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校对)第10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136

  王锡爵匆匆地来到了高拱的府上,将此事向着高拱详细的说了一遍。高拱不由摇头叹息了一声道:
  “不器这是提出了条件啊,想要他支持老夫,就必须让他进入内阁。否则,他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
  “下官也是这么认为的。”王锡爵轻声道。
  罗信解决了危机,心中轻松了下来,便摇摇晃晃像大爷似的回到了后园,进入到房间,往床上一躺道:
  “这勾心斗角的实在是太累了,真不如跃马挺枪,冲阵杀敌。”
  黛儿便走过来,坐在床沿道:“如今四海清平,没有仗给你打喽!”
  “那可不一定。”罗信摇着头道:“等我将朝廷捋顺了,孩子也长大了,我便可以和大哥,堂兄去征服世界。”
  “你的心真大!”黛儿握着小拳头轻轻地捶了一下罗信的胸口道:“对了,我父亲的事情怎么样了?”
  “这个……”罗信为难道:“起复的名单我看了,没有岳父的名字。”
  “那怎么办?我父亲还在家等着呢。”
  “唉……”罗信叹息了一声道:“这件事是徐阶主要负责,你知道我和徐阶的关系。”
  “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罗信沉吟道:“对官员的起复目前只是第一批,还会有第二批。而且在内阁,徐阶虽然是首辅,却也不能够独断,还有着高拱,马芳和严纳。
  高拱和我联盟已久,马芳和我曾经同生共死,严纳也曾为我的老上级。我和他们都能够说得上话。”
  “劳烦夫君了。”
  “说什么傻话!”罗信抬手摸了摸黛儿的秀发道:“你这几日回娘家和岳父说说,不要着急。容我想办法。”
  午夜时分。
  躺在床上的罗信睁开了双眼,双眸亮如星辰,根本就不像入睡的模样。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原本就一直没有睡,入睡的模样只是装给黛儿看,不想黛儿为他担心。
  如今朝堂纷纷扰扰,风云汇聚,而就在此际,罗信担任了礼部尚书,九卿之一,可谓如履薄冰,经历丰富的罗信,自然知道有多大的利益,便有多大的风险,在这个时候,更要谨慎。
  年仅二十六岁,登上礼部尚书的位置。礼部尚书是六部中最为重要的位置。虽然看起来权利不大,只是管管翰林院,鸿胪寺以及国子监,真正的权利远不如吏部,户部,刑部等。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礼部尚书号称储相,就如同储君一般。也就是说,礼部尚书未来都是要入阁的,这是其它五部做不到的。
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建议
  罗信知道自己的弱点,而且这个弱点十分明显。
  如果把各地州府的官员比作树枝,这京城的官员就是树干。罗信在在各地州府培植了很多力量,其中不乏四品知府,布政使等等,这些年,罗信几乎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放,很是经营了一片势力。就各个州府的力量来说,便是徐阶也不如,更不用说是高拱了。
  但是,这些都是树枝,在最重要的树干方面,也就是说在京官这个层次,罗信非常弱。他在京城的时间太少了,根本就没有培植出强有力的势力,和徐阶,高拱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究其原因,便是罗信从来没有在京城独当一面过。你没有独当一面的经历,就没有树立大旗的资格,自然就不会有人汇聚在你的周围。
  如今罗信终于竖起大旗了,成为九卿之一,那周围的京官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肯定有观望的,决定自己是否靠拢罗信,也肯定有审视的,想要看罗信的笑话,更有等着罗信犯错误的,将罗信打翻在地。
  罗信深深知道,如今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来看,一旦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想要再扭转过来,便需要花十倍的时间和精力。
  罗信不想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所以他每走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便如同白天张居正的来访。便让罗信应付得非常艰难。
  这是罗信的疏忽,他完全没有想到,张居正如今变得会如此……厚脸皮!
  刚刚摆了自己一道,抢在自己前面上书立太子,然后就主动拜访自己。当罗信将张居正接进来之后,心中便已经明白了张居正来此的目的,恐怕在张居正离开之后,便是高拱和自己生出嫌隙之时。
  好在王锡爵来的及时,让自己摆脱了困扰,让张居正白来了一趟。
  但是,罗信反省自己。自己白天就不应该见张居正。只要不见张居正,就算张居正有千百妙计,也无可实施。
  “自己还是被历史上的张居正形象影响到了啊!”罗信无声地叹息:“以后再也不能够这样了,张居正现在已经变得腹黑了。不过,不腹黑的张居正,怎么可能在历史上博得如此大的名声?
  还是自己有些天真了!”
  闭上了眼睛,渐渐入睡。
  清晨。
  罗信起床习武,洗漱吃饭,然后上朝,下朝去礼部。他很低调,没有传说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熟悉礼部的业务。他原本就是礼部侍郎,对礼部的司设,职责,从上到下的状况,以及过往都十分清楚。但是毕竟之前没有坐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有很多文案是接触不到的。这些日子,便将这些文案搬到了自己的房间,细细的查阅,了解礼部的人事变化,各项工作任务,要将对礼部的了解深入到细微,要做到不管是工作还是人事,都要烂熟于心。
  做这些工作,让罗信很疲劳。在他看来,要比打仗还疲劳。每天回到府中,张洵等四个人也是雷打不动地来到府中,罗信便和他们说起自己在礼部了解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工作。而张洵四个人也对罗信的做法提出点评,或者是出主意,务必让罗信将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坐稳了,这杆大旗不能倒。
  “不器,我觉得你有些太低调了。”海正皱着眉头说道:“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算你不烧火,却也不能够低调得像是一个隐形人吧?你只有二十六岁,正是风华正茂,锐气张扬的时期,你沉稳的如同徐阶和高拱……
  不!
  你还不如高拱!
  你沉稳的如同徐阶一般,这便是和光同尘,显示不出来你的不同,这让那些官员如何向你靠拢?
  既然你和徐阶一样,靠拢你,还不如靠拢徐阶了。”
  罗信思索了片刻,点点头道:“你说的对,我有些太谨小慎微了。”
  “还有!”云知秋开口道:“这些日子,从你回来讲述你在礼部的一言一行,我觉得你有些太过平易近人了。”
  “平易近人不好吗?”罗信奇怪地问道。
  “不器,你统领过兵,又建立过市舶司和互市。你能够告诉我做到这两点,其成功的基础是什么吗?”云知秋严肃地望着罗信。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罗信干脆地应道,这对他来说,想都不用想,已经是本能。
  “不错!”云知秋拍案道:“既然你都知道,就不能够一味地平易近人。你现在掌管一部,九卿之一,如果没有一个部堂大人的威严,那如何统领礼部?”
  “你的意思是?”
  “无论亲疏,有过必罚,有功必赏。实际上,根本不用我教你,只是你还没有转变角色。只要你转变了角色,反应过来,以你的手段,做得一定比我好。”
  罗信微微垂下眼帘,思索了片刻,抬起眼帘道:“我明白了,是我第一次主管一部,有些还没有进入角色。特别是我原本就是礼部侍郎,很多习惯还延续了礼部侍郎的习惯,没有把自己当作礼部尚书。”
  “这是最大的问题。”陶兴彦道:“你现在担任礼部尚书时间还短,哪怕你平易近人,礼部那些官员还没有习惯这种上官的平易近人,对你还有着畏惧。但是,当他们习惯了你的平易近人之后,礼部那些官员对你就失去了畏惧,变得散沙一片。那个时候,想要掌控礼部,会变得艰难。”
  “明白了!”琴双郑重道谢。
  “我问你一个问题。”张洵望向了罗信道:“你不是说,陛下已经答应让你任礼部尚书吗?”
  “是啊!”罗信点头。
  “但是为什么这么久才让你担任礼部尚书?而且还是高拱建议的?”
  罗信的脸上现出尴尬之色道:“陛下……给忘了。”
  张洵点点头道:“我在问你,徐阶为什么一直培养张居正,即便是他们之间曾经出现过龌龊。如今徐阶也依旧全力栽培张居正?”
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召集
  “因为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呗!”还没有等罗信开口,云知秋便撇了撇嘴说道。
  “徐阶又不止张居正一个学生。”张洵淡淡地说道。
  “那你说为什么?”云知秋不服气地问道。
  张洵的目光变得深邃道:“你们只要想一想杨廷和,夏言,严嵩,就应该知道了。”
  海正眉头一扬道:“这三个人的结局都非常不好。”
  “不错!”张洵点头道:“徐阶不想落在那种下场,所以他要给自己留后路,要选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接班人。一旦选中,他就会送这个人一辈子还不清的恩典,然后再尽全力将这个人送上大明权利的巅峰。如此,在徐阶告老还乡之后,那个人便不得不保护他和他的家族。
  张居正就是徐阶挑选出来的这个人选。我们现在要弄明白的是,徐阶有很多学生,为什么单单选择了张居正?”
  “因为张居正的学识和心智都极高,超过徐阶的其他学生。”陶兴彦开口道。
  “这是一个方面。”张洵点头道:“但不是关键的。我研究了徐阶这几十年的过往,发现刚开始的时候,他对张居正也没有那么特殊,他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张居正是一点点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徐阶的唯一选择。”
  “他怎么做到的?”罗信问道。
  “张居正有着极强的才干,有着极强的心智,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是当初也不是没有和张居正一样拥有着极强的才干和心智的人,但是他们和张居正的做法却完全不同。他们在显示了才干之后,便开始持才而骄,被徐阶表扬了几次,又持宠而娇。
  但是张居正呢?
  他反而对徐阶愈加的恭谨,无论徐阶交给他什么任务,原本他已经想好了完全的计划,但是却没有立刻去实施,而是在事前先去请示徐阶。等事情做完了之后,又在第一时间来到徐阶面前汇报。然后在外面还会说,这都是徐阶的功劳,他能够取得这点儿成绩,都是徐阶的栽培。这样的学生,你们说,徐阶能够不倾力培养吗?
  等到后来,因为不器的原因,张居正和徐阶起了一些龌龊。但是那个时候,徐阶发现再培养一个人来代替张居正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形势也逼得张居正不得不再度依靠徐阶,于是两个人便又和好如初,但是这一切都得益于张居正之前的十几年给徐阶留下的印象。”
  罗信沉默了片刻,望着张洵道:“你说张居正这个例子,是让我懂得如何和陛下相处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5/11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