进一步掌控希腊,就得看你们能不能严格的执行军务部所制定的战略!”
  说到这里,他的眉目舒展开来:“利扎鲁指挥官、马托尼斯指挥官,恭喜你们!从登陆到现在,你们带领军队顺利的实现了最初预定的目标,为接下来的作战开了一个好头!”
  说着,他郑重的右手握拳,贴于左胸,用力的一低头,向马托尼斯和利扎鲁行了一个军礼。
  马托尼斯和利扎鲁赶紧恭敬的回礼,不只是马托尼斯,利扎鲁同样曾经在希洛斯手下待过,对这位老长官是比较尊敬的,否则也不会专门和马托尼斯一起在这里等候他的到来。
  希洛斯行完军礼之后,又正色的说道:“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们,登陆突袭作战,时间至关重要,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优势,但你们不应该就此满足而待在这里持续修整,而应该抓紧时间率领你们的军队继续进攻,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尽快占领塞萨利全境,初步实现军务部制定的战略目标!”
  马托尼斯有些不服的解释道:“我们并不是不想抓紧时间继续进攻,但是兄弟们昨天连续作战,体力消耗极大,他们需要充分的休息,才能够继续战斗,我和利扎鲁商量之后决定,明天上午再集合军队,向菲莱进军。”
  利扎鲁紧接着说道:“马托尼斯说得没错,很多士兵睡到现在都还没有醒,确实是比较疲惫,我们已经派辎重营在拉里萨收购牛羊,准备给士兵们吃一顿好的,让他们尽快恢复体力……”
  “当然我们已经郑重提醒了辎重官,绝不能强买强卖,将遵循卖家的意愿,按照市场的价格进行交易。”马托尼斯赶紧又加了一句。
  希洛斯点了点头,想起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说道:“马特尼斯,既然你们明天才出发,把你的盔甲借我穿戴半天。”
  “干嘛穿我的盔甲?”马托尼斯有点疑惑,他看着希洛斯,突然间明白了:“噢……你这是要去见你昔日的朋友,想要让他们知道,你如今已经是戴奥尼亚王国的大人物!”
  “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如今身份贵重,他们才会愿意与我们合作,更快的稳定拉里萨的秩序!”希洛斯一脸正色的说道。
  他并非不知道自己已经退出了军队,再穿戴军团长的甲胄似乎有些不合适,只是作为元老院元老地区行政长官,他所穿戴的纯白色、绣有黑纹的波顿在戴奥尼亚民众眼中是尊贵的象征,可在拉里萨人看来可能仅仅是质地不错、并没有什么特别,而将官的盔甲是直接显出地位的高低,可以省却不少的口舌,为此他还向马托尼斯借了一队卫兵。
  马托尼斯没有二话,一一照办,只是在希洛斯要离开府邸时,他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队长,陛下向我们下达突袭塞萨利的命令时,并没有对佩琉斯做出任何特殊的指示……不知道他对你有没有什么关于佩琉斯的嘱咐?”
  希洛斯停下脚步,毫不迟疑的回答:“有!……陛下嘱咐我,不必对佩琉斯城有任何特殊的照顾,和其他塞萨利城镇一样治理就行。”
  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声:“不过,我昨天还是悄悄的派人打听了一下……当年,马其顿人突袭了陛下生活的村庄,杀光了所有的村民,还将其焚毁,他父母的遗体和其他尸体一样被烧得无法分辨,最后一起被匆匆掩埋……现在那里是一片荒地,野草丛生,没人记得埋葬地具体的位置……”
  “该死的马其顿人!”马托尼斯愤愤不平的怒吼一声。
  希洛斯穿着马托尼斯的盔甲,带着全副武装的卫兵,前往拉里萨的平民区,一路倍受瞩目,他很快找到了一些昔日的邻人和朋友。
  当他们得知离开拉里萨30年多年的希洛斯居然成了戴奥尼亚王国重臣时,都非常吃惊。
  当初年轻的希洛斯乐于助人、善打抱不平,在平民区有着不小的名声,因此虽然他以入侵者的身份回到家乡,也并未引起昔日朋友们友的反感,反而相信了他所说的“戴奥尼亚针对占领的塞萨利城镇将执行的一些政策”,并且愿意为他去宣扬。
  10多年前戴奥尼亚攻下罗马时,为了取信罗马的平民,还专门挑选罗马奴隶,对其委以重任,才逐渐的打消罗马平民的疑虑。而如今希洛斯本来就是拉里萨人,在该地有着不小的名望,用类似的办法来稳定和治理拉里萨,自然是事半功倍。
  ……
  第三天一早,马托尼斯和利扎鲁留下2000名士兵,协助希洛斯稳定拉里萨城内的秩序,率领主力出城,向东行进,在半途中遭遇急切赶来的塞萨利军队。
  一开始刚得到消息的波里弗隆感到兴奋,因为他不必赶去拉里萨就可以就近先击败戴奥尼亚军队的主力,但接下来他看到远处黑盔、黑甲的敌人不停的涌上来,使得戴奥尼亚的军阵不断的向两翼延长……他忽然意识到戴奥尼亚士兵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了2万人,而且他们布阵迅速,显然是训练有素。
  波里弗隆有点慌了,虽然他一向作战勇猛,但都是在大哥伊阿宋的指挥之下,从未有过独立指挥这么大规模的会战的经验,此刻他只能不断排除传令兵,督促各将领必须尽快按照他的部署列好军阵,甚至他还心急火燎的骑马奔驰于军阵的后方,歇斯底里的不断高喊着,“让士兵们加快列阵的速度,如果谁执行迟缓,战后必然重重惩罚!”
  就在这一支由塞萨里各城邦临时拼凑的军队正乱糟糟的展开阵列之时,戴奥尼亚的军阵却出现了变化,它突然从中央断开,间距越拉越大,竟然分裂成了两部分,各自对应塞萨利军阵的左右两翼……
  戴奥尼亚军队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一是因为马托尼斯和利扎鲁是同级的指挥官,为了指挥的便利和避免产生矛盾,因此各自指挥自己挥下的军队作战;二是为了扰乱敌人的部署,所以一开始故意先让两支部队合在一起。
  戴奥尼亚军阵的突然变化果然迷惑了经验欠缺的波里弗隆,一时间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而就在这时戴奥尼亚军队发起了进攻。
  战斗进行了没多久,塞萨利军阵的两翼就出现溃败,又迅速蔓延至全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