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735


第一百七十九章
克罗托内会战(五)
  于是,行动笨拙的克特援军重步兵们相互挤撞着,吵嚷着,阵列变得相当的混乱。
  但是,此刻的米隆和西普洛斯已经坚定的要完成阵列的转向,因为随着敌人的逼近,骑在马上的他俩已经看清了敌人的进攻方向,如果克特援军无法与第一、第二军团的阵列保持一致,那么突出在阵列前的克特援军的侧翼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正面攻击之下,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
  于是两人带着大队的护卫,快速骑马绕到阵前,一个个将刺枪打横,大声吆喝,不断趋马上前,逼迫士兵们后退转向……
  菲比达斯在前进的途中赫然发现前方的戴奥尼亚军队停止了前进,他正感到疑惑时,原本斜对着他的戴奥尼亚左翼阵列渐渐的开始正对他了……
  菲比达斯大吃一惊:敌人在进行阵列转向?!敌人竟敢在会战时进行阵列转向!!
  菲比达斯如此吃惊是有理由的:这个时代的希腊重步兵会战一旦开始,敌我双方按照事先的计划相向而行,很难做到较大的战术改变。这是因为首先重盔重甲的重步兵行动笨拙,本身就很难做出较灵活的机动;其次,城邦公民兵缺乏训练的特性,也让以密集方阵行进的他们不敢去做复杂的战术机动,以免阵列出现混乱,反而易受攻击。
  这也是斯巴达战士在会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之一,可以算作职业士兵斯巴达战士能够在会战中做到别的城邦军队做不到的战术机动。但即使是斯巴达人,在大的会战中也只是利用重步兵行进中的特点,将左旋战术演绎到极致而已,他们很少在会战开始后再做临时的战术变动,就像现在对面的戴奥尼亚人所做的那样,这是因为斯巴达和大多数希腊城邦一样,指挥各支军队的斯巴达队官和将领根据斯巴达的城邦传统,要同士兵们一起置身于阵中,同敌人厮杀(斯巴达王不用,他可以坐镇指挥,不过手下的将领都位于阵中了,他所发挥的指挥效能大大削弱)。而民主制的城邦甚至要求将军要身处军阵前列,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这样才不会在公民大会中受到指责。所以当会战的进攻号角吹响,大军行进后,将领们就几乎失去了对整支部队的指挥,军阵将按照事先制定的战术进行会战。
  戴奥尼亚的左翼明显针对锡拉库扎右翼的进攻所进行的临时变阵确实让菲比达斯震惊,当然他也看到了戴奥尼亚军阵中出现的混乱(主要是克特援军),这多少弥补了他因可能无法进攻敌人侧翼而带来的失落。
  “快一点!再快一点!!……”菲比达斯一边大声喊叫,一边加快脚步。可惜他的呼喊只能带动身边的一小撮士兵,对于25000人的巨大方阵而言,就像石子投进奔腾的大河,起不了什么作用。
  锡拉库扎的右翼依旧按照之前的计划在行进,但随着士兵们的大步前进,它与戴奥尼亚左翼之间的距离在迅速拉近……
  在中间厮杀的锡拉库扎轻步兵已经开始撤离,而茨皮特率领的第一军团第七大队、阿尔普恩斯的第二军团第七大队仍然位于方阵前方,不仅是因为戴奥尼亚的棋盘格方阵给他们留有足够多的撤退通道,更是因为它们要尽可能的阻止锡拉库扎右翼的前进速度,为克特援军完成阵列转向争取时间。
  近在咫尺的锡拉库扎大军让克特援军士兵紧张的同时,也迫使他们加快了变阵的速度。
  第一、第二军团轻步兵的努力阻止不了锡拉库扎人前进的脚步,他们只多投出了一轮标枪、射出一轮箭矢,就不得不在锡拉库扎阵列的逼迫下,逐渐撤退到后方。
  此时,两军相距只有60米左右,克特援军的阵列勉强完成了转向,米隆和西普洛斯赶回方阵后方时,已经是满头大汗,但心中却轻松了不少。
  米隆颇为感叹的说道:“现在我才知道克罗托内的军队与戴奥尼亚军团差距有多大!”
  而西普洛斯则心有余悸的说道:“幸亏戴弗斯大人再三要求我们必须从方阵中脱离出来,站在队列的后方,以方便指挥。否则我们即使看到了锡拉库扎人狡猾的行动,也没有办法去改变,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是啊!如果没有戴奥尼亚人的坚持,我们会因为畏惧困难而不敢对阵型做出改变!”米隆再次发出感叹。
  这时,戴奥尼亚的左翼与锡拉库扎的右翼阵列几乎成了两条平行线,却与还在不断向南前进的戴奥尼亚中路部队几乎垂直。
  锡拉库扎右翼大军距离戴奥尼亚左翼越来越近,锡拉库扎士兵们却开始攥紧手中的圆盾,和戴奥尼亚人交过一次手后,戴奥尼亚人独特的战术打法让他们记忆深刻。
  当对面的戴奥尼亚士兵扬起手中的标枪时,他们微蹲身体,将圆盾护在了头顶,遮天蔽日的标枪雨袭向锡拉库扎军阵中,溅起一朵朵死亡之花,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并不影响他们前进的决心,反而让他们加快了前进的脚步,迫使戴奥尼亚士兵匆匆的投出了第二轮标枪,其杀伤效果就差了不少。
  现在两军相距不到20米,就连菲比达斯都有一点气喘了,他能听到周围士兵急促的呼吸声,这不光是因为之前从撤退转为进攻、仓促的列阵以及疾步的奔走了几百米所造成的体力消耗,同时也有杀戮时刻的即将到来让身体所产生的极度亢奋。
  通过头盔狭小的眼孔,菲比达斯能看到了对面军阵密密麻麻的长盾、长矛和盔甲闪闪发光,戴奥尼亚军队所独有的深黑色即使在白天也让人如临寒冷的黑夜。他知道对面是戴奥尼亚军队的主力,但他并不畏惧,反而亢奋,而且他也深信锡拉库扎的士兵们也不会畏惧,不仅因为他们同样是锡拉库扎军队的精锐,而且在战前狄奥尼修斯已经告诉了每一位西西里士兵,‘他们只有胜利才能顺利回到家乡,否则只能葬身异乡了!’
  没有军号声的催促,锡拉库扎士兵纷纷高喊着“阿波罗!!”,迈开大步,加快速度开始冲锋了,整个锡拉库扎右翼方阵仿佛一座金色的大山向着敌人碾压而去。
  与此同时,对面军中也响起了戴奥尼亚士兵整齐的吼声“哈迪斯!!!”,同样开始冲锋,他们就像海上风暴中涌动的黑潮,一个浪头,又一个浪头,最终汇聚成一个巨大的浪峰,向锡拉库扎人排山倒海般涌去。
  而克特援军士兵则抱着国仇家恨,怒吼着,要让满腔怒火化作无穷的力量,誓要将生死仇敌杀光。
  几万人的双脚有力的踏向地面,隆隆作响,犹如雷鸣,大地都在震颤。
  轰然的巨响,重步兵的对战开始了……
  ……
  “陛下,左翼已经全面接敌!”托尔米德大声的传答侦骑回报的消息。
  戴弗斯点点头,他的眼睛却一直在注视着前方。这时他手指远处敌方的军阵,冷笑了几声,说道:“锡拉库扎人的行进速度很慢,看来狄奥尼修斯是想等待他的右翼先去获得胜利!”
  托尔米德凑趣的笑道:“可是他万万想不到,他所期待的骑兵已经被陛下你所制定的奇妙战术给困住了!”
  戴弗斯此时没有心思去嘲讽敌人,他表情严肃的说道:“不能让狄奥尼修斯太过轻松!命令各部队加速前进,尽快接敌!”
  托尔米德没有立即接令,而是提醒道:“陛下,如果我们的右翼前进速度过快的话,恐怕会到达塔奇纳迪河可以步涉的河段,敌人就有可能会派兵渡过塔奇纳迪河,攻击我们右翼的侧后!”
  戴弗斯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立刻回答:“从目前的局势看来,狄奥尼修斯在锡拉库扎的右翼投入了足够多的力量,可见他的进攻重点在我们的左翼。我不认为狄奥尼修斯还能抽出足够多的兵力来攻击我的右翼侧后,更何况我还有足够多的预备队来应付他的迂回。”确实如此,在戴弗斯身后还有抽调自各个军团的2000名轻甲兵和伊扎姆率领的山岭侦查大队1000人,共计3000人作为预备队,还没有派上用场。
  “我明白了,陛下。”托尔米德转身欲去。
  “等一等!”戴弗斯又叫住他:“去告诉各个军团长,长矛大队在卡普斯的率领下已经取得了对锡拉库扎骑兵的优势,接下来就看他们的了!”
  托尔米德笑了,他明白戴弗斯的用意:刚刚组建不到十天的长矛大队都取得了骄人战绩,其他军团又怎么可能落在他的后面?
  果然戴弗斯的命令传达给各个部队之后,方阵的前进速度骤然提升,无论是第六,第七军团组成的右翼,还是第四、第五军团以及布鲁提战士构成的中路都在军团长和队官们的鼓舞和催促下,加速向前。
第一百八十章
克罗托内会战(六)
  在轻步兵撤退之后,右翼和中路的戴奥尼亚方阵士兵快速投出两轮标枪,趁对面锡拉库扎的军阵有些混乱之时,他们手持长盾、刺枪,高呼“哈迪斯”之名,冲向了敌人……
  至此,戴奥尼亚与锡拉库扎两支大军全面接战。
  ……
  两支大军交战的消息被克罗托内的探子传回卫城,引起了城内所有民众的关注,毕竟这场大会战的胜负不仅关系到那几千前往作战的克罗托内公民兵的生死,更关系到克罗托内所有民众的存亡,因此不少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想要前往战场观战,这其中包括不少议事会成员。
  经过商议,卫城内还剩余的几百名公民兵继续留守,以保护城内的妇女、儿童、以及不便于行的老人,而上万名克罗托内民众在吕西阿斯、西斯普洛提斯等将军执行委员会成员的带领下,心惊胆颤的下了山丘,来到已经是一片瓦砾的克罗托内城废墟。
  心中感伤的他们还未走到北城墙前,震耳欲聋的声响就铺天盖地的将他们笼罩,不少人听了,脸色煞白,双腿战战,需要旁人搀扶才能前行。
  由于大火的焚烧和锡拉库扎人的肆意破坏,一段一段倒塌的北城墙就像老人的牙齿,到处都是缺口,只有连接城门处的一段还较为完整的矗立着……
  吕西阿斯他们心情沉重的踩着石阶,上了城头,扶住城垛,焦急向外眺望:极远处,密密麻麻的士兵厮杀在一起,填满了克罗顿平原广阔的原野,他们发出的巨大恐怖声响仿佛大地在嘶吼,搅动着尘沙,连天地都变了颜色……
  ……
  在克罗托内城的南部海面,米多拉德斯率领的80多艘乌鸦战船正与莱普提涅斯率领的近四十艘锡拉库扎残余战船对峙。
  让米多拉德斯头痛的是:一旦他的舰队向锡拉库扎战船靠近,锡拉库扎舰队就快速撤退,以乌鸦战船的特殊构造使他们无法在速度上能够追赶上锡拉库扎的普通战船;可一旦米多拉德斯舰队向海岸靠近时,锡拉库扎舰队又逼了过来……
  就在米多拉德斯犹豫之时,锡拉库扎留守营地的部队派出几百名士兵,他们带着平时负责运送辎重的几千名西西里自由民手持武器,赶到了海边,让米多拉德斯想要派水手登陆以扰乱锡拉库扎大军后方的企图落空。
  ……
  特里纳自从被锡拉库扎攻占之后,城内驻守着一千名锡拉库扎士兵,一千多名希伯尼安士兵,还有一千名考伦尼亚士兵,共3000多人。由于远离前线,特里纳守军的日子过得还很清闲,直到这两天从克罗托内大营两次传来狄奥尼修斯的命令:让他们加强防御,密切注意北面的克纳佩提亚城的动静!
  守军将领立刻打起了精神,加强了对北面的侦察。
  今天下午侦骑传来惊人的消息:有船队在欧菲米亚平原的海滩上靠岸,大约有五六千名戴奥尼亚士兵登陆,登陆后的戴奥尼亚部队正在向特里纳城行进!
  紧接着又有消息传来:从克纳佩提亚城出来了一千多戴奥尼亚士兵,已经进入欧菲米亚平原!
  ……
  一则则消息让特里纳的锡拉库扎将领坐立不安,虽然他渴望立功,但是六七千人的来袭之敌明显不是他手中的这点兵力所能战胜的,他立即下令:关闭城门,拉起吊桥,各部队的士兵按照之前演练的部署都上城墙防御,同时立刻准备充足箭矢、标枪、石块、柏油……
  另外,他还派出两名信使,紧急驰往西里庭和克罗托内大营报信。
  希洛斯带领部队来到特里纳城前,在仔细观察了锡拉库扎人的城防情况之后,他没有立刻发动攻城,事实上时间也不允许。
  他命令:军队在距城一里外的西北方向开始修筑营地,等待克纳佩提亚的援军赶来会合。
  同时为了防止在东面的锡拉库扎主力派军队袭来,他将部队中不多的骑兵小队和山岭侦察小队都派了出去,以侦查西里庭和克罗托内的锡拉库扎大营动向。
  ……
  “进攻!进攻!!……”站在方阵后方的马托尼斯恨不能亲自上阵,痛快的厮杀一番,可惜他已经是军团长,受《戴奥尼亚军法》所限,只能命令鼓手不停歇的敲打,催促士兵们加紧猛攻。
  第七军团虽然是新建,士兵也大多为新兵,但赫拉克利亚的大胜给予了他们胜利和荣誉,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信心,他们毫不畏惧的向敌人发动猛攻。
  克雷根尼斯四年前还是刚到图里伊的自由民,却在特里翁托河会战中幸运的成为五千名自由民组成的轻步兵之一,为击溃克罗托内的偏师做出了贡献,最后还参加了凯旋式,这让他有了奋斗的目标。
  今年年初,他已经成为正式公民。这几年,戴奥尼亚军队一直在扩大,但是军务部在各地的教官在甄选军团新兵时,他总被淘汰,理由就是体格瘦弱,不适合担任近战步兵,教官建议他成为轻步兵。可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重步兵,因此始终是军团预备兵,但有韧性的他却并不气馁,一直坚持锻炼身体,磨练战斗技巧,终于等到战争爆发、新军团成立。
  原本根据他的身份和资历(正式公民、三年的军团预备兵),军团长马托尼斯准备让他担任连队长,他却拒绝了,因为他觉得从未担任过队官的他骤然被提升为中高级队官,他没有经验,同时也无法战斗在第一线,不能展现他刻苦训练的成果,最终他当上了第七军团的一名小队长。
  现在,他战斗在最前列,左手长盾牢牢的护紧身体,右手的刺枪悬于头顶,几乎保持不动,可一旦敌人露出破绽,它就像闪电一般刺出,每一次的戳刺又狠又准,都给敌人带来很大的威胁,短短的时间内就被他刺伤几人。
  他很少向有些队官那样不停喊叫、发布命令,但他的身先士卒却让手下的士兵大受鼓舞,士气更是大振……
  一向不服气马托尼斯、总要跟他争个高下的奥利弗斯当然不会让第七军团专美于前。在他的严令下,第六军团也猛攻不止……
  与这两个戴奥尼亚新军团对阵的有一半多是西西里的城邦士兵,比如卡塔奈、列奥提尼、杰拉、卡曼利纳……这些城邦说是锡拉库扎的盟邦,其实是附庸,其城邦的统治者都是由狄奥尼修斯直接任命和扶持的僭主,因此进攻大希腊本非这些士兵的意愿,只是这一段时间接连获胜,又俘掠了不少战利品,因此士气还算不错,又因为“战胜才能回家”的激励,使得他们的斗志仅次于锡拉库扎士兵。
  但是锡拉库扎左翼的队伍中还有锡拉库扎在大希腊盟邦的士兵,洛克里人、麦德玛人、希伯尼安人、还有考伦尼亚人。尤其是考伦尼亚人,他们迫于形势而降服于锡拉库扎,内心并不情愿。狄奥尼修斯当然也很清楚,所以他留了一千考伦尼亚人在特里纳、一千人在西里庭,以替换出自己的部队,还有两千考伦尼亚士兵,他将其分散布置在左翼的前列,迫使其为了生存,不得不战斗,但其斗志可想而知。
  原本狄奥尼修斯见戴奥尼亚的右翼基本都是头戴科林斯头盔、手持圆盾和刺枪的士兵,认为其不是戴奥尼亚的主力,才敢做出这样的布置。
  谁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这两个新军团,共14000名士兵进攻之勇猛,竟使得虽然有两万人、但成分复杂、斗志不坚的锡拉库扎左翼被迫缓缓后退……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