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9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8/1136

  罗信又从袖子里取出了几张纸,递给了徐鹏举。徐鹏举接过来,看完之后,脸色已经便得苍白,苦笑道:
  “罗大人,你真是够狠啊。屯田归还也就罢了,这罚金可是让徐府一下子就到了饿死的边缘。”
  “没有那么夸张!”罗信摆摆手道:“徐府维持基本的体面还是能够做到的。”
  “好吧!”
  徐鹏举很光棍,正所谓挨打要立正,手指一弹纸张道:
  “剩下的那些武将都交给我来办。”
  “劳烦徐国公了。”罗信的脸上也现出了笑容。
  徐鹏举突然好奇地望着罗信道:“罗大人,你应该也知道,侵占屯田的主要有三种人,第一种是皇亲国戚,如今你已经从那些皇亲国戚的手中要回了屯田,第二种就是我们这些武将。如今也没有了问题。第三种就是那些文官,或者是说世家大族。你要怎么办?”
  “呵呵……”罗信淡淡地看了一眼徐鹏举道:“大势所趋。”
  徐鹏举一愣,继而沮丧了起来,原本还想着看罗信笑话,看来这罗信又立功了。
  可不是大势所趋吗?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罢黜
  如今皇亲国戚和武将都归还了屯田,而且认罚。这个时候,你文官系统敢对抗罗信?
  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人就是如此,看不得别人好,我倒霉了,凭什么别人不倒霉?
  到时候,皇亲国戚和武将世家都会上本嘉靖,弹劾那些文官。那个时候,就不是罗信一个人在奋斗了,而是皇亲国戚和武将世界站在了罗信一个阵营。
  “而且……”罗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压低了声音道:“这次兵乱你还真以为会一点儿事情都没有?陛下会一点儿愤怒都没有?”
  徐鹏举的心中就是一凛。
  是啊!
  这次兵乱挑的时间正好是白莲教和张道源造反的时机,原本嘉靖帝就已经够烦的,恐怕这次会从重从严。如此,他不由急切道:
  “罗大人,你可是答应过我……”
  “没有事!”罗信摆摆手道:“武将这边你就不要担心了,包括你,既然我说过会保你们无事,那就会无事。”
  “为什么?”徐鹏举还是心神不定。
  “两个原因。”罗信伸出两根手指,先弯下一根手指道:“首先,你们退还了屯田,而是上交了罚金,这些罚金用于做什么?送给胡部堂剿匪,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有了这笔罚金,剿匪之事可以无忧。
  其次,接下来会将九卫裁军,迁移到北方。这有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基于这两点,陛下便会放过武将集团,自然也包括徐国公你。整个九卫就裁掉了,还要什么样的惩罚?便是朝廷那些文官也说不出来什么。”
  “那文官们?”
  “陛下不会放过他们的,像那几个尚书,呵呵……特别是户部尚书,管的就是钱粮,这次闹响不就是因为欠响吗?陛下怎么可能饶过他?”
  “可是……”徐鹏举有些迷惑道:“罗大人,你也是文官啊,不是说文官之间要相护吗?”
  罗信翻了一个白眼道:“犯错了就要受到惩罚嘛,而且……他们又不是我的人。”
  “哦……”
  徐鹏举明白了,这南京的几个尚书几乎都是徐阶的人,少数是高拱的人,还真是没有罗信的人。
  没有罗信的人也正常,罗信的年龄毕竟太小了,而且崛起的时间也太短了。跟着他的人都是一批四品一下的官员,尚书这个层面,自然没有跟着罗信的人。最起码目前没有。
  徐鹏举的速度很快,不到七天的时间,就交换了屯田,交了罚金。
  这可不仅仅是徐鹏举一个人,而是所有的武将系统,凡是侵占屯田的,都老老实实地交了出来,而且交了罚金。
  这一笔钱粮,足够维持胡宗宪的粮草两个月了,两月的时间,胡宗宪也差不多应该将白莲教和张道源剿灭了。
  罗信已经开始让俞大猷带兵押解粮草前往广东和江西了。
  这七天,南方的文官系统都以徐府为头,观看着罗信的举动。
  这个徐府可不是徐鹏举,而是徐阶的徐府。他们还没有向罗信屈服,抱着侥幸的心里,等待着,观望着。并没有主动交还屯田,更不用说罚金了。
  而罗信也没有举动,整天忙的都是将归还的屯田登记在册,筹集粮草,运往广东和江西。当然,他也用罚金中的一部分,给九卫发了军饷。整个兵乱已经完全平息了下来。
  当俞大猷押解粮草离开了南京之后,罗信终于清闲下来,在所有的文官关注下,罗信并没有进一步举动,而是在徐鹏举的带领下,在南京游玩。这不禁让关注罗信的文官略微松了一口气。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嘉靖帝的旨意到了。
  旨意总共有两个,第一个旨意,便如同天雷滚滚一般地炸响在文官集团的头上。
  南京户部尚书蔡克廉克扣,延迟九卫军饷,罢官,永不录用。
  南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等,包括各个衙门的三品侍郎,这次总共罢官了二十一位,而且还都是永不录用。
  几乎将徐阶和高拱在南京的官员,罢官了一个一干二净。唯独没有涉及到罗信的人,实在是罗信的人在南京也没有三品以上的官员。
  而且最令那些文官集团盔甲的是,这二十一个被罢官的官员,还有着五个人被抄家入狱了。这五个人都是侵占了屯田的人,按照罗信的话说,主动归还屯田,而且主动认罚的人,自然要宽大处理。
  比如说泾王,比如说徐国公。
  而且在京城,嘉靖帝也将徐阶叫到了御书房,严厉地呵斥了一番。与此同时,皇亲国戚和武将系统,纷纷上奏,弹劾侵占屯田的文官。他们弹劾的理直气壮,因为他们此时的手中没有一亩屯田,而且还都认罚了。
  按照罗信的逻辑,他们都是主动认识到错误,而且积极改正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倒霉了,也看不得文官好,所以他们弹劾得十分凶狠。
  文官系统顶不住了,徐阶第一个率先退还屯田,主动认罚。而且罗信也没有让他们太过为难,主动前来退还屯田的,罗信的处理方式和之前一样,虽然收缴了大量的罚金,但还是给文官留下了体面,并没有你侵占了多少年,就要上交多少年的地租。这让那些文官对罗信恨又恨不起来,接受又很难受。
  罗信并不在乎,因为即便是他们恨自己,他们也没有多大的能量了。如今可是罢免了二十一个官员,官职最小的也是三品侍郎。
  而且罗信此时琢磨的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将自己复兴社的兄弟们提升几个,毕竟这可是罢免了二十一个官员。当然,南京府的尚书位子是不用想了,连罗信如今都只是一个三品侍郎,就复兴社那些人,怎么可能获得如此高位?
  但是,尚书不行,侍郎行啊!
  这个时候,罗信想要争取这些位子,没有其他的办法,他不能和直接向嘉靖帝举荐太多,那样会让嘉靖帝认为他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是,也不是一个人都不能举荐。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调任
  毕竟在之前的南方七个总督的名单上,没有罗信的一个人。
  当然,这只是嘉靖帝和京城百官这么认为。
  没有人会认为诸大绶,王中丞和俞大猷都是罗信的人,南方七个总督中便有三个人是罗信的人。
  虽然如今嘉靖帝还没有下旨,但是从京城传过来的消息,这三个人基本上已经被定下为南方总督人选。
  在这种情况下,罗信自然可以向嘉靖帝推荐一个人来担任南京某部的三品侍郎。罗信在南方出了这么大的力,给自己谋点儿福利,这太正常了。而且这种不过分的谋利,也是嘉靖帝愿意看到的,否则你罗信两袖清风,无私无利,你罗信是圣人吗?你罗信想要做什么?
  而且罗信毫不犹豫地将罗智推荐给嘉靖帝,推荐罗智为南京户部侍郎。要向嘉靖帝表示自己的私心,就表示得彻底一些,我就是要推荐我的亲人。
  当然,罗信不会就此知足了。
  周玉和张洵都已经成为京城兵部和吏部的郎中,有了这个过渡,也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再提升一级,当然不会是两个人都能够提升,但是提升一个还是可以的。罗信思索了一下,决定将周玉调到南京兵部人三品侍郎,一方面在南京这边的兵部却是需要有一个自己人,监视着徐鹏举,另一方面,也是让周玉过来过渡一下,等有机会,再调回京城。
  不过,为周玉争取这个位子,就不能够是他罗信向嘉靖帝推荐了,这需要和高拱进行交换。他可以推荐高拱的人,而高拱作为内阁次辅,自然可以任命官员,只是向嘉靖帝回报一下。而嘉靖帝也不会管这些事情,只要不是嘉靖帝讨厌的人,也不会否决了高拱的名单。
  至于徐阶?
  如今徐阶因为屯田的事情焦头烂额,而且在内阁的话语权已经被高拱完全压制,根本不会反对,他也反对不了。能够和高拱力争二十一个名额中的几个,才是他最急迫的事情。
  这就是交换,罗信,高拱和徐阶之间的交换,对南京二十一个官员的名额交换。罗信因为自己底蕴的关系,自然会将尚书的位子全部让出去,所以即便是徐阶也不会在侍郎这个位子上太过难为罗信。
  否则,罗信完全支持高拱,徐阶都未必能够得到一个尚书的位子。
  要知道,成就一件事很难,破坏一件事却很容易。
  徐阶已经知道,南方七个总督的事情,嘉靖帝都去信征求罗信的意见,难免南京官员的名单,嘉靖帝也会去信征求罗信的意见。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得罪罗信狠了,不和罗信合作交换,罗信将名单上属于徐阶的人,向嘉靖帝说一顿坏话,徐阶就损失大了。
  所以,罗信的打算是,直接向嘉靖帝要官,让自己的小叔任南京户部侍郎。然后与高拱和徐阶交换,让周玉来南京任兵部侍郎。再调任刘文秀进京接替周玉的位置,任兵部郎中。
  忙乎了一个月,罗信终于清闲了下来。只是坐在院子里的罗信,脸上的神色并不好。
  这几年,大明的天气越来越恶劣了。
  冬天冷的要命,便是南京这个地方,就罕见地下雪了。夏天又热的要命。罗信是三月初来到了南方,如今已经到了五月,老天竟然没有下过一场雨,南方这个粮仓都眼看着要出问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8/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