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735

  当锡拉库扎士兵杀进城内,他们赫然发现摩提亚居民不但没有投降的打算,而且顽强的守卫着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当士兵们想要攻破街道的壁垒时,摩提亚居民却可以在住宅的高层往下投掷石块、标枪、甚至是沸水和热油,这对锡拉库扎士兵造成大量的杀伤。
  狄奥尼修斯不得不暂停攻势,招集无数工程师们,花费时间开始搭建与摩提亚住宅同等高度的攻城塔,它足有六层高、下有车轮、体型巨大……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锡拉库扎人再次发动进攻。
  十座攻城塔被大批劳力推动,从城市外的东、西、南、北四面沿着被拓宽的城墙缺口和道路,进入摩提亚城内,慢慢靠近一栋栋住宅,放下顶端接桥,搭上住宅的楼顶,锡拉库扎士兵们通过塔内的木梯,到达出口,企图通过接桥攻入住宅内。摩提亚居民则向攻城塔投掷燃木和沥青,并拼死阻挡敌人杀入。
  于是,摩提亚攻城战中最奇特的景象发生了:双方都在半空中作战,残肢和鲜血不停从空中洒落,更有士兵和居民满身浴火,从十几米高的楼层上摔下,惨叫声不断,地上伏尸一片……
  由于摩提亚居民的拼死作战,锡拉库扎的攻击进展甚微,战斗陷入胶着……
  ……
  在斯巴达新国王阿格西劳斯及长老们现在无心关注在小亚细亚的战事,因为一场威胁到他们统治的密谋被揭发了。
  基那敦,原斯巴达公民,却因无力再支付公餐的费用,而不再享有斯巴达公民的特权,被降为次等人。一开始他只是出于忌恨,想要报复斯巴达的贵族,但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不断的与斯巴达领地内的其他被统治阶层接触中,他逐渐意识到斯巴达制度对黑劳士毫无人性的屠杀和压迫是何等的可怕、对同样为这座城市贡献汗水和鲜血的次等人和庇里阿西人又是何其的不公,于是他决定要推翻斯巴达贵族的统治。
  而在这一时期,随着战争的频发,斯巴达公民、庇里阿西人、甚至黑劳士不断被征调作战,国内土地因缺乏劳力而逐渐荒芜,但是城邦的税负却在加重,使得各个阶层的人对斯巴达的不满在急剧增加,因此在基那敦利用各种机会秘密联络和宣传之下,斯巴达领地内大批的人受他主张的激励而加入他的组织,甚至包括斯巴达公民中的失意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反叛组织的人数日益增多,就在他们已经准备要采取某些行动时,却有参与者因为出于害怕,而向长老议事会告密。
  国王、长老和监察官们得到消息,大惊失色。因为情况紧急,他们匆匆开了一个非正式会议,就决定派遣基那敦带领一些年轻人去郊外的城镇执行“清除行动”,所谓“清除行动”就是斯巴达政府担心黑劳士人口过多、威胁到斯巴达人的统治而制定的每年定期杀死部分黑劳士的公开合法的官方行动,不但可以让黑劳士们时刻牢记斯巴达的恐怖,而且可以锻炼年轻的斯巴达公民嗜血的欲望。
  基那敦接到命令没有怀疑,反而感到高兴,并不是因为拥有了随意可以杀戮遇到的任何一个黑劳士的权利而兴奋,而是他觉得拥有了这个可以自由外出游荡的权利,恰好可以趁机联络组织、发动暴乱。
  但是他想得太过简单,又缺乏警惕,结果出城后不久,即被早埋伏好的斯巴达战士秘密逮捕,押回牢房。长年剥削压迫黑劳士的斯巴达人对刑讯逼供是很有经验的,经过严刑拷打,备受折磨的基那敦终于吐露了这个组织的一些重要的头目。
  检察官们在全城搜捕反叛者的同时,还押解着遍体鳞伤的基那敦绕城示众,同时向观望的民众宣称:基那敦是一个卑鄙的叛徒,他妄想煽动黑劳士,发动暴乱,推翻斯巴达人的统治,抢夺斯巴达人的财富,自己当国王。
  基那敦根本没有机会辩解,只要他刚一张嘴,斯巴达战士就用皮鞭抽打他的身体,用扎着铁刺的木棒猛击他的嘴。基那敦全身浴血,在民众愤怒和鄙夷的目光中,踉踉跄跄的没有走完全程,就抽搐倒地而死。
  斯巴达政府成功的从肉体上消灭了基那敦、败坏了他的名声、让不了解实情的斯巴达民众痛恨这些反叛者。但是参与密谋的人数太多,事件远未到结束的地步,两位国王、长老和监察官们在随后的时间里一直忙着稳定国内的局势。
  ……
  戴奥尼亚的橄榄球赛会持续了十多天,精彩的比赛、激烈的对抗不但让戴奥尼亚民众及其同盟贵宾们为之疯狂,就连来图里伊贸易的外邦商人们也纷纷被吸引。到了四强赛,竞技场内不但座无虚席,竞技场外还有无数人叫嚷着要进去观看。
  行政长官库诺戈拉塔紧急增多巡逻队人数以加强维持赛场秩序、避免发生意外。
  最后的决赛仍是在两支强队图里伊和阿门多拉腊之间展开。
  从哨响到结束,观众们始终站着为两队呐喊助威……
  最终阿门多拉腊险胜,报了去年之仇。
  当怅然若失的观众们准备退场之时,赛会主持却大声宣布:“接下来将举行一场足球的表演赛,以感谢民众的全力支持!”
  足球,顾名思义就是脚踢的球,可是用脚怎么踢球进行比赛?很多还没有见过这项运动的观众们带着疑惑和好奇重新坐下观看。
  竞技场内工作人员搬上球门,用石灰粉重新划线。
  正当观众们与了解情况的友人窃窃私语之时,双方球员上场,裁判则抱着一个真正圆形的球站在场中央。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
  观众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圆球可以在地上蹦跳,而球员们用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去触球,但就是不能用手,恰好与橄榄球相反。
  当看到球员用脚控球、做出各种奇妙的动作、带球晃过拼抢的对手时,观众们惊奇的瞪大了眼睛;而看到球员带球像风一样奔跑,大力射门得分时,观众们也禁不住齐声欢呼。
  观众们真正开始沉浸在比赛中时,有心人已经意识到:戴奥尼亚又发明了一种不亚于橄榄球的球类运动,它必将风靡戴奥尼亚联盟和大希腊!
  比赛结束,赛会主持宣布:“明年建邦之日,在戴奥尼亚将举行足球赛会以示庆祝!”
  观众们意犹未尽的离开竞技场。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聊天的话题还将围绕着橄榄球赛会和明年举行的足球赛会争论不休。而商人们一边思索着这场盛大的赛会所带来的商机,一边将这些新奇的话题带到别的港口和城市,戴奥尼亚球类赛会的名声正在大希腊慢慢的扩展它的影响……
  就在橄榄球赛会结束之时,在元老院大会堂元老们神情凝重,原本只是在讨论是否对布鲁提发动战争的提议,谁知塔兰图姆派来了一位使者……
  ……
  之前,塔兰图姆集合重兵夺取了梅萨皮人用于进攻塔兰图姆而特地修建的据点城镇曼杜里亚,接着又花费几个月时间、付出巨大代价获得了梅萨皮人重要的港口城市布林迪西,使得塔兰图姆的领地陡然扩展了一倍。
  在欣喜之余,塔兰图姆人也不敢大意,虽然梅萨皮人已经遭到重创,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几百年与梅萨皮人的争夺,让塔兰图姆人深刻了解这个种族的习性,于是塔兰图姆向新占领的城市增派士兵,同时加紧修缮城防。
  一连几个月过去,阿普利亚地区(即意大利“脚后跟”这片区域)一直都很平静。
  根据估计梅萨皮人现有的实力和布林迪西、曼杜里亚的地理位置与重要性,塔兰图姆元老院事先是有过详细考虑的,所以他们让年轻的阿契塔带领更多的士兵镇守距离塔兰图姆更远、更加重要的布林迪西,而在距离塔兰图姆只有40里的曼杜里亚并为部署太多的人手,因为塔兰图姆和布林迪西的部队随时都可以过来增援,而以梅萨皮人的实力是不可能同时重点进攻两座城镇的。
  就在哈迪斯庆典开始之后的第五天上午,正在布林迪西港口视察施工进程的阿契塔接到了塔兰图姆元老院派来的信使。
  “曼杜利亚遭到了梅萨皮人的攻击?!有多少人?!”阿契塔有些意外。
  “据侦骑回报,敌人很多,不少于万人,他们的进攻非常猛烈!元老院已经向曼杜里亚派遣了两千人,暂时在曼杜里亚遏制了敌人的攻势……”
第六十六章
回援
  信使继续转述元老院的命令:“戴奥密拉斯大人认为,攻击曼杜里亚的梅萨皮军队恐怕是梅萨皮人最后的力量,因此元老院命令你在确保布林迪西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尽可能多的士兵回返,与赫拉克利亚、梅塔蓬图姆的援军会合,向曼杜利亚进军,彻底击败梅萨皮人!彻底保障新占领地的安全!”
  阿契塔低头沉思:之前,为争夺曼杜里亚和布林迪西,塔兰图姆可是付出了将近5000人的死伤,梅萨皮人的伤亡也不会比塔兰图姆低,从战后掩埋的梅萨皮人尸体就可见一斑。别看梅萨皮同盟有七八个城邦,真正算得上大的城市只有乌迪埃(Rudiae),能再派出上万人的部队,梅萨皮的人力应该已到了极限……只是为什么不来进攻楔入梅萨皮人领地的布林迪西,而去攻击距离塔兰图姆更近、更容易得到救援的曼杜里亚?
  但他转念一想,旋即暗骂自己糊涂:布林迪西有8000名塔兰图姆公民兵驻守,曼杜尼亚只有两千人,哪一座城池更容易攻取是显而易见的。
  他抬头看了一眼还在等候他答复的信使,又问道:“梅塔蓬图姆和赫拉克利亚派出了多少人?”
  “由于上一次他们的损失不小,这次据说两城只派了3000人。”信使答道。
  阿契塔神色微黯:之前与盟邦并肩作战,他们的伤亡如何,他心中当然清楚。但最后的战果是塔兰图姆独享,赫拉克利亚、梅塔蓬图姆只是获得一些酬劳而已。不过,戴奥尼亚不就是以这种方式打败对手、迅速壮大的吗?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也不再愧疚,反而关心起海湾对面的那个让他心情复杂的城邦联盟:“元老院……有没有向戴奥尼亚派出使者求援?”
  信使欲言又止,摇了摇头,神情古怪。
  阿契塔心思一转,立即明白:不光是今年新当选的执政官之一戴奥密拉斯一贯反感戴奥尼亚联盟,其他人也多少有这样的心理。作为一个建城300年的南意大邦,向一个刚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兴城邦联盟求助实在是一件有损脸面和荣誉的事,盟邦和大希腊的其他城邦会怎么想!更何况戴奥尼亚不像赫拉克利亚、梅塔蓬图姆,它们是奉塔兰图姆为主的,而戴奥尼亚与塔兰托姆是平等的攻守同盟,可能它现在的整体实力还比塔兰图姆……要强些。请戴奥尼亚援助,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行的。所以塔兰图姆不到危急时刻,绝不会向戴奥尼亚派出使者。
  阿契塔沉吟了片刻,干脆的说道:“我准备让佩巴里修斯率领两千士兵留守布林迪西,我带6000人回去,你跟我一块走,因为我没有足够多的骑兵单独护送你回去。”
  信使松了口气,赶紧答应。他可是被梅萨皮人神出鬼没的轻骑兵给吓坏了,护送他的骑兵小队付出了十几条性命,才将他安全送入布林迪西城。
  下午,得知消息的自由民们纷纷赶来,忐忑不安的目送6000塔兰图姆公民兵出城。塔兰图姆虽然瞧不起新兴的、没有历史底蕴的戴奥尼亚城邦联盟,但是在如何处理占领地的问题上,已经开始向戴奥尼亚学习。夺取两座城镇后,元老院立即向在塔兰图姆的外邦人、自由民许诺,只要他们肯移居布林迪西和曼杜里亚,他们将获得土地,并成为塔兰图姆公民,布林迪西和曼杜里亚也将成为塔兰图姆的附属。因此,虽然明知有风险,不少自由民仍牵家带口、欣然前来。如今战争再次爆发,布林迪西的防守力量走了一大半,又怎能不让他们紧张。
  在阿普利亚东海岸的布林迪西与西海岸的塔兰图姆之间隔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地带,除此之外其他都是坦途。因此阿契塔的军队可以有两个方向通往塔兰图姆,一是向北绕过山岭,往西行直达塔兰图姆;或者直接向西行,经过曼杜里亚,绕过山岭,到达塔兰图姆。阿契塔当然选择前者,因为北面除了唯一一个梅萨皮城镇——伊格拉提亚需要留心之外,路途十分安全。而选择后者,意味着要时刻警惕隐藏在南面茂密的树林里的、以乌迪埃为中心的一些梅萨皮城镇的突袭。
  阿契塔的军队出了城没多久,就绕过了山岭。这时,探马来报:发现了一小股梅萨皮骑兵在附近窥探。
  阿契塔没有太在意。尽管塔兰图姆夺去了布林迪西,但在塔兰图姆到布林迪西的这条通路上,仍然不时有梅萨皮骑兵在这片区域游弋,并且影响塔兰图姆与布林迪西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输送。塔兰图姆曾多次派出士兵去攻击这些骑兵,他们却凭着马快,早早的跑得没影,等部队无功而返后,他们又再次出现。塔兰图姆拿这些梅萨皮骑兵没辙,只好考虑等彻底稳定布林迪西之后,在两城之间,再不断建起新的村庄和据点,以彻底的占据这片区域。而在此之前,塔兰图姆专门组建部队来保障两城的联系和运输,重步兵搭配弓兵就能很好的对付这些行动迅捷的骑兵,阿基塔也是这样做的。
  在绕过山岭后,通向塔兰图姆的地势平坦而开阔,阿契塔将行军纵队分成五列,数量较少的轻步兵居中,外侧是重甲公民兵,整个行军纵队长度约有三里。塔兰图姆与布林迪西相距约百里,阿契塔估算着以现在的新军速度,傍晚能够到达。
  阿契塔控制着部队的行军速度,不紧不慢的前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梅萨皮骑兵越来越多,他们在行军部队四周游弋,袭杀塔兰图姆的侦骑,使得阿契塔不得不收回本就不多的骑兵,因此无法再了解到部队视野之外的周围情况。
  作为一名指挥官,尽管阿契塔非常了解,在上一次战争之后,布林迪西与塔兰图姆之间的丘陵北面附近并无梅萨皮的强大势力,但这种犹如盲人一般的感觉让他感到了不安,他立刻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赶到西革翁。
  西革翁是塔兰图姆北面的一个村镇,在未夺取布林迪西之前,因为它与梅萨皮的领土相邻,而被建设成一个小型的据点要塞,有坚固的土墙,多个哨楼,以防御梅萨皮人的侵扰。
  军号被吹响,得到命令的队官们开始催促嘻哈打闹的士兵们。
  就在这时,在队伍前方同时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
  先头部队的士兵们愕然了:难道是我们的军队来了?
  “这是进攻的号声!”一些士兵已经开始惊呼。
  就在队伍出现骚动的时候,阿契塔的命令传来:停止前进!立即向西展开阵型,轻步兵在前,重步兵居后!
  队官们立刻行动起来,指挥士兵们开始列阵。
  阿契塔在骑兵的护卫下,骑马赶到了队伍前方。
  百米外,松散的梅萨皮骑兵像狼一样紧盯着他,而他则透过敌骑的间隙望向更前方。他心里疑惑:现在梅萨皮人的主力都在曼杜里亚,如果来的是他们的军队,他们还能抽出多少士兵来阻挡自己的部队返回塔兰图姆?
  就在他沉思之际,塔兰图姆的行军纵队开始缓缓向西面展开了阵列。队官们、士兵们相互叫喊,寻找自己的位置,喧嚣震天。
  在阵列前方,阿契塔与不远处的梅萨皮骑兵安静的对峙着……
  来了!阿契塔眼皮一跳,使劲眨了眨眼,瞪得更大:只见几百米外的地平线上出现一排小黑点,逐渐的变大拉长……
  当队伍走得更近时,阿契塔他们看得更清:同样是圆盾铜盔长矛的装束、同样是密集的队列,但是这并不能肯定就是塔兰图姆的队伍,因为梅萨皮士兵也是一样的装备,这可是雅典人的功劳!
  再走得更近些、能看到高举的旗帜时,副官惊叫道:“将军,是伊格拉提亚的部队!”
  伊格拉提亚是梅萨皮领地最北面的一个城邦,与普切蒂人的领土相邻,梅萨皮与普切蒂每次有冲突的时候,伊格拉提亚就首当其冲,所以作为边境城市,其军事能力较强,又据布林迪西最近。在塔兰图姆强攻布林迪西时,伊格拉提亚人前来增援,被阿契塔击退。
  阿契塔还特地在布林迪西北面设立岗哨,监视伊格拉提亚的动向,现在伊格拉提亚的部队出现在这里,阿契塔又没有接到警告,显然北面的岗哨遭到了不测。
  此刻,阿契塔没有心情去默哀,他紧盯着敌人的阵列,以数学家的头脑很快就大致推算出敌人的兵力不到3000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