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1136

  “大人!”贺年的脸上又现出了焦急之色道:“物价又涨了,百姓已经怨声载道,有着闹事的趋势。”
  “大人!”王梓任也神色凝重的说道:“机工已经开始串联了,下官认为有六大世家的人在背后煽风点火,很可能在不久机工就会出大乱子。”
  罗信舒服地将后背靠在了桌子上,微笑着说道:“其实无论是机工闹事,还是物价飞涨造成大乱都与市舶司无关。就算酿成了大事,陛下也不会怪罪市舶司。因为当初陛下给我的权限范围只是经营市舶司,虽然我是杭州同知,但是陛下为了不牵扯我赚钱的精力,所以允许我除了市舶司之外,不用管杭州其它的一切事情。所以,如今焦头烂额的不是我,而是宋大年。”
  “那……大人为什么还要去拜访六大世家?”贺年和王梓任不解地问道。
  罗信沉默了一会儿道:“我刚才说的是陛下不会怪罪市舶司,也就是说不会怪罪你们市舶司中这些官员,但是却会责罚我。”
  “为什么?”贺年和王梓任惊问。
  “因为无论是机工闹事,还是物价飞涨致使杭州大乱,究其根本是与我分不开的。到时候宋大年不会独自抗下这个罪名,一定会把我咬下去,而且还会诉苦,说杭州府在我罗信没来之前一切都好好的,待我来了之后,一切都变糟了。他会尽一切力量将罪名推到我的身上。而那个时候,杭州大乱,市舶司也同样经营不下去。我的杭州之行就失败了,既然没有为陛下赚到钱,陛下杀我,自然不会手软。”
  “那大人……”
  “我在等宋大年!”罗信微笑道:“我就不信他能够坐得稳,无论他怎么推卸责任,他也是杭州知府,第一罪名是推不掉的,所以他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走出困境。他之前一直和六大世家合作。说是合作是高抬了他,他就是六大世家用钱养的一条狗。而如今六大世家因为要害我的原因,才闹出来物价和机工这样的事情,但是杭州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要了宋大年的命,六大世家在利益面前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宋大年。如今宋大年想要避免事情发生,就必须和我联手。所以我再等他,我可以对付六大世家,但是总要从宋大年那里弄些好处。”
  看到罗信胸有成竹的模样,贺年和王梓任悬起来的心也彻底放松了下来,贺年甚至打趣道:
  “大人想要从宋大年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呵呵……”罗信笑道:“最起码要让他以后全力支持市舶司。”
  “大人觉得宋大年会在什么时候来见大人?”
  罗信略微沉思了一下道:“三天之内吧。我这两天拜访六大世家会给宋大年一个错觉,他会觉得我比他还着急,所以他会等着我去拜访他,他好掌握主动。也卖给我一个人情。”
  “那大人还?”
  “呵呵……我这样做不是给他看的,而是给在杭州城内的锦衣卫看的,也就是说是给陛下看的。在宋大年没有举动之前,我就已经努力过了。”
  说到这里,罗信洒然一笑道:“说不定这次事情时候,宋大年的杭州知府也就做到头了。”
  贺年和王梓任闻听就是一喜,急忙站起朝着罗信一礼道:“下官恭喜大人。”
  罗信摆手笑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究竟是否能够计划成功,还要看大明那个天。”
  又过去了两天。
  杭州城人心惶惶,排队抢购物资的老百姓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粮铺的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但是不管什么商铺,不可能存货很多,只是几天的功夫,所有商铺的存货就都卖光了。而六大世家又不供货,让杭州城的百姓更加地躁动。
  宋大年这两天也连续地去拜访了六大世家,但是同样地吃了闭门羹。同时又等不到罗信来拜访他,心中焦急,但是又拉不下面子。不管怎么说他是杭州知府,正四品。而罗信是杭州同知,正五品。哪有上官去拜访下官的道理。而且前几天,他明明得知罗信去拜访了六大世家,这说明罗信心中也十分焦急。
  但是……
  他就是等不到罗信前来拜访,派人去打探,回来的人说,罗信这几天,天天和一些市舶司官员往返市舶司和码头之间,晚上还和一些同僚饮酒,吟诗作对。
  “他这是……”
  宋大年气得满脸铁青,心中实在是不知道罗信怎么就这么心大?
  但是,罗信能够等,他宋大年等不了。却又不肯去拜访罗信,便派人拿着自己的帖子去请罗信来。不一会儿,那个人便回来了,宋大年没有看到罗信,便问道:
  “罗信呢?”
  罗信说:“他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来。而且……”
  “而且什么?”宋大年已经气得身子哆嗦了起来。
  “他说……如果不是关于市舶司的事情,就不要找他了。因为当初他从京城来杭州的时候,圣上就和他说过,他虽然是杭州同知,但是却只有经营市舶司的权利,其余的事情都不要管,都属于……杭州知府的权利,自然出了事情也都是杭州知府……的责任。”
  宋大年脸色大变,他这时突然想起,当初嘉靖帝下旨让罗信前来杭州的时候,同时也给他下了一个旨意,旨意上说的正是罗信说的话。如此说来,杭州一旦大乱,所有的责任岂不是都要扣在他宋大年的头上?
  他当时就汗出如浆,这个罪责他可承担不起。他的心中浮现出怒气。这一场大乱分明就是罗信引起的,是罗信和六大世家打起来了,让他这个知府遭殃。
  但是……
  他找谁说理去?
  一旦杭州发生了大乱,他固然可以向罗信推卸责任,但是无论如何,第一罪人的身份是一定要扣在他的头上。
  “唉……”
  他长叹了一声,他不知道罗信究竟有没有办法度过这次灾难,也就是是否有办法赢得六大世家。但是他却知道,一旦罗信输了,他宋大年也就完了。
  “六大世家……”
  宋大年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眼神中还流露出一丝屈辱,想他堂堂正四品官,杭州知府,却被六大世家玩弄于鼓掌之间,最后还像一条狗一般的被抛弃了。
  这让他如何不屈辱?这让他如何不愤怒?
  在这种屈辱和愤怒之下,他的面子完全可以扔了。宋大年终于坐不住了,再坐下去,绳子就套到他的脖子上面了。立刻起身,心中暗道:
  “六大世家,你们不仁,就不能够怪我不义。”
  “备轿,去市舶司!”
  苏州。
  总督府。
  大堂的大门紧闭,在大堂内东南重要的将领都汇聚于此,戚继光也赫然在列。
  此时大堂内的气氛十分凝重,每个人的脸色都十分凝重,胡宗宪坐在上首主位,在他的身旁坐着东南巡抚阮鹗。
  阮鹗,王学门人,被嘉靖帝派到了东南任巡抚,就是为了平衡胡宗宪的权利,精明如嘉靖帝,是不可能将军政大权全部都交个同一个人。
  之所以此时在大堂之内聚集了所有的东南重将,大堂内的气氛如此凝重,因为倭寇又开始登陆攻打沿海村县了。
  而且这次倭寇攻打东南声势极为浩大,气势汹汹。是由东南两大海盗之一的徐海率领数万众登陆攻打大明。
  这还是胡宗宪一直在和王直谈判,牵扯住了王直,如果王直也来攻打大明,胡宗宪真就焦头烂额了。
  这也是王直又看到了罗信胜了一局,码头又重新开始修建了,这才按兵不动。否则他恐怕也会兴风作浪。
第六百八十二章
知府上门
  大堂内。
  气氛凝重,没有人说话,胡宗宪将目光依次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阮鹗的身上道:
  “阮大人,你怎么看这次倭寇犯边?”
  “部堂大人,恕我直言,我们大明水军已经不行了,虽然最近两年,大人一直重建水军,但是依旧不堪一战。所以我们对倭寇一直的被动的防御,他们不上岸,我们就一直没有办法。此次难得的是徐海竟然敢率领数万人上岸,这便给了我们一个歼灭他们的绝佳几乎,我们应该出兵。”
  胡宗宪将目光望向了其它将领,但是却没有人说话。胡宗宪便叹息了一声道:
  “阮大人,你可想过我们出兵的后果?”
  “不管什么后果,我们必须和倭寇一战。陛下每年花无数银子养着东南军队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歼灭倭寇吗?如今倭寇登陆,如果我们不战,何以面对陛下?何以面对东南百姓?”
  胡宗宪沉默了一会儿道:“阮大人,这次倭寇登陆,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而且他们不是像往常一样,一上岸就分成无数股,或者说是他们原本就是无数股倭寇,四处烧杀抢掠。他们这次却是汇聚在一处,很明显有着阴谋。”
  阮鹗看着胡宗宪,缓缓的说道:“部堂大人,您在畏战吗?”
  胡宗宪的脸色就是一变,大堂内的众将脸上神色也是一变。胡宗宪面沉似水,低喝道:
  “阮鹗,你放肆。”
  胡宗宪如今贵为部堂大人,统领东南,身上的气势一旦爆发,压迫人心。这要是换成一般的官员,恐怕早就双股大颤,脸色苍白了。但是阮鹗却是一个刚毅和胆大包天之人,他的成名之事,就是当年倭寇围攻杭州,杭州周围数万村民涌向了杭州,想要躲进杭州避难。但是那个时候的杭州知府贪生怕死,至百姓性命于不顾,生怕倭寇潜伏在难民之中,混进城内,下令不可打开城门,而这个时候,倭寇距离杭州已经不远了。就在这个时候,阮鹗站了出来,手持长剑命令开城门,将数万百姓迎进杭州,又亲率城内兵丁出城痛击来到城下的倭寇,取得大胜,名震东南,被嘉靖帝封为巡抚。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害怕胡宗宪?而且他对于胡宗宪上任之后,一直以怀柔的政策拉拢王直,而不敢和倭寇直面交战,心中很是不齿。在他认为,将是军中胆,你一个部堂不想着去将那些倭寇杀光,只想着通过外交手段招安,这是文人做的事情好不好?
  对于胡宗宪将罗信斩杀数万倭寇的大功拿走,阮鹗也十分清楚。所以他的心中对胡宗宪更是鄙夷,只是不管他的心中怎么鄙夷胡宗宪,但是脑袋还是清楚地知道,如今在大明没有人比胡宗宪更适合抗倭这个统领地位了。所以,对于胡宗宪冒功之事,他倒也没有去揭发。
  只是今日他再也忍不住了,徐海率领数万倭寇正在大明的领土上烧杀抢掠,胡宗宪却迟迟不派兵。
  这不是畏战是什么?
  所以,当胡宗宪斥责阮鹗放肆的时候,阮鹗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昂然道:
  “那大人为何不出战?”
  胡宗宪微微皱眉道:“皂林地势形如口袋,如果我们去的人少了,便是主动的钻入口袋,到时候被倭寇将口袋口一扎,我们一个也别想活。”
  “但是皂林却是一个险要之地,一旦我们不能够把倭寇消灭,或者是阻挡在皂林,倭寇就会直逼杭州,杭州便会再一次被围攻。府城被围,大人可想过后果?”
  众将心中都是一凛,不由将目光望向了胡宗宪,这里也只有戚继光老神在在。这要是在以往,恐怕他早就向胡宗宪求战了。但是,如今他却是做的很稳。因为他已经决定跟随罗信了。所以他如今在行动上就要征得罗信的同意,而且别人也说不出来什么,因为他这种军队原本就是嘉靖帝下旨调拨给罗信,由罗信直接领导,就是胡宗宪想要戚继光参与某种行动,也要征得罗信的同意,否则便没有权利调动戚继光。
  但是,上次胡宗宪攻打狼儿岛,却是根本没有和罗信打招呼,便直接征调了戚继光,而戚继光也没有去征得罗信的同意,便直接拔营起寨,前往胡宗宪这里报道。
  这里只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胡宗宪原本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而且他在东南经营很久,军权在握。在他的意识中,整个东南的将士都是他的,别人没有权利调动他的军队。就算将戚继光和罗青交给了罗信,那也是借,只是借给罗信,只要他胡宗宪需要,便随时可以征调回来,完全不需要告知罗信。而那个时候的戚继光也没有见识到罗信的威力,所以胡宗宪一招即走。完全没有把罗信当做回事。
  而罗青也是憨厚之人,他也想着大胜仗,而且认为杭州不会有事,当初也跟着胡宗宪去了狼儿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