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33

  冯氏也微笑称是。
  长房有两个儿子,长子李速已经成家,前阵子也被招进六科去了。
  次子李彻才刚十五,正是读书上进的年纪。
  近来因迁居的事,她与丈夫正担心着李彻学业,李存睿去寻先生,自然不会差,这不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整个李家来说都是极好的。
  李夫人听到这里,也有些动心。她道:“女娃儿家也跟着一道学?”
  “自然是一道!”冯氏道,“咱们如今不兴从前那一套了,你看看街上,有几个还死死拘泥礼法的?”
  原先在李家,家里小姐公子就是同学同吃,兵荒马乱的岁月,也没有人计较,但如今……李夫人总觉得礼法还是要紧的,但是冯氏是大嫂,不管她在外头多风光,在这个家里,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大家的想法。
  便点了点头:“听你们的。”
  何况这也是个办法,有点事让她做,兴许就不会那么乱来了吧?
  ……
  李南风对读书的事完全没有兴趣,她多大年纪的人了,还跟一帮乳臭未干的孩子坐一处抄书练字?
  但是去读书就意味着能解除禁足令,而且也不必成日守在后宅等着被李夫人抓包,关键是出出入入行动都自由了,无论如何这都是好事一件——要知道,她眼下还在盯着谢家呀。
第071章
这么巧啊
  瓦剌国的使臣原本都到了雁门关,结果都被英国公率兵给“请”回来了。
  英国公赶到的当天夜里,使臣队伍里便有人想蹿逃,结果被手下将领一举拿下,嘴里搜出与英枝处查获的一样的毒药。
  回京之后同样打入天牢,日夜重兵看守,靖王与李存睿连审了三日,依旧没有撬出他们的口。
  便请大理寺的酷吏上阵,对方反倒配合着上刑,仿佛嫌死得慢。
  酷吏们最终吐气:“下官们尽力了。”
  李存睿想了想,却开始打量起两人衣着,随后让狱卒把他们鞋子都除了下来。
  靖王道:“你也不嫌臭?”
  李存睿笑:“你看看这鞋面?”
  靖王借着灯光细辨,凝眉道:“看织纹质地,是普通的棉布。不过看这鞋底,却是加了隔水的皮子的,这么看,则应该是常在湿地行走所需。可北方干燥,少见雨水,北地行走也犯不着避水。”
  “所以,他们有可能是从雨多的南方来。”李存睿道。
  靖王沉吟:“是有道理。可你又如何能肯定这不是他们特意弄来混淆视听的呢?”
  “若是衣裳我倒不能肯定,但是鞋子必须合脚才能穿着,这个难以做假。何况,你说这女贼做假还好说,后面这个却没有理由。
  “他混在使臣队伍里,瓦剌国又在更加干燥的西北方,如果不是这次意外,根本就不可能会抓到他,他没有理由提前做这种防备。”
  李存睿把两只鞋并排放在灯下。
  靖王倒也引以为然:“所以,他应该是从南方来,至少,会需要经常在雨水多的地方走动。”
  李存睿点头。
  “可这次事出在洛阳,而洛阳并不在南方。而且,我们大军从南往北,南方这些年一直是我们安全的后方。
  “难道说魏王府出事后,他们就隐藏在我们认为安稳无虞的地方?而在我们定国之后,他们又北上开始闹事?”靖王疑惑。
  李存睿缓吸气:“天下压根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你怎知他们不是穷途末路,想最后赚把大的呢?”
  朝廷有明君,有贤臣良将,还有资质不错的储君,以及伐周大军势若破竹击败残败王朝的王者之气,虽说眼下要办的事情很多,离真正的盛世还有很长距离,但至少气数是稳了的。
  前周纵然还有些顽固份子存在,也难以撼动江山了,否则,皇帝登基就绝对不会这么顺利。
  这种情况下,他们除去刺杀新皇,搅乱朝廷,然后得到些阴暗的快意,似乎也不会再有别的收获。
  “即便是有可能盘踞在南方,这范围也太大了。”靖王道。
  李存睿沉吟片刻,忽然侧首:“赵苍王府里那个教头,叫什么名字来着?”
  靖王看向他:“姓韩,单名一个拓字。”
  ……
  李存睿回到府里就听李夫人说要办家学的事,自然是双手赞成。当下便在脑海里勾了几个名字出来,打算从细考究。
  与夫人一道用了晚饭,又到女儿院里,陪她下了几盘棋,期中李挚来给李南风送醉仙楼的烧蹄膀,索性父子仨坐下来大啃。
  一家人其乐融融,不亦乐乎。
  靖王却不是这个滋味了。
  这两个月靖王府如同三国分立,各自为政,东西两路高挂免战牌,不管晏衡闹出多大动静,西边这没有来凑热闹的,东边这儿也没有出来劝阻的。
  靖王独歇在正堂,每日除了家丁侍卫管家等等,连兰郡王寄养在府的那只母猫都没来登过门。
  刚沐浴出来,晚膳就传过来了。
  靖王看到初霁进来,招呼他坐下一起吃。
  初霁但笑不从,只把袖子里一张药方拿出来:“二爷前阵子晕倒,吃了几剂方子,如今已好起来了。这是新开的固元养身的方子。”
  靖王道:“怎么晕的?”
  初霁略顿:“世子气晕的。”
  靖王骂了句“这个吃饱了撑的”,倒也没说别的。
  初霁又道:“还有件事。大爷今日去书局,买了不少书回来。”
  靖王一时没能明白他意思:“是问你要钱了吗?”
  初霁摇头。
  “那你管他买什么。”说完又埋头扒饭。
  初霁笑了:“府里三位爷,大爷已中了举人,只怕来日会试也不至于名落孙山吧?二爷身子不好,但也不至于孱弱到不能自理,将来总得成家立业吧?
  “世子也见天儿地跟李姑娘闹矛盾。王爷就没想过好好替几位爷寻点事做?”
  靖王听到这里,忽然饭也吃不下了。
  早前他的确是想过请个先生进府,可家里弄成这样,他哪里还有什么心思?
  但初霁说的也对,晏弘晏驰都习文,不请先生不是荒废了他们么?
  晏衡也是,将来是继承人,武功是够了,但总也得读点书,不至于当莽夫吧?
  再往长远点说,朝廷总归有走向安宁的一日,太平时期的武将定然不如文官吃香。
  晏家战功上到他这里约摸也是打止了,晏衡作为一代世子,需要有担纲起护国之责的武艺本事这无可厚非,可要是来日府里子弟全都从军——
  眼下是无忧,等家族壮大了,放眼望去这晏家个个能征善战,一到打仗出征的都是晏家,战功都归晏家,这总归不会是什么好事啊……
  倒不如让那兄弟俩从文,就此开始替晏家减去些风险。
  这么想着他就道:“明儿我上翰林院转转。”
  翌日下了早朝,他果然就去了翰林院,逐个地把那些老学究们暗里琢磨了一遍。
  但也吃不准他们有没扛得住家里那几个家伙的能耐,毕竟一个唯恐天下不乱,还有一个作天作地,这些做学问的家伙们体子都弱,别回头一不留神气上西天了。
  出来刚好在承天门下遇见李存睿跟国子监两个官员在说话。想打个招呼,问问牢里的事,人李存睿又没看这边,就只好负着手旁边等等。
  这里旁听了两句,忽然之间他礼数什么的全抛到爪哇国去了,戳戳李存睿就问:“你们家也要请夫子?”这么巧啊。
  李存睿扭头:“是啊。”
  “那帮我也请一个。”
  李存睿哂道:“你当菜市买菜呢!夫子满地有捡?”
  靖王咂舌道:“我们家也有三个小子要读书哇!”
  李存睿不想理他:“你自个儿找去!”
  “这个我可没你熟。你给找一个。”
  “找不到!”
  靖王急了:“找不到我就把他们送到你们家读书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