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735

  塞哥瓦尼抓获了还在镇内的戴奥尼亚民众,然后勒令纳科尼亚战士烧毁了巴帕尼亚,逼迫其彻底与戴奥尼亚决裂,然后在率军返回纳科尼亚的同时,派兵封锁了与埃诺纳相通的山道。
  塞哥瓦尼之所以没有直接进攻埃诺纳,是几位大首领在经过了道尼地区的惨痛教训之后作出的决定,他们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更软弱可欺的坎帕尼亚同盟。
  在塞哥瓦尼率军进入纳科尼亚的时候,在山口小城阿贝拉(abella)等待已久的近1万名萨莫奈联军,快速西进,途经塞萨拉,直扑曾经让卡乌蒂尼人吃过大亏的阿特拉城。
  由于之前在洛拉所举行的卡乌蒂尼首领大集会,使得以那不勒斯为首的坎帕尼亚同盟将防御的重心都转向了东南方向,没有防备萨莫奈人在东北方向的突袭,阿特拉——这座坎帕尼亚同盟领地边境上的小城在萨莫奈战士的猛攻之下,很快陷落。
  而与此同时,已经焚烧了巴帕尼亚小镇的塞哥瓦尼回到纳科尼亚之后,马不停蹄的带领7000名卡乌蒂尼战士(其中包括3000多名纳科尼亚人),向西南方向急进,进攻距离纳科尼亚只有20里的庞贝。
  庞贝这十多年来因为戴奥尼亚的原因,一直与纳科尼亚和平相处,万万没有想到会有敌人从东南方向攻来,而且进攻速度如此之快。仓促之间,大部分的城外民众根本来不及撤退到城内,就成了卡乌蒂尼人的俘虏。
  ……
  在接到阿德里安克斯传来的命令后,赞提帕里斯并没有因为即将参与战斗而感到兴奋,原因是军营里只有一个大队的士兵。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军团的士兵自带口粮和制式武器装备在三四天内从自己的家里赶到军营,在军训官的带领下进行一次军事训练,除非是军务部的军训处通知进行整个军团合练,通常都是各个大队轮流进行(各个军团的军营平时的训练都是由王国军务部军训处派出的军训官负责,军团长无权插手,但他可以在一旁观察训练的情况,了解自己手下士兵的状况,并且提出自己的训练建议,只有在得到国王和军务部的授权后,他才有权指挥自己的军团。)。
  本来在现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赞提帕里斯应该将军团士兵都集中在军营,但是这样一来,等士兵们自带的口粮耗光,就得由军营提供粮食,平时多是由附近地区的粮仓调拨,而如今粮食吃紧,赞提帕里斯只能让各个大队轮流到军营驻守。
  虽然军营里只有1000名士兵,赞提帕里斯依然毫不犹豫的将他们集合起来,迅速向巴帕尼亚行军。
  同时,赞提帕里斯还让传令兵立刻赶去埃诺纳、波塞冬尼亚、埃利亚、皮科西斯四个海滨城镇,通知其他几个大队的士兵立刻到军营集合。当初埃皮忒尼斯来抽调部队的时候,他多了一个心眼,特地让埃皮忒尼斯带走了主要由格鲁门图姆、尼乌图姆等卢卡尼亚内陆城镇的公民组成的大队,而留下的是沿海城镇公民组成的大队,这是为了将来通知士兵集合以及士兵到达军营比较快捷。
  部队绕过埃诺纳之后,一路尽遇上逃难而来的民众,他们惊慌的叫喊着:“卡乌蒂尼人杀来啦!他们攻占了巴帕尼亚!……”
第一百七十八章
坎帕尼亚的灾难
  这使得士兵们一再加快速度,已经快60岁的赞提帕里斯即使骑着马,也感到有点吃不消。
  进入山道之后,即使再紧急,赞提帕里斯也不得不让部队减缓行进速度,以防止遭到敌人伏击。
  而就在这时,士兵们看到远处火光冲天。
  派出去的侦骑急速赶回汇报:卡乌蒂尼人已经撤退,并且焚烧了整个巴帕尼亚小镇。
  等赞提帕里斯率军赶到时,这座在山谷间建立的繁华小镇已经被熊熊的火焰笼罩,而在镇子南面的空地上摆放着三具无头的尸体,旁边还插了一个木牌,上面用人血写着一行希腊文:我手中有134名戴奥尼亚人,拿被俘虏的萨莫奈战士来换,否则这几具尸体就是他们的下场!
  士兵们见此惨象,无不感到愤怒,纷纷要求去追击敌人,救回被俘虏的民众。
  年迈的赞提帕里斯当然不会如士兵们那么冲动,他只是让士兵们收敛起这三具尸体,并且在原地列阵,等待侦骑的回报。
  很快,传回的消息印证了他的猜测:前方山道两侧的山岭似有伏兵,而道路的出口处有卡乌蒂尼战士列阵以待。
  赞提帕里斯毫不犹豫的率军回返,他知道:纳科尼亚与戴奥尼亚之间长久的和平已被打破,战争已经向王国的西北边境袭来,他不但要尽快集合预备军团,守住埃诺纳,而且还要尽快通知军务部,让其派遣更多的军队或者赋予自己更大的领军权力,否则光靠这4000多名新兵,要想应对接下来的战争,恐怕是困难重重。
  ……
  庞贝本就是一座希腊小城,人口不多,现在大半的居民又都成了俘虏,庞培人即使是老人和妇女都拿起武器上了城头,也难以抵御塞哥瓦尼早有预谋的猛攻。
  战至下午,城破。
  战士们的欢呼声让塞哥瓦尼顿感心情舒畅,但他仍然不感到满足,还需要更多的胜利,来洗刷自己之前所遭受的耻辱。
  于是,他留下部分战士驻守,继续率军沿着海岸向北行进,到了黄昏,抵达了距离庞贝只有15里的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
  赫库兰尼姆坐落在维苏威火山的山脚,同样是一座希腊海滨小城,但它比庞贝更富裕,因为它靠近那不勒斯海湾,从而成为那不勒斯繁荣的海上贸易的一个附属贸易港。
  但赫库兰尼姆人有自己的骄傲,他们认为自己城镇的历史比那不勒斯还要久远,因为这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建立的城镇(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
  由于事先得到逃难来的庞贝人告知敌人来袭的消息,赫库兰尼姆人已经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塞哥瓦尼见状,没有再下令攻城,而是就地驻营。
  赫库兰尼姆的信使已经赶到了那不勒斯求援,但此时的那不勒斯正面临着从东北面扑来的萨莫奈联军的威胁,本来还准备派出坎帕尼亚联军击退来敌,如今听到又有大批敌人从南面袭来,很可能遭到两面夹击的那不勒斯人顿时绝了出战的念想,同时也派出信使乘船前往戴奥尼亚求援。
  (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后,被埋在火山灰下的不只是庞培,也有赫库兰尼姆,不像庞贝已经被发掘,它至今还有75%的城镇仍然被掩埋,绝大部分完好无损。)
  ……
  在戴奥尼亚接连获得了阿斯库罗姆和维诺萨的大胜之后,萨莫奈人被迫全部退回了山岭,甚至山岭侦察小队回报:在道尼地区边境的丘陵地带也看不到任何萨莫奈人的踪迹。
  显然遭受重创的萨莫奈联军打消了继续骚扰道尼地区的计划。戴奥尼亚王国道尼地区指挥官阿莱克西斯却没有趁势率领大军进攻萨莫奈地区。
  一方面是因为戴弗斯之前的郑重提醒,“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要进入萨莫奈山区同萨莫奈人作战。”十几年前,阿莱克西斯就曾经率第三军团在卢卡尼亚山区里同萨莫奈人交手过,虽然小胜了一次,但也让他感到了萨莫奈战士在山地作战中的威力,何况当时是在波腾提亚,如果是在萨莫奈山区,地形不熟,运输困难,又身处敌境,无疑将会遭遇更多的麻烦。
  第二方面是粮食供给问题。阿莱克西斯手下聚集了三个军团、一个骑兵军团总共近3万人,士兵们自身携带的口粮已经吃完,王国每一天提供的粮食就不是小数目。而如今戴弗斯国王又率领大军远征拉丁姆地区,本就不多的军粮自然要更多的往远征部队倾斜。
  军务部已经向阿莱克西斯提出建议:鉴于萨莫奈人遭受重创,已经停止了对道尼地区的侵袭,希望他能够解散部分军团,以减轻军粮的供应。
  此外,前几天奥真图姆的行政长官还派来信使,赶到道尼,告诉了阿莱克西斯一个消息:根据来港口交易赃物的海盗透露,当年逃到亚得里亚海对面的前普切蒂国王子瓦达尔卡正在伊庇鲁斯地区招集逃亡到希腊本土的普切蒂人、梅萨皮人和道尼人。
  因此,阿莱克西斯最终决定让第九、第十军团以及第二骑兵军团返回各自地区解散,但各个军营依旧像往常一样在保留一个大队驻守的同时,他们还必须另派一个大队士兵自带四天口粮,骑兵军团则是派出200骑,轮流来到道尼地区的阿斯库罗姆城,阿莱克西斯将率领他们在此执勤。
  而在道尼地区的军营里,第11军团每两个大队士兵自带口粮、四天轮流一次,由卡普斯统帅。
  道尼军营在北,阿斯库鲁姆在南,同一时间内共有4000名士兵、200名骑兵在道尼境内警戒着整个道尼地区与萨莫奈相邻的边境,再辅以邻近城镇的公民,足以应付萨莫奈人中小型的侵袭。
  而一旦当年逃出阿普利亚的残余敌人登陆阿普利亚地区的其他地点,其他军营的守军可先做抵御,然后枕戈待旦的公民们在传令兵的快速通知下,迅速从各城镇汇聚到军营,组成完整军团,再彻底消灭敌人,这样消耗的王国军粮很少,又基本保障了这一地区的安全。
  阿莱克西斯之所以敢这样做,依仗的就是阿普利亚地区是平原,地势基本平坦,除了有大道连通,各城镇之间也修有较平整的道路,从北部的卢塞尼亚城到南端的奥真图姆,快速行军,只需一天多就可到达。只是这样一来,军团士兵相对比较忙碌,始终处于奔波之中,但对于好战的梅萨皮、普切蒂人而言,有仗可打、有功绩可得、有土地可分才是令人兴奋的事。
  ……
  军务部在同戴弗斯国王多次的交流中,已经确立了王国现阶段在这一次战争中的战略是:北面进攻,南面防御。
  戴弗斯率领的大军正在拉丁姆地区进攻作战,阿莱克西斯所率部队在道尼地区已经偃旗息鼓,而位于更南面的西西里地区,列奥提奇德斯所率的部队却并未退缩防守,反而在西西里西端以塞林努斯为基地,四处出击,劫掠马扎拉、利利俾、塞格斯塔等城邦外的所有村庄和小镇,收刮物资,以保障军队充足的粮食供应,达到扰乱迦太基在西西里统治区的秩序,为以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
  列奥提奇德斯采取的是进攻防御的作战方式。
  而就在戴弗斯率军登陆拉丁姆海岸的时候,戴奥尼亚第三舰队长官弗拉尼奥斯溺死的尸体已经在米诺亚至阿格利真托之间海岸的礁石中被发现,由于尸体已经腐化,列奥提奇德斯率领全军士兵和舰队水手在塞林努斯城内为他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火化葬礼。
  全场哭声一片。
  但西西里舰队总指挥官塞克利安的踪迹至今仍未发现,列奥提奇德斯曾判断塞克利安恐怕是落入了迦太基人所控制的海岸而被俘虏,在与迦太基人交换俘虏之时,他曾提出用更多的俘虏来换回塞克利安。
  迦太基人对此未作答复。
  由于戴弗斯签署的“同意调任第四舰队前往西西里”的命令还未到达军务部,原分舰队统领斯特法卡斯暂时担负起指挥整个西西里舰队的重任(其实如今的西西里舰队也只剩下几十艘战船而已)。
  戴奥尼亚军队在西西里岛西部土地上肆虐,让迦太基的盟邦和殖民城叫苦不迭,他们纷纷向利利俾求援。
  利利俾城内的军队士气低落,军制混乱,波米尔卡只求自保,哪里敢出城去同戴奥尼亚军队作战。
  驻扎在帕勒莫斯的由哈斯德鲁巴率领的伊比利亚军队原本有能力去驱除四处劫掠的戴奥尼亚人,但哈斯德鲁巴在基斯戈的提醒下,选择了作壁上观,因为这样一来处境困难的盟邦和殖民城才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迦太基本城求援,让还在争吵不休的元老们了解到西西里军情紧急,赶紧作出决定。
第一百七十九章
雅典参战
  原来,迦太基元老院虽然做出了让马哥担任西西里军队统帅的决定,但是以汉诺为首的元老们却以迦太基公民在上一次的战斗中伤亡惨重为由,拒绝再由迦太基本土组织军队出征西西里,而是建议主要由玛哥率领未遭受伤亡的伊比利亚军队出征。
  以普雷塔库巴为首的元老们当然不会同意这个提议,他们一边强烈呼吁“要求进一步追究上一次战争失败的罪责”,一边帮助来自西西里岛的盟邦使者,在城内大肆宣扬如今在西西里的腓尼基和迦太基人的悲惨遭遇,企图煽动迦太基公民的同仇敌忾之心,推动元老院通过“由迦太基本城再次组织军队、出征西西里”的提议。
  时间在双方的争执中一天一天的溜走,远在伊比利亚南部的玛哥虽然急在心里,但还是以“正在召集部队”为由婉拒了元老院催促他立刻出兵的要求,毕竟单独消耗伊比利亚的军事实力,让汉诺得其所愿,这是现在的玛哥所不能接受的。
  ……
  在意大利半岛、西西里陷入战争之际,在希腊本土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斯巴达王克利奥姆布罗图斯终于率领集合好的斯巴达盟军,跨过科林斯地峡,进入了中希腊,召集斯巴达在这一地区的各处驻军,准备再一次征服底比斯,重塑斯巴达在中希腊的权威。
  但在这过程中,原本驻守泰斯皮亚的斯巴达将领斯弗德利亚斯因为之前底比斯发生暴乱时没有及时派出军队前去协助镇压,害怕遭到斯巴达新王的指责,出于将功赎罪的心理,也出于想要获得荣耀、同菲比达斯一较高下的野心,他制定了一个计划——夜袭比雷埃夫斯港。
  他认为:通过夺取雅典的这个商贸重地,不光是可以弥补丢掉底比斯的损失,甚至可以为他赢得不输于菲比达斯的荣耀(尽管很多希腊城邦暗中鄙视,但斯巴达公民至今仍然认为菲比达斯偷袭底比斯得手是巨大的功绩)。
  由于斯巴达新王的信使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斯弗德利亚斯来不及做更仔细的策划,就率领部队在当天夜晚出发,向着东南方向的比雷埃夫斯港前进,但他所率的部队对地形不熟,他又小视了这段路程的难行程度,结果还未抵达比雷埃夫斯港,天就已经亮了。
  港口的雅典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立刻紧急动员,准备防御。
  斯弗德利亚斯见偷袭失败,只好沿途返回。在撤退的时候,为了解气,军队蹂躏了途经的雅典领地。
  这样无缘无故的挑衅行径,顿时激起了雅典人极大的愤怒。
  斯巴达曾经派遣使者指责雅典的两位将军参与了底比斯的暴乱,雅典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处决了这两位擅自行动的将军。但这位斯巴达使者却并未离开,而是继续呆在雅典,宣称是执行斯巴达长老议事会的命令,继续监督雅典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表现。
  现在,愤怒的雅典人立刻将这位斯巴达使者抓起来,愤怒的质问:斯巴达为何无故派遣军队入侵雅典领地,劫掠雅典民众?!
  正为雅典人的愤怒感到莫名其妙的斯巴达使者得知早上在比雷埃夫斯所发生的事情后,心中暗骂斯弗德利亚斯的胆大包天,他当即大声辩解:这次的劫掠行动是这位斯巴达将领自作主张的愚蠢行动,跟斯巴达政府无关!
  并且,他坚定的表示:斯巴达长老议事会将会迅速审判斯弗德利亚斯,给予雅典一个公正的交代。
  斯巴达使者的辩解并不能完全平复雅典人的愤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