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橄榄树(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45

  转盘上的菜很快见底,沈蓓再次拿起菜单递给李瓒,问:“要不要再加点菜?”
  李瓒说:“不用了。”
  “别客气哦,今天我请客。”
  “是么?”
  “对呀,梁城卫视上半年的优秀记者是我哦,发了一笔奖金,我厉害吧?”沈蓓嗓子甜甜的,歪着头求夸奖。
  他“嗯”了一声。
  宋冉捏着筷子,指甲掐得发白。她从没想过“优秀记者”这四个字会像此刻这般刺痛她,疼得她差点儿要流眼泪。
  好在最后谁都没加菜,一顿饭终于吃完,散了伙。
  大家聚在门口各自告别,李瓒隔着人影看见宋冉,两人的目光无意间碰上,他静静看她一秒,对她微微笑了一下。
  宋冉回报他一个标准的微笑,她眼睛闪闪的,眼里有温和,有善意,有开心,很高兴认识你呢。她笑着,一种苦涩的感觉从喉咙直落进心底。
  阿瓒……
  别再对我笑了,真的。
  她转过头去,眼圈都要红了。
  同事们按路线分坐三辆车离开,
  跟宋冉同行的是小秋和小赵,小赵是军事迷,连说了好几次没想到:“竟然见到了活的拆弹精英,哎,我当初怎么没去当兵呢。”
  小秋说:“得了吧,就你那嘟嘟的小短手。你没看见人家的手怎么样,跟弹钢琴的似的。”
  宋冉不接话。想起他站在她身边指着醋时的那一刻,手指修长,匀称,骨节分明。
  把小赵送到家,车内只剩两人,小秋忍不住叹气,道:“人生真是不公平。有的人啊……什么都是她的。”
  她没明说。宋冉的心脏却窒闷得无法呼吸,打开窗透气,七月末的夜风吹进来,仍是闷热。
  回到青之巷,她筋疲力尽。这一天太累了,或许是因为白天的高温吧,她累得整个人都没力气了。
  推门走进院子,月光撒了一地。金银花在夜里散着清淡的香。
  一丝风也没有。鹅卵石小路上月光斑驳,有一道亮眼的白反射过来,竟是那张她找了很久的纸条。
  李瓒的电话号码写在上面。
  她又悲又痛,一跺脚把那纸碾进泥土里。她下了狠力气,纸条很快揉碎了和泥巴融为一体。
  她垂着脑袋原地站了很久,忽然弯下腰去,捂住眼睛,任泪水潸然。
  她渐渐哭出声,边哭边爬楼梯上了二楼,进了房间打开灯,翻箱倒柜地把自己读书时得过的写作奖,在报社杂志社拿到过的颁奖证书一股脑儿全翻了出来。
  她一张张翻开,看着看着,泣不成声,
  “我明明比她好……”她捂住脸,呜呜地哭,“我明明比她好!为什么那个奖不是我的!”
  ……
  第二天,宋冉递交了去东国的申请书。
  她也成了台里唯一一个递申请的女记者。
  宋致诚得知这个决定时,一面支持,一面又担心她的人身安全;有些拿不定主意。
  宋冉于是告诉他罗俊峰的事。罗俊峰说能让她的书在最好的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打动了一直期盼女儿出人头地的宋致诚。
  至于宋冉,抛开书的事情,作为记者,她一直想再去东国。
  上半年去东国出差,那个动乱中的国家给她留下太深的印象。
  她想记录,更想见证。
  然而冉雨微强烈反对,不仅在电话里把宋冉训斥一通,还将宋致诚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是为了自己未竟的梦想和虚荣心出卖女儿。
  宋冉跟她讲不到一处,也不跟她吵。沉默以对的同时,半点儿不动摇自己的决定。
  冉雨微大费周章地派了舅舅舅妈和表弟冉池来劝说,冉池这个大男孩劝到一半蹦出一句:“不行我得说真话。姐,战地记者诶,你好酷哦!”被他爸妈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
  宋央也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她不愿宋冉去东国:
  “上次新闻里都说一个美国记者被绑架还被杀掉了呢,你要出事了可怎么办呀?我还不哭死呀我。”
  杨慧伦啐她:“你姐姐福大命大怎么可能出事?她那是努力工作追求自己的梦想,哪像你,一天到晚跟条咸鱼一样。操心这些还不如好好去找工作!”
  家里鸡飞狗跳了一阵,却因宋冉毫不动摇的决心而渐渐归于平静。
  八月初,宋冉乘上了去伽玛的飞机。
  那天气温很高,太阳很大。
  飞机起飞的时候,阳光折射进来,灿烂得晃人眼。她眯上眼睛抵抗,不可避免地,忽然又想起那个人。
  过去的两个月,她心里自顾自地开着花儿。多傻啊。
  她望着舷窗外大片的绿色山林和青蓝色的江水,想起六月三号那天,干燥而灰败的阿勒城。
  他拉着她在艳阳下一路奔跑,在最后一秒将她揽到怀里扑倒在地。
  那一刻她的心跳无法控制。
  可那一刻的心跳……
  或许,终究只是一场虚幻的误会吧。
第11章
chapter
11
  九月,东国中南部,加罗城。
  清晨四点天就亮了,青灰色的雾霭透着丝淡粉色,薄薄一层笼罩着这个残败而死寂的城市。
  城中心一栋四层高的房子顶层,窗户紧闭,窗子上糊满报纸。室内光线昏暗,光秃秃的水泥墙面和地板,摆着一桌一椅一床。
  一个小电风扇在床头呼呼转动,忽然,电流滋地一声,扇叶没劲儿了,越转越慢,晃晃悠悠绕几圈,终于停止。
  又停电了。
  不过几分钟,床上的宋冉醒了过来,摸摸脖子,一层细汗。
  快九月中旬了,天气还是炎热。
  这些天,加罗城的气温始终在三十五度以上,体感温度超过四十。宋冉驻守一个月了,刚来那会儿天天近五十度才是要命。
  一个多月前,东国战事恶化,平民伤亡不计其数。各国的战地记者,慈善组织,志愿者,无国界医生,以及联合国维和部队都进驻到了这个国家。
  梁城卫视也派了记者过来。几个男同事去了前线,宋冉留在UN维和部队的驻扎地加罗,负责对当地东国军民和维和部队的情况进行报道。
  她大部分时间在中国驻地内为本国军队做记录服务,偶尔去其他队伍里采访。今天刚好有特殊任务,要跟一队外国兵去执行解救任务。
  她把闹钟定在四点半,现在还有一刻钟时间。宋冉开窗透透气,看见加罗城一片灰败。她倚着窗子吹了会儿晨风,好似听着这座城市喘息的声音。
  不一会儿,闹钟响了。她收拾好自己,出了门,在古旧的楼道里碰见了东国当地的记者萨辛。
  “早上好!”他拿英语打招呼。
  “早上好!”宋冉说,“停电了,你知道吗?”
  “知道。以后停电会越来越多,习惯就好。”
  “这么看来,局面对政府军不利?”
  萨辛耸耸肩,摊着手:“你知道的,两面夹击。”半个月前,极端恐怖组织也参与进来了,给本就恶劣的东国局势添油加柴。
  “阿勒会失守吗?”阿勒城是离加罗最近的一处三方交战重镇,也是几方势力死死抢占的枢纽。
  “只有主知道。”萨辛在胸前画了个祷告的符号,指了下天。
  萨辛年纪比表弟冉池还小,才二十岁。他是首都伽玛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战争爆发后揣着相机就上了前线,说是要把自己国家的真相记录下来。他又高又瘦,眼窝深,眉骨高,面庞有着当地人深邃的轮廓。但毕竟是学生,太嫩了,为了看着成熟些,他故意蓄起胡子。
  两人今天要跟着一支欧美维和小分队去100公里外的小镇解救平民。
  萨辛不太喜欢美国人,他想去最前线拍摄东国军队的作战画面。但他毕竟不是专业记者,没那个资格。
  而同路的美国兵也不太在意他俩,一路跟几个欧美战地记者聊得欢畅。
  宋冉同一队军人还有记者挤坐在军用卡车后头,她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衣,眯眼看着车后头扬起的阵阵沙尘,有一阵没一阵地听着他们英语聊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