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735

  他们一路摧枯拉朽,击败众多伊特鲁尼亚的势力,攻占不少城镇。就在他们开始围攻克禄西姆(Clusium)城时,作为盟邦的罗马派出军队前来救援,结果凯尔特人和罗马军队在阿里亚河附近进行了会战,最终罗马惨败。
  戴弗斯不知道的是,由于在这一世没有狄奥尼修斯派遣的使者的蛊惑(狄奥尼修斯在两年前死于菲比达斯手中),凯尔特人并没有抛开沿途的伊特鲁尼亚城镇不去攻打,快速急进,直逼到罗马城下,而是继续一路杀伐、一路抢掠,直到两个多月之后才渡过了台伯河。
  这个时候的罗马城墙破旧,甚至还没有将整座罗马城区完全包绕,再加上城市的青壮年有一半都战死或负伤,还有大部分的平民在前几年因为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冲突最终愤然脱离了罗马城,前往维爱城定居。因此,这是罗马城内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防御,除了少数老人年老力弱、不愿离开故土,还有少数人愿意坚守在卡皮托利卫城外,大部分民众不得不撤离罗马城。
  其中一部分人去了维爱,还有少部分人去了罗马南部的一个拉丁姆城市叫阿迪(Ardea)。曾经攻克维爱、却因受诬陷而被驱逐的罗马名将卡米卢斯就隐居在这里。
  凯尔特人轻松占领罗马城,屠杀了城内的老人,但对地势险要的卡皮托利卫城却久攻不下,只好将其包围,同时派其他部队前往周围地区征收粮草,于是拉丁姆地区的城镇和乡村惨遭蹂躏。
第四章
现在的罗马
  卡米卢斯知道罗马陷落后,非常悲痛。他召集起逃亡到阿迪的罗马人,组建了军队,同时说服阿迪人也加入进来,然后找准时机,夜袭了前来征粮且粗疏大意的凯尔特部落,并大获全胜。
  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拉丁姆,卡米卢斯威名大震,对凯尔特人的侵略充满仇恨的拉丁姆人纷纷前来投靠他,而维爱城内的罗马人也要求接受他的指挥。
  在冒险获得了还在坚守卡皮托利卫城的罗马元老的任命、担任军事独裁官之后,卡米卢斯一边整编越来越庞大的队伍,一边袭击侵扰各拉丁姆城镇的凯尔特征粮队。
  凯尔特人的处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困难,因为缺乏粮草、又畏惧卡米卢斯军队的袭击不敢四处去掠夺。大批的尸首堆积在罗马城内,没有人去处理、掩埋而引发了疫病,再加上水土不服,凯尔特人病倒的病倒、战死的战死,士气极度低落。
  已经在罗马城里呆了半年之久的凯尔特王布伦努斯拗不过众多部落首领的劝说,决定要同罗马人议和。但是,防御卡皮托利山的罗马人悄悄的知道了“卡米卢斯正率领大批部队赶来罗马城”的消息,于是拒绝议和。
  布伦努斯尽管愤怒,却无可奈何,但又不甘心空手离去,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听闻卡米卢斯率领庞大的部队赶来救援。鉴于如今凯尔特人士气低落,布伦努斯不敢率队与之交锋,被迫下令撤退。
  然而在其撤离罗马不到十里,卡米卢斯率领的士气正旺的拉丁姆联军赶上,双方展开激战。
  最后,凯尔特人遭遇惨败,大部分人被追兵围歼,少部分人分散向各处逃跑,结果邻近村镇和乡村的民众全体出动搜捕,几乎将他们屠杀殆尽,只剩布伦努斯及其亲信等几十人逃回。
  这一战让波河流域内上游地区的凯尔特人遭受重创,实力大减。
  而罗马人在与凯尔特人的这一场战争中虽然遭受了损失,但它却缓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曾经迁移到维爱的民众又返回罗马,齐心协力重建了罗马城。元老院还颁布一些有利于贵族和平民和解的法案,同时主动吸纳不少在这场与凯尔特战争中失去家园的流亡者为罗马公民。
  卡米卢斯鉴于在阿利亚河会战失败的教训,结合自己以往的战斗经验,在获得元老院的支持后,对罗马军队实行了改革,同时罗马还意外获得了西地中海一个强大国家的大力支持,因此在与凯尔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罗马就开始恢复了生机,开始向周边那些因为战争而脱离拉丁联盟、背弃罗马的拉丁姆城邦发动了进攻,经过几年的辛苦战斗,已经将拉丁人的大部分城市重新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并重建了拉丁同盟。
  而在此期间,北面的埃特鲁利亚人趁着罗马的军队被牵制在拉丁姆地区的有利时机,出动大军包围了十几年前罗马花费多年时间攻占的伊特鲁里亚人的重要城邦、如今已经完全是罗马的一个殖民城——维爱,并企图逼迫其投降。
  罗马人防御坚城,拒绝投降,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并多次渡河求援。
  拉丁战争刚一结束,卡米卢斯率领罗马军队向台北河北岸包围维爱的伊特鲁利亚军队发动了进攻。
  之前遭受凯尔特人蹂躏的伊特鲁利亚人实力尚未恢复,而实行了卡米卢斯改革军制的罗马军队则士气旺盛,双方几次交战,罗马都获得了胜利。
  在击退伊特鲁利亚军队之后,罗马人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通过战争了解到伊特鲁利亚人的虚弱之后,抓住时机,持续对百年来一直威胁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的领地发动了进攻。
  在几年时间内,随着塔尔奇纳(Tarchna)、沃尔奇(Velch)、诺维(Novi)、沃尔希尼(Volsinii)等伊特鲁利亚的重要城邦被相继攻占,罗马也将伊特鲁利亚的南部大部纳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中。
  在此期间,罗马南部的沃尔西人、赫尔尼基人害怕一个强大的罗马崛起而威胁到自己领地的安全,也不时纠合罗马周围的其他势力侵袭罗马及其盟邦的领地,而这一次是应该是这十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戴弗斯凝视着地图上的罗马及其殖民城、还有臣服于他的盟邦,所囊括的已经是一块不小的地域。
  他何尝不知道让罗马成长起来会给戴奥尼亚造成多大的麻烦,但是戴奥尼亚这十多年来,一直在为了整合和统一南意以及西西里东部而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去干涉远在意大利中部的罗马,那里对戴奥尼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区域,派出大部队对戴奥尼亚王国来说消耗太大,而派出小股部队又容易被消灭。
  他倒是希望这一次沃尔西人倾巢而出的进攻能够给罗马造成威胁。可惜他前世对罗马历史的了解更多是从布匿战争开始的,对于罗马早期崛起的历史知之甚少,唯一知道的就是卡米卢斯。阅读情报部门搜集到的资料,同他前世所了解到的一点知识结合起来,他才知道这时在拉丁姆地区威名很盛的卡米卢斯就是前世被人称为“罗马之父”的那个卡米卢斯。
  “卡米卢斯现在在哪里?”他随即问道。
  阿里司提拉斯一愣,立刻明白戴弗斯所说的正是他让他们一直重点关注的那个人:“之前,卡米卢斯以年迈体弱为由,没有担任出征伊特鲁里亚的指挥官。他一直待在罗马城中,目前还没有新的消息。”
  “看来这一次罗马人还会让他担任抗击沃尔西联军的指挥官。”戴弗斯轻叹了口气:“密切观察这一场战争,随时向我汇报。”
  “是,陛下。”阿里司提拉斯回答道。
  戴弗斯沉思了一会儿,又想起一件事,忙对自己的书记官赫尼波利斯说道:“赫尼,你立刻给西西里的卡塔奈、那克索斯、西库利、赫比塔、赫拉……这些城市的行政长官写信。让他们在秋收之后尽量劝说民众将富余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市政厅,用于赈济南意地区的民众……”
  “好的,陛下。我立刻写完信件,交给你审核。”赫尼波利斯说完,立刻准备写信。
  戴弗斯再次低头看着地图上罗马的图标,心中暗叹了口气:这场旱灾来得真不是时候……
  ……
  两天之后,戴弗斯又在王宫里接见了匆匆赶来的德尔菲祭司克雷提门尼。
  对于德尔菲提出的邀请,戴弗斯并没有表现出欣喜。相反,他只是礼貌的对德尔斐表示了感谢,却提出:除非德尔菲公开邀请戴奥尼亚王国加入神圣同盟,戴奥尼亚才会采取行动,否则要让戴奥尼亚主动的提出申请是绝不可能的!
  克雷提门尼愕然了,他原以为面对德尔斐的青睐,戴奥尼亚一定会感激涕零,却没有想到戴弗斯会如此的冷漠傲慢。
  其实,如果克雷提门尼深入了解戴奥尼亚的国情,他就一定会理解戴弗斯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因为戴弗斯可不仅是戴奥尼亚王国的国王,他还是哈迪斯神庙的大祭司、冥王的后裔,岂能主动拜服在另一个神祗的脚下,尽管这两位神祗掌控的领域各不相同,也会让他感到无法向哈迪斯的祭司们以及广大的信徒交代。但如果是对方主动邀请,戴弗斯就觉得易于接受一些。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主不主动的态度问题,实际上是决定在戴奥尼亚这两位神祗谁主谁次的重要问题。
  双方僵在这个关键的点上,谁也无法让步。
  克雷提门尼只好将话题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邀请戴奥尼亚参加下一届的皮提亚运动会,它将在两年后举行(即公元前379年夏季)。
  戴弗斯再次感谢对方的邀请,却又提醒对方:“戴奥尼亚是个多种族混合的王国,只要皮提亚运动会允许戴奥尼亚的异族公民参赛,戴奥尼亚必然会组队参加。”
  这个条件恰恰又是德尔菲所无法独立答应的,像这种违反传统的举动必须要征得神圣同盟的成员们同意才可以。同样,德尔菲当然也不可能冒着激怒斯巴达的危险,公开邀请戴奥尼亚加入神圣同盟。
  克雷提门尼自认为自己带着诚意而来,却因为戴弗斯的傲慢而一无所获,最终他愤然离去,戴奥尼亚加入神圣同盟这件事就被搁置下来。
  但是,恼怒的克雷提门尼回去之后,却将“戴奥尼亚国王对德尔菲傲慢无礼”的谣言在德尔斐地区大肆宣传。
  对于德尔菲祭司的愤怒离去,戴弗斯是不以为然,他不认为现在是介入希腊本土事务的时机。至于德尔菲愿意在希腊本土宣传戴奥尼亚,戴弗斯也是付之一笑:这十几年来,戴奥尼亚一直不间断的从东地中海广大的希腊城邦领地中吸引希腊自由民,早已形成了多个稳定的渠道,无需德尔菲的帮助。
第五章
罗马的扩张
  在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地区,戴弗斯所关注的卡米卢斯接到了罗马元老院的命令:让其担任领军将领,带领留守罗马的军队去击退沃尔西人的联军。
  尽管他再三推辞,说自己年迈体弱、不适宜带兵,希望将这任务让给更适合人选,但是罗马民众却强烈要求他担任,因为他们实际上并不期望他能够身先士卒、冲杀敌阵,而是强烈信任他的实战经验和用兵才能,相信他一定会给罗马带来辉煌的胜利。
  卡米卢斯只好接受。
  考虑到卡米卢斯无法上阵杀敌,元老院还为他配备了一位年轻的军政官,叫卢契乌斯·弗留斯,担任他的搭档。
  两人带领城内仅余的两个军团,共一万两千名罗马公民兵,汇合了几千名盟邦的士兵,然后率军向东南急进,很快就赶到了普雷尼斯特境内。
  即将遭遇沃尔西联军,卡米卢斯却命令军队停下来扎营,他想先拖延与敌人会战的时间。一方面,他不想在此刻与士气正旺的敌人交战,想等待敌人懈怠,或者逼迫敌人来主动进攻他们的营地;另一方面,之前他之所以推迟元老院的任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受了凉,还在发烧,身体虚弱,想等待身体稍微好转之后,再在与敌人较量。
  谁知另一位年轻的军政官弗留斯立功心切,急于要与敌军进行会战,卡米卢斯因为生病而无法出战,正好可以让他独揽战功。
  于是他私下里极力怂恿军中的队官们,让大家一致向卡米卢斯求战请愿,卡米卢斯见众意难违,不想让别人认为他是出于嫉妒心理不想让年轻人赢取功勋、获得殊荣,所以他无奈的同意:让卢契乌斯·弗留斯率军出战,自己则带领少量士兵留守营地。
  出于对战事的担心,他派人打探战斗的进展,随时向他汇报。而他自己躺在病床上,却是辗转难眠。
  当得知因为罗马军队阵型尚未排列完整,弗留斯就贸然发动了进攻,结果被敌人一举击溃,溃兵正在逃向营地时,他忘却了病痛,从床上一跃而起,组织剩下的士兵迅速做好防御的准备。
  他亲自跑到营地大门前,不停的大声劝告那些从战场上溃退而回的士兵们,让他们重新拿起武器,击退尾随他们而来的敌人。
  溃兵们看到这位威望甚高、白发苍苍的老将象磐石一样钉在大门前一步也不后退,不禁倍感羞愧,纷纷转身作战,和营地里的守军配合,最终赶走了敌人。
  卡米卢斯经过这一番折腾,出了一身冷汗,感冒居然好了大半,不禁连声感谢密涅瓦的庇佑。
  神情沮丧、心怀愧疚的军政官弗留斯前来向卡米卢斯请罪。
  卡米卢斯并没有严厉的批评这位作战鲁莽的年轻将领,而是耐心的向他询问了整个会战的过程。
  经过思索之后,他对弗留斯说道:“明天我们要率军出营,与敌人进行决战!”
  弗留斯以为自己听错了:“我们刚刚经历了会战的失败……”
  “正是因为这场失败,崇尚荣誉的罗马公民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洗刷掉这份耻辱!”卡米卢斯坚定的说道。
  受到激励,弗留斯点头同意。
  很快,“明晨会战”的消息传遍了全营。
  士兵们听闻德高望重的主将卡米卢斯明早将率领他们出营决战,以洗刷这次失败的耻辱。顿时个个都不再垂头丧气,而是摩拳擦掌,向神祗发誓要报仇雪耻。
  第二天,卡米卢斯率军出营一里之后,就停止了前进,并迅速的开始排列阵势。
  沃尔西联军听闻昨天战斗失败的罗马人居然走出了坚固的营地,惊喜不已,纷纷率军急匆匆赶来。
  还没等他们完全展开阵型,卡米卢斯就下令:全军进攻!
  急于复仇的罗马士兵排山倒海一般的向沃尔西联军发动了猛攻,并且卡米卢斯将攻击的重心放在了实力较弱的赫尔尼基人身上。
  经过一番激战,阵型混乱的沃尔西联军完全处于了下风,赫尔尼基人首先被击溃,随即导致全军的溃败。
  卡米卢斯下令:全军继续追击,不要放松!
  罗马军队趁机占领了敌人的营地,大部分沃尔西联军战士不是被杀死,就是被俘虏,罗马士兵们欢庆胜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