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北京美丽(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7

  她们公司的主攻领域是AI医疗与大数据服务。团队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是机器人医生“DR.小白”,用以给普通病人做初级诊断。
  她毕业至今,工作一年半,所有精力都花在这个项目上。由于工作突出,被提拔成产品工程师。只不过团队中这种级别的产品工程师不下三四个,也就见怪不怪了。
  时近年底,又值项目攻坚阶段,工作量巨大。
  这时候,偏偏上级瞎指挥,犯些决策性的失误,导致纪星他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推倒重建,浪费了大把时间。而作为打工者,对上级的错误也只能背地里吐槽,上班时该怎么卖力还得怎么卖力。
  晚上八点多,纪星校对完最后一张机械数据图,已经眼睛干涩,腰酸背痛。
  好在终于可以下班。她揉揉眼睛,长呼了口气。发送完邮件,周四终于过完。再扛一天,就周末了!
  纪星心情大好,收拾东西,抬头却见其他同事仍在埋头加班。
  分明是相同的工作量,人的能力不同,完成的速度和质量也必然不尽相同。
  可偏偏有些拖后腿的,却给人总在加班的勤奋印象。
  除此之外,也不乏一些精明的——效率没那么高却也没那么低,往往给上司营造认真加班努力工作的印象。而先走的人,哪怕已经完成任务,也给人早退的错觉。
  不得不说,控制好做事的速率,是门技术活儿。
  纪星瞄了眼隔壁桌的黄薇薇,她就在边工作边聊天。
  其他人也都一副加班的样子。
  此刻,纪星面临两个抉择:下班回家,留下帮忙。
  她无语地坐了十几秒后,起身去喝了杯水,上了个厕所,然后回来,问:“要帮忙吗?”
  佛系嘛佛系,渡劫嘛渡劫,多加会儿班而已,无所谓。
  她从黄薇薇那里分了点儿数据图过来,粗略估算,她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她一边计算,一边打开聊天框。
  邵一辰铁定还在加班,他在竞争对手公司,是项目主管,比纪星还忙。
  纪星叫他:“哥哥哥哥~”
  大概过了半分钟,邵一辰:“嗯?”
  她知道他忙,偷偷一笑,没理他了。
  她继续计算数据,过了大概四五分钟,邵一辰那头见她没回,敲了一句信息过来:“人呢?”
  “逗我玩儿?”
  纪星回了一个表情包:忙着呢,别吵我。
  邵一辰没理她了。
  纪星笑容放大,继续工作。
  半路,聊天框上蹦出黄薇薇的消息:“告诉你件事儿,我下午经过老板办公室,听见王磊做汇报。又把你的工作说成是他做的。这人这么恶心的!”
  纪星回了个微笑挥手的表情。
  王磊是个工程学博士,爱摆谱,爱偷懒,什么事儿不干,却特能在领导面前献殷勤邀功。
  纪星曾一度发现他占了自己的功劳,气得要死。但后来她想了一招——工作前列出project
schedule项目计划表和time
line时间线,明确分工,设置节点。定点和上司汇报。
  谁负责什么,做了什么,一清二楚。
  也正因如此,她渐渐成了领导最器重的人,继而被提拔。
  嗯。那位王博士或许还不知道。
  想想也是抱歉呐。
  她终究是披着佛衣的凡人。
第2章
  快九点了,有人陆续下班。
  纪星这才收拾东西离开。
  经过领导办公室,平时走很晚的上司今天却早走了。得,多留一个小时也没被领导看见,白忙活了。
  算了,权当错开地铁晚高峰。
  出了写字楼,CBD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像一栋栋精致的珠宝盒子。
  夜里温度更低了,纪星戴上羽绒服帽子,匆匆走进地铁站。
  这一站是繁华商业区,晚上九点多,来往的人也不少。
  但今天很奇怪,等了很久也不见地铁来,站台上加班回家的下班族们面面相觑。
  直到广播说由于运营故障,地铁停运。
  议论声顿起:“搞什么,有病啊!”
  人群里不知谁说,附近一站有人越过端门跳轨自杀了。
  议论声更大:“服了,自杀不能选家里吗,干嘛出来妨碍交通秩序!”
  不少人抱怨着打车回家又要增加一笔开销。
  “烦死了,自己死还要拖累那么多人。”
  纪星则在第一时间点开打车软件,
  迟了。
  这一地区叫车高峰,加价三倍,还得排队。
  她迅速换方案,飞快穿过怨声载道的人群,往地铁站外跑,寻找附近的共享单车。
  很不幸,好不容易找见最后一辆,也不及一个男的腿力好,被抢走。
  四站地,气温零下,走回去能把她活活冻死。
  纪星重回地铁站里避风。
  几个同样排队等车的人义愤填膺,控诉着跳轨死掉的那个人,听说死者是个年轻女性。
  纪星起初听了几耳朵,后来便没兴致了。
  迟迟打不到车,她都想自杀了。
  看手机,她排在第49位。
  她不免心情有些差了,就在这时,师姐栗俪发来一条语音:“要经过你公司楼下了,还在加班?”
  纪星抓住救命稻草:“地铁停了!把我带回去!”
  栗俪的车是一辆红色的大众POLO,经济实惠,代步正好。
  她是纪星本科同专业的师姐,没读研,毕业后进了家科技公司,她嫌做技术钱少周期长,转了市场和销售。她人长得漂亮,形象出众,又聪明伶俐,比纪星多工作四年,如今已混到公司销售主管的位置。
  她住纪星隔壁,却是自己买的房,“老破小”,首付用光了父母的积蓄,欠上亲戚一堆债,还月月还房贷。房子至今没好好重新装修过。
  但买房是栗俪做的众多明智决定之一。因为她是2015年上半年买的,那是普通人有能力买房的最后一段时光。之后房价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再也收不住了。
  而那时纪星还在读研究生。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她空有一身力量给人打工了。
  时机才是金钱啊。
  小区很旧,车位少。这时候里头肯定满了,栗俪把车停在路边。
  深夜,道路两旁的矮旧房子里,还有几家小店亮着光,为夜里晚归的人们提供食物。
  桂林米粉,黄焖鸡米饭,成都串串香,沙县小吃……
  两人钻进一家简易串串店里。店面大概七八平米,只有一张长方形的灶台,台上一长条狭窄的平底铁锅,装满汤底。各种肉蔬菜类串成一串串在里头煮着。
  已有两个小姑娘坐在灶台前吃串串。
  纪星和栗俪进去,坐在剩下的两张凳子上。老板拿出两个套着透明小塑料袋的铁盘,舀上两勺麻酱,加上辣椒油,递给两人。
  纪星从锅里挑了几串海带、鱼豆腐、魔芋丝、木耳、白萝卜,又对老板说:“帮我煮份宽粉和圆生菜。”
  栗俪道:“给我煮个方便面和油麦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