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坚
曹礼的葬礼匆匆结束,配置给他的王府官吏,连同乐师共三十八人被一起弃市斩首。
配备给曹礼的王府卫士只有三个都伯,等同于汉军、北府的三个队,也就一百五十人,还是轮番当值的卫士。这些卫士依旧隶属于三卫,属于对外执勤性质,因此得以保住性命。
邺城的魏军就简单分为中、外两军,中军有又能分为三支,一支是武卫将军许褚统率的宿卫三军,即武卫、左卫、右卫。
左右卫军最先就出现在魏国兵制里,而非田信首创,田信的宿卫三亲军是近卫、左卫、右卫,还有南阳临时扩编设立番号的左近卫、右近卫。
武卫三军是魏国宿卫禁军,有别于各军;第二支是中军系统的中领军、中护军、中垒军、中坚军,即传统的中军;第三支规模较小,即传统意义上的北军五校,每校二三百人,属于闲散、清贵职务。
魏国的光禄勋只负责郎官和其他事务,不承担宫廷宿卫工作,这跟两汉不同;还有卫尉卿也不再监管宫门,也失去了管理宿卫、京畿治安兵的资格。
所以魏国军制简单明了,相对集权……谁掌握中军,谁的拳头就最大。
理论上,宿卫三军也是归属于中军的,皇帝没有中军系统之外的第二支宫廷卫队。东汉皇帝每次政变从外戚手里夺权,依靠的就是宦官、光禄勋麾下郎官组成的宫廷卫队。
郎官们是储备官员,有卓远见识,有自己的思想,哪怕不足千人……只要武装起来,最不济也能守住宫门,等待变数发生。
理论上,羽林郎、虎贲郎也是郎官,而现在的宿卫工作由宿卫三军负责,自然没必要创建汉室风格强烈的羽林、虎贲二军。
皇帝就是大义所在,皇帝发动政变……没有外戚将军能扛住这股压力,他能扛住,他的部属不见得能齐心、同进退。稍稍有几个向皇帝倒戈,那顷刻间就能攻守易势。
现在邺都,没人质疑自家军制存有隐患,整个大魏的中枢大臣们都围绕着满宠的提议展开讨论。
有人支持满宠,只要打碎马良的名望,那关羽、诸葛亮之间传承权力时,一定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目前也如满宠剖析的那样,田豫、马良是没有退路的,他们必须要打出一些战果,否则没法向汉室朝廷,向北府交待。
一个打不了胜仗的人,是没资格坐镇益州的。
即便北府不捣乱,益州、南中也不会信服马良,所以马良必须要独力博取一份军功。
马良,就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比左膀右臂还要重要,是左右腿,没有腿就站不稳,更何谈搏杀?
所以目前马良、田豫必须冒险,那主动权就在大魏,这是很宝贵的主动权,应该抓住机会一击致命,然后等待时间放任事态酝酿、发展。
可也有人反对满宠,理由也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顾虑北府的态度。
己方吞掉中部、东部鲜卑后,在新式马具作用下,实际力量远远比外界估测的要高,高很多。
有新式马具的十万骑士……给两年时间锻造装备,大魏真的能拿出来。
所以多少有点信心跟北府再打一场决战,但这需要时间休养,休养过程中不能刺激北府,如果期间北府向河东地区用兵,那大魏就会很尴尬。
河东、太原形胜之地,若是白白丢掉,那十万铁骑还没成型,就会在北府侵烧下分崩离析;可如果死守,可目前真的有些守不住。
可北府向河东用兵,大魏尴尬,难道北府就不尴尬?
所以北府不会轻易把大魏弄死,这就是宝贵的翻盘机会……因此绝对不能刺激北府,还要示弱,宁肯吃亏,也要麻痹北府,必须让北府放松警惕心。
就这样两种截然相反,又对立的论调出现在魏国中枢团队里。
曹丕可能是精神恍惚很难集中注意力去专注思考问题,只觉得烦躁……偏偏这个事情直接关系胜败,不由心中恼恨满宠。
东边平原镇夏侯楙、西边河东镇赵俨两座防线都没搞事情,怎么就你满宠一天这么多事情?
如果满宠预估错误,非狠狠惩治一顿。
这些边郡将领,还是个酷吏出身的将领,最喜欢的就是夸大敌情,制造紧张气氛,好博取、诓骗更加丰厚的封赏。
可……满宠这个家伙又不傻,怎么可能冒着掉头的风险上奏?
曹丕实在是踌躇犹豫,越是思考越是觉得乏困,分不清哪些是真正重点,哪些是看起来很重要,实际上是骗人的话。
三省重臣争执激烈,现在问谁,都是非黑即白的回答。
没有一个立意超然,格局宽阔的贴心回答。
这种事情也不能问刚到中书省观政的儿子……自己儿子自己理解,曹叡除了长得最好看外还有些小机敏,当个皇帝自然是没问题的。
可缺乏毅力、恒心,做个守成之君尚可,就现在复杂的国际形势,远不是曹叡能应付的。
就国家长远来说,坠马而亡的曹礼如果正常发展、成长,很大可能比曹叡更适合。
作为曹家三代以来长得最好看的男子,曹叡自以为掩饰的很好,可自恋、刚愎、自私、反复无情的性格已渐渐展露。
不止是曹叡,还有其他宗室近支……给曹丕一种宗室已经垮掉的沮丧、挫折感。
这一代人,远不如自己那一代人,自己三兄弟各有所长不说,其他血亲、近支里还有曹昂、曹冲、曹休、曹真这样的国家支柱;再上一代人就更了不起了,远不是第三代人能比拟的。
既然第三代人不堪用,那只好重用第二代人。
抱着这种心态,曹丕集中召见谯王曹林、单父王曹宇、寿张王曹徽,以及所有兄弟都封王,唯一没有封王的中丘公曹茂。
其中曹林是杜夫人与武皇帝的长子,相貌在一众兄弟中实属拔尖,所以很受武皇帝喜爱。其胞弟曹衮酷爱读书,性格与曹植接近,所以曹丕也亲近这对兄弟。
曹宇是曹冲的同母兄弟,在一众兄弟中表现的平平无奇不上不下;曹徽则性格张扬行动力强,喜好兵戈,仿佛第二个曹彰……只是跟曹彰比起来,曹徽不够霸烈。
唯一不封王的,却被曹丕传见的中丘公曹茂就更简单了,这是个性格傲慢、懒散、无礼的人,武皇帝在时就很不受武皇帝喜欢,现在也不受曹丕喜欢。
曹丕也不想见曹茂,这是个很危险的人,不好把握对方的底线,总觉得这家伙不高兴了会突然拔剑当场砍人。
不过也大体能理解曹茂,这是个向往游侠生活的人,只是公侯世家、帝室之家限制了曹茂。
曹茂给他的感觉,其生命意义就是找一个拼命的对象,用命去做一件他眼中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不小心成为对方的拼命目标,还传唤到面前谈话、吃饭,那有可能会发生意外。
不过也不算什么,等曹茂几个孩子渐渐年长,曹茂总能醒悟,换一种处世态度。
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国
时间不等人,曹丕招来的四个弟弟一同阅览三省重臣的发言记录,各自表情不同。
这是曹丕第一次放开他们参政、议政的限制,不知道是真心实意的放开,或是一个考验、试探?
此刻,有一种把人骗进囚牢里再杀的微妙气氛。
曹彰的前车之鉴,谁敢忘却。
见文档传阅完毕,曹丕沉眉目光看着自己鞋履顶端刺绣花簇,也不抬眉询问:“今三省枢要之臣各执一词,皆有道理。诸弟称贤、有名于宗室,至此社稷两难之际,合该出力。”
“谨唯上命。”
曹林、曹宇、曹徽、曹茂齐齐端正坐姿,因为身下是最近才流行的太师椅,所以坐端正后又起身施礼揖拜,随后才勉强统一速度重新落座。
曹丕看在眼里不做一点反应,终究不是血亲兄弟,彼此之间有一重隔阂,此间只有君臣之礼,并无多少手足兄弟之间的无羁、坦荡。
他这里不开口,四个人稍稍迟疑,曹林见另两个人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遂表态:“陛下,门下省裴、傅、刘三公意在击破马良、诸葛孔明之势,使汉今后自乱,此利在夏王。余下董、蒋及中书省、尚书省诸公意在匡扶马良,使诸葛孔明今后执掌朝政时能压制夏王,利于国家施展长短。”
曹丕微不可察的轻轻颔首,裴潜、傅巽、刘晔是支持满宠的,以主动的方式击败马良、田豫,使汉室下一轮执政交接时出现不稳。
汉室执政不稳,有可能会昏头、采取极端手段,有可能形成汉、夏之间的公开对立。
其他董昭、蒋济、孙资、刘放、陈群的意见就是保守、示弱,帮汉室朝廷内势弱的诸葛亮、马良一把,借助他们的力量压制北府。
同时让满宠吃一场败仗,向北府示弱,也方便满宠掩饰锋芒……满宠已经是名震敌国级别的国家宿将、方面大将。
将领就这样,上面的重将、宿将、名将不退下来,下面的新人就无法出头。
满宠一把火灭孙权一国,是目前与司马懿、张郃、曹真齐名的四大国家支柱之一……至于第五个支柱、曹丕四友之一的朱铄,目前处于病重状态,很难再为国家出力、解忧。
去年吴质还耀武扬威存在时,魏国有六大柱国,当时领头的就是吴质,排序垫底的是张郃。
曹丕精力涣散,已经无法专注、深入思考问题,又不相信三省重臣的单方面言论。
现在曹林做了个简单的分析,让曹丕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这种状态不能表现出来。
他依旧一副阴郁、死气沉沉,仿佛一切都在掌握的模样,问:“诸葛孔明之才,比之夏王如何?”
曹林稍作迟疑,按着心里话回答:“夏王身兼项羽、韩信之能,当世无双,力压三国自成格局。诸葛孔明有管仲、乐毅之才,兼有萧何、张良之能。臣弟以为,就延续汉室社稷而言,诸葛孔明当有三成把握。”
“嗯,此人不可小觑。”
曹丕深以为然,自汉中决战以来,汉军每次出征都是极限作战,在后勤断绝的边缘线活动,仿佛悬崖边跳舞的优伶。
每次大家以为汉军储备、后劲不足准备动手时,汉军要么变出一批救命的粮秣,要么就有田信打出不讲道理的战术极大成功。
这些年如果没有益州的后勤补给,以汉军高强度的作战方式,早就崩了。
这些年如果没有田信每次迅速打开局面,以汉军的疆域面积、人口和战争储备……哪怕诸葛亮再能,也会被魏吴联军一表一里联合折腾到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