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433

  回头惹毛了李夫人,看她怎么下台?便暗暗地已有了看法。
  但话头是她生起的,也少不得出来插科打诨一番:“举世谁不知道太师大人雄韬伟略,眼界格局一等一?姑娘是太师的掌上明珠,自然虎父无犬女,我们这些人啊,就等着姑娘来日长大后,大放光彩呢!”
  程大太太赶紧就着台阶夸起李南风来,顺道把李家姑娘们都夸进去了。
  李南风敬着他们清河许家也是清贵出身,不计较了,笑着道了声“过奖”,也就不再说什么。
  许夫人不敢再触雷,转过头去跟沈侧妃说话:“您近来可好?……”
  程晔被李南风抢白,又见大伙都不再接她这茬儿,心里也是懊恼。
  再往宋国公夫人看去,人家脸上还平静得很,既没有因此对她多出几分兴趣,也没打算关心刚才是怎么回事,仿佛她并不重要似的,便暗暗咬起了牙关。
  再看姚韵之,都跟李南风聊得火热起来,她这刚刚还被推到了人群中心的程家千金,立刻就被撇在一旁,心里窘不可言,便眉眼间也显露出来。
  李夫人直到这时才扫了她一眼,而后垂眉把手炉给放了。
  暖阁里暖洋洋地,外头就未必了。
  晏衡挟着冷风在偏院里寻到薛岚,一搓手就把他的手炉给抢了过来。
  薛岚吓了一跳,扭头看到是他,当下道:“我的乖乖!怎么是您?这些没眼力劲的,也不通报一声!”
  晏衡把手炉又抛了给他,笑道:“我没让通报!看看你忙不忙。”
  “您来得好,昨儿守了整夜的灵,刚刚我哥才从前头换了我回来,——先进屋吧!”
  薛岚打发了谈话的人出去,让着晏衡进了门,着人立刻上热食。
  “老太太走时还好?”晏衡在罗汉床上落坐,问他。
  薛岚比他大两岁,但以他晏衡的阅历,要跟他交个朋友还是不会有阻碍的。
  薛岚跟着老太太在老家长大的,祖孙情份非同一般。
  说起来晏衡也是进京之后才认识他,但前世他却是晏衡身边为数不多的拥趸之一,因此这一世回了京,他也很快与薛岚有了结交,重续“旧情”。
  “走时还算清醒了一阵,能认得人,也说了话。拖了小半年了,还当能熬过这个冬天呢,没想到还是走了。”薛岚面有凄然。
  晏衡拍拍他肩膀,没说什么。
  薛岚抬头:“你怎么一个人来?”
  晏衡把靖王不在府的事说了,又问他:“天罡营如今怎样?”
  薛岚和堂弟薛林入了天罡营,算起来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据晏衡掌握到的消息,如今的天罡营跟前世里二世祖横行的状况没有什么区别,但终究因为这一世晏弘没去,格局也有了些变化,从前撺掇着晏弘的那伙人,如今又找到了新的目标,便是荣国公世子魏行。
  “差不多还是那样,”薛岚说,“就是更明显了些,魏叔手下本来就有不少将领,这些将军子弟进了营,就把魏行捧起来了。
  “也有不服气的,杜全就不服气,不过有他哥压着,还算安份。不安份的是广平侯府那两个。”
  广平侯佟云,原也是前周的将军,后来以连攻三城向宁王投的诚。佟家便是在李存睿与靖王过世之后,于勋贵里最先脱离昔日同袍情谊,明哲保身的一个。
  想到这里晏衡问:“是不是佟青跟魏大哥别苗头?”
  “你一猜就中!”薛岚道。“我听说广平侯与荣国公原先在军中就有些不和,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总之佟云确实不服气魏大哥,近来拉帮结派都很明显了。
  “甚至听说佟云时常设饭局拉拢营中子弟。我是没去过,但薛林误去过一次。
  “后来我留意着,佟魏两家确实没什么交往。”
  前世里佟青就是天罡营里最来事的一个,好好的一个将领预备营,后来失败告终,不能不说佟青要占几分责任。
  晏衡道:“昔年他们也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战南昌城的时候,广平侯一个爱将因为决策失误,损失了我军三千兵马,被荣国公二话不说杀了。
  “那将军是是广平侯的结拜兄弟,此后广平侯便存下了心结,跟荣国公生份了。”
  “原来如此。”薛岚凝眉点头。忽又“哎”了一声:“你什么时候入营来?你这靖王世子入了营,他们就闹腾不起来了!”
  “我读书呢,入什么营?”
  晏衡捏着茶杯说。
  “那真是可惜。”薛岚眉头又皱紧了点,“营里全是勋贵与高级将领的子弟,王爷只负责组建,如今回五军府去了。校尉们也不敢管,再放任下去,让皇上知道了怕是要龙颜大怒。”
  晏衡没吭声。
  ……
  程晔后来就安份了。
  居丧之家不宜言谈欢笑,也不宜久坐,用过午饭后官眷们便告辞。
  李南风上了轿,还看到许夫人在与沈侧妃说话,程家母女也还在姚家女眷道别。
  “姑娘,世子来了呢!”
  梧桐提醒她。
  她又打了帘,果见街头行来几匹马,骑汗血马的正是李挚,旁边两个却是宋国公府小世子姚凌与荣国公世子魏行,反而李存睿却没见。
  “母亲。”
  李挚到了跟前与李夫人打招呼。又跟各位未及走的官眷行礼。
  程晔当即两眼一亮,程大太太察觉,扯了她一把,她才又把心思收回来,转为往姚凌看去。
  李南风把帘子放下来,眼不见为净。
第164章
只心疼他
  李存睿没来是巡视秋闱去了,原来今日一早有考生在试场晕倒。
  这是立朝以来第一届科举,也关系到接下来朝廷任免与来日对年轻臣工的栽培,李存睿十分看重。
  消息传来原是打算让礼部郎中前去看看,后来一想,又还是亲自率队到了试场。
  前些年战乱,耽误了许多人,重开恩科的圣旨下来又还不久,如今前来应试的倒有不少两鬓斑白的学子,又大多面黄肌瘦,这些人能够坚持读书已很难得,应付九日考试出现状况也不算奇怪。
  李存睿给礼部下令:“即日起,给所有生员每日加一顿肉菜,一碗汤。”
  户部侍郎忙道:“今年省内赴试的生员虽比前朝那几届大大减少,但也有五六千人,数目庞大,户部暂且拨不出来这笔款子。”
  李存睿道:“六千人,加九日的肉菜,每人需得多少?”
  “猪肉时价三十文一斤,每人二两肉算,加上汤菜钱,每日每人需花费八文,一日总数四十八两银。九日便是将近四百五十两。于一个乡试规模而言,四百多两银已经大大超出预算。”
  说到底还是因为朝廷穷,国库空虚,这青黄不接的年月,有些地方还未安定,赋税收不上来,就是收上来,也还要供给别处用,自然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李存睿站定想了会儿,说道:“户部能走多少?”
  “至多百两!”
  李存睿道:“那就不要走公账了,这笔钱我来出。”
  “这……”在场官员闻言无不动容,都知道李家是家底不薄,但家底也是祖辈传下来,以及那么多年为国家朝廷呕心泣血得到的皇帝赐予的应有的回报。
  如今为了这帮考生,他竟二话不说自己担下这笔银子……要知道,他太师大人的傣禄,一月也不到五十两银啊!
  “太师不愧是天下臣工的楷模!”
  李存睿拢手:“马屁就不要拍了,派个人赶紧地随顾先生去我府上取银子吧。天儿日渐冷起来,眼下朝廷用人之际,不要再作无谓的折损。”
  李夫人听李挚把事情说完,回到府里,金嬷嬷也来说顾榷已经取了银子交付户部侍郎。
  “据说那些考生们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些老爷路经之处的庐棚里行跪拜礼了。”
  金嬷嬷感慨地说。
  李夫人低叹:“他呀,这颗心就是豆腐做的,越发看不得人受苦,也越发把差事看得比自个儿重了。”
  金嬷嬷道:“好在朝廷发俸还算及时。不然这眼见着年底了,账上也难以说挪就有得挪。”
  李夫人道:“我倒不心疼那些银子,只心疼他的身子。他这操心的命,早年伴君在外就没吃口好的喝口好的,当了这太师又忙不完的事情,我可真怕他吃不消。”
  金嬷嬷叹气。又劝道:“皇上对老爷太信赖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咱们老爷,将来必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李夫人坐了半日,揉揉额角:“挚哥儿要能早日接班就好了。”
  说到这里她抬起头:“挚哥儿的婚事,他自己寻思的怎么样了?他近来都忙什么?”
  金嬷嬷敛色:“忙衙门里事呢。不着急,太太不是容他一年的么,这才半年不到。”
  “我怎么不急?”李夫人叹气,“连晏家的弘哥儿也在议婚了,姚家的凌哥儿也开始了,到时候各家各户好女儿都给挑走了,他还光着呢!不趁早成亲,如何能放开手脚帮他父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4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