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476


春梅领着她们俩上前,跟她行了礼。
鄂氏忙收了脸上讶色,含笑道:“真是不错的小姑娘。”说完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合适,她们从上房出来,自然已经得过老夫人的叮嘱,索性就不说了,只与一旁的丫鬟绣琴说道:“你带着那两个上来,与春梅一起,送她们到颐风堂去吧。”
韩稷因着老太太有示下,因而上晌并没有往衙门里去,但是整个早上没见一丝好脸色。
他在书房里闷了半晌,把辛乙和陶行他们叫进来:“咱们院里要来人,往后行事大家都机灵些,要是走漏了消息,那麻烦恐怕就不止一星半点了。”
众人面面相觑。
辛乙道:“还是得想办法尽快解除这个隐患才是上策。”
韩稷站起来:“暂且先不要动。这是老太太的吩咐,老太太那边算是我如今在韩家唯一的后盾了,在我拿到虎符拿到兵权之前,我不能逼得她也站到我的对面。若是几个丫鬟你们都对付不了,那我也不必再提什么报仇之事了。”
陶行等人面上一凛,连忙称是。
辛乙望着地下,却似若有所思。
韩稷挥挥手让他们出去。又叫住辛乙。说道:“下个月郑王就该出宫了,等他一出来,咱们先挑点事让他跟楚王小斗一斗。皇后如今学聪明了。这几个月安静得很,以刘括为首的后戚也很安份。咱们可不能让他们继续安份下去。”
辛乙点头:“这两个月小的已经在刘家周围安插了些眼线,刘府往来的人客大致已有数。”
“唔。”韩稷点头,“往后这样的事情。尽量都去青芜别院里商议。你再叫几个人将别院四面宅子清查一遍,守门以及侍候的人再一一筛选。如今世子之位拿到了手。很多事情便都可以加紧步伐来了。”
辛乙正要称是,门外小厮便就来禀道:“禀世子爷,老太太屋里的春梅姑娘与太太屋里的绣琴一道带着丫鬟们过来了!”
院里近身侍侯韩稷的小厮都是自己人,此刻他的声音听起来也有些焦灼。
韩稷已经接受了事实。反倒是平静下来,与辛乙对视了眼,便就跨步出了门。
厅堂里站着一屋子人。除了绣琴和春梅,还有四名大约都在十五六岁上下半勾着头的丫鬟。虽未抬头。但听到春梅她们福身行礼,这四人便也齐齐屈膝施起礼来。
“回世子爷,那边两位是太太给世子爷挑好的,这里的芍药海棠则是老太太特意拨过来侍侯爷的,芍药海棠过来参见世子爷。”春梅是老夫人身边掌事大丫头,行动之间也落落大方,言语细声细气,很容易让人产生信服感。
芍药海棠到了跟前行礼,二人虽则娇美,但难得的是并无狎昵之色,反倒是她身后的两名丫头两眼含春,一副挺会来事儿的样子。
韩稷略略扫了眼,便就说道:“颐风堂里各处自成系统,你们来了本也没有特别的事做,但老太太和太太爱惜我,我也只好勉为其难收下你们。芍药海棠往后管着我的衣服鞋袜,浅芸青霞则照管着仓房便是。”
虽说府里有大库房,但每个主子院里也还是有用于存放日常之物的小库房。这种小库房并非存放金银帐簿之物的库房,虽说也有油水可捞,可一般看守这类库房的通常都是些底层的婆子会来争抢,浅芸青霞乃是鄂氏特意交代过要做韩稷房里人的,又怎能放到远离寝室的库房去?
她们俩有点傻眼,绣琴也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不给鄂氏的面子,遂说道:“浅芸青霞素日行事也还机灵,性子也都温顺听话,这都是太太亲自替世子爷挑选出来的,世子爷不如将她们俩挪到跟前使唤?”
她也是鄂氏的心腹,当着春梅在,就不信韩稷真能直接驳了鄂氏的面子。
韩稷转过身来,含笑望着她:“你这么擅安排,要不就你留下来替我主持内务?”
绣琴闻言噎住,一张脸臊得发紫。
春梅这里也嗅出点火药味,探究地看了眼韩稷,便退后半步看着地下。
韩稷也不再理会她们,顾自坐回椅上,端着茶抿着道:“辛乙是此处的总管事,你们往后皆听他的安排便是。没什么事了,便都下去吧。”又转向春梅,放缓了语气道:“代我转告老太太,多谢她的安排,芍药海棠我都很满意。”
春梅笑着福身:“奴婢定会转告与老太太听的。”
第357章
不对
颐风堂这里人员散尽。
绣琴出了院门便径直回了正房,恰巧在廊下遇见宁嬷嬷,遂忍不住将情况跟她细细一说,宁嬷嬷便就沉下脸来:“世子爷到底是主子,你不过是个下人,这么样随口插手他的决定,本就是你不对!也怨不得他扫你的脸面。”
绣琴更加臊得恨不能钻进地缝去。这里鄂氏听见她二人说话,便将她们招进房里,问了问情况,也不由瞪了眼绣琴。
随后她站起来,走到帘栊下说道:“他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眼下只要把浅芸紫竹塞到他身边,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接下来她们若能够成功得到他的垂青,怀上个一子半女给他,相信也没有什么好姑娘会同意嫁给他的了。”
宁嬷嬷上前一步,“倘若真有那不计较的人家愿意攀结呢?毕竟他如今已经是世子,光这身份便足够使许多人趋之若鹜的了。”
“倘若真有——”鄂氏顿了下,抬起头来:“那有什么好怕的?大不了,便要了他的命!”
此言一出,宁嬷嬷与绣琴皆不由得怔了怔。
慈安堂这边,春梅也已经将颐风堂的事跟老太太禀了。
“世子爷给芍药海棠安排了看管衣服鞋袜的差事,还说让奴婢回来转告老太太,他很满意这两个丫头。”春梅接过小丫鬟手上的美人捶,笑着坐在脚榻上给她捶着腿道。
“满意?”老夫人睁开眼,“怎么个满意法?”
春梅笑了笑,说道:“芍药海棠都是打小就跟在老太太身边的,世子爷可不是凡人,他那双火眼金睛哪里能眼不出来她们那股伶俐劲儿?自然是满意老太太调教出来能帮他打点内务的人。”
老夫人这才满意地嗯了一声。支起身子坐起来些,笑道:“他是个好孩子,你这把嘴也甜!”
春梅笑着低下头,轻轻敲打着她的腿来。
颐风堂这边,韩稷看着辛乙领了丫鬟们下去,凝眉默站了半晌,又召了陶行过来。
“老太太这边也塞来两个丫鬟。不知是冲着太太来还是冲着我来。总之不管如何,你们平日里都多注意着她们。”
说完他脸上却也没有丝毫轻松之色,他虽然不怕鄂氏他们下什么套。但这种内宅之事甚是琐碎缠人,他一个大男人成日里分心在这种事上总嫌不妥。而且陶行从前虽然常在他身边,可如今内宅有了丫鬟,他们终究在外院走动得多。又哪里顾得及?
陶行也似看出来他的忧色,进而道:“世子爷要是有拿捏不定的地方。不如去请教请教雁姑娘。”
若是别的人他自然不敢说这种话,可是辛乙说雁姑娘本事大得很,少主对她几乎言听计从,而且他也亲眼见过她对付刘俨的手段。这么着说来,她总归是有几把刷子的。而且她又久居内宅,沈家那么大。这种事上她怎么着也比爷们儿强。
韩稷光听沈雁的名字面上就一派风光霁月了,知道他们是受了辛乙的影响于是也不去追究。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挥手让了他们下去。
这些丫头迟早是要弄走的,只是中间夹着老夫人在,立马就弄走也不合适,而且他如今也找不到机会见沈雁,总不能老是大晚上的把人唤出来,也就只好先盯着,等找到机会再说了。
韩家母子这边招式过得频繁,沈家这里倒是风平浪静。
诸家的喜宴设在二月廿五,这些日子华氏她们都在议论去赴宴的事。
诸阁老身为首辅,又是开国元老,他们家办喜事,自然是惊动朝野的了。沈家在贺仪之外又添了一双半尺高的翡翠玉麟麟,两床锦帐。作为同僚来说这么样的份量已经够了,若不是两家还有私交,本连玉麒麟与锦帐都不必添的。
沈弋因为先前跟华氏说好了要去,这两日往二房来的次数也多了。不知道为什么,沈雁觉得她的精神也比之前好多了,这些日子鲁振谦偶尔也还是会到沈家来,不是寻沈宓下棋,就是去三房找沈宦谈诗论赋,精神却还是一味的颓丧。
沈雁也不知道沈弋后来见他不曾,原本不想打听,但一次两次可说偶然,次数一多却让她再不能无动于衷。
沈弋这人机心太重,在无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她兴许会与你相安无事,但一旦影响到她,恐怕你曾经完全没防备的一些东西都可以被她拿来利用。这次她突然主动提出来要随华氏去诸家赴宴,沈雁其实是有些意外的。
曾经让她多出去走动是季氏想替她物色一门好亲事,她拒绝是因为心里有了鲁振谦,现在她不但拒见鲁振谦,而且还主动提出来出去应酬,是不是说明,她其实也是在考虑着季氏的提议了呢?
沈弋跟鲁振谦的事她虽不好插手,但她总觉得鲁振谦并没那么容易好打发。
果然福娘打听来的消息说是鲁振谦隔三差五地会来府里,但是一直没跟他见面。这就说明沈弋的确是想要晾着他了,但又还没到跟他分道扬镳的地步,她到底在想什么呢?是看不中鲁振谦了?还是看不中鲁振谦的家世?想要开始重新物色人选?
沈弋越是这样变化着,她越是不动声色。
这日下晌听说顾颂从大营回来,正准备去寻他说说话,扶桑便来请她过正房试新衣裳。
每季的新衣裳都是华氏亲自画了样子着人缝制的,只除了沈宓的衣裳是她自己做。沈雁到了正房,见她只着件家常的褙子在屋里,便不由道:“还没到三月呢,母亲穿这么少不冷么?”
时间天气好的时候虽然暖和,但终究还在倒春寒的天里,往年这个时候她身上还穿着薄袄哩。
华氏笑道:“我也不知道怎么着,打去年底到如今,身子骨竟然暖和多了。你摸摸我的手——”
沈雁接过来探了探,讶道:“咦,果然很暖和。”
再看她气色,未着胭脂两颊也红润饱满,一双眼睛竟比从前还更有光采,心下一动,算了算她服下辛乙那方子也有三四个月了。再回想起这几个月来她果然已甚少窝在屋里。知道是那方子起了效,心下顿时格外高兴,趴在她耳边悄声道:“我说过辛乙是神医!”
华氏抿嘴笑了笑。颊上飞起一团粉霞,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望着地下出了回神才含笑抬起头来,说道:“去试你的衣裳罢!明儿个去赴宴的人多。你可不要给我失礼了。”
沈雁走到屏风内,让扶桑胭脂帮着穿衣。一面道:“舅母她们会去么?”
年前华夫人带着女儿们从沈家回去后,果然没两日就传来华正晴在府里怒骂潘家的消息,其实这件事原先她是不知情的,而且她也没曾见过那潘公子。因而对这桩婚事并不是很在意,反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潘家这么样作践人,她却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去。
华家的事当然没往外传。不过沈宓夫妇和沈雁总还是知道的。沈宓明着虽没说什么,但字里行间对潘家也开始有了微词。华氏不必说了。就连沈雁也觉潘家徒有虚名,不过她依然也存着疑惑,恐怕潘家是听闻什么不好的消息才会致此。
这几个月也没见到华正晴,想来这么久了也该过去了吧?
华氏道:“你舅母去,晴姐儿她们不去。诸家办喜事,朝中但凡五品以上的官员可都会捧场,潘家必然也会去的。”
为免碰面尴尬,也就不去了。
沈雁料到是这样,也就没有再追问。
扶桑把她推出屏风来,笑道:“我们姑娘长大了!”
华氏扭头看去,不由也笑着起身,上前替她理着衣襟:“可不是?说话间都十一岁了,再过两年又该说亲了。”面上满是骄傲,话里又有一丝伤感,回京这两年若不是沈雁,她哪里会过得这么顺遂?女儿就是娘的小棉袄,真到了她出嫁那日,她不知怎么割舍。
不过想起还有个比她更二十四孝的沈宓,她心里又觉没那么难过了。
说到舍不得女儿,只怕他更加舍不得吧?
沈雁对镜左转右转看了看,也很满意,这几年大户人家女眷时兴的衣裳抛去了前朝的宽袍大袖,裁剪都很合身,这么一来,就显得她个头儿高挑了许多。
华氏给她挑了身鹅黄色襦衣,加白底上绣着同色缠枝西蕃莲的月华裙,整个人看上去娇俏又清爽。又给她配了几件首饰,便就要打发她回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4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