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735

  首先急需要解决的就是伤员问题。昨天的战果虽然辉煌,但其损失也很大。据昨晚初步的统计,光战死和重伤的士兵就超过了5000人,还有不同程度轻伤的士兵4000多人,这一仗打下来,锡拉库扎就损失了约1/8的兵力。救治伤员、补充兵员、重编部队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务要尽快完成。
  对于最费时费力的清理战场、埋葬尸体,反而是最容易完成的。只需要将已经成为俘虏的上万名克罗托内民众去充当劳力就行了。多少俘虏在小心翼翼的整理战死在城墙内外的克罗托内士兵遗体时,嚎啕大哭!又有多少俘虏拖拽锡拉库扎士兵尸体时,悄悄的又踹又骂,发泄心中的愤怒!
  对于狄奥尼修斯而言,这都不是他太在意的事,他在意的第二件事就是克罗托内的卫城。这座卫城坐落在克罗托内城区中心偏南的位置,建立在一座山丘之上,卫城内有大希腊最大的阿波罗神庙群,因此克罗托内阿波罗卫城也是大希腊城邦中最大的。
  虽然当城池失守、退守卫城是希腊城邦经常会采取的最终防守策略,狄奥尼修斯本应该有所防范,但是由于昨晚攻破城墙之后,锡拉库扎士兵因为白天惨烈的战斗导致凶性大发,在城区内进行疯狂的杀戮和劫掠,又因为天黑,狄奥尼修斯无法有效的指挥部队,结果延误了战机,导致一半多克罗托内人(包括不少士兵)在米隆和吕西阿斯的组织下逃入了卫城,这使得卫城里有了充足的人手防御。
  同时,卫城的地势高,又被城区住宅所环绕,大型攻城器械根本无法抵达城墙下。除非扒掉周围的住宅和建筑,修筑起牢固且宽阔的堤道,以填平山丘,才能够让攻城塔、攻城车等抵达城下,否则单靠士兵从下往上进攻,不但会伤亡惨重,而且也很难成功。
  但是这样的攻城方式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而狄奥尼修斯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因为他还要率军进攻戴奥尼亚,他绝不允许他最大的敌人有更多的喘息之机来稳定领地、组建更多的军队。
  于是,狄奥尼修斯派出使者,以俘虏的克罗托内民众和士兵的生命相威胁,让卫城内的克罗托内人投降。
  然而,躲在卫城里的克罗托内人昨晚居高临下,亲眼目睹了锡拉库扎人在城内所犯下的种种暴行,在同胞们撕心裂肺的哀嚎中煎熬了一夜,他们对锡拉库扎人既畏惧又痛恨,再加上锡拉库扎人在西里庭的暴虐所为,因此他们视锡拉库扎人为“吃人的野兽”,完全不相信使者所说的“只要成为锡拉库扎盟邦,派兵加入锡拉库扎的军队,狄奥尼修斯就会释放所有的克罗托内俘虏,退还克罗托内城”的提议。
  因为阿斯卡马斯为了阻挡锡拉库扎人攻入城内劫掠,保护正逃往卫城的民众,尽最大的努力重整溃兵,在城内街道上与敌人厮杀,并最终战死。失去了最高军事将领的克罗托内人在悲痛中紧急推选拯救了他们的米隆为统军将军,吕西阿斯他们都没有反对。此时,以吕西阿斯、米隆为首的克罗托内高层不但断然拒绝了使者的要求,还为了表现他们与锡拉库扎人决一死战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割掉了使者的耳朵和鼻子,将他赶下卫城。
  当使者捂着血淋淋的伤口、向狄奥尼修斯哭诉时,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愤怒,只是阴深深的冷笑道:“愚蠢的克罗托内人,你们以为躲在那个小山上,我就拿你们没办法了吗?!在那个小小的卫城里躲进了几万人,确实能够提高防御,但是能防御得了饥饿和口渴吗!”
  确实,几万人的粮食消耗是个庞大的数目,仓皇上山的民众不可能携带大量的口粮,米隆就算事先有所准备,也保障不了几天。而更让克罗托内人担心的是小山上没有水源,平时神庙祭司的用水都来自神庙里的储水池,因为前几天的暴雨,储水池倒是满满的,但对于几万人的需求,它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因此,狄奥尼修斯下令:派出少量部队包围克罗托内卫城。
  他相信克罗托内人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坚持不了几天,就会下山投降。
  他本来还想命令弩炮向卫城发射石弹,以增加克罗托内人的恐惧,迫使其早日投降。但是转念一想,卫城内可是有阿波罗神庙,如果有意破坏它,恐怕会影响士兵们的士气。而且上一次突然而来的暴雨,也让一向狂妄的他心有戚戚,在这关键时刻,他可不希望再整出什么意外。
  狄奥尼修斯心中明白克罗托内人躲进卫城苟延残喘,是寄希望于戴奥尼亚人的救援。而戴奥尼亚正是锡拉库扎大军即将进攻的目标,只是刚刚经历了惨烈的攻城大战之后的士兵们需要休整,他只能继续派雇佣骑兵深入北面去侦察敌情。
  贪得无厌的努米比亚人和凯尔特人居然因昨晚没能够参与进城劫掠而发泄不满。
  狄奥尼修斯居然没有发火,还特地赠送了这些异族人不少战利品。因为菲比达斯曾说过:在野外对付戴奥尼亚人,这些异族骑兵是一把利器。
  ……
  一艘快船驶进了克罗托内港口。
  “将军,戴奥尼亚的舰队来了!”船长急忙向正在视察军港、指挥停泊战船的莱普提涅斯汇报。
  锡拉库扎海军是今早才刚迁入克罗托内军港的。相比较西里庭,克罗托内的军港就大得多,能容纳下更多的战舰,而且它的位置更靠近戴奥尼亚的领地,方便锡拉库扎海军更快的了解戴奥尼亚舰队的动向,更好的与陆上部队配合。
  只是没想到舰队刚刚进驻,水手们还没有完全下船,戴奥尼亚的舰队就来袭了。莱普提涅斯现在是心里打鼓,表面上还维持着镇定:“来了多少战船?”
  海上判断船只数量比在陆地侦查人数要难得多,因为一支上百艘战船的舰队在海面航行时,往往占据方圆五六海里的范围,人的视线毕竟有限,而且一望无际的海面也没有可供藏身隐秘的地方,因此需要抵近观察,这需要冒很大风险。
  “嗯……感觉跟上一次交战时的数量差不多。”船长只能说个大概。
  接着他又强调了一句:“那些戴奥尼亚战船前桅杆上都挂着吊桥!”
  莱普提涅斯一听,心里有些发慌,几天前的惨败又浮现在眼前。
  迎战与否?他一时间竟不能决断,反而跑去城内请示狄奥尼修斯。
  狄奥尼修斯得知戴奥尼亚舰队来袭,沉吟了片刻,毅然下达命令:迎击!
  对此,他有几个考虑。
  首先,既然侦察到的情况是戴奥尼亚舰队与上次数量相差不大,又都装有那个所谓的吊桥,那就说明之前的分析没错,由于水手数量和改装战船的难度使得戴奥尼亚人还使用的是原来的战船,在三层浆战船的数量上,锡拉库扎海军还略微占据上风。
  其次,狄奥尼修斯作为一名统帅,他深知士气对士兵们战斗力的影响有多大,锡拉库扎海军不久前大败了一次,如果不及时用胜利去弥补、而选择退让的话,无疑是“灭自己威风,涨敌人士气”,那么以后再遭遇戴奥尼亚舰队,锡拉库扎海军就会在斗志上无疑会矮人一截。
  再者,锡拉库扎的大军都集中在克罗托内,昨天又经过了一天苦战,正在休整中,如果放任戴奥尼亚舰队同过克罗托内海面,驶向兵力空虚的后方,比如说西里庭或者本就不是真心归顺的考伦尼亚等城邦附近的海岸登陆,将会导致锡拉库扎军队很大的被动,所以狄奥尼修斯绝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
  虽然这是塞克利安第二次率舰队出征,但在他心中,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独立率队,没有戴弗斯国王在身边,也就没有了缩手缩脚的拘束感。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克罗托内海战(二)
  而且这一次也是戴奥尼亚舰队自成立以来第一次走出图里伊附近海面,真正走向地中海。因此,不光是塞克利安,全舰队的水手们都很兴奋,就连正常速度的浆频也较平时要快一些。
  整支舰队一共150艘乌鸦战船和用普通货船改装而成的30艘50桨快船,以六路纵队的排列在近海面向南航行,由于出发时只有向西的微风,戴奥尼亚舰队均未带上船帆。
  塞科利安今天的任务只有一个:彻底击溃锡拉库扎海军!
  因此,在驶过克里米萨的海面时,塞克利安就命令:全队放慢速度,装上乌鸦吊桥。
  并且他还下令:如有敌人的快船靠近,不要急于驱逐,可以允许他们稍微抵近观察。
  当冬日的太阳已升至天空正中时,戴奥尼亚舰队已经航行接近克罗托内的海面,这时最前方的三层浆战船桅干上升起了黄旗,位于舰队中央的塞克利安,得知这一信息后,精神大振:遭受过惨败的锡拉库扎海军居然这么容易就被引诱出来,真是太好了!
  不管敌人的船多还是船少,不管他们将采取“环航”是还“双纵队”战术,戴奥尼亚的乌鸦舰队只有一个战术——满天星。
  “升起黑旗和红旗,吹响进攻军号!”塞克利安毫不迟疑的下达命令。
  水手们纷纷开始大口吞咽准备好的口粮,因为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必须拼尽全力。不过,相对于第一次的忐忑和紧张,现在的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兴奋,不光是因为上一次的大胜给了他们信心,同时也因为戴弗斯国王出征前颁布的新法案为多数是自由民的水手们增添了更多的动力,“赢得战争,我们将成为联盟预备公民!”这成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而战船上的重步兵们,听到军号声则镇定很多,他们拿起盖在头顶、遮挡阳光的长盾,不紧不慢的从甲板上站起,开始不紧不慢的活动手脚……
  ……
  在克罗托内港口的灯塔上,狄奥尼修斯带着几名手下和菲比达斯眺望着远处湛蓝的海面,无数战船正在迅速接近,一场海战即将拉开序幕,它的胜负将会影响狄奥尼修斯接下来的计划,因此狄奥尼修斯此刻也是有些紧张的双手互握着……
  排在最前线的戴奥尼亚战船并没有将速度加到最快,因为在上一次海战之后,戴奥尼亚的海军将领们总结了经验,战船速度太快,反而不利于乌鸦吊桥的释放。
  但是给戴奥尼亚舰长们的感觉,迎面冲来的敌船同样没有上一次的快速,这又是为什么?
  他们已没有多余时间去考虑,在飞溅的浪花中,双方的战船已经近在咫尺。
  “轰!……轰!……”一架架吊桥猛然砸下,牢牢的钉在锡拉库扎战船的甲板上。
  “哈迪斯!!”戴奥尼亚第一军团的士兵们高喊着冥王的神名,冲过了吊桥。
  而就在这时,对方船上同样响起“阿波罗!!”的呐喊,40多名锡拉库扎重步兵从战船的底舱中杀出,一下子将了原本寥寥几人的甲板充填。
  戴奥尼亚的舰长们愣住了:难怪锡拉库扎战船速度减慢了,原来在他们的战船底舱同样藏匿着不少重步兵!
  原来,莱普提涅斯为了能让舰队与对方抗衡,采纳了狄奥尼修斯的建议。
  塞克利安很快得到快船传来的消息,尽管吃惊,他仍然相信以戴奥尼亚军团士兵的能力,会在这场“海上的陆战”中获胜!
  而对于军团士兵而言,除了一开始让他们略感吃惊外,接踵而来的就是兴奋:上一次砍杀水手太容易,对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成就感,而这一次是真正的战斗!
  “分出一队去那边,其余的跟我来!”分队长梅利山达迅速做出指令,然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由于三层桨战船甲板表面并非是完全被木板铺就,它的中间是连接底舱的空隙,因此双方士兵都分成了两队,在两侧甲板上厮杀。而战船最宽处也不过六七米,一侧甲板最多容纳两三人并行。
  战船随着海浪上下起伏摇晃,让士兵们无法进行人贴人的推挤,因此战船上重步兵之间的较量更多的是单个的厮杀和两三人的配合。
  梅利山达左手持长盾,迎着敌人刺来的刺枪,整个身体贴在盾上,猛力撞过去,锡拉库扎士兵刺枪折断,身体踉跄后退,被后面的战友扶住。
  梅利山达如同附骨之蛆,迅速贴身而上,趁对方身形未稳,长盾又是一撞,对方站立不稳,防护自己的圆盾露出缝隙。
  梅利山达右手的短剑闪电一般刺出,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对方捂着右肋,颓然倒地。
  “扔掉刺枪,用军刀!用军刀!!……”梅利山达听见敌人在互相焦急的叫喊着,心想:现在才明白过来,太晚了!
  他趁前方的敌人还未上来之际,用长盾护住正面,却扭身向斜前方的敌人刺去,在如此狭小的甲板上,对方根本无法闪避,除非他跳到底舱里去,所以敌人下意识将身体向左侧避让,同时挥动军刀,砍向梅利山达的手腕。
  谁知,梅利山达身旁的队友趁机将长盾猛力一撞,敌人立刻站立不稳,身往后仰。
  梅利山达抓住时机,转动手腕,将短剑上挑,锋利的剑刃划过敌人持军刀的手臂,留下深刻见骨的伤痕,鲜血长流,无力紧握的军刀掉落在甲板上……
  每两艘被乌鸦吊桥连接在一起的战船上,双方的重步兵正激烈的厮杀着。
  总体来看,戴奥尼亚人占据着明显的上风。虽然锡拉库扎人派上的也是精锐士兵,但他们面对的是戴奥尼亚的第一军团。
  号称“常胜不败”的第一军团不但拥有数量最多的老兵,而且在挑选新兵方面要求也最严格,训练也最苦,但仍有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同时在海上厮杀的经验上来看,戴奥尼亚第一军团士兵也远较对方丰富,他们之前不但训练了一个多月,而且还在三天前进行了实战。
  锡拉库扎重步兵被仓促派上阵,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战斗方式,他们竟然还携带着刺枪,要知道长兵器在颠簸的战船上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根本无法做到精准的刺击。
  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的差异。科林斯头盔、铜盾、金属胫甲过于沉重,锡拉库扎士兵在摇晃的船上保持平衡已属不易,不能完全发挥它们在陆地上的威力,无法跟更灵活、更擅长近身搏杀的戴奥尼亚军团士兵相比。
  但是战船上的战斗与陆地不同的还有另一点,那就是即使战败了也无法逃跑,要么被俘虏,要么跳海。这就逼得锡拉库萨士兵不得不竭尽全力抵挡戴奥尼亚军团士兵的进攻,到最后他们也打出了血性。
  有些锡拉库扎士兵用圆盾硬扛着对方攻击的同时,冒着受伤的危险,瞅准机会,将对方一起拉下海。接连刺伤杀死好几个锡拉库扎士兵的梅利山达就是一不小心被敌人拉下了海。
  但是落水后的梅利山达并不惊慌,因为他们有过这方面的训练。他迅速脱掉头盔,将弧形长盾的内侧翻过来,长盾竟然漂浮在海面上,因为除了中央的青铜撞角,长盾主要是木头制成,外面包了一层薄牛皮而已。
  梅利山达双脚踩水,一手扒住长盾,借着浮力,故作轻松的朝船上关注他的军团士兵们招手:“我没事,你们继续战斗!继续战斗!”
  与他一同落水的锡拉库扎士兵却被冰凉的海水灌进密闭严实的科林斯头盔里,立刻让他有口鼻窒息的感觉,他恐慌的想要脱掉头盔,但惊慌失措的他一时半会却无法解开系扣,而套在右手臂上的圆盾,因为包裹了铜皮而直往下沉,再加上沉重的头盔和胫甲使他使劲踩水也无法浮出海面,最终溺死在海水中。
  戴奥尼亚战船的吊桥操控员向浮在海面上的梅利山达递出了木桨,梅利山达最终爬上了战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