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476


他回了神,不置可否。“随便吧,端到书房。然后把历年收集的关于陈王夫妇的资料都拿出来。”
他抬腿往书房去,辛乙在原地望了他一会儿,才又掸了掸衣袖上的飞雪,去往厨下。
沈雁用过晚饭,又陪着正晴说了会儿话,因着日间与韩稷那番话,也有些心神不宁。华正薇知道她日间还去玉溪坊吃过寿酒来着,以为她累了,便就让她先回了房。
说到底还是因为日间与韩稷的那番话,她实在吃不准韩稷究竟是不是魏国公的儿子,而这件事内情连华钧成也多半是不知情的,要求证只能从韩家那边下手,但是韩稷对于鄂氏下毒这件事本身就已经不能原谅,这矛盾也不知道会不会加深起来。
这一夜也没有怎么睡好,翌日早上起来眼底下也乌压压一片。
早饭后见到华钧成,心里的阴云又重了一层。
她也认同韩稷的话,相信这个时候皇帝要是要对华家下手顾忌会越多,成本也会越大,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她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的理由。
韩稷的疑问同样也让她心思千回百转,到底皇帝是为什么迟迟未对华家下手?
前世里华家被抄后,也没有什么异常之事发生,当然这也可能是她那会儿正六神无主,并没有留意到之故。而后来她只记得皇帝对勋贵之家也都各有敲打,除了魏国公前世已死,新接手中军营的韩稷与楚王共进退之外,其余三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点委屈。
可是按如今这样的局面,皇帝压根是奈何不了几家国公府的,当初给董家下斥责令,那也是看准了庞家与董家这时机,否则还不一定有这个底气。
那么细究起来,皇帝后来又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底气呢?
为什么他能够肆无忌惮敲打各国公府了呢?
仅仅是因为韩稷归附了楚王?
后来的这些变化,到底跟华家被抄有没有关系?
一大早上,她思考的问题一波接着一波,看到华钧成,也不像以往那样欢呼着奔过去。
华钧成昨夜很晚才回来,没见着沈雁,他对于外甥女进门小住是相当欢迎的,但是当知道贺群罗申乃是韩稷派来的之后,一脸的笑立刻就化成了寒霜。
但是他又不能丢外甥女的脸面,更不能掉了华家的底子,再想想这二人又是奉命来保护沈雁的,看在韩稷这份用心上,也就不说什么了。让人安排了离沈雁住的院子较近的偏院住下,以供她随时差遣。
沈雁并不打算出门,也就发了话下去让他们可以自由在府里活动,有事再叫他们。
贺群二人却不敢轻慢,只要她出内院,则必然随后跟着。
华家这里暂且无话,早朝后楚王却是直接进了乾清宫。
如今淑妃已经讨得了皇帝欢心,楚王进乾清宫来也没有什么人敢挡驾了,门下太监禀了程谓,没多会儿程谓便走出来,亲自引着他进了南书房。
皇帝在看书,丹墀下大薰笼里银丝炭无声地散发着热气,帘栊旁三脚铜炉里点着一炉龙涎香,暖香充盈了整间屋子,与门外的寒冷恍若两个世界。
楚王在门口除了大氅,进门行礼叩见:“父皇。”
皇帝唔了声,抬起眼来,“这么大风雪,进宫有事么?”
楚王微凛,从怀里取出把骨扇来,双手呈上:“儿臣近日新得了把东瀛扇,想起父皇素日喜欢扇子,故而来敬献给父皇。”
皇帝扬唇笑了下,招手命他近前。接了那扇子在手,看了看,又唔了声,说道:“倒是精致。”收起来放到旁侧,望着他,又道:“赶这么早过来,不只是为送扇子罢?”
楚王敛了笑容,低下头,露出眉间一丝郁色,说道:“儿臣,儿臣本是来恭喜皇弟的,听说他日前得了父皇与诸位大人嘉奖,今年太庙祭祀持香读祭的差事也落在了他手上,儿臣为表手足之谊,也让人送了份贺礼去了郑王府。”
皇帝眼里有踟蹰之色,垂眼将书反扣在桌上,说道:“郑王从小到大无甚大过错,行事也还得体,近日也屡有成绩,翰林院几位学士都称他才思敏捷,且沉稳谦逊,往年这读祭持香都是你担任的,今年让郑王担当一回,并无不妥。”
楚王垂头,“儿臣知错,不敢怨父皇。”说完他抬头看了眼,带着惶惑之色,又问道:“父皇,是准备好了立郑王为太子么?”
皇帝眼神陡然变得凌厉,他端了一旁参茶:“这种事不应该你打听。”
“父皇!”楚王撩袍跪地,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儿臣不敢有怨言,可是父皇忘了从小到大是谁陪在您身边的时间最多么?父皇忘了儿臣的骑射是谁手把手教的么?儿臣至今还保存着父皇亲手给儿臣做的小木剑,也保存着您每一年生日时赐给我的赏赐!
“臣以为,在父皇心里,我是您最疼爱的儿子,因为我得到的爱护比我的皇兄弟们都要多,难道事实上不是这样,父皇您心里其实并不是最疼儿臣的吗?”
话毕他又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来,打开递到皇帝面前:“父皇请看,这都是儿臣小时候您给我亲自批点过的文章!”
皇帝有些动容。看见上头星星点点的批示,接到手里来。
第464章
心病
“你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略带感慨地,“但是万寿节上你犯下错误太过明显,已经让朕无法替你说话。你纵使想要拢络沈家,又怎么能留下把柄予人呢?那一次,不但是咱们赵家的脸面让你和你母妃给丢尽了,朕的脸面更是让你们给丢尽了!”
“儿臣知罪。”楚王伏地。
皇帝长叹一声,“你起来吧。事情都过去了,朕也就不追究了。”
楚王直着腰来,说道:“父皇,倘若儿臣能够将功折罪,不知父皇可否再考虑考虑这储位归属?”
皇帝望着他:“你想怎么将功折罪?”
楚王站起来,说道:“儿臣近日深居简出,静心琢磨了一番朝局,只觉如今朝中有两大势力让人心生惶恐。一是内阁,二是手握兵权的勋贵。而内阁几位元老虽然强势,倒也罢了,他们退位之时不远,只要花些时日稍加等待,元老们终将被他人取代。
“而这几位国公却是不可小觑。先帝当初应允他们兵权可以随爵位一起传世,如此至高无上的恩宠,终于致使他们目无君上肆意妄为。
“先是韩稷和顾至诚联手逼迫皇上诛杀安宁侯,而后董家又与庞定北起内讧,在行宫之中韩稷又完全不顾儿臣与郑王的脸面赶尽杀绝,再又有万寿节上荣国公魏国公帮着沈家得理不饶人。
“这里头虽然儿臣也有不对之处,可儿臣终归是大周的亲王,是父皇您的儿子,他们就算不给儿臣面子,怎么能连您的脸面也不顾?这桩桩件件里哪一件都有他们国公府的人在内。他们这就是是赤裸裸的藐视皇威呀!”
皇帝听他提及这些,胸脯也渐渐起伏。
楚王接着说道:“这四家之中尤以韩家与顾家为最,他们今日对父皇的不尊重,来日便会发展成为对整个大周朝堂的藐视。他们仗着手上的兵权和老资格,今后不管是郑王上位还是儿臣,都会成为大周的虎狼之辈,父皇眼下若不果断除之。岂不是纵容他们来日噬主?”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负手走下丹墀,“手握兵权的四家国公府,的确是朕的心腹大患。他们屡屡架空朕。逼迫朕几乎成了傀儡皇帝,无论是朝上还是后宫,什么都要插上一脚,先帝当初确是下放的权力过大了。”
“所以说。要想保得我大周长治久安,就必须得清除掉这些障碍!”楚王随在他身后。说道。
“说的容易。”皇帝微哼,“朕上位十七年,从未有一日放松过对内阁和勋贵的警惕。
“你说的这些朕比你更清楚,但韩顾董薛四家已然抱团。且与内阁诸老都有密切的关系。朕如今虽是高居在龙椅上的天子,实则却是被内阁与勋贵联手侵压的提线木偶,一个木偶想要将手握着近十万雄兵的四家国公府一手拔除。无异于天方夜谭!”
“父皇何苦妄自非薄?”楚王凄然道,“儿臣深知父皇苦处。恨不能以身替之。眼下纵然父皇选中了郑王持香读祭,儿臣自省蒙受过父皇这么多年的恩宠,哪怕最后什么也没有,只要能替父皇分忧解劳,能还我大周青天一片,儿臣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皇帝原本不曾认真,听见他这番话,却也不由得正视过来,“你是否已经有了什么头绪?”
“父皇英明!”
楚王抬头道:“儿臣近日听说,华钧成与其妹华佩宜还有其父华震阳都曾与陈王府往来密切,虽然建国之后疏陈亲赵,但从他近些年屡屡办事不力来看,只怕还存着替陈王鸣不平之意。”
“华家?”
皇帝捏着胡须,挑起眉来。
华钧成这些年“办事不力”,并非当真办事不力,不过是他吹毛求疵刻意如此罢了。不过楚王会忽然提到这个人,他又还是有兴趣听下去:“那又如何?华钧成是沈宓的舅兄,房府又与沈府结了亲,再加上如今有个韩家,没有证据,光凭莫须有也是定不了他的罪的。”
楚王道:“正是因为华家因为沈家而牵连上了这么多家在内,父皇就没有想过,倘若华家跟陈王案牵扯上之后,又会取得什么样的改变?”
皇帝拧起眉来。
“华钧成坐拥倾国之财,华震阳当年又是跟随陈王加入义军的,他们之间的情份哪有那么容易就消去?倘若暗中有人借陈王的名义起事,拉上华钧成,那么必然天下大乱!就是冲着这层,父皇也应该未雨绸缪,先发制人将华家拿下!
“而当华钧成与陈王有牵连的罪名成立,那么不但可以将华家抄家灭族,所获的财物也可以充盈国库,同时还可以震慑到沈家韩家乃至房家,无论怎么说,这对我赵家以及大周都是只有好处而无坏处之事!”
楚王目光炯炯望着皇帝,紧绷的面色看起来惩治华家之心十分坚决。
皇帝定睛看了他片刻,眯眼将目光投向窗外,“沈家暂时不能动。沈宓如今为朕所用,朕也还要凭着沈家在朝上的地位拢络天下士子。倘若沈家也在这个时候倒了,那么纵使庶民不反,天下文人手上的笔杆子也会将朕的脊背戳出无数血洞来。又还谈什么替我赵家拢络贤才?”
楚王微顿,进而道:“可是沈家不动,又怎么把韩家牵连进去?不牵连韩家,魏国公手上的兵权又如何收回来?借着华家这件事,儿臣以为首先是要达到断绝华家暗中被人所用对付朝廷的目的,而后是借沈家与韩家的姻亲关系拿下韩家父子,顺便夺取他们手上的兵权!
“只要有了中军营在手,父皇的底气不就更足了吗?”
“中军营里尽是韩家的亲兵将领,若是拿住韩家,中军营岂非会逼宫救人?!”皇帝接口斥他,“做事也该带点脑子,不要想当然!若是这兵权有那么好夺,朕又岂需等你来告诉?”
“可越是如此,韩家就越是不能留不是么?”楚王追上去,急速地说道:“只要父皇给道暗旨给儿臣,到时候儿臣仔细布署,让韩家父子入狱之后天下人也皆无话可说,岂非就成事了么?从来富贵险中求,父皇手上如今只有一个前军营的兵力,只要能拿下韩家,勉强也能够与勋贵抗衡。
“趁着元老们现如今还能把持大局,只要事情做得不着痕迹,不露话柄,内阁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才平定未久的天下再起纷争,他们是一定会制止剩下的顾董薛三家生事的!而父亲手上兵权加强,顾董薛三家就是不交兵权也必然会服几分软,那个时候主动权岂非就落在父皇手上了么?”
皇帝深深望了他半晌,说道:“你是让朕挟元老们的软肋,瞅准他们不会让天下再起纷争,从而收回韩家兵权平衡势力?”
“正是!”楚王点头,“儿臣这也算声东击西,拿华家作筏子来夺韩家的兵权!这之中父皇想怎么待沈家,那不还是您的一句话么?”
皇帝深吸了一口气,负手踱起步来。
薰笼里银丝炭仍在轻轻地毕毕剥剥地响着,这声音落在耳里,心情也仿佛更乱了。
勋贵与内阁就是压在他心头的两座大山,他要想掀翻内阁是不可能了,只能等到他们陆续告老然后再下杀手,可是他们也都不是傻子,在退位之前必然也会替子孙后代打点好一切,说到底,元老们他动不了,他也没想跟他们火拼。
可捏着兵权的四家国公府却是如鲠在喉,让人轻松不起来。这些年他没有一刻不担心着国公们势大成虎,他没有先帝那样的赫赫战功,没有百姓的拥戴,他是二世祖,虽坐拥江山,却是个夹心饼,一面要应付内阁勋贵,一面还要平衡后宫,这种日子,他真是太厌烦了。
如果华家暗地里缅怀陈王并且勾结陈王旧部的罪名能够成立,那么借由沈家把韩家牵扯进来并没有什么难处,难的是怎么给韩家罗织一个说得过去的罪名,就算是诬陷他们韩家跟陈王旧部有勾结,也得有确凿的证据,倘若证据不足,那么反过来陷入泥沼的必是他自己!
他再吸了口气,说道:“此事从长计议。先不急着决定。”
“父皇……”
“好了。”皇帝摆手,“眼下正忙着过年的事,这件事,年后再说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4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