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庭娇(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00

  她也穿着浅粉色的蜀锦衣裙,银缎的绣花鞋,未曾配戴多少钗环,但颈间的赤金项圈,以及腕上的赤金镶红宝的手镯,却极迎合了纪氏那身华丽。
  沈羲立时猜出这便是三姑娘沈嫣。
  这对母女,看上去可比黄氏母女闪亮多了。
  她也走上前,跟纪氏行了个礼。
  起身时遇见沈嫣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便也冲她点了点头。
  沈嫣望着她笑起来,起身还礼称了声二姐姐,眉眼弯弯,乖巧天真的样子。
  “三婶和妹妹今儿莫非也要出门?”
  沈歆从旁瞧了半晌,借势起身问道。
  纪氏牵着沈嫣走过来与黄氏母女见过礼,便将手搭在沈嫣肩膀上,说道:“是啊,我母亲昨儿传话来,说是想看看嫣姐儿,可巧刘阁老府上的大少奶奶与我大嫂也挺熟的,这不,我便就趁着给刘夫人贺寿的当口,也去跟太太奶奶们叙叙旧。”
  听到她说要去刘府,不止黄氏母女脸色变了,沈羲眉头也动了动。
  说来说去,这刘府原来还是个内阁大学士,那就难怪黄氏削尖脑袋也要往送礼的队伍里钻了。
  不过即便是她要去,她的目的也是摆在那里的,纪氏为什么也去凑这个热闹?
  听她的意思,这也还是托她娘家的福才有的资格。若无必要,她当然不必去费这个精神。
  看来这一趟去,多半就是冲着黄氏母女此番的目的来的了。
  她看向黄氏。
  果然黄氏还仍怔在那里,半日也未曾出声。
  她走刘阁老的门路,是不曾与沈若浦商量的。
  沈若浦近年对于把沈祟义与沈祟光调回来并无执念,自然对于她的心情也就未曾关注。
  她们不说,那纪氏是怎么知道的?
  纪氏就是知道,又是如何会作出也要去赴宴的决定的?
  纪氏怎么想的她当然清楚,她若去了,那么她和沈歆在刘府怎么行动的岂不全瞒不过她了吗?
  她脸上抽了抽,忽然有种被扯了遮羞布的感觉。
  “想不到弟妹与刘府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她皮笑肉不笑地道。
  “这也是托了我娘家的福。”纪氏笑一笑,“不知大嫂今儿又是上哪儿去呢?”
  黄氏拉黑的脸上又涨得有些发红。
  虽说按理这中馈权就是他们长房的,可她却还须随同沈崇义在外赴任。
  若把想掌权心思明摆在面上,沈若浦这边也不会高兴。毕竟在他心里,职位是其次,还是为朝廷分忧为要紧,她这也太着形迹了。
  可若不说,岂不白让她压了一头?
  瞧她不在府的这几年,让她给得瑟的,都能抬出娘家来压人了!
  “可巧了,我们也是去刘府赴宴。”她硬着头皮说道。
  想想又并不甘心,望着她这身打扮,又笑说道:“三弟妹这些年生意想必打理得不错,记得那年咱们去吴家赴宴,弟妹浑身上下也才不过两只金镯子。头上一只金钗,还是从前的存货。”
  黄氏揭起人家的短来也是毫不手软。
  不但损人家穷,还损人家学商贾做买卖。
  只见纪氏方才还言笑晏晏的脸,瞬间就有些发青。
  她粉面含霜,冷声道:“没想到这么多年前的事情,大嫂不光是长了岁数,记性倒是也长了。”
  她竟是暗讽了她一通人老珠黄,这才径自在另一方坐下来。
  黄氏脸色一变还想说什么,被沈歆一扯袖子,看看不远处站着的沈羲,到底忍下来。
  虽是纪氏太过嘴毒,倒也犯不着让这死丫头看了笑话!
  沈羲扬了扬唇,收回目光,望着门外。
  昨儿她还在想纪氏何以这般沉得住气,居然一连多日也不曾显山露水,却没想到原来她竟是早就筹划好了在这里等黄氏,也不能不说她还是动了脑子的。
  至少在府里斗,沈若浦那边便讨不了好。可她们争着去刘府,谁又能说她们什么?
  恰在这时马车到了门外。秋蟾探头看了眼,只见是辆小黄马拉着的小蓬车,便立刻把头缩了回去。
  黄氏纪氏当然不可能坐这么寒酸的车出门。
  沈羲径直上了车,便与车夫道:“去鹿儿胡同。”
  进了车厢才知道原来这里头还不如外头,不但连个软垫都没有,而且车壁油布都是破旧的。
  有了梨香院的破落打底,车子破点也没有什么关系了。
  只是窗外景物随着马车驶动一点点映入眼帘,看着又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沈羲的心情也逐渐跟着在胸腔里翻动起来了。
  一瞬间什么黄氏纪氏,什么沈歆沈嫣,全被她抛在脑后,车子一出坊门她就认了出来,沈府所在的地方原来竟是她幼时坐着雕花镶金大马车,抱着装满了各色零嘴儿的珐琅小盘子,窝在宽阔软和的锦垫上,与三表哥偷跑出来买酥油饼的鹿鸣坊!
  鹿鸣坊出去就是顺天府学。
  她记得清清楚楚,在她死前的那个腊八节,三表哥还请她来府学门外桂花树下的四喜楼吃过腊八粥!
  因为她打小体质好,不畏寒,三表哥还特地趁着长辈不在给她加了碗夏日才有的冰镇莲子羹……
  像是突然撕扯到心底的伤痂,她蓦地把车帘又拉上,闭上眼睛。
  车帘被扯动的声音在耳边划出一道利痕,空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如今桂花树还在,四喜楼易名成了三福楼,犹在耳旁回响的故人们的声音却全都不在了。
  这些当初她熟到不能再熟的地方,再次沿着马车行驶的方向从她眼前滑过,但却再也不是她张盈记忆中的那些地方。
  她两手紧抠着车窗,屏息了好一会儿,才又慢慢撩开帘子,往外看去。
第34章
沧海桑田
  赫连人统一中原之前,华厦大地原本有大大小小许多民族。
  后来经过多年的征战,弱的民族不是流亡至天山与远海以外,便是覆灭于强族之手。
  最后逐渐就剩下黄河以北的拓跋族,安居东西富庶之地的赫连族,以及有着最大幅员的西南乌马族。
  这三族之间相互不通婚,若有违例,两国便将人犯推至边境,一同斩首。
  但如此一来,各族之间的避忌也就更深。
  据说到后来,各族已到但凡看见异族人便会不约而同群起攻之的地步。
  三百四十年前——不,现如今应该说是三百九十年前了。
  三族经过几百年的磨擦交锋,早已经几败俱伤,民不聊生。
  那年赫连王祈镇玉凭借江南富庶的优势,悉心筹备了十年,终于借着西南生事,在身边四位谋士的帮助下,领着数万大军挥鞭西去。
  先是踏平了乌马族的土地,时隔数年后又所向披蘼打得拓跋大军如无头苍蝇般溃散。
  之后就建立了大秦。
  张家先祖就是当年协助祈镇玉一统华夏的四位谋臣之首。
  随着大秦定都燕京,张家自然也在京师安了家。
  张家家规里忠君爱国以礼传家乃是头一桩,因此,即便是跨时三百多年,张家也随着祈家皇朝一样在大秦屹立不倒,而且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天下最有名望的世族。
  当然,也并非一贯如此。
  在身为谋臣的先祖之后张家着实兴旺了几代,然而谁人又能做到代代辉煌?
  三百多年里张家几起几落,可不管张家有没有人入仕,来自宫里的恩宠总是少不了的。
  而到了张盈的祖父这代,子嗣上又忽然艰难起来,除了张解这个儿子,其余几个竟全是姑娘。
  恰逢大秦挺立了三百余年,朝野上下也疲态顿显。
  当朝官员都是远离战争与死亡多年的盛世里养起来的那一辈,经世治国只得纸上谈兵四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实际上真能扛起大梁来中兴的却没有几个。
  而整个大秦国内,民族纷争仍然没有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