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735


第六十章
戴弗斯的战略计划
  戴弗斯继续慢慢的说道:“而在此登陆的期间内,士兵、劳力、物资……一定会相当混乱,缺乏组织,狄奥尼修斯绝不敢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其他地方登陆,只可能在他的盟友洛克里港口登陆。那么,在军务部得到锡拉库扎进攻的消息后,就可以派遣我们的第四、第五军团迅速赶至考伦尼亚同其他盟邦的援军汇合,利用考伦尼亚狭窄的地形和特里纳南面的拉马托河构筑坚固的营地,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拖延时间,以等待我击败萨莫奈人,然后率主力返回,与锡拉库扎进行决战。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第四、第五军团,我会让斐利修斯大人担任第四、第五军团的指挥官,负责南面的战事。”
  戴弗斯之所以选择斐利修斯,是因为他的资历比较老,又一直负责军务工作,能够让倔强的德拉科斯、跳脱的埃皮忒尼斯听他的话,不过他性格不够强势,恐怕有时会受部下意见的左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军队将官中有能力更强的,就是第四、第五军团的军团长能力也不弱,但是他们要么资历与德拉科斯、埃皮忒尼斯差不多,比如卡普斯、安东尼奥斯等,要么资历比他们低,比如希洛斯等,冒然让他们上位,恐怕两位军团长不服,反而影响作战。
  元老们认真地考虑了戴弗斯做出的“先防御再反击”的计划,大多数觉得可行,毕竟他们对戴弗斯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很有信心的,认为只要是他在指挥与锡拉库扎决战,那么胜算是很大的。同时,他们对戴弗斯提出的这个暂时负责南面军事的指挥官人选也比较认可,因为斐利修斯在元老院里一向与人为善,大家对他印象很好。军团的元老们也没有异议,斐利修斯的能力还是有的。
  “那么科森扎的行政长官由谁接任?还是由斐利修斯兼任?”科尔内鲁斯问道,因为此时的斐利修斯还在科森扎担任行政长官。
  “同时兼任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这是有过先例的,希洛斯就曾在第二次克罗托内战争后身兼阿斯普鲁斯图姆行政长官和第四军团长一职,格鲁门图姆的巴古乐也是如此。
  但戴弗斯说道:“与锡拉库扎作战决定着联盟的生死存亡,是最重要的大事,必须全力以赴!科森扎的行政长官只能另找人接任!”
  戴弗斯的目光扫过元老院的众人,大多数非军团元老们都流露出渴望,尤其是布鲁提元老们。其实也可以理解,戴奥尼亚联盟境内现在有多个城市,但最重要的是三个:图里伊,它是戴奥尼亚联盟的中心;格鲁门图姆,卢卡利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联盟北部的枢纽;科森扎,布鲁提地区的中心城市。虽然每一个城市的行政长官级别都一样,但这三座城市的行政长官无形中高人一等,而且也是一种荣耀。
  戴弗斯当然了解元老们心中在想什么,于是他耐心的解释道:“考虑到一旦与锡拉库扎开战后,布鲁提地区、克罗顿平原很快就将成为戴奥尼亚最靠近战场的前沿地区,这些地区的行政长官需要配合军队的军事行动,满足他们的作战需要,比如安置伤员、提供新的兵员、转送粮食辎重……等等,因此需要一位既具有行政经验、又了解军团运作的元老,暂时——”戴弗斯将“暂时”一词咬得很重,不想让有些元老过于失望:“担任科森札行政长官,我的建议是由希洛斯暂时出任这一职务。”
  戴弗斯的提议并没有遭到反对,希洛斯在阿斯普鲁斯图姆任上的出色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有佩塔鲁、卡都尔克等人面露失望,而且自从波吕克西斯等人被审判后,反对戴弗斯提议的元老少了很多,所以得到了通过。
  这时,刚得到任命的希洛斯问道:“执政官大人,我去科森扎上任,那么谁来接替我现在的工作?”
  “希罗尼穆斯大人,希望你能暂时兼任军需一职。”军队的事务是有戴弗斯一言而决,其他人是不能插手的,而戴弗斯早就想好了人选,毕竟战争要开始了,军训自然就要停下来。
  “好的。”希罗尼穆斯轻轻答道。
  虽然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表达,戴弗斯却很放心,他了解希罗尼穆斯,不像德拉科斯执拗的只想指挥作战,希罗尼穆斯寡言、但做事认真踏实,只要给予尊重和发挥其才能的空间,他能默默的完成得很好。
  但考虑到这可是一场大战,军需后勤的压力会很大,戴弗斯仍想给他找一位帮手:“梅尔西斯,你要多去协助希罗尼穆斯!”
  梅尔西斯立刻叫起苦来:“我自己负责的事情都忙不过来,那么多城市的财税……”面对戴弗斯无言直视的目光,他的声音渐渐小了,然后无奈的耸耸肩,说道:“好吧,好吧,我尽力。”
  戴弗斯接着问道:“希罗尼穆斯大人,图里伊和阿门多拉腊总共有多少军团预备队士兵?”
  “大约有两万两百人。”希罗尼穆斯对本职工作非常的尽心,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戴弗斯点点头,然后看向众人,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我提议在图里伊建立两个预备军团,一旦大战爆发,就可以用这两个军团保卫我们这座城市,同时应付突发情况。”
  “我没有异议。”库诺戈拉塔说道。
  “我同意。”科尔内鲁斯也表示赞同。
  连这两位平时最反对战争的元老都表示了同意,别的元老就更不用说了,关键是戴弗斯带第一二军团离开后,兵力空虚的图里伊让他们感到不安全,有了两个新军团,心中就感到踏实多了。
  “执政官大人,新军团士兵人数倒是充足,但是他们没有统一的新的军团武器装备,甚至可能连旧式装备都没有,要知道这些预备队士兵多是预备公民和登记在册的自由民,恐怕没有那么多钱去购买。”希罗尼穆斯提醒道。
  戴弗斯想了想说道:“你和梅尔西斯召集提奥斯、军团武器铺等几位武器商人、还有克莉斯托娅银行的管理人坐在一起,商议出一个可行的办法,解决新军团士兵的武器装备问题,尽量做到统一。”
  “我明白了。”希罗尼穆斯干脆的回答。
  梅尔西斯则哀嚎道:“又要花钱!又要花钱!”
  此时,库诺戈拉塔说道:“如果与锡拉库扎的战争爆发,这将是一场消耗巨大的战争,各方面都要花费金银,因此我建议能不能由元老院出面,代替士兵们,同武器商人们达成一个协议,暂时让士兵们赊欠武器商人购买武器的钱,等到战争结束后,再加以利息还给他们……我相信戴奥尼亚元老院的信用还是值这个钱的。”
  “库诺戈拉塔大人,你的建议太好了!”梅尔西斯立刻高兴了起来,连声说道:“作为戴奥尼亚公民,这些武器商人就应该为戴奥尼亚做出这样的贡献!”
  “我不管你们怎样去解决新军团的武器装备问题,但是一定不能强迫他们,否则特里托德摩斯会找你们谈话的。”戴弗斯提醒道。
  “执政官大人说的没错,公民的财产是受到联盟法律保护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害!”特里托德摩斯提出警告。
  梅尔西斯的胖脸上堆着笑,说道:“放心,法官大人。我作为元老,戴奥尼亚公民中的高贵者,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
  戴弗斯没有再理他,他走到会场中央,立身站定,环视众人,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激励道:“诸位大人,戴奥尼亚联盟在短短数年就能有今天的强大和繁荣,离不开你们的努力和奉献!现在,我们遇到了自建盟以来最大的考验,锡拉库扎——这座百年来就一直称霸西地中海的希腊城邦就像一座大山挡在我们戴奥尼亚的面前,不但要阻挡我们前进,还要将我们碾碎!戴奥尼亚的元老们,公民中的精英们,民众中的领袖们,我们是愿意屈从于这座大山而被它撞碎?还是一起勇敢的面对它,历经艰辛翻过它?!”
  “翻过它,在戴奥尼亚的前方将是平坦的大道!”
  “打败锡拉库扎,戴奥尼亚在西地中海就不会再有强大的敌人!”
  “即使戴奥尼亚全体公民缩衣节食,也要打败锡拉库扎!”
  “在哈迪斯的庇佑下,再大的困难都能被克服,再厉害的敌人最终也会被我们打败!”
  ……
  元老们在戴弗斯的引领下同仇敌恺,纷纷表示要与锡拉库扎决一死战。
  ……
  就在戴奥尼亚元老院接到第三军团急报的时候,波腾提亚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变化:原本还在陆续聚集士兵的萨莫奈人,忽然间就向波腾提亚领地发动了进攻。由于大首领普阿摩特已经向波腾提亚各部落发出了“撤退到城内”的命令,使得萨莫奈人未受任何阻拦,向前突进的速度很快,甚至有的部队绕过波腾提亚城,向南面进军……
第六十一章
戴奥尼亚与萨莫奈的第一次战斗(一)
  在城内查看敌情的普阿摩特焦急万分,但他不敢派部队出城去阻击,因为波腾提亚城已经被包围,萨莫奈人的兵力远远超过了他事先得到的情报。
  有些波腾提亚领地南部的部落以为萨莫奈人距离他们尚远,粗疏大意,没有及时撤离,结果不是被潮水般涌来的萨莫奈人歼灭或者捕获,就是惊恐万状的拼命往更南面的格鲁门图姆领地内撤退。
  这些逃亡的波腾提亚部落带来的恐慌气氛自然也传染给了格鲁门图姆领地北面的部落,就在他们也开始吵吵嚷嚷的要向南方撤离时,已经从侦察士兵那里得到消息的阿莱克西斯感到情况紧急,毅然决定:不能再等候元老院的命令了,立刻率领已经全部回归军营的8000多名士兵向北进发。
  在近几年的军团改革中,戴弗斯不但为各个军团配备侦察百人队,同时考虑到:在意大利作战,崇山峻岭,轻步兵在完成远程打击之后,已经手臂酸麻,还要辅助重步兵攻击敌人侧翼,迂回追击,其体力消耗不亚于重步兵,但作战效率却降低了。因此,他与各将官经过商议讨论后,给各军团增加了一个轻甲兵大队,他们佩戴皮盔、牛皮胸甲、携带三角皮盾、穿皮胫甲、皮凉鞋,作战武器为1.2米长的双开刃厚铁剑,专挑善跑、能爬山的青壮年公民、预备公民入选该大队,以辅助重步兵主力作战。
  同时,戴弗斯还改革了原来的轻步兵大队。由于戴奥尼亚优秀的投石兵兵源主要来自罗德岛(另一个盛产投石兵的巴利阿里群岛则在迦太基人的控制之下),兵员的稀少导致后面建立的军团很难再招到投石手,因此除了第一、二军团还有投石兵这一编制外,其他军团轻步兵大队是一半弓箭手,一半标枪兵。此外,优秀的色雷斯轻盾兵的数量已无法满足戴奥尼亚军团扩张的速度,因此从第四军团开始,轻步兵大队中也没有了轻盾兵的编制,它的职能主要由标枪兵和轻甲兵承担,从而使军团编制更加的简化、更加统一。
  再加上军团中的工程营、器械营、骑兵小队、医护营等其他辅助机构,如今的一个戴奥尼亚军团人数已经接近8700人,可以说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庞大军团。
  阿莱克西斯在北上的同时,也派人通知巴古勒做好对格鲁门图姆北部领地的防御。
  卢卡尼亚地区主要是山地,波腾提亚又是这一地区海拔最高的区域,平均海拔都在500米以上。好在第三军团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卢卡尼亚人,从小生活在这里,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第三军团以三列纵队跋涉在山与山之间的低地以及河谷,像一条长龙蜿蜒行进于崇山峻岭之间,从队首到队尾绵延五六里……
  此刻在一座小山上,希尔皮尼大首领维朗尼的儿子盖尔尼正密切注视着山下的动静。
  “首领,快看!”旁边的战士突然叫道。
  “笨蛋,小声点!”盖尔尼踢了他一脚,骂道:“别把敌人吓跑了!”
  只见被树木掩映的山道远处有一点金光闪烁。过了一会儿,这点金光就变成了一杆高举的大旗,旗顶那一尊哈迪斯手持双股叉的黄铜雕像在阳光照耀下异常刺眼,持标手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戎装男子,他还披着一件完整的动物毛皮,因此显得格外魁梧(其实是大型猎犬的毛皮,猎犬有忠诚勇猛之意,哈迪斯的忠犬就是三头狗刻耳帕洛斯,再说以戴弗斯现代人的思维,也不允许手下因为装饰的需要,去大肆捕猎动物)。
  “哼哼,好看是好看。”有萨莫奈战士故作不屑的低声嘀咕:“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打。”
  盖尔尼没有说话,他聚精会神的注视着正向他缓缓走近的戴奥尼亚军队,他心里很清楚:这一次父亲之所以联络彭特尼、卡乌蒂尼两大部族,一起进攻波腾提亚,不仅仅是因为锡拉库扎的大力资助和怂恿,同时也是因为南方这个突然崛起的强大邻居的压迫。
  此刻,他要睁大眼睛,好好看清楚,在即将面对的陌生强敌到底是什么样?
  在持标手的身后紧跟着的是执旗手,高举的黑色高大旗面上绣有金黄色的“戴奥尼亚第三军团”的字母,在半空中迎风飘扬。原本它是红色旗面,那是戴弗斯受前世罗马的影响,但当他越来越融入这个时代、哈迪斯的信仰已深入到戴奥尼亚民众的心里时,考虑到哈迪斯是黑暗之主,崇尚黑色,因此他就换了军旗的颜色。
  而在军团执旗手的后面,紧跟着第一大队的旗标手,高举着比冥王雕像小一号的死神雕像。再接着是军团鼓号手……
  盖尔尼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眼睛:戴奥尼亚的军队看起来威风,但这些花哨的东西也太多了些。
  他在心里腹诽着,接下来出现的戴奥尼亚军团士兵让他睁大了眼睛:黑色的青铜头盔不像他在坎帕尼亚见到的希腊士兵所戴的科林斯式头盔是整个包住头、只留两个眼孔,而是像一个倒扣的碗,整个面部暴露在外,有护颊挡住脸的侧面,其样式竟跟萨莫奈战士的头盔很相像,只是顶冠处没有装饰羽毛或者五彩的马尾。黑色的亚麻胸甲,黑色的胫甲,右手持刺枪,左手提着盾牌……
  这盾牌……盖尔尼赫然发现:戴奥尼亚士兵所持的盾牌竟然同他们萨莫奈士兵的盾板很相似,有半人高、呈长方形,中央前凸,两侧里凹,是盾面呈弧形。唯一不同的是,戴奥尼亚士兵的盾牌都被漆成黑色,而不是红色……
  戴奥尼亚不是希腊人的城邦吗?他们怎么没有使用希腊人传统的圆形铜盾和科林斯头盔,而跟我们萨摩那人这么相似?!
  吃惊的盖尔尼当然不知道这几年戴奥尼亚执政官戴弗斯终于完成了对军团武器装备的更新,抛弃了笨重的克林斯头盔和圆盾,改成新式头盔和长条弧形盾,而且这么大的盾牌当然不可能是包铜了,只是木质,外面包了一层牛皮,使得士兵们的互重至少减轻了十斤,行动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战术变化。
  戴奥尼亚军队中除了偶尔有人所戴头盔上有红、白、紫等花色的顶冠、那应该是队官和将领外,其他的几乎是一身黑,使得整个队伍就像是从地狱中钻出来的黑色大蛇,弥漫着死亡和森冷的气息。
  盖尔尼不自觉的连吸了两口气,将放在一旁的顶冠缀有一排五彩马尾的头盔戴上,拉下护颊,低声命令道:“通知对面山上的阿布里尼做好准备,等敌人的前军过去,我们就发动攻击,给这些装神弄鬼的敌人一个厉害看看。”
  “是,首领!”骑手在山顶晃动着绘有狼头的红色战旗,山下的戴奥尼亚士兵是无法看到的,而对面山顶的萨莫奈人也晃动军旗作为回应。
  萨莫奈战士们屏息静气,握着标枪、石块,匍伏在山岭上静待着戴奥尼亚人从山下穿过。
  可就在这时,戴奥尼亚人停止了前进,一个骑马的将领赶到队伍前,似乎在对士兵们说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队伍又开始前行,可刚走了几步,又再一次停下,那名将领又对着士兵们说着什么。
  一连三次,走走停停。戴奥尼亚人几乎快要走进埋伏圈了,可就在这一小段距离里磨磨蹭蹭,耽搁了太多时间。
  盖尔尼觉得自己的耐心都快要被用光了,他用手揉搓着僵麻的身子,暗骂戴奥尼亚人,行动迟缓。
  就在这时,山顶上突然起了骚动。
  “敌人来了!敌人来了!……”战士们大声的叫喊着。
  “怎么回事?!”盖尔尼此刻也顾不得埋伏了,急忙问左右。
  “首领,戴奥尼亚人……戴奥尼亚人从后山逼过来了,想要包围我们!”跑去察看情形的护卫急匆匆的跑来汇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