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692

  如果没有粮食,人口越来越多的关中,迟早会为了那一口吃的,无休无止的砍伐林木、开拓耕地,直到环境崩溃……开垦再多的土地、良田,失去水利灌溉,也会成为旱地、龟裂的荒原。
  这个过程里,保证府兵的战斗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府兵有战斗力,关东才能源源不绝向西运输粮食;外部输入的粮食可以让关中主要人口从事其他行业,而非农业。
  否则关中百万人口,最少要投入九十万人从事农业。
  手工业也是工业,减少农业人口,关中可以发展其他行业,积累先发优势。
  关中地区少农业,广袤荒野可以进行牧业发展,为关东四州、南方提供耕牛、农具;相互补助,互通有无,利于长远发展。
  最后关中、北地、上郡一带减缓农业开发速度,自然能减少黄河泥沙淤积速度,进而降低关东四州的水利支出。
  田信隐约记得一种说法,大朙朝的河南布政使司税款几乎都留在地方开支,一半是固定的地方财政开支,一半是给朝廷,朝廷又转手用在河南的河政维护工程上。
  不管怎么样,只要木轨修通,漕运能跳过三门峡这个大坑,关中就没必要过渡开发。
  只要休养生息一代人,用木轨、铁轨一点点修出去,凡是轨道所在,皆是诸夏之地。
  田信发展思路捋顺,对北府军吏来说就简单了,按部就班执行就行了,至于后果会怎么样……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对于底层吏士、百姓来说,其实对什么计划不计划的没什么感触,都是生活。
  计划的好坏,能否行得通,对他们来说有些遥远,即便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也不容易察觉其中的区别。
  关中的规划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田信、北府也有相关议案。
  可这些预备议案里,可没有魏延这五千西府兵的位置。
  魏延稍稍整理发须,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后就来寻找田信,他不来,田信也要设宴邀请。
  只是魏延来的有些快,看到昆明渠两岸近乎三万人在劳作的景象。
  两万河北、河东籍贯的降军解除武装后立刻投入生产中,与他们一起劳作的还有田信的亲军三卫。
  更多的诸胡俘虏……则被田信一口气贬为自己的奴隶,反正这些部族吃这一套,连吴质都能初步驯服这些人,自己没道理失败。
  前后大概有匈奴、羌氐、月氏秦胡、杂胡、河西鲜卑之类近乎十二万户游牧、半耕半牧的人口被他吞了。
  换言之,这十二万户人,及他们的牲畜,都将成为田信个人的财产,不会出现在朝廷的战报里,也不会交予朝廷处置。
  十二万户人,不需要极限动员,也能轻易凑出十万大军。
  其中最少一半人口要拆分出来,逐步融到北府这个大家庭里;就各种坊的生活方式,一代人内就能完成同化。
  余下六万户也以坊的方式规划牧场,分置各处……不会有人向他们收税的,作为田信的奴隶,谁向他们收税,就是跟田信收税。
  所以他们牧养的畜力,自然是田信的产业,想拿走就拿走。
  可这种事情总要有个限度,如何挤牛奶是一门艺术,总之得让这些人吃饱肚子,先过几天好日子,再一点点收取养殖的利息。
  魏延还没见到田信,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
  追随先帝以来打了很多的仗,参战规模最大的就是汉中之战,可汉中之战极少爆发正面决战。
  他接手汉中又是一个无人区,因此广袤、平坦的昆明渠两岸三万余人劳动的场景,让魏延……大开眼界。
  至于十万人决战的大军团场面……抱歉,魏延没经历过。
  以至于他这个征西将军,在北府中高级军吏眼中……水分有些大,自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由衷的敬重。
  很快魏延看到了田信,田信的确在昆明渠巡视冬麦种植工作,也的确在规划新城。
第六百零二章
番号
  田信早已命人准备宴席,位置就在他大营所在的浐水西岸的一片高地。
  平原上的高坡一般称之为坂,这里被称之为浐坂,名字不好听,因这里能望见长乐宫废墟,被田信改名为长乐坡。
  算是周围的制高点,成为田信的幕府本阵所在。
  至于长安城,虽然经历过钟繇的治理,可关中之乱时马超曾夺取长安,又经历了一场战火。之后曹操经营重心不在长安,所以没有进行修缮。
  汉中决战前后,曹操只从关中汲取人力、物力,哪有多余的力量修缮长安?
  关中人疲于奔命,更不可能去修缮宫阙楼阁,因此长安内外、周围的宫城多已成了废墟,且城墙坍塌、败坏,除了一个响亮的名头之外,再没什么有用的东西。
  一座废墟都城,田信自全歼吴质雍凉军团后,就没去过长安城,自然不可能去打扫、拜谒前汉宗庙。
  与魏延一前一后抵达长乐坡,田信也更换礼服,是圆领大红敞袖金龙过肩常服,头戴折角翼善冠,与饥肠辘辘的魏延正式会面于帷幕中。
  算是初次见面,田信对魏延还是抱有一定好感的,老丈人也没少夸过魏延。
  只是魏延性急,刚见田信坐下,就问:“末将在汉中久闻陈公威名,又听人说陈公与曹丕颇多书信交流。今陈公得关陇如虎插翼,实不知陈公意欲为何,末将窃不自安。为朝廷社稷,末将斗胆,还望陈公坦言。”
  帷幕正中篝火前,被俘的韩龙一身粗布短衣,正缓缓摇动木架,架子上烤全羊已然入味、快要熟透。
  边上一同参加宴席的北府军吏俱是色变,目光不善落在魏延脸上,魏延身子微微前倾,略扬起下巴,一双眼睛明亮亮,等待一个答案。
  “不愧是文长将军,对陛下忠肝义胆,敢为人先。”
  田信说着眼皮垂下:“陛下光复汉室之伟业,因时疫中道崩殂。我北府吏士受吴质阳谋毒计所迫,在家国、忠孝之间已作出选择,再无退路可言。文长将军实乃明知故问……何况,我陛下之婿也,自会善待宗室。”
  略有伤感,田信抬头看面容渐冷的魏延:“文长将军,若是能选我想要的,宁肯要千年世家。”
  “大将军可知这番心意?”
  “应能知晓,不过我出兵武关时,自知已无退路,今后不入江都半步。”
  田信说着右臂抬起指着西北二十几里外的长安:“汉室西京就在那里,我破吴质已有十日,不曾去过长安。除大将军、大司马之外,我也敬重丞相、子龙将军,若在一日,我一日是汉臣。”
  魏延神色微微缓解,又问:“我闻陈公曾与大司马协商,欲更改西府番号?不知如今,可会遵守约定?”
  按照与张飞的新约定,田信拿到北府、西府、南府番号,魏延的西府更改番号为卫府。卫府,顾名思义,是司职京畿卫戍的府兵。
  如果魏延所部更改番号,那么理应在长安附近军屯,毕竟这里是大汉西京所在。
  这也是当时协约的主要细则之一,田信不沾染长安,由魏延负责戍守。
  长安哪怕沦为废墟,那也是汉室西京之所在,自有号召力在。
  魏延所问,田信略作犹豫,就说:“自会遵守。文长将军若是乐意,不妨与我一同上表江都,申明此事。”
  军人也是人,魏延所部西府如果要屯戍长安,那西府许多府兵就要从汉中带着妻小离开,来长安定居。
  很遗憾,西府的凝聚力有限,西府吏士籍贯多在益州,让这些人背井离乡到汉中戍守、军屯已经是很为难人的事情;如果再强迫这些益州人迁徙到长安军屯、戍守,绝对没几个人愿意。
  因此,愿意跟着魏延到长安戍守的西府兵,规模应该在两三千人之间。
  这些府兵的籍贯要么是关陇地区的,是当年逃难去益州的东州人;再要么就是跟着刘备、魏延入蜀的老兵、乡党。
  换言之,这批人肯定就在魏延军中,他手里这五千人,还会进行一次分离,将益州籍贯的吏士分离出去,遣回汉中。
  不然的话,这些人也迟早会逃回去。
  那么问题来了,魏延手里就两三千老兵,长安又是废墟,他怎么戍守、军屯长安?
  见田信肯松口,魏延神色释然,当即拱手请求:“末将也知军中储粮不充,会遣返部分吏士回归汉中。归程足有千里,还望陈公拨付干粮。若储粮实在紧缺,这些吏士可听由陈公调派,待明年开春后,再行遣返。”
  “好,今日宴后,文长将军回归本军整理军书,待朝廷诏书下达,就更易番号。”
  田信说着举起茶杯:“请。”
  魏延也举杯,神情沉重:“陈公,请。”
  负责烤羊的韩龙开始分割烤羊,为魏延切下整个羊颈骨肉,羊脖颈是经常活动的部位,肉虽藏在颈骨中显得少,可却是口感颇好的。
  而田信独享一条羊腿,伴着粗粝糜子烤饼享用,思索魏延、朝廷的破局之策。
  不用想,首先是朝廷的财政支柱之一的蜀锦;今年老丈人能想办法给张飞凑了十万匹蜀锦,那明年也能想办法给魏延凑来两三万的蜀锦。
  蜀锦就是硬通货,魏延手握蜀锦,自能换来许多物资,进而经营长安,逐步修缮,使之恢复西京气象。
  好在自己不喜欢蜀锦,对这类奢侈品缺乏兴趣……每年按比例分给自己的蜀锦也勉强够内部分配。
  蜀锦、美玉、金银、漆器、象牙制品、宝石、宝珠等等之类,似乎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细细嚼着烤羊腿肉片,田信思索自己的破局之策。
  自己修筑的新城,肯定能取代旧的长安。
  只要按着规划走,新城就不会落后;网格化的管理,是大势所趋,可以跟后续的发展达成完美衔接。
  魏延不算沉默寡言,是个喜欢当话题人物的人。
  可眼前真的不是他自吹自擂讲故事的时候,田信都在那里静静用餐,其他人也就低声交流,细细聆听就能判断这些人聊的还是公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6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