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校对)第856部分在线阅读
若非是活不下去了,没有几个肯往这片地儿跑的。
苦寒之地虽然是地力充沛、物产丰富,可也意味着需要深耕啊。
张小公爷很清楚,大明对于这些地区的忽视才是最终让鞑靼、女直泛滥起来的原因。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是要不断的提人口填充边关。
历朝历代都曾想做类似的事情,但手法粗暴且低能。
比如大明朝,采用的就是直接迁徙富户。
这特么……能好使么?!
搞得怨声载道不说,还闹的一地鸡毛鸭血、哀鸿遍野。
这也是明朝前两位皇帝太小气,又蛮横的性子造成的。
张小公爷与他们所不同的是,多了数百年的见识。
他很清楚直接迁徙富户这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对国家造成伤害。
且他们是被逼迫来的,又怎么肯一心留在此地开发?!
亚圣在《孟子·滕文公上》里,是怎么说的?!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就是说百姓若是没有固定的财产,他们是一切随心随性的。
他们一旦随心随性的话,就会放纵自己的恶。
为了蝇头小利、一己私利,可以无所不为。
其实亚圣的这个观点也并没有什么错处,后来被定性的“留忙无产者”其实就是类似于此。
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固定职业,那么在蝇头小利的驱使下他们违法犯罪的几率无疑大增。
而他们有“恒产”,就是有相对固定的资产和工作的时候。
他们想要触犯律条,就会极大的考虑到一个问题。
如果事情暴露的话,那么自己将会面临着什么。
想要让人主动的来这里、扎根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们恒产!
大明历史上的中后期,本来就因为土地问题尖锐导致大量的流民出关。
清末更是如此。
有了这两者的先例,张小公爷还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那他真的可以去死一死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那些流民、家仆等无恒产者在关外有恒产。
那些大家族们肯定不愿意迁来这里,但流民不一样啊!
这个时代里即便是出现灾荒,也会流民遍地。
将这些将来可能变成流民的族群,迁徙到关外来让他们开发关外何乐而不为?!
也只有他们才会因为有了恒产,而拼死的支持大明。
因为大明才会给他们足够在这里生存下去的勇气,也只有大明是他们的依靠。
只要有大明的支持让他们站住脚跟,那么这片关外便不会再可能崛起其他势力。
“去吧!让某看看,你们海西女直是否有资格让我向陛下报功!”
张小公爷的这一句话,让扬古直接面皮涨红!
一路走来他可是亲眼看到了大明军伍的强悍,尤其是那两万余鞑靼精骑。
直白的说上一句,他海西女直的这点儿人马在人家那里也就是一个向导领路的本事而已。
真论起作战来,无论是鞑靼精骑、黑甲精骑还是张小公爷的车营。
哪个要灭了他们海西女直的精锐,那根本就是无压力操作。
他们现在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当个向导而已。
向导能值多少钱?!这关外之地,野人女直也能做向导啊!
想要更高的地位,就只能如同张小公爷所言——搏。
他们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这条命就是他们现在能够拿得出来的。
论及丰饶,关外不比关内。
有些许物产,比如东珠什么的。
可这些换不到,国朝给他们的爵位和尊重。
一如张小公爷所说,他们需要用血来证明自己对国朝的忠诚。
如此才能够换得国朝对他们的信任,和赏赐。
此时大明虽然不及洪武永乐巅峰时期的强大,但在关外还是有着极大震慑力的。
这会儿谁跟他们说:别投靠大明啊!回头你们子孙里能冒出一个取代大明夺天下。
那估计这些女直们二话不说,直接把人捆了就送山海关去了。
“您且瞧好了!我海西女直,无一不是好汉!!”
说着,扬古一咬牙带着几个亲卫便隆隆冲下了楼台。
张小公爷缓缓的收起了千里镜,看了眼扬古的背影。
随后摆手让身着甲胄的小周管家过来,命他如此这般……
而楼台下,扬古很快的呼喝起一群人马。
隆隆的便要杀将出去。
便是这个时候,小周管家打马而来。
“大人且留步!”
眼见小周管家肃然而来,将一柄华丽的战刀双手奉上。
“此为我家少爷蒙太子厚赐之刃!我家少爷让我交予你,望你可亲自将此刃交还太子殿下!”
这话直接叫扬古的脸,“噌~”的一下涨红了!
卧槽!还有比这更好鼓舞他士气的东西么?!
大明帝国太子殿下钦赐的宝刀,意思只要他立下功勋能够见太子去!
沃日尼玛!合该我扬古祖宗保佑要发达啊!
拎上了战刀扬古嗷了的便嚎了一嗓子:“且随我杀出去!!”
“海西的男儿们!莫要忘了,我们是太阳的子孙!!”
跟在他身后的海西女直们顿时眼珠子就红了,嗷嗷的叫着抽出弯刀来咆哮。
这里还有个典故,就是建州和他们海西一直不对付。
建州那边最大的是觉罗家,觉罗在女直的话里是“金子”的意思。
而“叶赫”则是太阳的意思。
当时两家相争,觉罗家就说“我们是世上最尊贵的金子,你们该臣服于我!”
叶赫家对此的回应是“我们可是天上的太阳,你们不过是地上的金子!是你们该臣服。”
反正双方就这件事情打过嘴炮,而这“太阳”的自诩也成为了海西叶赫的象征。
多年流传下来,叶赫干脆就自称是“太阳的子孙”了。
海西部族也没有认为这有啥不妥,反正大明很少干涉他们的事宜。
关起门来他们怎么叫自己,大明完全就不在乎。
这实际上也是大明很多时候对待其余属国的方式,明面上臣服就是了。
背地里暗自称王甚至称皇的,其实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