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校对)第7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3/1049

  《册府元龟》说当时是“无不勇放赴敌,争从召募。矜其普力者不可胜数,或引佩刀刺股以示勇决”。
  这尼玛!为了展现自己勇武,不惜佩刀刺股要从军。
  为何会如此?!因为隋末唐初,这样由贫民通过军功进入高官行列、特权阶层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最为著名者,莫过于薛仁贵。
  所以为了得到入伍的权利,他们不惜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勇武。
  张小公爷希望的,就是将这种情况继续。
  “盛唐多年军威赫赫,平辽东、西域更破铁勒等,治西域竟达近百年!兵锋何其之强也。”
  密奏上的话说的弘治皇帝是热血澎湃,哪个皇帝不想文治武功双丰收啊?!
  谁坐了皇帝以后,不想要千古留名啊?!
  哪怕是昏君,都有着青史留名的梦想。
  但这玩意儿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弘治皇帝是感觉自己正在一步步的靠近。
  加大对国防军的投入,加大对国防军的控制与支持!
  这就是他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汉末唐末门阀、节度使之乱,何以生耶?!乃军权旁落,皇恩不抵之过也。”
  “我大明如今佐以军官学校、军事学院,军中将校皆出天子门下!”
  “其月银、家中所赐,皆出于天子!如此,何有反心?!”
  “便是有心生逆意者,又有何人肯从贼?!”
  弘治皇帝读奏至此,就差拍案叫绝了。
  可不是这个理儿么?!
  军伍上下所有高级官佐尽数出于朕之门下,便是有几人心怀不轨又如何?!
  他们能拉拢到多少人?!
  何况张小公爷业已做了规划,首先就是将校调职。
  每年一评,三年必调。
  士卒者服役五年无晋升,则退役归乡。
  且士卒服役尽数为异地,这保证其不会为乡里所扰。
  另外则是让他们上官即便是有反心,从贼者亦多考虑家中会否被牵连……
  这些事儿直接把整个国朝带军部,和弘治皇帝都拖住了。
  明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搞定的,所以现在没人来打搅张小公爷。
  可没人来打搅,并不代表就真的平静。
  “砰~!”
  草庐亭前,张小公爷面前的那张号称“刀斧不进”的蚬木矮几发出了“咔嚓~”的悲鸣。
  妙安、足利鹤她们全都给吓住了,从来不曾见过张小公爷发这么大火。
  这蚬木矮几乃是米鲁专门寻人打制回来的,说是打制的时候凿子都坏了好几把。
  张小公爷对这矮几,也是颇为喜欢。
  可如今上面被张小公爷一巴掌,给拍出一条裂痕来。
  “这都是谁注的!!”
  便见张小公爷的草庐亭前石板上,唐伯虎、徐经等人“哗啦~”跪了一地。
  “这是……这是弘文注释院中‘十五鸿儒’所注,您看的是范本……”
  王守仁此刻也是很慌啊,自家少年恩师一旦怒起来……
  他是真曾经杀过血流成河的人物呐,若真被惹毛了的话……
  “备马!去弘文注释院!!”
  没有再与这些个徒弟们废话,张小公爷豁然起身双目竖起。
  听得自家少年恩师的话,瞬间唐伯虎他们便知道这事儿要遭。
  自家这位少年恩师平日哪怕是出门,也都多乘马车。
  且低调到不能再低调的那种,除非某些场合否则尽量不露脸。
  主要是粉丝太多了,如果露脸的话上哪儿都被堵着。
  然而这一次他居然不管不顾,准备要骑马前往弘文注释院了。
  可想而知,自家的这位少年恩师已经气到了什么程度。
  姬武将们不敢怠慢,赶紧将玄骝牵了过来。
  看着这匹熟悉的黑马,张小公爷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上马!走!”
  本来以为自家少年恩师的心火熄了些,然而看着小公爷顺手就拎过来一条棍子。
  唐伯虎他们几个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尼玛是要砸场子去了啊!
  然而张小公爷已经一声低吼,打马“轰隆~”杀了出去。
  恩师都杀出去了,他们这些个弟子哪里敢怠慢?!
  赶紧呼喝着让人牵过马来,拎上校场的棍子便往前扑。
  桃林之外不是路过的诸家莺莺燕燕们,此时瞪大了眼珠子张望着。
  因为那平日里几乎从不开门的桃林大门,竟然“吱呀呀呀~”的打开了。
  随即便见得一琳琅如玉,面冠如璧,风姿有若嫡仙一般的少年风驰电闪而出。
  那少年的身后则是跟着好些穿着火红色铠甲的骑将,顿时这些个女子们捂住了嘴瞪大了眼珠子。
  望着那少年人竟是一时之间失语,甚至那少年人从她们面前飞驰而过都没有反应过来……
  “啊~~奴奴见到螭虎公子了!奴奴居然见到螭虎公子了!”
  等战马飞驰而过好一会儿了,才有尖叫声喊起。
  “可……好像螭虎公子生气了,不知道谁让他生气了。”
  “嗯!让螭虎公子生气的人真该死!但是,生气的螭虎公子还是那么好看~!”
  “啊啊啊啊~奴奴要死了!他怎能生的如此好看!”
  张小公爷是听不着这番一轮的了,他现在脸色阴沉一心只想杀往弘文注释院!
  弘文注释院里,湛若水脸色有些颓废。
  他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台上,低头叹气。
  他都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跟其他人争论了,为的就是注释的问题。
  这次的注释不是没有争论,而是有非常大的争论。
  尤其是对很多断句上。
  比如多数鸿儒们赞同的《论语·泰伯篇》,其中那句“民可使其由之,不可使其知之。”
  这个断句站若是觉着很有问题的,夫子的原话怎么可能是这样?!
  这不是愚民之说么?!
  然而对方很快的又搬出《论语·阳货第十七》,其中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做反驳。
  且他们人数众多,湛若水完全争辩不过。
  想要拂袖而去,但看到他们笑吟吟的表情湛若水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们就是要排除异己,就是要党同伐异!
  若是自己现在就走了,那就真遂了他们的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3/10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