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庭娇(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00

  裴姨娘别开脸,没说话。
  沈羲看出她在回避,遂又道:“他在哪儿?”
  裴姨娘无奈,望着窗外怔怔地道:“老爷回城的那天夜里,是将他藏在南郊的。
  “咱们那会儿在南郊青石镇还有座小庄子,老爷对外称去收帐,实则将他安置在那里。
  “直到咱们去杏儿沟时他应还在的。但是后来咱们家产全部没了,也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杏儿沟离青石镇不远,后来有一次我去镇上采买,看到那庄子早已经变成别人的,原先我们在镇上的宅子,门庭上也挂着别家灯笼了。
  “但是他身怀武艺,想来是没那么容易死的。”
  说完她望回沈羲。
  沈羲却没她这般乐观。
  毕竟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
  哪怕他不是纯正赫连人,也哪怕他已是个侍卫,可谁让他是秦灵帝宫里的人呢?
  世上如沈崇信夫妇这般的人可不多,大部分还不是得而诛之。
  不过,直到她们去杏儿沟时那人还在青石镇,哪怕不在沈家宅子,只在镇上住着,裴姨娘她们就不怕万一官府发现而再次惹祸?
  裴姨娘似看出她的疑惑,遂接着说道:“当时大秦朝中有名的臣子,大伙都见过,认得出来的之外,别的不重要的人都没有画像,隔了十多年,也少有人能指认出来。
  “谁又会记得一个侍卫长什么样子?更别说他们当时连这个侍卫的名字都没有,还是有人举报朝廷才知道。”
  “谁举报的?”
  “哪里知道?”裴姨娘拭着眼眶,“人做了坏事,他也不会自己跳出来。”
  沈羲也猜着她们是不知道的,否则早就该挂在嘴上了。
  但她还是将歪着的身子直起来。
  至少她先前那话倒不错,宫里侍卫多如牛毛,就算是秦灵帝身边的近侍,恐怕也没有资格被拓跋皇帝当成眼中钉。
  想来就是因为只是个侍卫而已,沈崇信夫妇事情暴露后才未曾祸及父兄子女。
  而大秦亡国都十二年了,十二年的风霜足能改变一个人的容貌。
  再者也不大会有人来牢记一个侍卫长什么样子,所以会被人盯着追杀的可能性极小极小。
  这么说来,此人活着的机率竟还有大半!
  此时此刻,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侍卫,沈羲竟有些放不下了。
  若她能寻到此人……
  她身旁正需要有个会武的人,而这个人选却又极之难挑,并不是随便寻个护院就能满足条件的。
  他不但需要很强的武功,还得拥有即使知道她是赫连人的真相,也不会背叛她的忠心……
  这个大秦的侍卫,说起来可真合适。
  她这里沉吟了半晌,问裴姨娘道:“他叫什么名字?”
  “叫戚九。”裴姨娘道,并顺手拖过针线篮子,拿起里头一方素绢帕子绣起来。
  戚九。还真像是个侍卫该有的名字。
  沈羲暗忖。
  “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
  裴姨娘目光从针线篮里移出来,说道:“老爷太太的死因大伙都是知道的。只不过这赫连人的身份与他们的瓜葛,却只有你我知道。”
  沈羲点点头。
  胡氏死前将这段说给裴姨娘,想来也是让她日后传给自己听的。
  不过对于胡氏这般信任她,她又有些好奇:“你与我母亲之间,倒有些出人意料。”
  裴姨娘手下微顿,抬头怔怔看了眼她。
  沈羲也看过去,望见她头上竟连个像样的钗饰也没有,忽然又想到她先前说过的在青石镇上的庄子宅子来。
  珍珠曾说过沈崇信夫妇在时二房的风光宽裕。
  在没分家的情况下,想来就算没有万贯家产,至少以胡氏的嫁妆,还有沈崇信当时的官位来推断,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方才裴姨娘又说他们在南郊都有座小庄子小宅子,那这些家产呢?
第49章
这笔钱呢?
  总不可能因为救赫连人而死,连私产都让朝廷给抄走了吧?
  她说道:“父母亲在世时,咱们二房的帐簿你那里可还曾有?”
  从各方迹象来看,裴姨娘当时就算不是胡氏的左右手,也必然是她的心腹妥妥无疑。
  所以帐本什么的,应该也在她手上。
  听到她说要帐本,裴姨娘便把头抬起来,半张着嘴愣愣看了她半晌,然后道:“帐簿?”
  “对。”沈羲清着嗓子,抿了口茶,“我也得学着母亲怎么管家理财的了,不是吗?”
  裴姨娘哦了一声,连忙放下针线站起来,走出房门回了房去。
  不到片刻,便就抱着个方方正正的小包袱回了来。
  “这是原先太太在时留下的帐簿,虽说应该是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我识字不多,也不知道究竟要紧不要紧,倒是都带在了身边。
  “还有两本就是姑娘原先记着的帐,我也一并收起来了,姑娘既要看,便拿去吧。”
  包袱因为包得太久,四角都磨白了。
  沈羲将之打开,随手翻了翻,果然都是当初胡氏留下来的私产簿子和部分流水帐。
  其中两本记得稀里胡涂,字迹也不似前几本,想来便就是原主的笔迹了。
  此外还有几张夹在胡氏流水帐里的誊抄的单子,竟然还是胡氏的嫁妆单子。
  略略看下来,光是压箱的银子就有六千两。此外还不包括家俱古董,金银首饰,漆器绸缎什么的,算算倒是万两还远远往上了。
  对于京师一般官户来说,这样的嫁妆已很拿得出手。
  不过物产虽然丰厚,单子上可赚利润的田产却是没有。
  想来因为胡家离京遥远,当时也顾不上置这些。
  而他们去赴宴的庄子,以及青石镇上的庄子宅子,想必应是婚后二人赚下的家产。
  这么一大笔家产不知了去向,可是件大事!
  为免问多了引得裴姨娘起疑,她这里把她打发回房休息,才在灯下看起帐来。
  这灯便亮到凌晨才灭。
  纪氏此番吃败,心头郁闷自不必说。
  但是她也不是沉不住气的人,她就不信区区一个沈羲,即便是这次占了赢面,日后就没有栽到她这个当家太太手里的时候!
  眼下先把长房给弄出京师才为要紧。等手里掌家大权保住了,再收拾起二房来,岂不是眨眨眼的事。
  但是黄氏显然并不可能如她所愿,在近期离开京师。
  这日早饭刚过,丁氏就着人传信过来,说是要过府来串门。
  黄氏闻讯立刻着林嬷嬷去准备茶点,盼望着丁氏能早些到。
  虽然说那日在刘府,刘夫人面前压根没机会说上话,沈崇义调回京师的事是没什么指望了,那位尊贵的韩老夫人的面也没曾见着,但所幸是沈歆的婚事有了点眉目。
  上回丁氏说过的杨家女眷,昨儿就在丁氏的引荐下与她和沈歆见了面。
  杨家老太太因为正重病中,说不准什么时候辞世。
  而杨公子早届适婚之龄,杨夫人为了赶在老太太临终前给儿子完婚,因此心情也是急切。
  见到眉目娟秀的沈侍郎府上的大千金,杨夫人倒还是挺满意的。
  丁氏当仁不让地就成了媒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