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735

  由于戴奥尼亚联军的溃退,受伤的联军士兵大半没能逃回。
  杰拉一战重创了杰拉和卡曼利纳的公民兵,让列奥提齐德斯能指挥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迦太基人击败了此前一直连战连捷的戴奥尼亚军队”的消息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西西里看似平静的政局,在某些城邦中产生了波澜。
  杰拉之战后,尽管米诺亚人再三求援,列奥提齐德斯却继续待在了杰拉,一边休整部队,一边抵御迦太基人的攻城。在他所指挥的兵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更不愿意将其拆散,分驻各个城邦,这样只会被迦太基大军一个一个吃掉,而且相比较米诺亚,他认为杰拉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
  当然,他也不能对米诺亚坐视不理,所以他派出信使,连同米诺亚信使一起前往帕奇努斯求援。
  ……
  在杰拉会战之后的第4天,在卡塔奈的西西里总督西普洛斯却收到了王国在西西里情报部门负责人谢洛芬尼斯的急报:锡拉库扎城内正在进行着军事动员,其动机不明。
  为了谨慎起见,西普洛斯立刻派出信使去通知到达卡塔奈之后、奉命前往赫那的第七军团,让其迅速赶回,驻守位于列奥提尼附近的新军营,防止意外发生。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帕奇努斯答应救援米诺亚,派出了3000名援兵,乘船离开港口后不久,突然遭遇到锡拉库扎的舰队。
  这些年,西西里东部海域是戴奥尼亚第二舰队的天下,曾经称霸西西里的锡拉库扎海军早已风光不再,已经萎缩成一支只有30艘三层奖战船、总共50艘战船的小舰队,平时只在自己城邦附近海面巡逻,这时却突然出现在了帕奇努斯附近海面,对运兵船队展开了攻击。
  由于戴奥尼亚西西里舰队这段时间一直驻守在塞林努斯,一面警戒西部海域、一面关切塞林努斯的战事,并没有派出战船护卫。当然,帕奇努斯人也没有向卡塔奈提出要求,毕竟它这里远离战场,附近海域一直很安全,与戴奥尼亚关系密切,与邻邦锡拉库扎也算相处和睦,他们认为从自己的城邦到米诺亚这一路的航行应该是安全的。所以帕奇努斯人只派了自己城邦仅有的5艘3层桨战船护航,象征性的做做样子。
  结果,在遭到锡拉库扎舰队的突然袭击之后,帕奇努斯战船虽然顽强抵抗,但是寡不敌众,除了有四艘运兵船逃回了港口,其余全部被撞沉。
  而与此同时,锡拉库扎派出了12,000人的军队,它并没有向北行军,去进攻距离它很近的陶尼斯,而是掉头向南,迅速赶往卡曼利纳,对外宣称是“要帮助卡曼利纳人,抵御迦太基人的入侵”。
  在卡曼利纳人拒绝了锡拉库扎军队入城的要求之后,锡拉库扎军队立刻变脸,将卡曼利纳城包围,一边作势要攻城,一边派使者进城,威胁卡曼利纳人:锡拉库扎已经与迦太基结盟,要么重新归附锡拉库扎,这样在迦太基大军到来时能够得到保全;要么选择拒绝,锡拉库扎将攻打此城,城破之后,城内的民众将交由迦太基人处置。
  由于卡曼利纳已经派出了大部分的公民兵去援助杰拉,此时在城内能作战的卡曼利纳公民兵只剩500多人,势单力薄,只能无奈的推脱说:需要时间考虑。
  锡拉库扎使者蛮横的只给了一天时间。
  使者回去之后,锡拉库扎军队不但立刻封锁了卡曼利纳通向杰拉的道路,而且锡拉库扎战船也封锁了其港口。
  而此时在会战中获胜的迦太基军队已经将营地往东迁移,加大了对杰拉城的围困力度,所以列奥提齐德斯忙于应对迦太基人的攻城,对卡曼利纳的变故一无所知。
  半天之后,才有冒险入港的戴奥尼亚商船带来消息:锡拉库扎舰队袭击了帕奇努斯的运兵船队,并且封锁了帕奇努斯和卡曼利纳的港口。
  列奥提齐德斯知道之后,大吃一惊:锡拉库扎终于参战了!
  锡拉库扎的加入无疑让戴奥尼亚在西西里的困境雪上加霜,尤其是在南海岸,戴奥尼亚联军不但在数量上更显劣势,在战略态势上也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
  列奥提齐德斯即使想增援卡曼利纳,一时间也无能为力,走陆路有迦太基军队的威胁,走海路有锡拉库扎舰队挡道。在没有舰队护航的情况下,恐怕船队连卡曼利纳港口都无法进入,就喂了鱼虾。
  列奥提齐德斯派出了停靠在杰拉港口内的戴奥尼亚快船,立刻赶去通知在塞林努斯的塞克利安。
  一天之后,茫然无计的卡曼利纳人在城头看见黑压压的锡拉库扎士兵扛着云梯、推着高大的攻城器械,向城墙逼近,让他们心惊胆颤,害怕遭受阿格里真托悲惨遭遇的卡曼利纳人最终选择了投降。
  10多年过去,由于戴奥尼亚王国的强势,以及同卡曼利纳人长期的友好往来,卡曼利纳城内几乎没有了亲锡拉库扎的公民,使得攻占了该城的锡拉库扎人暂时无法扶植起一个亲近自己的政府,为了防止反叛,所以他们要求:卡曼利纳人交出众多的质子,同时让3000名锡拉库扎士兵进驻城内,美其名曰一旦迦太基大军到来,能够有效阻止其对卡曼利纳的破坏。
  此外,锡拉库扎人还要求抽调仅剩的500名卡曼利纳士兵,加入锡拉库扎军队,以协同作战。
  如今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卡曼利纳人最终同意了这些条件。
  锡拉库扎军队得到了卡曼利纳的依附之后,并没有率军西进,同正在围攻杰拉的迦太基军队会合,而是进入卡曼利纳城内,留下3000名士兵驻守,其余士兵乘船到达帕奇努斯海岸附近登陆,旋即将帕奇努斯城包围,并且派使者进入城内,要求其归附锡拉库扎。
  锡拉库扎使者威胁道:如果帕奇努斯拒绝这个要求,锡拉库扎不但会立即处死那2000多名帕奇努斯公民(锡拉库扎舰队击沉了帕奇努斯运兵船队之后,并没有扬长而去,而是救起了落水的帕奇努斯公民兵,并将其俘虏),然后率军攻打帕奇努斯城,城破之后,城内所有民众都将被卖给迦太基人、做奴隶。
  锡拉库扎的威胁吓坏了帕奇努斯民众,他们的城被锡拉库扎军队包围,港口被锡拉库扎战船封锁,民众在城头上泪眼汪汪的望着城下几千名被跪绑在地上、神情委顿憔悴的亲人,惶惶然不知所措的帕奇努斯人紧急举行了一次公民大会,迅速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这个在戴奥尼亚人进入西西里岛之前就一直是锡拉库扎附属城邦的帕奇努斯再次依附于锡拉库扎。
  在几天时间内,锡拉库扎就相继将帕奇努斯、卡曼利纳纳入了自己的同盟,转眼间整个西西里岛的东南角再次变成了锡拉库扎的势力范围,一直梦想重温锡拉库扎辉煌的公民们无不欢欣鼓舞。
  而提出了这个计划,并且不顾同僚的反对,强力推行此事的锡拉库扎首席将军泰阿根尼斯大受民众的赞誉,一时间声望大增。
  但同时,也有人对泰阿根尼斯的做法表示不满,比如将军希克塔斯就公开提出质疑:“就为了获得两个不大的城邦,锡拉库扎却冒着巨大的危险,去激怒强大的戴奥尼亚,这是十分危险的!泰阿根尼斯,你别忘了迦太基人远在阿非利加,而我们锡拉库扎就在戴奥尼亚的旁边!”
第二百五十七章
退防
  泰阿根尼斯却理直气壮的回应道:“戴奥尼亚和迦太基在西西里发生的这一场巨大的战争,将所有的西西里城邦都卷入了进来,我们锡拉库扎能是例外吗?不能!迦太基的军队已经逼近到杰拉,而戴奥尼亚的军队就在列奥提尼驻扎,我们必须做出抉择,否则就会被双方的力量给碾碎。
  但是,我们并不会和几十年来就一直是我们死敌的迦太基人做真正的盟友,也不会冒然去挑战夺走我们霸权的戴奥尼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重新获得锡拉库扎昔日的辉煌!”
  泰阿根尼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卡塔奈的西普洛斯派来使者,在锡拉库扎议事会上愤怒的质问:“你们锡拉库扎舰队袭击帕奇努斯的船队,率兵攻占卡曼利纳,这是对戴奥尼亚的挑衅!必须立即停止这种危险的行为,从卡曼利纳撤军,同时对帕奇努斯作出赔偿,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做出类似的行动,否则戴奥尼亚将不会坐视不管!”
  泰阿根尼斯不慌不忙的回应道:“请问你们戴奥尼亚与帕奇努斯、卡曼利纳是同盟吗?当然不是,你们和这两个城邦既没有盟约,甚至连协议都没有,而我们有,而且是全面的军事同盟。”
  卡曼利纳说着,还让人取来了刚刚签署的盟约,展示给戴奥尼亚使者看,并且略带嘲讽的说道:“很感谢戴奥尼亚对最近发生的事情的关心,但这是我们和盟邦之间内部的事务,我们自己协商就可以解决,不需要你们戴奥尼亚这个外人来操心了。”
  戴奥尼亚使者一时语塞,片刻之后,他恨声说道:“锡拉库扎这是准备同迦太基人联手了?!”
  “我们锡拉库扎人怎么可能跟死敌迦太基人联手!”泰阿根尼斯神情认真的说道:“我们不过是想在这个战乱频繁的西西里岛上保护好我们自己而已。”
  戴奥尼亚使者明白了,他冷声说道:“原来你们锡拉库扎是要做乌鸦,在猛兽搏斗之后偷吃死尸,但乌鸦吃再多的腐肉,它也还是乌鸦。但愿十几年前赫罗利斯等反抗狄奥尼修斯暴政的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锡拉库扎今天的和平安宁不会在你们的手中失去!”
  议事会上泰阿根尼斯与戴奥尼亚使者之间的对话被传扬了出去,很多民众都为他们的首席将军面对戴奥尼亚使者说话时的硬气和机智而大加称赞,也有少数人为戴奥尼亚使者所提出的警告而忧心。
  就在戴奥尼亚使者离开锡拉库扎城时,很多锡拉库扎人闻讯赶来,对其进行谩骂和羞辱,借此来发泄对戴奥尼亚的不满。
  泰阿根尼斯对此早有预料,他暂时还不想与戴奥尼亚公开撕破脸皮,于是专门派出了巡逻队护送。
  戴奥尼亚使者离开锡拉库扎时鼻青脸肿,所穿的衣服都被撕破,被其视为一大耻辱。
  ……
  塞克尼安率领舰队到达杰拉时,列奥提齐德斯已经知道卡曼利纳、帕奇努斯归属了锡拉库扎,这让他不得不将原来的计划取消,同时接二连三的变故也让他对继续稳守南海岸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于是,他一见到刚刚到达的塞克利安,就直截了当的说道:“卡曼利纳、帕奇努斯已经投降了锡拉库扎,估计米诺亚也支撑不了多久,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处于了劣势,可是我的军队却被分散在塞林努斯和这里,对整个战局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我决定要全部撤离在南海岸城邦里的军队,如果米诺亚和杰拉人也愿意跟随我们,那么就一起返回卡塔尼亚,与第七军团会合,重新壮大我们的力量,再寻找机会,继续抵御迦太基人、甚至锡拉库扎的进攻。”
  塞克利安看着列奥提齐德斯一脸严肃的表情,认真的想了想,沉声说道:“其他的地方都可以撤离,但塞林努斯要保留!”
  “其他地方的军队都撤离了,塞林努斯完全变成了一座孤城,卡尔西狄斯还能守得住几天?”列奥提齐德斯似乎对此不抱有信心。
  塞克利安对此倒很自信:“这些天迦太基人对塞林努斯发动了几次攻城,都被击退,而且我们的守军损失都不太大,我看卡尔西狄斯很有大将的气度,不急不慌,守城很有办法,塞林努斯应该可以守住。”
  “卡尔西狄斯当然能力很强。”列奥提齐德斯轻摇头:“可惜他手下兵力太少,我们一离开,塞林努斯就会成为迦太基人进攻的重点,坚持不了多久的。”
  塞克利安急道:“有我们海军的帮助,卡尔西狄斯手下的士兵怎么可能少!只要他再坚守几天,等过了9月,卡塔尼亚的农田收割之后,我会将海军基地里没有战船的船员们运几千、上万人过去,这些船员虽然不具备正面同迦太基士兵厮杀的能力,但是协助守城还是可以做到的。
  塞林努斯太重要了!只要有它还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战船和船员在西西里西部就有了立足点,舰队就可以比较放心的到西部海域去猎食,而他们迦太基的船只也就不敢轻易的在南海岸运送士兵和辎重……”
  塞克利安正说得兴起,列奥提齐德斯打断他的话,很干脆的说道:“好吧,就按照你说的办,由你们西西里舰队提供援军,坚守住塞林努斯,其他的城邦和军队全部撤离南海岸。”
  塞克利安一愣,立即反应过来:“你是不是早就有了这个打算,就想骗我帮你守城?!”
  列奥提齐德斯木无表情的说道:“现在我要去劝说杰拉的将军们离开这里、前往卡塔奈避难的事,而劝说米诺亚人一事就得交给塞克利安大人你了,杰拉这里有我们第八军团镇守,暂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米诺亚已经岌岌可危,希望你能够抓紧时间。”
  “呃……我说,普罗索乌斯,你又不是戴弗斯陛下,有什么权利给我分配任务!这件事应该由我俩先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塞克利安大声的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列奥提齐德斯却已经大步的走出了大厅……
  一天之后,满载着米诺亚民众的船队在戴奥尼亚舰队的护卫下,沿着南海岸向东行驶航行,在途经西西里东南角海域时,塞克利安既紧张又兴奋,他将所有的快船都撒出去,并命令所有战船的嘹望手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海面上的异常。
  但令他失望的是,锡拉库扎舰队并没有出现,整个船队顺利的到达了卡塔奈港口。
  而与此同时,米诺亚城被波米尔卡率军攻克,留守的米诺亚公民兵全部战死。
  杰拉人也同意撤离到卡塔尼亚,并非是列奥提齐德斯的说服力强,而是他们的想法和米诺亚人一样:如果包围他们的是锡拉库扎人,故土难离的民众说不定还会考虑考虑是否要投降的问题,但是城外是迦太基人,还有那些面相凶恶野蛮的土著人,阿格里真托人已经惨遭屠戮,杰拉人不想步他们的后尘。
  西西里舰队很快从卡塔尼亚海军基地返回南海岸,护卫着这支数量众多的船队,船队不但运载着粮食辎重,还有一万六千名水手,他是来兑现与列奥提齐德斯的承诺。
  原本,塞克利安是准备在秋收之后再来做此事,但是与西普洛斯一番交谈之后,西普洛斯向他建议:“你们全部从南海岸撤离之后,塞林努斯守军必然将面临更大的进攻压力,既然这座城如此重要,那就不要拖延,尽快将船员送过去,你不必担心他们家的农田收割问题,我会帮他们解决。”
  塞克利安接受了西普洛斯的建议。
  船队顺利的到达了塞林努斯。
  塞克利安先是将船队中的粮食和武器都卸下了码头,并且让1万名水手驻留在港口,在管理和防御港口的同时,协助卡尔西狄斯守城,以弥补其防御力量的不足。
  在休息了一晚之后,他让剩余的6000名水手,驾驶着停留在港口内、经过简单修补的30多艘腓尼基战船(之前与来自波斯境内的东腓尼基舰队交战时所捕获的),跟随西西里舰队、还有船队,一起赶往杰拉。
  按照事先快船的通知,列奥提齐德斯带着第八军团士兵、第4骑兵军团骑兵,大量的杰拉民众、还有之前逃难到杰拉的阿格里真托民众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有秩序的列队等候在各个码头。
  所以船队一进入港口停靠,所有人就依次快速上船。
  迦太基的哨探将“一支庞大的船队到达杰拉港口”的消息告诉哈斯德鲁巴时,他一开始还没有意识到整个杰拉城都在准备撤退,因为在会战胜利之后,迦太基军队的几次攻城都遭到了失败,甚至在前天的攻城中,戴奥尼亚士兵还出城突击,让哈斯德鲁巴措手不及,导致迦太基的攻城部队脆败,由此可见城内守军士气很高,这两天哈斯德鲁巴也不得不让连遭挫败的士兵们休整。
第二百五十八章
卡塔奈军事会议(一)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哈斯德鲁巴的第1个反应却是:糟糕,戴奥尼亚人的援军来了!
  等他亲自跑到海岸,望见载满人的船只一艘艘驶离港口时,他才意识到这一支和自己顽强较量了10多天的戴奥尼亚联军竟然是要逃!
  哈斯德鲁巴立刻赶回营地,召集部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