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9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4/1136

  前半部分依旧是胡宗宪每天剿匪的进度,这是罗信和胡宗宪约好的,如此罗信也好每天给嘉靖帝去信,说明胡宗宪剿匪的进度。
  后面便开始抱怨,京城的谣言已经传播到前线的军队,军心已经开始不稳。让罗信赶紧想出办法,否则剿匪必定遇到挫折。一旦遇到了挫折,两个人的命运都会风雨飘摇。
  罗信方才在罗智来之前就一直在思索此事,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略的想法,便起身给胡宗宪写信。
  信的内容只有两点。
  第一点,加快剿匪的速度,只有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能够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第二点,罗信会给嘉靖帝上书,建议加快增设南方都督之事,也让胡宗宪上书,如此可以破解嘉靖帝对他们两个的怀疑。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布局
  将信封好,交给那个偏将,让他以八百里加急送给胡宗宪。
  那个偏将匆匆离去,罗智在罗信写信的时候,一直站在旁边看。这是罗信允许的,目的就是让罗智尽快的成长起来。待那个偏将走后,罗智不由抚掌赞道:
  “妙!你和胡宗宪各自上书,要朝堂尽快增设总督,便是化去了陛下对你们的怀疑。”
  “没有那么简单!”罗信轻笑道:“一旦我和胡宗宪上书,包括徐党在内,他们的目标就会转向对南方的争权夺利,都会将精力放在了争夺增设东南总督上。谣言自会过去。”
  “不错!”罗智笑道:“他们就会像见到臭鸡蛋的苍蝇一样,扑上去。”
  又和罗智商议了一下,待罗智离去,罗信开始思索着整个南方的安排。他知道自己和胡宗宪上书之后,首先嘉靖帝会放心。
  罗信和胡宗宪都表明了心迹,让朝堂增设总督,不就是在表明两个人都没有眷恋南方的心思吗?
  也就是说,等着灭掉白莲教和张道源之后,两个人就会立刻回京。
  如此嘉靖帝哪里还有心思去怀疑罗信和胡宗宪?
  他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省一个总督,那就需要七个总督,让谁来当?
  他不仅要考虑到谁适合,还要考虑到平衡。
  毫无疑问,那些世家会蜂拥而上,争夺这七个名额。嘉靖帝不会将这些名额都给那些世家来决定,否则这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吗?
  当然也不能够一个不给,嘉靖帝这一生都是在和世家争斗中度过。话说,当初的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物都没有完全战胜世家,他嘉靖凭什么?
  所以他必须寻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中又皇室和世家之间的平衡,还有世家和世家之间的平衡,这就已经很烧脑了。
  除了这些外,还要考虑怎么安排罗信和胡宗宪。
  罗信也就罢了,在罗信的运作下,嘉靖帝的心中已经认定罗信这个人并不在乎当官,而且罗信很年轻,如今也不过是二十六岁,却已经是三品礼部侍郎了。你还想怎么提拔?
  难道把二十六岁的罗信提升到从二品?
  那就真的有些夸张了,等到了裕王登基之后,再怎么提升?
  赏无可赏,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嗯!
  可以将罗信的爵位再提升一步,都二等侯提升到一等候。这在爵位上已经到了顶点,不可能封罗信为国公。
  嘉靖帝也很头疼,他现在都有些害怕罗信再立功了。
  至于胡宗宪,那就更头疼了。
  如今的胡宗宪仿佛是突然开窍了一般,雷厉风行地剿匪,而且也甘心回京,如此你嘉靖帝总要给胡宗宪一个合适的封赏吧?
  封赏胡宗宪,那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这么多事儿,嘉靖帝这么还会有那个闲心去怀疑和忌惮罗信和胡宗宪?
  那些大臣也同样如此,他们的精力绝大部分都要放在争夺总督的位置上,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打压罗信和胡宗宪。
  所以,罗信坚信自己和胡宗宪上书之后,基本山谣言就会消散了。
  但是……
  罗信也不可能就这么全无芥蒂地将南方交出去,自己辛苦在南方的布局,难道就是为了给别人摘果子?
  所以,增设的总督中,必须有自己的人,而且还不能够只是一个,他要将南方基本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俞大猷应该能够成为水师总督,镇守苏州。
  但是,俞大猷算是罗信的人吗?
  一大半吧!
  只要罗信不造反,俞大猷会坚定地站在罗信这一边,哪怕因此得罪皇帝。他的性格就是如此。但是,一旦造反,俞大猷却有一大半的可能性放弃罗信。所以,俞大猷可以算是罗信阵营中的人,但是却不能够算作罗信的心腹。
  戚继光要比俞大猷更亲近罗信,可以说,戚继光已经是罗信的心腹,但是如今嘉靖帝和朝堂的人,恐怕都认为俞大猷是自己的心腹,如果这个时候,再为戚继光争夺总督之位,嘉靖帝和内阁都不会同意。你罗信在南方有一个心腹也就够了,难道还想要有两个?
  也就是说,戚继光和俞大猷两个人中,只能够选择一个。
  罗信细细思量,俞大猷是南方水师,而水师对南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推举俞大猷成为总督中的一个,相对于推举戚继光来说,要更加的容易。
  那戚继光怎么办?
  罗信心中有些为难,一时半会儿没有想出主意。叹息了一声,便暂时将此事放下,先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铺开纸张,开始给嘉靖帝写信。
  首先便是向嘉靖帝回报胡宗宪剿匪的事情,还有自己总揽的南方政务,然后提出建议,希望朝廷能够最快地将增设南方都督的事情提上日程,一旦剿匪结束之后,那些总督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上任,或者是,可以让他们提前来上任,先在罗信的领导下,如此还有一个平稳过渡的时间,南方的军政在罗信和胡宗宪离开之后,也不会起什么波澜。
  写完信之后,又仔细地看了两边,没有问题之后,罗信便封上了信封,让人送往京城。
  这边罗信还在苦思怎么安排戚继光,却又收到了胡宗宪的信。
  胡宗宪来信的主要内容,还是讲述一些当前战局的情况,和自己的分析。但是,在后面却直爽的给罗信推荐了一个人,希望罗信能够帮忙举荐那个人成为南方总督中的一个。
  这个人就是现在的广东巡抚张中丞。
  罗信也在南方多年,对南方的文武百官都有着很详细的了解。所以,一看到张中丞的名字,关于他的资料便在脑海中呈现。
  张中丞,字正野,号百川。
  嘉靖五年进士,这绝对的是老人啊,只比现在的内阁首辅徐阶晚上一科。虽然是进士,但是却通晓兵事,历闽蜀楚藩臣,为朝廷数次平叛,战功赫赫,朝野尽知,其中在宜宾平苗乱,在楚地平湘乱,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大胜。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请调戚继光
  张中丞还曾经担任过并不侍郎,官居正三品,这个官职可是不小了,只不过后来因为被李默之事牵连,被贬出了京城,来到广东任巡抚。
  这样的一个人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具备了任一方总督的能力和名望。罗信也很看好张中丞,而且觉得这个面子一定要给胡宗宪。仔细想想可能性,觉得嘉靖帝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应允。
  毕竟这次白莲教在广东造反,就算是剿灭了白莲教,却也未必能够斩草除根,这种教义方面的东西,真的很难斩草除根。如此就需要一个熟悉广东,而且有能力和威望的人坐镇。张中丞自然是最恰当的人选。
  而且广东和江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算是剿灭的白莲教和张道源,也一定是相对于其它省份最为混乱的地方,徐阶和高拱都未必愿意安排自己的人去那里任总督,只要自己举荐,张中丞任广东总督的可能性极大。
  估计胡宗宪和张中丞也谈过,胡宗宪已经没有了未来,这是将张中丞推荐给自己,而张中丞心中也应该明白自己怎么做,一旦罗信举荐了他,他就是罗信的人,否则罗信凭什么举荐他?
  而罗信呢?
  罗信周围如今已经有很多追随者,但是像张中丞这样的高官追随者,还是非常少的,罗信也需要这样的追随者。
  罗信沉吟片刻,已经准备接受张中丞,当然他也要看张中丞的意思。如果张中丞端着架子,没有追随自己的意思,他也会帮张中丞这一次。这是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私交方面,是给胡宗宪一个面子。
  另一方面,则是为公,不管怎么说,张中丞坐镇广东,对大明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然,如果张中丞不肯成为罗信的追随者,罗信也就是帮这一次,便不会再帮助张中丞。以后大家就以正常的同事关系相处,而非自己人。
  将胡宗宪的书信收起来,便开始再次给嘉靖帝写信。还是之前的程序,最后也还是再次建议嘉靖帝尽快廷议南方总督事宜。
  将给嘉靖帝的书信写完,让人送往京城,然后罗信又开始写信。这次是给马芳写的信,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心中的内容是请马芳给嘉靖帝上书,调戚继光去北方。
  一方面,如今的马芳确实已经老了,都快七十岁了。需要一个继承者。而在历史上,戚继光确实在抗倭之后,调往北方,在北方也建立了赫赫战功。是马芳最适合的继任者。
  另一方面,是给戚继光一个交代。在南方,戚继光很难成为一个总督,他的未来在北方。
  如果能够运作成功,首先戚继光会非常满意,其次马芳也会满意,马芳和罗信多次信件交流,老人家心中很是忧虑。他的忧虑便是没有继任者。当然,马芳心中最合适的继任者是罗信。
  但是,罗信可能去北方边关吗?
  就算是罗信肯,嘉靖帝会同意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4/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