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纪元(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赵蓝心中隐隐感觉到有了一点绝望。因为就在刚刚,赵蓝才和一众科学家们庆祝过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计算结果之中显示的所需要的能量等级,恰好在人类文明所可以掌控的能量等级的上限之内。
人类文明现在所掌控的可爆发出最强大能量的工具是氢弹。氢弹虽然没有当量上限,但如果当量太大的话,它就会像太阳一样拥有一个燃烧的过程,而并不是将所有能量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虽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增大氢弹的瞬时爆发威力,但这总归是有限的,并且,氢弹的当量越大,设计制造的难度便也会越大,这就会从侧面为氢弹带来一个能量上限的限制。而……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手段,所制造出的威力最强大的氢弹,刚刚好可以满足切断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和地球之间联系的任务需求。
所以之前赵蓝才会和科学家们在一起庆祝。在那个时候,赵蓝和科学家们感觉人类文明是如此的幸运,解决此次危机所需的能量层级恰好在人类文明已经掌控的范围之内,这世界之中简直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在结果公布的那一瞬间,甚至有许多科学家都在惊呼这是上帝的奇迹。因为除了无所不能的神灵之外,人们无法为这件事情找到其它合理的解释。
而现在,李云帆却像是地狱之中的恶魔一般将这美好的一切瞬间撕碎。李云帆告诉人们,人类文明并没有受到上帝的眷顾,人类文明的运气并不是那么好,李云帆说……至少需要再将一颗氢弹一秒钟内的能级爆发提升百分之五的强度,才可以满足需要。
百分之五这个数字并不算大,但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却已经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负责空间阻断计划的赵蓝十分清楚的知道,至少在十年时间之内,人类文明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聚变材料堆积的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到了至少几百个学科的极端复杂的事情。这事情甚至可以复杂到让赵蓝绝望。
将现有最强大氢弹的瞬时爆发能量提升百分之五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其它的办法。所以赵蓝心中仍旧有着一线希望,赵蓝再次问道:“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多颗氢弹同时引爆的办法来达成满足能量需求的任务?”
李云帆直接回答道:“去问你自己,这样简单而直观的问题你还要来问我?”
李云帆的话语很不客气,赵蓝却没有心情顾忌这些东西。在李云帆吐出那句话之后,赵蓝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个问题确实不需要去问李云帆的,赵蓝其实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答案是当然不可以,原本赵蓝希望可以从李云帆这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答案,但现在看来,李云帆和自己一样。
那三十七个空间节点是有着十分精确的位置描述的,该在哪个部位爆发多高层级的能量都是事先经过精密的数学计算的。氢弹本身也要占据空间,并且,像是那样巨大当量的氢弹体积并不会小。事实上,人类文明是打算设计建造三十七艘单独的飞船来运载这些氢弹的,又或者说,这三十七艘飞船便是三十七颗氢弹。所以……一个关键空间节点之上只能安放一颗氢弹。就算再其它地方安装再多的氢弹,它们的爆炸也不会对空间阻断计划有所帮助。
那么,采用多颗氢弹同时爆炸的方式来提升能量层级的可能性就被排除掉了。
但是除了这个可能性之外,还有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李云帆是错的。
中央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计算能量层级的时候并不是没有考虑到地球本身的引力影响,相反,众多科学家都想到了这一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之中,科学家们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将地球排除在外,他们经过试验和计算之后都认为,地球的存在并不会对空间阻断计划造成影响。所以在计算过程之中才没有将地球加进去,所以才最终得出了那个堪称奇迹的最终结果。
但是李云帆会错么?在这几年时间的相处之中,李云帆的智慧和学识以及思维已经让赵蓝产生了一种近乎于崇拜的情绪,赵蓝第一次见识到,原来在人类文明之中竟然还存在着这么杰出的个体。李云帆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李云帆几乎是不会错的。
可是现在,李云帆的意见和中央科学院数万名杰出科学家的意见产生了矛盾。如果李云帆是对的,那么人类文明这一切都是在做无用功,人类文明将不可避免的会跟随着地球一同坠入到另一个空旷宇宙中去,如果李云帆是错的……那么地球,以及人类文明将得到拯救。
“我们在计算之中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地球本身对于空间的影响。”赵蓝黯然说道,“但我们都一致同意在计算过程之中不加入地球的因素。我们认为这样才是对的。”
“我才是对的,是你们错了。”李云帆直接说道,“相信我,我对于空间曲率的研究,在整个人类文明之中都没有人能和我相比。”
“你的依据呢?”赵蓝反问道。
李云帆沉默片刻,然后回答道:“我可以将我的计算过程和计算之中所用到的一切定理和公式交给你,但是……验证我的计算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时间不够的。”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之中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曾经在地球时代的印度有一名游离在主流科学界之外的数学家,他曾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寄送到了当时世界之上最著名的数学刊物之中,然后编辑发现……自己看不懂这些东西。于是一个由三名著名数学家组成的审核小组接手了这个任务,在漫长的工作之后,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结论:“这可能是对的,因为我们只弄懂了一半,剩下的内容我们不敢确定。”
于是这篇论文最终得以发表,它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才被人们弄懂并最终被接受。
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之中不世出的天才。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超出自己的时代几十年。面对这样的天才人物,你没有办法用世俗的观念去衡量他。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在当时不受重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研究成果才像是储存在地窖里的老酒一般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那么……李云帆是这样的天才么?面对这个问题,赵蓝不敢给出结论,但赵蓝又必须给出结论。因为赵蓝是空间阻断计划的总指挥,除了赵蓝,没有人有资格在这个问题上做决定。
信任李云帆,则中央科学院数万名科学家的计算成果就要被推翻,人类文明必须重新寻找出路。不信任李云帆……万一李云帆才是对的,人类文明就将因为自己的错误而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我无法做出决定,我无法就这样简单的相信你,因为我身上背负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期盼,我必须要慎重。”思考许久之后,赵蓝做出了回答:“将你的计算过程以及所用到的公式和定理尽可能详尽的交给我,我会组织地球之上最杰出的科学家来尝试解析这些东西。”
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们需要一颗黑洞
“可以,我这就将它们发送给你。”李云帆似乎早就料到了赵蓝会提出这个要求。在交谈结束之后,李云帆立刻将那些资料发送了过来。
赵蓝也是一名科学家,所以赵蓝对这些资料和计算过程也有评价的能力。这是很庞大复杂的一个计算系统,这其中涉及到的细分的物理科目至少有数百个之多。赵蓝自然不可能全部精通,李云帆就算再厉害,他也不可能全部精通。
在“广度”这方面来说,一个人不可能比得上一个集体。但在“深度”这方面来说的话情况就不一定是这样了。赵蓝看到,在这份繁复而庞杂的计算过程之中,大部分计算步骤和公式推理都没有受到影响,李云帆仅仅是在有限的几个过程之中稍微做出了一些改变,加入到了地球的质量。于是最终的结果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最终的结果就像是李云帆之前所说的那样,比中央科学院科学家们的计算结果高出了百分之五。
李云帆的计算过程在数学运算上是很明显没有错误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聚集到了一点,也即,到底是否要在这个计算过程之中加入地球的质量这个因素。赵蓝看到李云帆为此做出了很复杂的解释,那一连串的数学运算符号和数字让赵蓝感到脑袋有些晕。
数学才是这世界中最优美的语言,它极端精确,且富含最为坚实的逻辑体系,通过它,科学家们可以描述整个世界。现在,赵蓝就感觉有这全世界之中最优美的一篇文章摆在了自己面前,它的每一个起承转折,每一个验算步骤都有一种奇妙的韵味在里面。看着这篇文章,赵蓝好像陷入到了一个充满梦幻迷醉意味的世界之中。但是……赵蓝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世界纵然优美,赵蓝却无法分辨出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真实的描述这个世界的,还是仅仅是因为某些错误而编织出来的虚幻世界。
赵蓝看不懂这篇文章。赵蓝搞不懂为什么那个数字要摆在这里,也搞不懂那个运算符号为什么要摆在那里。赵蓝好像看到了这世界之上最优美的一道风景,但赵蓝却没有能力去分辨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赵蓝知道,这就是自己和李云帆之间的差距。就算这篇文章是假的,能做出“假”到让赵蓝看不懂的地步,这已经足够证明李云帆的厉害之处了。
轻轻的晃了晃脑袋,将仍旧笼罩在自己脑海之中的虚幻感觉甩出去,赵蓝回复道:“我会尽快召集相关人手对这篇文章展开解析……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你回应。”
李云帆的话语之中有一些微微的叹息:“你要尽快,我们的时间不多的。”
现在距离计算之中地球最终坠入空旷宇宙还剩下不足两年的时间。而进行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李云帆其实并不认为自己这篇文章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得到验证。因为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问题,它还涉及到诸多尚未验证的定理,而如果要验证这些定理的话……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耗资巨大,耗时也相当长久的物理实验才可以。
“如果……我是说如果,李云帆,如果你的计算过程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你有办法将氢弹的瞬时爆发能量层级再提升百分之五么?据我了解,反正在人类文明主流科学界之中,这个数据是不可能达到的。”
赵蓝的意思很明显。如果李云帆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去验证这份资料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首先,这份资料的真实性存疑,其次,就算它被验证为真,以人类文明现在的科技实力反正又没有办法达到要求,那么就算它是真的,又有什么意义?
李云帆的回答让赵蓝的心情瞬间就沉入到了谷底。李云帆的回答简单而明确:“对不起,我没有办法将氢弹的爆发能级提升百分之五,我做不到这一点。在十年时间之内,我们人类文明之中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李云帆的这个回答让赵蓝有一种想要骂人的冲动。但片刻之后,李云帆的下一段信息又发送了过来:“不过……我们可以寻找其它模式的能量爆发,我们的思维不应该只限制在氢弹上面。”
“除了氢弹的话,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做到如此之高的能量层级爆发?”赵蓝满是疑惑的问道。
“黑洞。”李云帆幽幽的吐出了这两个字,“微型黑洞。黑洞会通过霍金辐射不断损失自己的质量,黑洞的质量越低,它的蒸发就会越猛烈……随着黑洞质量的降低,它的蒸发速度将以指数形式上升。我们可以将黑洞的蒸发看做另一种形式的爆炸,因为它的蒸发太猛烈了,所以必然会有极高的能量释放出来。而根据我的计算,这种能量爆发形式……要比最大当量的氢弹爆炸还要猛烈。那就像是宇宙大爆炸那样猛烈的爆发形式,由一个无限小的奇点,瞬间扩大数千数万倍……”
“什么?”赵蓝的眼睛猛然缩紧。
“又或者说……这种爆发模式就像是超新星爆发那样,因为来自于内部的力量,导致外部物质猛烈向四周爆发,如果我们可以制造一颗微型黑洞的话……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它的爆发来切断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和地球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我们完全可以控制并且利用的能量。”
“可是……我们有办法来控制黑洞的爆发时间吗?”赵蓝喃喃问道,“不要忘了,一颗质量为一亿吨的微型黑洞,它的预期寿命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万年左右,这还是在完全没有外界物质补充的情况之下,如果它可以吸纳一些星际空间之中的游离物质,它的寿命将会更加长久,我们怎么可能控制着它在预定的时间之中爆发?”
“有办法的。”李云帆用低沉的嗓音说道:“黑洞的质量越小,温度便越高。而黑洞的寿命在没有外界物质补充的情况下取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质量越大的黑洞温度便越低,它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中汲取能量增大自己的质量,但质量越小的黑洞温度便越高,一颗质量为一亿吨的黑洞温度要高达数千万亿开氏度。这个温度远远高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以它会极其快速的损失质量……不过这只是在通常情况之下。如果我们将黑洞放置在一个温度极端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之中,它损失质量的速度便会加快。温度越低,它损失质量的速度便越快。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黑洞的寿命。”
赵蓝知道,黑洞遵循无毛定理,也即一颗黑洞只具有质量,角动量和电荷三个物理量,其它一切物理量都不存在,当然也不存在温度这一说。不过李云帆话语之中的温度并不是说普通意义上的温度,这里的温度其实是在说能量的辐射功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话,黑洞质量越低,能量蒸发速度就越快,自然温度就越高。这里的温度便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计算”出来的,而并不是黑洞真的有温度。
赵蓝完全可以理解李云帆话语的意思,这些话语很直白,很简单,任何一个接受过相关物理教育的人都可以理解这些东西,但是……这太疯狂了。
这真的太疯狂了。从来没有人想过要这样做,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控制一颗黑洞,并且利用黑洞爆发的能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为自己做事情。
赵蓝惊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只感觉自己的大脑被一把铁锤狠狠的击中了。半晌,赵蓝才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然后忍不住地说道:“李云帆,你是个疯子,你真是个疯子。”
“不,我没有疯。”李云帆的话语一如既往的沉静:“一颗质量为一万吨的黑洞,其寿命只有几秒钟时间。想想看,在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之内,一万吨的质量,全部以高能射线的方式蒸发出来,这会是多么庞大的能量?这种层级的能量爆发完全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不需要在氢弹之上费尽心思,我们只需要一颗黑洞而已!”
赵蓝的震撼维持了一段时间,然后好不容易才恢复过来。赵蓝几乎要折服在李云帆的疯狂想法之下,但赵蓝知道,自己所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自己是空间阻断计划的总指挥,自己……必须要为人类文明负责。
“可是,你是从哪里获取到的这些实验和计算数据?我该如何才能确定这一切的真实性?”
面对赵蓝的疑问,李云帆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因为在我的基地之中就存在着一颗黑洞。我对它进行了十几年时间的研究。赵蓝,你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它。”
第一百六十章
蚂蚁和地球
赵蓝想起了在自己来到李云帆的秘密基地之中获取资料的时候,自己所看到的那个全封闭的,面积高达数万平米的房间。赵蓝曾经对这个房间表示出了极端的好奇,但是身为基地负责人的罗德里格斯却并没有同意将该房间的相关资料告诉自己。
现在,李云帆说,自己的基地之中就存在一颗黑洞。那么可以预见,如果这是真的的话,那颗黑洞一定便被存放在那一处秘密房间之中。
赵蓝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一颗黑洞既然能被存放下来,那么它的质量必然要以百万吨级来计算——这样质量层级的黑洞已经可以拥有数年的寿命。想想看,就在地球之上某一处山区之中存在着一座被挖空的山峰,而一颗可以毁灭整颗地球的黑洞就隐藏在那里面不被世人所知,甚至连人类文明政府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你简直是个疯子!”赵蓝霍然站了起来,声音也因为过于激动而变得扭曲:“你……你竟然将一颗黑洞存放在地球上!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知不知道这有多危险!你……你可能毁灭整颗地球!”
这是比地球之上最大当量氢弹还要危险千万倍的东西,而根据李云帆的话语来看,这颗黑洞至少已经在地球之上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只要一想到自己和这么危险的东西共同在地球之上度过了好几年的时间,赵蓝就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这是宇宙之中最强大的东西,虽然它只是一颗微型黑洞,但它的危险性同样巨大。将它不加管束的丢到地球上,则地球毁灭。将它不加管束的丢到木星上,则木星毁灭。将它丢到太阳上,则……太阳毁灭。这是超出了人类文明目前科技水平的东西,掌握了黑洞,就掌握了毁灭地球,太阳,又或者任何一颗巨恒星,任何一颗白矮星和中子星的东西。这东西太危险,太逆天了,它不应该存在于人类文明手中。
地球的质量要以万亿亿吨来计算,和整颗地球比起来,一百万吨级质量的一颗黑洞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而已。根据引力公式来计算的话,这样一颗黑洞,一个人站在距离它仅仅只有一米的地方就已经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引力了——因为在距离一米处,它的引力仅仅只有地球引力的大约一百五十分之一而已,这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力。
但是如果这个距离缩短到大约八点三毫米的时候,黑洞对于周围物体的引力就将达到地球引力水平,如果这个距离缩短到一毫米,则其引力将达到地球引力的大概七倍,缩短到零点一毫米的话……它大概可以达到七百倍地球引力水平。
和黑洞之间的距离每缩短十倍,其引力将增大到一百倍,一直增大到……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为止。
所以如果它接触到地面之后,因为它和地球之间巨大的引力,它将会像是一把烧红的刀穿过一块稀松的泡沫一般迅速的沉到地心处,然后在地心处开始肆无忌惮的吞噬地球物质,在地心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吞噬过程之中,任何地心结构都会被这颗黑洞搅碎,因为物质落入黑洞会具有极高的速度,这些物质在碰撞之中还会有极其强烈的喷流释放出来加热整颗地球……大概仅仅在几分钟时间之后,纵横全球的波动就会被释放出来,高山会倾覆,大地会崩塌,史无前例的强烈地震会席卷整颗地球,地表之上的一切物质都会被撕碎,同时,地球会迅速的缩小自己的体积,地表则会被一片火热的熔岩覆盖,最终在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完全消失,完全被这颗黑洞吞噬掉。而这颗黑洞的体积——如果以它的视界边境为边缘来计算它的体积的话——则会由比一颗质子还小增加到大概有一颗豆子大小。
与此同时,月亮,火星,水星,太阳,又或者被人们提前发射到太空之中的各种卫星,如果它们没有受到之前地球被黑洞吞噬所释放出来的强烈辐射毁坏的话,它们大概是察觉不到地球的异常的。虽然地球已经消失化为了一颗黑洞,但它们仍将按照自己的固定轨道运转。影响它们运转轨道的因素只有两个,质量和速度,地球虽然化为了黑洞,但地球的总质量不变,这也就意味着,黑洞地球不会给外界带来其它影响。
但人类文明可以体会到这一系列的巨变意味着什么。人类文明在漫长历史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文化和知识,人类文明之中所有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人类文明所留下的一切伟大遗迹,以及地球在几十亿年生命之中演化出来的一切壮观景色,一切千奇百怪的生命,它们所形成的最终的这个聚合体只需要三个物理量来描述,也即质量,角动量和电荷。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东西。任何外界的观察者也无法再将这曾经湮灭的一切还原出来。
这就是黑洞的可怕之处。哪怕它仅仅只有一百万吨级的质量,哪怕它比起地球来说微不足道,它也可以像是碾死一只蚂蚁一样毁灭地球,甚至同样像是碾死一只蚂蚁一样,毁灭太阳,毁灭宇宙之中任何一颗白矮星又或者中子星……
而现在,李云帆说,在他的基地之中就存在着一颗黑洞。李云帆说,他对这颗黑洞进行过十几年时间的研究,所以他才掌握到了这整个人类文明科学界都不曾掌握的资料。
将一颗黑洞交给人类,就像是将核弹按钮交给一个原始人一般。赵蓝知道,掌握超出自己科技水平的强大的东西有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类很可能最终用它来毁灭自己。
此刻的赵蓝甚至有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赵蓝感觉自己的双腿有些发软,赵蓝心中甚至有一种控制不住的要立刻逃离地球的感觉。
赵蓝曾经听说过,现任元首的身体并不太好,他好像患有心脏病,在人类文明最先进的医疗科技的支撑之下才能维持勉强的健康,那么……如果被元首知道了这件事情,赵蓝想,元首恐怕会被直接吓到心脏病发就此一命呜呼。这件事情无关心理素质的好坏,面对这种完全超出了人类认知和掌控能力的事情,恐惧和惊慌是一种本能。
如果这件事情被散发到社会之中去的话,赵蓝可以想象这件事情会在社会之中造成怎样的恐慌。人类文明所面对的一切洪水,地震,海啸,各种灾难,甚至包括太阳危机,乃至于此次星辰之灾在内,这所有的灾难全部都比不上对于一颗黑洞的恐惧。这是足以压垮任何一名坚强者心灵的恐惧。
在这一刻,赵蓝所想的甚至不是如何应对此次星辰之灾,赵蓝想的,同时,赵蓝相信,这也是任何一名知晓了黑洞存在之后的人所想的,都是如何把这颗存在于地球之上的黑洞消除掉。它太危险了,危险到无法用语言去描述。
赵蓝根本就无法想象李云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赵蓝和李云帆已经有了几年时间的接触,赵蓝自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李云帆,可是此刻李云帆还是再一次突破了赵蓝的认知底限。赵蓝想不清楚,李云帆到底是以何等强大的心灵去冷静的面对一颗可以毁灭整颗地球的黑洞的,想不清李云帆是如何做到在真实的面对一颗黑洞的时候还能保持冷静和淡然以及严肃,更想不清楚李云帆是如何做到不仅自己冷静,还让以自己为核心所形成的那一个研究团队之中的科研人员也保持冷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