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挥退卫士,与刘永就坐在走廊下的长椅。
没了外人,张飞才出口:“公寿,孝先器量恢弘,绝不会加害帝室。你这般丑行,徒惹人笑。”
对面椅子上的刘永正用布巾擦拭脸上的妆容,露出一点笑容:“叔父,其中乐趣外人委实难知,我又不知该如何描述。”
刘永声音平和,努力用一种诚恳的态度:“我非担忧孝先兄长,是担忧兄长为小人蛊惑,使形势糜烂不可收拾。偏偏我又不便进谏,有心无力呀。与其那样,不若做些快乐的事情。”
张飞沉眉:“与愚夫俗子相处,何乐之有?”
“叔父此言差矣。”
刘永朝西边指着:“孝先兄长麾下襄阳李衡,士家出身,以卫士随兄长左右,如今前后也就七年,亦成饱学之士。其手不释卷之名,我亦有所闻,叔父竟不知乎?”
“我以为愚夫不愚,乃无人教化之故。”
刘永说着上下打量张飞,张飞知道他在隐喻什么,气的脸色一变,起身甩袖而去。
当年汉军只有中军、后军、左军、右军、前军的时候,田信、马超的左军组成时间最短,组成之时就开始军中启蒙教育;后来皇帝的中军、后军跟进,关羽的前军也跟着军中启蒙、军中取士。
而右军,因为驻地变动,兵员也因籍贯而出现高频率的流转,没有固定的兵员。
但更主要原因在张飞,对于推广军中教育缺乏兴趣,甚至不喜欢下面人搞教育。
这跟统兵方式有极大关系,张飞以威统御军队,核心精华就是吓住麾下吏士,让他们恐惧自己的军法高于对死亡、敌人的恐惧。
如果麾下吏士纷纷启蒙,懂的思考、群策群力。
那自然会轻视张飞的统兵套路……但凡有点才华的人,自然不缺出路。
惹不起你,走还不行么?
大汉军制已经跟当年的部曲制度不同了,你辛苦完成军队的启蒙,军队抛弃你……你也只能干瞪眼。
军中启蒙?
这是要断老张家的根。
张飞气呼呼离去,刘永则坐在廊下,还能闻到行刑时遗留在地的血迹气味。
他神情疲倦,眨动眼睛望着渐渐清晰的夜空、群星,仿佛已经看到右军、张家的凄惨命运。
张飞只要活着一天,那就会拥护汉室,这是谁都劝不住的事情。
很容易被人利用,或许这种死法也是张飞本人所喜爱、向往的。
可其他人呢?
内战一旦爆发,为了扫除后患,谁敢留手?
自己是大汉齐王,不缺繁衍子嗣的女人,何苦跟张家牵连的深深?
又没心思做什么皇帝,也就不缺张家的支持不支持。
娶一个张家的女儿,这辈子就别想痛痛快快当藩王。
没人为自己筹划,只能自己筹划了。
刘永长叹一声,见闻声围上来的王府官吏,摆摆手:“乏了,好好医治王虎四人。”
“喏。”
第七百七十九章
形势
次日,张飞接见魏国使者陈泰。
作为使者,陈泰自然不能红嘴白牙说事,递上了一封监国太子曹叡的国书。
这是一封声情并茂的乞降国书,先是倾诉了父亲曹丕惨遭某人迫害,以妖法练成伥鬼的凄惨下场;又很理性的认同了父亲曹丕有罪的相关汉军檄文内容。
同时希望张飞能体谅河北四州士民,能接受魏国的请降,化干戈为玉帛。
当然了,身为人子,曹叡希望能为惨死的父亲复仇。
最后,曹叡重申人族、妖族不两立、汉室至高无上的两项基本原则。
如果张飞感兴趣可派人去邺都,能达成受降意向的话,曹叡会派熟悉关东风物的司徒王朗出使临淄,正式商讨投降事宜。
会面洽谈期间,张飞对魏监国太子曹叡深明大义的精神表示了认同和嘉奖;同时对魏主曹丕受害一事表示不知情,需要认真调查,并希望魏监国太子曹叡能提供更多的相关证据。
同时鉴于河北四州的百姓的生计,张飞表示会放松贸易禁运,并表达了对遣使访问邺都的兴趣。
受降魏国,这么大的事情绝非张飞能做主;必须与朝中达成一定默契,以求一锤定音。
而魏国退守河北后,在食盐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状况。
河东盐池很重要,但受限于运力,无法满足太行山以东的广袤疆域。
环渤海地带,以盐碱地、沼泽、烂地为主,以现在的人口分布情况来说,不具备熬煮海盐的条件。
青州,本就是产盐重地,就近供应河北。
鱼盐之利,也是春秋齐国之所以称霸的根本原因,垄断海盐的齐国向诸侯列国征税,想不争霸都难。
袁绍当年雄踞河北,支持袁谭控制青州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青州的食盐。
就目前来说,关中与河北争夺山西,即争夺形胜之地,也在争夺这里最重要的盐池。
朝廷准备动手卡北府食盐的时候,也就是北府向河东发兵的时刻。
食盐,极有可能是下一场战争的扳机。
现在呢,魏监国太子曹叡有心乞降,这种大事要反复商议、衡量,不是张飞可以独断的。
可是呢,经济贸易可以放开口子,让青州富足、廉价的海盐,去交换河北地区富裕的牲畜资源。
食盐无法提升青州的生产力,而牲畜可以。
涉及到经济贸易,哪怕是官府专营的盐要进行对外贸易,就不可能瞒住信息。
临淄驿馆,姜维如往日一般研读文档,分析关东四州的政治倾向。
到底是拥护代表先进生产力,能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不再重复两汉旧路的北府;还是拥护汉室,尊奉汉家天子。
当年北伐之际因张辽顽强抵抗,进攻势态并不顺利,军粮又无法支撑半年之久。
为避免劳师动众却无功,折损全军锐气和士民心气;在那个战略转折点,先帝放出了田信,给了北府自由行动的授权,相当于高祖时期开辟第二战场的韩信。
于是北府武装行军正面突破夏侯尚军团驻守的交通要地郾县,以超乎苏则兖州军团预料的速度向东突进,直接跑到兖州军团面前,苏则只能顺应人心投降。
北府只收编了愿意反戈参战的大部分兖州军,还有五千人放了回去,结果在杨俊率领下差点成功拥立刘协再次复辟。
兖州军团迅速溃灭,曹植的青州军团还没完成集合,只能分散在各地,各自为战沦为散沙。
曹植本人更是被田信堵在徐州的彭城,整个青徐二州的军队摄于北府军的威势,彻底萎靡失去再战的勇气。
偏偏当时田信拒绝接纳关东士人加入北府,否则青徐二州会驱逐、绑了曹植正式投降;田信也会成为大汉第二个齐王信。
正是当年田信拒绝与关东士人联合,关东士人才拥护曹植,借曹植之口拒绝了汉军的招降。
而现在这四州的士人,又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徐州人已经被先帝、大将军折磨的痛不欲生,大将军又把魏延派了过去,徐州士人、世族被压制的几乎不敢大声说话。
青州在张飞治理下,士族也属于被镇压的对象,入仕渠道、经济权益被卡的死死,还有正常的税租、徭役征发,士族们欲哭无泪。
兖州几乎成了无人区,豫州渐渐恢复,庞林对士族经济不做额外压制,只是限制了士族入仕的起点,同时推广乡小学,县中学,也在刨士族的根。
败者无人权,这四州士人在大汉治理下,属于被严重限制、迫害的人群。
对待始作俑者的北府,四州士人但凡有一点思考能力,能明辨是非,就清楚北府才是造成他们现在灾难的罪魁祸首。
特别是兖州士人险些拥立刘协成功,其中豫州、青徐三州士人也没少奔波出力气……这可是一笔洗不清的黑账。
也就注定了四州士人,起码目前十岁以上的士人,都是有一种洗不干净的‘原罪’。
他们即便入仕,也注定止步于七品县令。
如果有可能,关东士人更想拥抱大魏,而非北府。
同样的资料,姜维反复看了快三天,始终找不到关东士人可以原谅北府的切入点;也找不到北府需要关东士人协助的关键点。
就张飞、魏延、庞林、徐庶能以汉家严酷律法治理四州士民,到现在连规模大一点的反抗、叛军都无;那么今后北府接受,也能压住关东士人。
压制三十年,等两代人以后,当代士人老死、消失后,余下的士人、新士人就跟北府没有咬牙切齿、记忆深刻的仇,也就可以逐步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