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735

  到了傍晚天色昏暗时,船队抵达了萨罗斯港口。
  面对迦太基巡逻船的盘问,已经有了一次经验的船长们从容不迫的回答:“联军已经击溃了戴奥尼亚袭击圣伊比尼亚的军队,考虑到安全,吉哲贝大人(腓尼基联军统帅)让我们将熔炼好的银块都运送到萨罗斯城内存放。”
  听到腓尼基联军胜利的消息,巡逻船的船员们感到兴奋,而一船船耀眼的银块也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他们不但完全没有戒心,而且也根本没有注意到被夜色遮掩的由希腊人扮演的水手。
  于是,这支船队被允许进入了港口。
  要知道萨罗斯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建在一座面积广阔的泻湖旁,该湖有一个狭长的水道与外面的一个大海湾相通,所以萨罗斯有两个港口,一个建在海湾,一个建在城区内,考虑到这些银块非常的重要,因此巡逻船作出决定:让这几艘船队进入内港。
  但是从海湾进入到内港,相距有八里,而且要通过狭长的水道以及两道水门,因为是晚上,前方引路的巡逻船航行缓慢,跟随其后的船队船员们心里万分着急,却又不敢显露出来,因为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支船队停靠在外港,然后占领港口、打开水门,让满载第九军团士兵的第三舰队进入,再赶去增援骗城的部队。
  现在计划被打乱,这些阿莱尼亚人假扮的船长们个个手足无措,舰队步兵假扮的水手们虽然刚开始也有点惊慌,但他们多次上岸袭扰腓尼基人,胆量很大,很快就镇定下来,小声的安慰阿莱尼亚人,并开始做好应急的准备。
  ……
  与此同时,萨罗斯城头的哨兵看到有上千名腓尼基士兵,押送着100多名俘虏,拳打脚踢的将他们赶到城下,然后其队官告诉城头守兵:“吉哲贝大人已经率军击溃了戴奥尼亚人,正在返回的路上,而他们作为先锋,先回来告诉民众这个好消息。”
  此时,已经从泻湖的水门处传来了“联军获胜”的消息,两相一对照,哨兵们不疑有他,不但打开了城门,并且还兴冲冲的跑下城来,想询问整个战斗胜利的经过,结果迎接他们的是锋利的长矛。
  假扮成腓尼基士兵的1000名舰队步兵干掉城头哨兵之后,留下100人和那假扮俘虏的100多人控制北城门,并派出其余的900人沿着街道,一边砍杀所遇到的萨罗斯人、制造着混乱,一边向城区中心突进。
  在这个夜晚里,大部分萨罗斯的民众并没有安然入睡,因为他们在挂念着出征在外的腓尼基联军中的亲人,突然听到突然杀声四起,又听到逃亡的民众四处高喊:“戴奥尼亚人杀进来了!”都十分的恐慌。
  而这时城中心广场的警钟也被敲响,虽然腓尼基联军征召了很多萨罗斯公民,但还有部分留在城中,他们听到了紧急动员的钟声,下意识的穿戴好盔甲,拿起武器,迅速赶往城区广场。
  萨罗斯是一个城区面积较大的腓尼基城镇,再加上又是晚上,第三舰队的舰队步兵按图索骥,结果走了不少冤枉路,等到他们赶到萨罗斯的城区广场以及旁边的市政厅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400多名萨罗斯公民兵。
  于是,双方在此展开了激战。
  萨罗斯人虽然兵少,但他们为保卫家园而战,表现得十分英勇,使得人数是对方两倍的舰队步兵无法在短时间将其击溃,而萨罗斯的民众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之后,在市政厅官员的组织下从四面八方赶来广场,反而将舰队步兵包围。
  舰队步兵们当初为了赶路,穿戴的是腓尼基联军中的轻甲兵装备,仅有一个皮盔、一个圆形木盾、一根长矛,身上没有胸甲,其防御力并不强,但是他们全然不惧,在队官们的指挥下,迅速排列成防御圆阵,与四面的敌人进行厮杀。
  萨罗斯民众不时被刺到,但很快就有后方的人接替,厮杀声、惨叫声持续不断的响起,反而让城区的民众逐渐的冷静下来,在市政厅官员不停奔走、告知之下,广场成为了这个夜晚萨罗斯民众关注的焦点,为了将外敌赶出去,不断有鼓起勇气的民众手持生锈的长矛和木棒赶来相助。
  整个广场被火把照得通明,戴奥尼亚舰队步兵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
  戴奥尼亚人假扮的船队终于停泊在了内港,虽然已经是夜晚,但考虑到货船上运载的都是珍贵的银块,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在晚上就将它们卸下,运送到仓库里,保管起来。所以港口的官员一边去通知已经歇息的码头劳力们,一边要求货船的船员们也要帮忙一起卸货。
  阿莱尼亚的船长们怕拒绝之后引起争吵,引起对方的警惕,于是答应下来,但故意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
  就在这时,船员们看到有一群人向码头走来,他们赤裸着上身,似乎是来卸货的劳力,但不少人手中拿着长矛和盾牌,他们立刻就警觉起来。
  货船有15艘,平均每艘货船20名水手,总共有300余人,其中有240名舰队步兵。作为这只船队的实际指挥官、舰队步兵的连队长果断的大喊一声:“准备战斗!”
第三百二十三章
城内血战
  船员们立刻从银块堆里掏出了皮盾和刺枪以及短剑,纷纷跳上码头,向迎面的来敌杀去。
  “他们果然是敌人!”领头的港口官员大声的叫嚷着,指挥码头的这些自由民要将偷袭的敌人全部杀死。
  原来,舰队步兵们偷袭北门成功、杀进城内之后,“戴奥尼亚人杀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城区,这跟之前从水门传来的“腓尼基联军大败戴奥尼亚军队”的喜讯完全相反,市政厅的官员很快意识到深夜赶来港口的那只船队是有问题的,于是紧急派人去通知港口。
  由于此时戴奥尼亚舰队步兵们刚刚攻进城内,还没有引起激战,内港虽然是在城内,却是位于南面最偏僻的地方,一南一北相距较远,因此船员们一时还没有感受到城内的变化,因此让港口有了准备。
  因为有萨罗斯官员许诺的众多好处,港口的劳力们一拥而上,舰队步兵们则沉着的列队迎战,港口的战斗反而先于城区发生。
  舰队步兵久经训练,不是乌合之众的萨罗斯自由民可以相比,很快就给了他们不小的杀伤。
  但是港口的官员们不断的组织新来的劳力对他们实行包围,利用人多的优势,将这些外来的敌人压制在码头上,但同时也使得此时的萨罗斯城内青壮年最多的地区无法去支援城区的激战。
  戴奥尼亚用以诈城的军队分别被包围在城区的广场和港口,在这种僵持的局面下对他们极其不利,因为逐渐稳定下来的萨罗斯人在尽可能的调集所有能作战的民众对他们实行包围和攻击,而他们孤立无援。
  当假冒的迦太基船队被引入萨罗斯水道的时候,远远的掉在后面的戴奥尼亚快船就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它立刻掉头北返。
  为了不被萨罗斯人发现引起警惕,第3舰队所有战船停泊在隔断圣伊比尼亚与萨罗斯城之间的山岭所对应的附近海面,当时第九军团长泰格提诺斯就在第三舰队旗舰上。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米多拉德斯首先感到了紧张,他担心是萨罗斯人发现了破绽,想要将船队骗进萨罗斯城内港,来个瓮中捉鳖,同时他也担心由于船队露出马脚,会导致走陆路、去骗城的军队遭遇埋伏,因为参与这次行动的都是他下属的舰队步兵,足足1500人,万一……他有些不敢往下想。
  这时,泰格提诺斯倒是果断的说道:“米多拉德斯大人,既然情况有变,我建议第三舰队的战船直接快速南下,在萨罗斯外港附近的海滩停靠,我带着第九军团士兵,迅速下船登陆,赶往萨罗斯城,支援你的军队!”
  米多拉德斯听了,虽然有些心动,但他还是有些担忧:“这样太危险了!万一萨罗斯人已经察觉了我们的计划,有了准备,那个海湾附近可是有多个腓尼基城镇,一旦联合起来,你们第九军团登陆之后,就会陷入敌人的包围,处境会非常危险!”
  泰格提诺斯笑了:“米多拉德斯大人,你糊涂了,这个岛上唯一的一支腓尼基军队已经被我们歼灭,我第九军团足足6000精锐士兵(另有2000名士兵协同2000名舰队步兵留守圣伊比尼亚港口,看守那些被抓的腓尼基俘虏,同时还有几百名舰队步兵负责看守那两座木桥),就算在腓尼基人的领地之内行军,他们还有可以阻挡我的力量吗!”
  泰格提诺斯的提醒让米多拉德斯精神一振,他刚才有些关心则乱了,居然忘了这一点。
  于是命令下达,第三舰队所有战船借着微弱的月光,依靠着船员们精湛的技术,快速南下。
  当看到远处闪烁的萨罗斯外港的灯塔,他们就知道海湾就快到了,有灯塔作为定位,第三舰队比较稳妥的将战船停靠在了海滩上,第九军团士兵迅速下船集合。
  如此大的声势自然引起了萨罗斯外港民众的恐慌,但泰格提诺斯毫不在意,他带领士兵,按照地图的指示、沿着泻湖的湖岸,向北急行军。
  在途中,他还意外的遇到了前来求援的陆路诈城的舰队步兵的信使。
  原来,舰队步兵们骗开北城门之后,就派人前往外港,前去接应第九军团,结果该士兵发现外港一片平静,根本看不到援军的影子。之后舰队步兵还派人来查看过一次,还是没有变化。但是城内却有了变化,萨罗斯人将杀进城内的敌人都包围了之后,局势趋于稳定,这时他们想起了北城门还掌握在敌人手中,于是又组织了一批人,想要将其夺回。
  仅有200名戴奥尼亚舰队步兵守御北城门,看到大批萨罗斯人向他们涌来,感到情况紧急,不得不又派人前往外港查看情况,期盼能有所收获,结果正好碰见第九军团。
  泰格提诺斯大致了解城内的情况之后,当即命令士兵们急行军,外港距离萨罗斯城不过五里,之前他们已经走了一半,没多久第九军团士兵就赶到了北城门。
  此时,舰队步兵已经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城头,顽强守御着升降吊桥的装置(萨罗斯城靠近泻湖,有护城河);另一部分则堵住城门洞,不让萨罗斯人关闭城门,他们单薄的防线,在萨罗斯人的冲击下已经摇摇欲坠。
  泰格提诺斯毫不犹豫的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带领士兵们杀进了北城门,而司号兵们也及时的吹响了进攻的号声。
  “呜!……”高亢的军号声响彻全城,让城内的舰队步兵们感到振奋,却让萨罗斯人惊疑不定。
  第九军团士兵可不是舰队步兵,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戴奥尼亚重步兵,穿戴着黑盔黑甲、手持长盾短剑(由于是黑夜,看不清目标,短剑比刺枪更有杀伤效率),猛烈的攻击城门口的萨罗斯人。
  而萨罗斯人看到门洞里不断涌进新的敌人,不知道敌人到底来了多少援军,士气为之一沮,没有坚守多久就开始溃散。
  泰格提诺斯没有命令追击,而是让第九军团士兵立刻朝着厮杀声最响的地方前进。
  没多久,浩浩荡荡的军团士兵赶到了火光通明的广场,向着正在围困舰队步兵的萨罗斯人发起了冲锋。
  萨罗斯人旋即崩溃。
  处于中央的舰队步兵们这才出现在泰格提诺斯眼中,他们看到援军到来,终于心情放松,个个累得扔下盾矛,坐倒在地上,而在他们周围重重叠叠的躺满了萨罗斯人,有的已经完全被踩成了肉酱,有的还在痛苦的呻吟,这其中甚至还有老人和妇女。
  如此血腥的场面让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泰格提诺斯也感到震惊,但是他立刻派出3000人追击这些溃逃的萨罗斯人,并且向他们下达命令:对任何出现在街道上的萨罗斯人格杀勿论!
  泰格提诺斯是为萨罗斯人可怕的反抗意志感到不安,决定要将其彻底的掐灭。但他不知道的是,萨罗斯人其实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勇敢,如果最开始是就是第九军团大举攻入了萨罗斯城,萨罗斯人恐怕早就放弃了抵抗,只是因为舰队步兵进入萨罗斯城时只有不到1000人,相比较这样一座较大的城镇而言这点兵力不足以造成震慑,才给了萨罗斯人以希望。
  与此同时,泰格提诺斯又派遣3000人赶往内港,结果港口的自由民早已溃散,只剩下100多名舰队步兵在码头救助受伤的战友。
  在这一晚的后半夜,第九军团的士兵们在城内的各个街区巡逻,只要遇到还在街道上游逛了萨罗斯人,不由分说就将其砍到。
  泰格提洛斯还通过审讯被抓获的萨罗斯民众,派人去抓捕了萨罗斯市政厅最主要的官员。
  萨罗斯人之前战斗的勇气早已丧失得无影无踪,纷纷逃回家中,恐惧得甚至都不敢出声,只能无助的与家人抱在一起,向他们所崇信的神祗不停的默默祈祷。
  渐渐的,整个城区恢复了安静。
  根据事后的伤亡统计,这一场夺城之战,戴奥尼亚军队付出了近600人的伤亡(主要是舰队步兵),而萨罗斯人伤亡高达4000人,再算上被击溃和俘虏的腓尼基联军中的2000名萨罗斯公民兵,萨罗斯城损失了其人口数量的2/5,遭受了重创。
  但这还不是萨罗斯人最糟糕的处境。
  第2天凌晨,泰格提诺斯又派兵夺取了外港和水道,捕获了未能逃脱的5艘腓尼基战船。第三舰队通过水道进入了内港,为舰队步兵的伤亡心痛不已的米多拉德斯和泰格提诺斯经过商议,鉴于萨罗斯人在昨晚的顽强反抗以及军队为此杀戮甚重,双方实际已成死仇,为了军队以后的安全,也为了震慑岛上其他腓尼基城镇,他俩决定将所有萨罗斯人贬为奴隶,并立即用第三舰队战船将其强行运回特里纳。
  对于萨丁尼亚岛上的其他腓尼基城邦而言,昨天才刚刚听到戴奥尼亚人洗劫了圣伊比尼亚,第2天又有萨罗斯人逃到他们城镇,向他们求助,说是:戴奥尼亚人攻占了萨罗斯,正在屠戮萨罗斯人。
第三百二十四章
塞克利安的复仇计划
  这些腓尼基城镇无不震恐。
  没多久,萨罗斯附近的各城镇迎来了戴奥尼亚的使者,强硬的提出要求:让他们立即向戴奥尼亚投降,否则大军攻来,萨罗斯人就是他们的下场!
  这些城镇的实际统治者迦太基士师们不是在战斗中死去,就是因道路被阻,而被困于圣伊比尼亚,失去首脑指挥的市政厅官员们不知所措,而民众惶惶不可终日。
  ……
  莫尔巴尔虽然获得了一场海战的胜利,但他的心情并不愉悦,反而愈发沉重,不是因为担任诱饵的迦太基商船水手的伤亡太高,而是他发现戴奥尼亚海军实力的强大,因此他在回到迦太基港口之后,当民众在欢呼着来之不易的海战胜利时,他却给元老院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简述了这场海战的整个过程,然后着重提到:他认为如今戴奥尼亚海军不但在整体实力上超过了迦太基,而且其所实行的战术也领先迦太基,戴奥尼亚船员们所经受的训练、斗志、能力也比迦太基海军强,在短时间内迦太基海军不可能重新夺回西西里西部海域的主导权,战争持续下去,甚至还可能失去对阿非利加海岸的控制权,让迦太基直接面临来自海上的威胁。为了迦太基的安全,应该暂时与戴奥尼亚进行议和,赢得时间、重建加太极海军,针对戴奥尼亚海军制定新的海军战术,加强训练,以便将来重新夺回海上的主导权……
  当这封信的内容在元老院被宣读时,顿时在会场引起轩然大波。
  第一次有人如此直白的说出大实话,基于莫尔巴尔本人的声望和在海军中的地位,他所说的话更为可信,但是一直自诩是“西地中海海上强国”的迦太基的遮羞布被扯掉,使得不少元老对此非常不满,尤其是他还提到“同戴奥尼亚议和”,更是触到了某些人的逆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