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735

  戴弗斯没有回头,缓缓说道:“赫尼呀,克罗托离开图里伊有多少年了?”
  赫尼波里斯心中一动,立刻说道:“我记得是在王国十四年,陛下你您率军北上进攻罗马,克罗托殿下也跟随前去,自那之后就一直留在了罗马,到现在已经有十三年了,已经离开土里伊很久了!”
  “是啊,已经很久了!”戴弗斯轻叹了一声,转过身来,意味深长的说道:“虽然他在罗马干得相当不错,而且已经担任罗马行政长官快3年了,但是离开图里伊太久了,却容易被人遗忘呀!”
  赫尼波里斯眼皮微跳,不由自主的想起之前安西塔诺斯在这里所说的话,当即肃然站立,沉默不语。
  “提笔吧。”戴弗斯说了一声。
  “是。”赫尼波里斯立刻在木桌前坐下,迅速拿起纸笔。
  “给辅政大臣们下达指令,就说克罗托卡塔克斯长年远离图里伊,克莉斯托娅王妃思念成疾,故提前允许将其卸任,回图里伊侍奉母亲,罗马行政长官的继任人选由他们讨论决定……”戴弗斯刚口述完,赫尼波里斯已经写好了,正要将指令递给戴弗斯。
  戴弗斯却又说道:“再给他们下达一道命令,就说安西塔诺斯想要卸任外交大臣一事,我已经批准了,继任者为塔皮鲁斯,希望他们尽快完成交接,避免影响接下来对斯巴达的军事行动。”
  赫尼波里斯持笔的手微颤,片刻之后才轻声回应道:“……陛下,写好了。”
  ……
  列奥提奇德斯从军务部出来、踏上回家的路途时,已经是黄昏。
  最初,列奥提奇德斯的家是在图里伊的港口区;后来当上军团士兵、成为戴奥尼亚公民分得的份地,以及之后屡次因战功分得的土地大多集中在克里米萨,所以在那里也建有住房,不过他很少去那里居住,因为那时他已经是第八军团军团长,常年待在卡塔尼亚军营;再到后来,他进了元老院、加上其辉煌的战绩,由王国分给他一块图里伊东外城区、距离赫拉神庙不远的一块住宅用地,自此他们全家都住在那里。
  住在内城的元老们,由于距离大议事堂和胜利广场很近,多数是走路回家;住在外城区的元老们,由于路程较远,同时为了避免路上行人的打扰,多数是坐轿回家,只有少数人选择骑马,并且马匹都是向城卫队报备并批准过的,列奥提奇德斯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他还有4名骑马的随从环卫在他四周,以保护他的安全。
第九十一章
列奥提奇德斯
  在王国早期,元老们每天赴元老院和各部门参加会议、处理政事,往往只带一两个奴仆,后来发生过几次行人袭扰元老的事件,才迫使元老们不得不每天带上护卫,避免出现意外。
  由于按照法律的规定,奴隶是不能携带武器的,自由民在图里伊携带武器上街也会受到监察队的严格盘查和审讯,只有对公民相对宽容,因而在图里伊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元老护卫行(实际上到后来一些富商和官员也聘请护卫)。
  要想建立一个护卫行,可不光是要获得商务处的经商许可,还必须得到图里伊监察处的批准,而且它还要受到图里伊军营的监管,由于担任护卫的绝大多数都是军团士兵或者预备队士兵,必须要和军营的军事训练协调好,因此往往都是由军团中退役的队官们集资筹办的,顺带着也解决了一些受伤退役士兵的生计问题,因此也受到军务部的支持。
  当列奥提奇德斯通过内城东门时,城卫们都恭敬的向这位王国赫赫有名的军队指挥官行礼致敬。
  列奥提奇德斯的府邸坐落在一个较为热闹的街道旁,面积并不小,它是典型的戴奥尼亚有钱人最常修建的“日”字形双层住宅,在府邸临街的一面还开设有好几个商铺,出租给了商贩。
  在正门处站着一个男仆牵着一条黄色大狗,虎视眈眈的注视着门外,这使得路过的行人都不敢久留。可等到列奥提奇德斯一到门口,那条看起来凶恶的大狗却摇着尾巴,兴奋地扑上来,又舔又蹭。
  列奥提奇德斯在它头上用力的拍了一下,那大狗立刻安静了。然后,列奥提奇德斯大步的走进府邸。
  这座府邸外观看起来像模像样,里面却显得简陋,四周的回廊没有铺设马赛克地板,没有前庭中央的水池和雕像,也没有后院的花园,更没有中间用于聊天喝酒的小亭,而是前后院完全联通,在中间形成一个面积不小的泥地操场。
  在操场的一侧,他7岁的小儿子正在练习骑马,在另一侧他17岁的大儿子正手持盾剑同男仆练习战斗技巧(列奥提奇德斯原本有三个孩子,二女儿出生没几年就夭折了)。
  他的妻子坐在操场边的回廊上观看,脚下匍匐着两条狗,原本昏昏欲睡的狗突然站起来,撒了欢儿似的的向着门口跑去。
  听到它们兴奋的叫声,妻子这才发现丈夫已经回家了,她立刻迎了上去:“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军务部有要事要商议。”列奥提奇德斯说着,扯掉了穿在身上的元老波顿,对着操场喊道:“泰尔托提斯,我来陪练习!”
  “好啊!”大儿子泰尔托提斯停止了攻击,并且大声回答:“父亲,这一次我可不会轻易认输了!”
  列奥提奇德斯大步走进操场,从奴隶手中接过木盾和木剑,摆好架势,沉声说道:“来吧。”
  看着父子俩在场上打斗,芮提娜露出疑惑的神情,和列奥提奇德斯生活这么多年,她能够感觉到丈夫的情绪有些亢奋,这种情况太少见了,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小儿子帕冈达斯翻身下马,快速跑到场边,拎起一罐水,咕噜咕噜的大口喝起来。
  芮芬娜急忙说道:“帕冈达斯,别喝太多,对身体不好!我在井里泡了一个大西瓜,一会儿切了给你们解渴。”
  列奥提奇德斯的这个住宅装饰得十分简单,不像是一个元老的府邸,唯一奢侈的地方就是芮芬娜在建宅之初花重金请人在家里打了一口私井,井底较深,井水冷沁刺骨,平时更多的是用来给蔬菜水果保鲜。
  “哦。”帕冈达斯听话的放下水罐,顺势就坐在地上,看父亲和哥哥打斗,被芮芬娜一把拉了起来,并且还朝他屁股上用力踢了一脚:“看你浑身都是汗,赶紧先去洗个澡!”
  把小儿子撵走之后,芮芬娜又对跟在身边的两个女奴喊道:“马上天就黑了,你俩也别在这儿傻待着,赶紧去厨房催催他们,把晚餐尽快准备好!”
  20年过去,即使列奥提奇德斯已经步入王国高层、身份尊贵,布鲁提出身的芮芬娜泼辣的性子还是不减当年。
  在餐桌上,当芮芬娜再一次问起“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事?”时,列奥提奇德斯终于是放下手中啃咬的牛骨,正色的说道:“陛下决定支援底比斯人,出兵伯罗奔尼撒,进攻斯巴达,而让我——担任这支远征军队的指挥官。”
  “父亲,您要率兵去征服斯巴达?!”小儿子惊呼,大儿子泰尔托提斯也露出吃惊的神色。
  以往,列奥提奇德斯回家的时间不多,而每一次回到家中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时,不是训练他们,就是在训练之余给他们讲一些故事,而这些故事的内容多数都是有关斯巴达的传说和英雄,希望逐渐让孩子们能够对斯巴达产生一种孺慕之情,但实际上这个效果并不太明显,孩子们更渴望打败斯巴达这个背信弃义的恶徒,毕竟他们在学校待得时间更多。
  芮芬娜虽然大大咧咧,但她其实很精明,在结婚的最初她对希腊的事情完全陌生,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多少都有了一些了解,自己的丈夫是阿哥斯人,应该仇恨斯巴达,但在平时的言谈中却并非如此,这难免让她感到疑惑,但列奥提奇德斯不说,她也从不主动询问,但现在她还是忍不住问道:“你没有接受这个任命吧?”
  “我当然接受了。”列奥提奇德斯看着妻子,似乎明白她心中所想,难得的又多说了一句:“我很高兴去教训斯巴达人!”
  这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当年他逃离斯巴达时,曾经发下过毒誓:总有一天,他会率领军队杀回斯巴达,将所有羞辱他、逼迫他母亲自尽的斯巴达人全部杀死!
  在王宫议事厅,他之所以表现异常,是因为他没想到达成誓言的良机就这样突然降临到自己身上,他在拼命压抑着心中的兴奋。
  “泰尔托提斯。”列奥提奇德斯继续说道:“这一次你跟我一起出征。”
  “太好啦!”泰尔托提斯兴奋的差点跳起来。
  芮芬娜这时却护短的提醒道:“泰尔托提斯还不到18岁,不能服兵役!”
  “他跟我一块,担任我的杂务兵,不用上阵杀敌。”列奥提奇德斯说完,就埋头吃饭,却让家人们的心情变得不平静起来。
  ……
  对于留克特拉会战之后希腊局势可能的变化,尽管戴弗斯多次召开会议,对此进行分析和判断,但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首先,底比斯人和斯巴达签订停战协议如此之快,让戴奥尼亚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备战,出征的事宜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其次,伊阿宋在会战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更引起了戴弗斯的警惕,特地命令阿里斯提拉斯加强对塞萨利境内的监控。
  然后,原本戴弗斯他们认为留克特拉会战的失败会让斯巴达为了重振威名而拼命的报复,但没想到斯巴达迅速签署了停战协议,并且真的没有在随后的时间里对底比斯有任何敌对举动,原因是这场会战对中希腊和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所造成的影响之大,是戴奥尼亚高层所预想不到的。
  戴弗斯他们毕竟没有生活在希腊本土,而且所经历的战争几乎没有遭受过失败,体会不到希腊本土民众对斯巴达的感受,上溯到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希波战争之前,斯巴达人就称霸了整个希腊,它长期以来的强势给希腊民众造成了一个固有的观念:除非敌人兵力占极大优势,否则斯巴达重装步兵在会战中根本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牢不可破的原则。
  但是在这一个对希腊人来说算是规模宏大的会战中,底比斯人居然以少胜多、战胜了斯巴达,而且其国王还战死了,要知道自莱昂尼达在希腊国门温泉关牺牲以来,还没有一位斯巴达国王战死疆场,所以当会战的详细过程传遍整个希腊本土时,很多城邦民众突然意识到:原来斯巴达人也没那么可怕,底比斯人能做到的或许我们也能做到。
  于是,很多城邦都被煽动起来。在两个月前,签署卡利阿斯合约之后,按照合约内容,斯巴达本应该撤回派驻到各城邦的军事统领,斯巴达人一直拖着不履行条约,现在这些城邦大胆的将这些斯巴达派出的军事统领逐出。
  对于斯巴达更糟糕的是,作为一个寡头制的城邦,它一直以来在所控制的城邦和盟邦内也推行和扶持寡头制度,而这些掌握了权力的寡头们又会对城里的民主派人士进行迫害,对国内的普通民众加重剥削(一方面也是满足斯巴达的军事需求)。如今受到底比斯人会战胜利的鼓舞,各城邦流亡在外的民主派人士纷纷返回自己的母邦,煽动早已心存不满的民众,掀起了暴动的浪潮。
第九十二章
向伯罗奔尼撒前进
  这个浪潮甚至波及到了阿哥斯,实际上斯巴达人从未能控制过阿哥斯的城邦,但由于它的强大也使得阿哥斯的政坛中逐渐产生了一批亲斯巴达议员,如今这些富有的议员大多被愤怒的平民用棍棒打死。
  在这样一个浪潮中,最得益的无疑是底比斯人,作为会战的胜利者,底比斯在希腊本土的影响力大增,不但使得剩余的皮奥夏城邦主动向底比斯靠拢,加快了它统一皮奥夏的进度,就连与斯巴达友好的佛基斯人、洛克里斯人(非戴奥尼亚的洛克里,它位于中希腊,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皮奥夏地区的西南和西北)、甚至优卑亚人都在向底比斯示好,想要与它结盟。
  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斯巴达力量的衰弱,想要得到一个新强权的军事支持,来帮助他们抵御威胁。佛基斯人、洛克里斯人担心的是塞萨利,而优卑亚人则担心雅典。
  底比斯人对此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的力量得到大大的增强,忧的是斯巴达的威胁还没有解除,他们可能又要增加几个强敌:雅典不用说,双方早已有了裂隙;塞萨利虽然是同盟,但伊阿宋之前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他的野心,此时更是在北方招兵买马,待其率军南下的时候,恐怕就是双方兵刃相见之时。
  在佩罗皮达斯、伊帕密隆达(留克特拉一战让伊帕密隆达成为底比斯最有威望的人)的强烈建议下,底比斯政府还是决定与佛基斯人、洛克里斯人、优卑亚人结为同盟,尽快增强自身力量,以应付之后的挑战。
  自此,中希腊除了阿提卡地区(雅典),几乎都处在了底比斯的影响之下。
  但底比斯现在却不是斯巴达的最大威胁,最大的威胁来自伯罗奔尼撒的阿卡狄亚地区。
  阿卡狄亚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中央,从地理上看斯巴达所处的拉哥尼亚地区的东、西两面都有高耸的山脉阻隔,南面是大海,只有与阿卡狄亚地区相连的北面地势较为低缓,军队出入较为便利,因此自斯巴达崛起之后,就一直在干涉阿卡狄亚各城邦的事务,试图将其完全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
  正是因为斯巴达长期的打压,和希腊的其他地区相比,阿卡狄亚地区始终没有一个能够在希腊本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邦,甚至在科林斯战争之前由于曼丁尼亚的不听话(曼丁尼亚位于在阿卡狄亚地区的东北部),悍然入侵其领地,并且利用水攻将其城池完全摧毁。斯巴达的凶暴确实暂时震慑住了阿卡狄亚人,但也让阿卡狄亚人越发的警惕不安。
  十几年过去,就在斯巴达频繁征战底比斯、无力顾及其他的时候,流亡的曼丁尼亚人陆续的回到故土,开始努力的重建家园。这引起了斯巴达人的警惕,很快就派使者警告曼丁尼亚人:让他们立刻滚出这片土地,否则斯巴达将派军队前来驱逐。
  但没过几天,阿卡狄亚地区的其他城邦就纷纷派使者到斯巴达,为曼丁尼亚人求情。
  此时的斯巴达因为连年争战,人力物资都缺乏,更多的仰仗盟邦,阿卡狄亚人在其中出力甚多,斯巴达只好勉强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当然曼丁尼亚人也不得不承诺:重新奉斯巴达为盟主,派出公民,帮助其征战。
  问题似乎解决了,但其实不然。曼丁尼亚人开始加紧修筑城墙,重建城池,为了防止再被水淹,他们甚至还新挖了河道,改变了奥菲斯河的流向,新设计的城池更为坚固独特、难以攻克。
  曼丁尼亚人在修建城池的同时,也在秘密的进行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们的领袖之一吕科美德斯在常年的流亡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阿卡狄亚各城邦必须团结起来,建立起一个联盟,才能够有底气对斯巴达的无理要求说不,才能够保卫阿卡狄亚人的自身安全。
  因此,吕科美德斯不辞辛劳的四处奔走,去说服阿卡狄亚的其他城邦,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因为这些城邦已经苦斯巴达久矣,有了吕科美德斯牵头,除了少数几个城邦,大家都同意组成一个泛阿卡狄亚联盟。
  但是在选取哪一座城邦作为联盟首府的问题上,大家又发生了争执:因为阿卡狄亚各城邦实力都相差不太多,没有一个实力特别突出的城邦足以压服他人;可如果随意选择任何一个城邦,就可能在联盟建成之后,让其实力迅速壮大,这是其他城邦所不希望看到的。
  还是吕科美德斯提出了一个建议:集联盟之力,建造一座新城作为联盟的首府。
  最终,他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经过多番的讨论,选定了新城的地址,并且还就整个联盟的政体结构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商议……
  总之在公元前371年(戴奥尼亚王国二十三年)时,泛阿卡狄亚联盟的筹备已经基本完成,并且开始紧锣密鼓的实施了。
  斯巴达得知了“阿卡狄亚在筹建联盟”一事,但此时它对底比斯的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实在没有余力来制止这件事,而且阿卡狄亚各城邦一直在出兵出粮,帮助它征战,所以斯巴达人假装未见,想等到解决了底比斯的问题后,再回头来处理这件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