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735

  当然也有人表示了担忧:“虽然旱灾已经结束,但国内的粮食供应却越发的紧张,何况现在战争又爆发,国内的粮食能不能撑到今年的秋收?”
  注:百人团大会是罗马三大公民大会的一种,现阶段它是最高级别的公民大会,根据财产和阶级来组成的百人团只能有一个意见,并且按照百人团地位,从高到低来依次投票,当提议获得半数以上支持时,投票立即终止,往往后面的百人团常常没有投票的机会,而他们大多是平民组成。
  另两种是库里亚民会和特里布斯民会,库里亚民会完全是只有罗马氏族才能参加民会,平民完全被排斥在外,它在王政时期具有很大权力,而现阶段权力大大削减,但还处理一些有关贵族的事务。而特里布斯民会现阶段还只是罗马平民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特里布斯来举行的集会,所产生的提议只对平民有效。百年之后,它才成为罗马的主要立法机关。
第六十二章
年终的王国大会
  坐在王座上的戴弗斯大声的宣布:“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因为戴奥尼亚已经与埃及成为了同盟,埃及法老涅克塔尼布承诺,将无偿的持续援助戴奥尼亚大量的小麦,直到秋收。第一批谷物将近十万吨,由船队运送已经从埃及出发。”
  议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齐声欢呼,满脸的喜色,甚至有人兴奋的高喊:“王国万胜!戴弗斯国王万胜!”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场天灾对戴奥尼亚王国各个城镇的民众来说已经不再有任何威胁。
  在这样喜庆的气氛下,军务大臣希洛斯开始讲述去年王国的军事状况、日常的军务工作,他着重汇报了关于第11军团的组建和训练,以及军营的建设,为此他对道尼地区各城镇的积极配合表示了感谢。
  接下来,他就谈到了去年所发生的两场战争的缘由:从卡乌蒂尼人屡次违反盟约、侵略戴奥尼亚的盟邦坎帕尼亚同盟,谈到坎帕尼亚使者来图里伊求援,戴奥尼亚使者前往卡乌蒂姆阻战被拒,最终王国不得不派第三军团粉碎了卡乌蒂尼对坎帕尼亚同盟入侵的企图……
  然后,他又谈到了:迦太基人对罗马长期的支持和援助,这一举动所包含的险恶目的,以及罗马大举进攻沃尔西。在沃尔西的求援下,戴奥尼亚为什么要与它结为同盟,并且派军队支援,还简述了整个沃尔西战斗的经过……
  希洛斯讲述的重点在最后,他大声的提醒会场内的众人:“由于迦太基主动撕毁了与戴奥尼亚的友好协议,并且宣称只要戴奥尼亚与罗马发生战争,它就将向戴奥尼亚宣战。而据情报显示,迦太基国内正在积极的进行着备战,因此今年与迦太基的战争不可避免会发生!”
  希洛斯说完,会场内还算比较平静,毕竟这些城镇议员大多消息灵通,时刻关注着在图里伊发生的大事,更何况他们到了图里伊之后,一般会先去拜访出身于该城镇的元老,事先得到一些关于这次大会的信息,因此他们对戴奥尼亚参与的这两次战争以及可能发生与迦太基的战争并没有什么指责。相反,他们更关心的是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将对自己所在的城镇造成的影响。
  比如:埃诺纳和科普萨的议员们就担心:即将到来的战争一旦打破了戴奥尼亚与周边势力的平静之后,已经与戴奥尼亚斯破脸的萨莫奈人会不会趁机向整个坎帕尼亚西部地区发动进攻,虽然现在第三军团已经去驻守坎帕尼亚同盟了,但他们还是希望军务部能够继续加强这片区域的防御力量。
  与此有同样想法的是来自道尼地区的议员,他们则认为:相比较防御严密的戴奥尼亚西北部边境,刚刚并入戴奥尼亚不久的道尼地区军事力量薄弱,恐怕会成为萨莫奈人进攻的重点,军务部必须引起重视。
  来自西西里议员们则直接的多,因为这个时候戴奥尼亚在西西里的领地已经开始了战争动员,他们认为:如果迦太基大军来袭,光靠西西里的军队是不足以抵挡的,希望能多增派几个军团到西西里去。
  赫拉和赫比塔的议员们则是带来了一些西凯尔人部落的提议:他们希望能够加入戴奥尼亚王国,通过即将到来的战争赢得战功而获得肥沃的土地。
  当然更多城镇的议员呼吁对各军团士兵的集结能否延缓一段时间,以保证春播的顺利进行。
  ……
  当然,对于会场内各议员积极的提问和建议,会场中央的戴弗斯国王及手下的大臣们是不用马上作出答复的,会场的书记官们将记录下他们的提议,这些将是接下来几天里元老和议员们共同讨论的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形成最终的提案,在大会上获得多数通过后,经过戴弗斯国王的签署,才最终形成新的法案,在王国内推行。
  新晋的元老阿尔西比达斯和菲墩第一次参加了王国议员大会,由于利吉姆刚刚并入戴奥尼亚王国,其城市议会的议员和护民官都还没有选出,更不要提选出代表来参加这次大会了,所以他俩对会议过程完全陌生,根本没做什么准备。
  而他二人也亲眼见证了大会的开幕、王国各大臣讲述各部门一年的工作情况、议员们的提问以及随后几天议员们相互之间激烈的争论和妥协,还有最终达成的各项提案……这些都令二人大开了眼界,尤其是菲墩,禁不住大声感叹:“戴奥尼亚人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制度,既可以便于集中的管理广袤的领地,又可以尽量满足各个城镇民主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样的一个国家又怎么可能不变得繁荣强大!”
  阿尔西比达斯忍不住说了一句:“据说这个制度是由我妹夫倡导和制定的!”
  “能够拥有一位充满智慧的神奇国王是戴奥尼亚王国的幸运!”菲墩再次的赞叹让身为亲戚的阿尔西比达斯也不禁感到自豪,他激动的说道:“幸运的是我们也成了戴奥尼亚人!”
  菲墩正色的说道:“这是我们利吉姆人这十几年来做出的最最正确的事!”
  就在第二天大会的议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之时,戴弗斯来到了图里伊的城市议会堂,相比较其他城市,图里伊因为人口最多、议员也最多,自然议会堂也最大,能够容纳四五百人,而每年的王国护民官大会就在这里召开。
  戴弗斯致了开幕词,诚挚感谢护民官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为维护整个王国的安全、稳定和公平所作出的贡献。
  然后是最高监察官塞斯塔简略总结了去年护民官们对各城市违法乱纪事件的揭露和对民众利益维护的总体情况,然后重点讲述了他们配合监察部解决的一些行贿受贿的案件,最后点名表彰了十名表现优异的护民官以及他们在去年所做出的优秀事迹。
  事先已经得到过通知的这十名来自王国各城镇的护民官走到了会场中央,由戴弗斯亲自在他们的波顿上佩戴勋章。
  这是一个用白银制作的、雕刻成精美的蛇头鞭形状的小系扣,其创意来自于护民官的绰号,他们被民众称之为“王国之鞭”,即监督和鞭打那些不法之徒的意思。这是护民官们获得的最高荣誉,所以走上台的他们都心情激动的接受戴弗斯国王的祝贺。
  和议员大会不同的是,护民官大会是护民官唱主角,接下来的时间则是由他们上台一一讲述自己所在城市的一些情况、问题、还有建议。他们大多来自于乡镇,更习惯于从民众的角度来发现和看待问题,这对戴弗斯和大臣、还有元老院更全面的了解王国基层的情况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书记员们认真的记录着每一位护民官的发言,他们的一些有益的提议将会被汇总到元老院进行讨论。
  在这一天会议的最后,戴弗斯再次感谢护民官对王国所作出的贡献,并且提醒他们:在新的这一年,王国极可能爆发大的战争!在战争期间,保证王国的稳定是非常的重要!
  他希望:护民官们能够协助当地的官吏管理好地方,警惕来往可疑的陌生人,防止动乱的发生。同时也要帮助那些服役出征的公民家庭,维护他们的利益……戴奥尼亚全国上下能否齐心协力战胜敌人,就要靠他们所做出的努力!
  戴弗斯的一番话说的护民官们热血沸腾,他们一个个向国王作出了承诺,并且还要将这个承诺带回给自己城市的同僚。
  ……
  就在戴弗斯通过新年举办的这两个大会来统一王国各城市民众的认识,做好准备,全力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时候,在克拉蒂河南岸的帕特洛克罗斯的府邸,辛西娅正在接待前来探望自己的阿多里斯,她让厨师做了好菜、准备了上好的葡萄酒来款待自己的亲弟弟。
  “姐,你真的不吃一点吗,这鱼的味道不错!”阿多里斯大口的吃着菜,随口问了一句。
  辛西娅手摸着腹部,摇头说道:“我现在看见鱼啊、肉啊,就只想呕吐,克莉斯托娅母亲专门派了一个厨师给我做适合孕妇吃的菜肴。”
  “母亲对你真不错!”阿多里斯感叹的说道。
  “难道父母对你不好吗!”辛西娅反问了一句。
  阿多里斯一时语塞,赶紧埋头吃东西。
  辛西娅看着她,突然问道:“平时你都在军营里忙于训练,甚至都很少回家,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辛西娅突然的问话让阿多里斯一愣,他显然没有准备好,支支吾吾的说道:“没……没什么事儿,我就是听说……听说你怀孕了,过来看看你。”
  辛西娅立刻就板起了脸,拿出了大姐的威风:“我是你姐,我还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别磨磨唧唧的了,有什么事快说!”
第六十三章
迦太基出兵
  阿多里斯从小到大最怕的除了戴弗斯、就是辛西娅,看到辛西娅脸色不豫,他也不敢再啰嗦,喝了一大口葡萄酒,然后说道:“姐……我想让你去跟母亲求求情,让她帮我去跟父亲说一声,将我的军队隶属改到第一军团去!”
  “你是想要去沃尔西?!”听完阿多里斯的话,辛西娅立刻就明白了他的用意。这些天,军务部在救治第一军团的伤兵、处理死者遗骸、安抚家属的同时,也在挑选预备士兵,准备送往沃尔西,补足第一军团的兵员缺额,辛西娅因为帕特洛克罗斯在第一军团任职,当然对此也有所了解。
  “现在王国的军队中不是只有第一军团在进行着战斗吗,而且他们又紧缺兵员,我现在在图里伊闲着也没事儿,正好可以去帮帮你的丈夫帕特洛克罗斯。”阿多里斯看似轻松的说道。
  “你姐夫不需要你来帮!”辛西娅很干脆的说道,她又怎会不知道阿多里斯跟自己的丈夫关系一般,说这话完全是托词。而且这一次在北方的战争,第一军团伤亡很大,就连中高级队官也有部分战死,辛西娅知道消息后也是心惊胆战,天天为帕特洛克罗斯祈祷,甚至恨自己没有哈迪斯的血脉,无法为丈夫提供更多的庇佑。但是,辛西娅并没有去向父亲请求将帕特洛克罗斯调回图里伊,因为她知道:作为国王的女婿,帕特洛克罗斯的一举一动都引人关注,父亲是不可能答应她的要求的。
  所以,就在辛西娅为帕特洛克罗斯担忧的时候,自己的亲弟弟还要主动要求去沃尔西那个危险的地方,她怎能不感到有点气愤,她告诫他说:“阿多里斯,你要像克罗托学习,安心的呆在图里伊,不要让父母操心!”
  “我可没法与小克洛相比,他可以在军务部忙碌,而我都已经21岁了,还只能天天在图里伊闲逛。”阿多尼斯埋怨道。
  “那是因为父亲给你安排了几个军务部的职位,你却不愿意去!”辛西娅恨铁不成钢的斥责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看见文字和数字就头疼,当初是好不容易才从学校毕业的,我最擅长的就是战斗!我只能用这个来为自己赢得荣誉,让那些老是用异样目光看我的人知道,我阿多里斯不是一个只会依靠父亲的威望而平庸活着的人!”阿多里斯激动的大声说着。
  辛西娅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他内心的憋屈,她还真的没有想到平时做事冲动鲁莽的弟弟会有这样的心思,一时间有些沉默。
  片刻之后,她看向阿多里斯的眼神中多了几分爱怜,轻声的问道:“这就是你不久前到户籍部,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马尔切利斯·阿多里斯的原因?”
  “我们的亲生父亲的名字总得有人继承下去(指的是阿多里斯和辛西娅的亲生父亲、原阿门多拉腊的执政官马尔切利斯),而且父亲也知道的,听母亲说,他并没有反对。”阿多尼斯解释道:“我用这个姓名,至少在军队中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关注。”
  “希望你将来不要后悔才好。”辛西娅叹了口气。确实,任何一位将领或队官在将士名册上看到戴弗斯·阿多里斯的名字,恐怕都会吓一大跳,因为拥有这个姓的人在王国内只此一家,从而自然会对阿多里斯加倍看顾。
  辛西娅凝视着阿多里斯那张还略显稚嫩的脸:抛弃这个伟大的姓氏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由此可见阿多里斯确实下了很大的决心!
  想到这些,辛西娅柔声说道:“我会到母亲那里去帮你劝说。但我建议你最好是跟父亲好好的谈一次,让他了解你内心真正的想法。不管怎样,父亲一直是爱着我们的,他担心着我们的安危,只要当他了解了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我想,他会对你有更好的安排。”
  阿多里斯沉吟不语:从小到大,他都害怕见到戴弗斯,或许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装着自己真正的父亲,并没有真正的将戴弗斯视为父亲,因此每一次见到戴弗斯,心中总是怀有愧疚。
  辛西娅见他在犹豫,又提醒他说道:“实际上,你也没必要这样频繁的调换你的隶属军团。唉,听说马上就要和迦太基发生战争了,相信你所属的第二军团很快就会被派上前线去。”
  阿多里斯心中一动,嘴里却说着:“谁知道胆小的迦太基人要等到多久才行动。”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辛西娅的贴身女奴出现在客厅门口,辛西娅见她神情略显慌张,问道:“有什么事?”
  女奴急忙来到辛西娅身边,耳语了几句。
  辛西娅听完,长叹了一声:“阿多里斯,图里伊城内传来消息,迦太基人派出大军登陆了西西里。”
  ……
  戴奥尼亚王国14年1月1日这天(公元前379年),西西里岛西端到迦太基的这一片海域内热闹非凡。
  300多艘战船分成两队,在西西里西端两侧的近海,排开阵势,防止戴奥尼亚舰队的突袭。这两支舰队之间的海面被成千上万艘船只填满,它们从早上开始就穿梭来往于迦太基与利利俾之间,不停歇的往西西里岛上运送士兵、战马、粮草、辎重……
  利利俾自建城以来,从未像今天这般热闹和繁忙,多个港口内塞满了船只,码头上满是上岸的士兵和搬卸下来的物品,道路拥堵,人声鼎沸。好在利利俾跟以前的摩提亚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所以其港口、道路都是按照军事标准来进行建设的,就连其行政长官一直以来也都是由军事将领担任,而不是行政官员。
  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利利俾城里,其城主一声令下,几乎全城民众都开始行动,为迦太基军队的登陆有序的忙碌起来,有了他们的努力,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整个登陆过程逐渐变得顺畅起来……
  登陆之后的部队很快就被带到利利俾城外的军营里,这还是当年玛哥担任西西里最高军事长官时所建造的,最近利利俾又重新将其修缮。
  而这一次迦太基大军的最高统帅蒙特阿德诺正和汉诺的女婿米勒菲奥在利利俾的城主官邸,一边听着利利俾城主瑟米姆雷汇报着军队登陆的进展,一边品尝着美酒、美食。
  “瑟米姆雷大人。”米勒菲奥突然打断他的汇报,问道:“他们还没有来吗?”
  玛哥从西西里被撤换下来之后,汉诺很快就将西西里几个重要的迦太基殖民城换成了自己的人,瑟米姆雷就是其中之一,他当然知道米勒菲奥所说的“他们”指的是谁,他立刻回答:“暂时还没有收到他们到来的消息。”
  “将军,他们该不会失约不来了吧?!”米勒菲奥提醒道。
  “你放心吧,玛哥还是比较守信用的,他既然说要派军队来,一般是不会食言的。如果不来,自会有汉诺大人去处理,我们不用操心。”蒙特阿德诺不太在意的说着,反而把注意力放在了手中的酒杯里:“这葡萄酒味道醇正,非常顺口,产自哪里?”
  “……这是图里伊的葡萄酒。”瑟米姆雷有点尴尬的答道,他以为蒙特拉特诺会有所不满,谁知这位50多岁的统帅却是面露惊讶:“我以前喝过的图里伊葡萄酒没有这次的好喝,难道他们在酿酒工序上又有了改进?!”
  在说话的同时,他又举起酒杯,喝了一口,细细的品茗之后,叹道:“确实和以往的相差较大!可惜啊!现在跟戴奥尼亚开战,估计这么好的葡萄酒是喝不上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