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情况还好。”傅展说,他们在马路边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梵蒂冈是不会为游人设置长椅的,圣彼得大教堂周围也没有可以小坐的地方,他打开背包开始检查内容物。
“哦?”
“我们在巴黎约定过,如果没人盯梢,就在大殿里见面。有人的话,在美术馆,监视规格高的话,雅典学院——如果盯梢非常严的话,西斯廷礼拜堂。现在,既然他本人没来,而是派了个小家伙,又在雅典学院前,那情况就和我们猜得差不多,他肯定是被盯住了,不过,情况还不至于不可收拾。”包里装着钱,护照(李竺瞥见以后心底顿时一阵放松),还有些化妆油彩和工具,傅展拿给她检查,又掏出一把钥匙上下抛了抛,“现在还不适合直接转移去领馆,得等他们讨论过再说,不过,我哥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一间安全屋——和H说得一样,罗马的旅馆已经不是很安全了,他们能查到,而且,听说有什么新的风波也在酝酿中,他让我们住过去等几天,以后的事他会安排,就不用我们操心了。”
这是他们现在能得到的最好待遇了,李竺想不到任何不答应的理由:他们本来就打算把U盘交给傅展哥哥,就此接受安排,避开风浪,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否则,“不去那里我们还能去哪里?”
但傅展的语气听起来却蛮不是那么回事,李竺不禁脱口问,“不去那里,你还有什么打算?”
旅馆不能住,安全屋不去,总要有地方栖身吧?她看出了他的打算,傅展倒不怎么诧异,对这个问题,他也只是微微一笑,显然早有准备。“别忘了,U盘还需要密码——而安杰罗可不知道我还有一个在领事馆工作的哥哥。”
他们本来就准备设法在罗马拿到密码,这确实也算是个有力的理由。不过,问题也依然很现实,CIA还在无孔不入甚至更加疯狂地追击着他们,听起来似乎也正酝酿着和巴黎类似的大型活动,届时,罗马的每个角落都遍布着危险,他们又该在哪里躲避无孔不入的棱镜?
——傅展微微笑了起来,如果李竺记性不差,她就会发觉,这一笑和他请她吃法式大餐那一次,很像。
第44章
罗马(2)
意大利罗马万神殿
一出了梵蒂冈,
罗马就多少显得有些尴尬起来了——这城市毕竟是意大利的首都,
现代化在所难免,可为了保证圣彼得大教堂是城内最高的建筑,
整个罗马都不见高楼大厦,
几层高的小楼和古罗马斗兽场尴尴尬尬地挤在一起,彼此都不丑,只是很不配搭。意大利的所有城市似乎都停留在六十年代,建筑物也算风韵十足,
找准角度的话照片会很好看。遗憾的是角度经常找不准,
这主要是因为镜头里的游客永远都是那么多。
现在,
又多了难民,
不知出于什么考虑,
罗马市政府把难民营建在了景点边上。就在万神殿附近,纳沃纳广场不远,距离四河喷泉与莫罗喷泉步行不过十分钟,
铁丝网和大片大片的塑料搭板围出了另一个世界,普通市民绝不会涉足此地,
家就在附近的人们自认倒霉,被迫承受陡然上升的犯罪率,这里的房价应声而落,警察也很少走进来维持秩序。就在2000年的文化瑰宝边上,这里是另一个少有人关注的世界,他们说的是另一种语言,吃的是另一种食物,
管着他们的并不是意大利政府,而是背景暧昧的基金会,整个意大利难民营的流动速度很快,人们来了又走——有时候还会再回来,他们来自叙利亚、也门,大体来说,全是中东那场战争的受害者,或者至少在官员们盘问时是如此。
难民营里的味道一定不会太好,传说德国人给难民提供成套公寓,不过至少在这儿,厕所和浴室都需要公用,还老坏。人们住得也很随便,新来的难民只能睡在帐篷里,那些用三合板随便搭出来的小房子,专属于年轻力壮的男子,或是整个家族偷渡过来的大团伙——这儿的秩序大概就和所有蒙昧时期的社会差不多,力大称王,人们凭着口音和部族各自抱团互相倾轧,各自的团伙内也存在鲜明的等级制度。唯独好的一点是这儿不会出现流血冲突:真正有这个胆量的人都出去了,他们晚上就睡在特米尼火车站外头,那里是原来是一群群黑人的地盘,还有意大利本地的Homeless,一年以前,一个流浪汉还能占据一格,用纸箱给自己搭建个容身处,现在那一带已经拥挤得像是大通铺,一到晚上就有成排人整齐地躺在一起,活像个男子宿舍。
他们白天在干什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没人大声抱怨,这属于政治不正确,在知识分子较多的大学,会让你受到同学的鄙视。
男子宿舍,这词也适用于难民营,这里的男女比例高达9:1,大部分妇女儿童都受不了漫长又艰苦的海上逃亡,能活下来的更多是年轻力壮的男性,这也让娈童行为(即使孩子也一样少)与同性间的性欺凌异常普遍。当然,更直观的结果是,难民营外,流莺的数目显著增加,难民总是有些手段搞钱的,除了食物,他们也能领到些生活补贴,自己那一份当然不够——但可以去抢别人的。
难民营内仅有的女性往往有家人庇护,若没有,生活得就要异常小心,她们住在帐篷区一角,缴纳大量保护费,除了领食物以外,基本闭门不出,长相通常也很平常。“我们靠运气来到这里,用光了一辈子的运气,现在得格外小心。”
在充满异味的帐篷里,法蒂玛对两个新来的女伙伴说,她的英语不怎么好,脸上也显得忧愁,据她自我介绍,她是大学教授的女儿,曾被带往国外度假,因此会说英语。不过,现在她孤身一人在此,她的家人都发生了什么事,她没有说。
“这里没人会来,住在这里的人都太老了,又丑,而且很臭,他们昨天刚来要过钱,今天不会来了。”法蒂玛总是有些焦虑,不断在张望外头的动静,“但也说不准,有时住在西北角的胡尼兄弟会来这里,我们没有钱了,就被打一顿出气。”
她掀开衣服给他们看了伤口,青紫一片,这是十天前被打的,法蒂玛白天会和同伴一起去罗马斗兽场要钱,有时候也要点吃的,难民营的食物发放得断断续续,也会被抢走,在意大利她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吃总还是能吃饱。在叙利亚,她逃出来以前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好好吃饭了,在她原本住的那个名字复杂的村庄,有钱也买不到食物,还不如千金一掷,买个逃往天堂的机会。
她没问傅展和李竺是哪国人,为什么会进难民营藏身,又是怎么把自己涂成中东人蜜色的皮肤,甚至还领到两份补给粮的。收了他们的十欧元,法蒂玛就慷慨地租出了邻居的两个帐篷。昨天那儿原本的住户去德国了,帐篷还空着,难民营的管理也相当混乱,法蒂玛告诉工作人员有人从巴黎被送回这里,工作人员深信不疑——“他们不是很能认人,外国人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
意大利人能办出这样的事,傅展和李竺一点都不怀疑,他们去领饭的时候就有所感觉。虽然经过化妆,但本民族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对,不过工作人员根本没看出不妥,随便瞥了一眼就把一份晚餐递了过来。
味道还不错,是帕尼尼三明治,甚至还散发着热气,意餐总的来说味道比法餐更靠近国人口味,夹料里居然还有一片风味十足的萨拉米香肠,只是在逼人的臭气下显得有些减色。不过李竺的鼻子这段时间已经饱经历练,她面无表情地把帕尼尼吞完,伸展了一下身子,想要离开那块味道极其丰富的床垫,“我们能不能去外头坐——至少那里的臭味……层次能简单点。”
“这可能是原住户的一种策略。”傅展看着好像还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李竺知道他其实有点洁癖,他掀开帐篷一角,让风吹进来,这能好一点。“挺明智的,能败坏强奸犯的胃口,否则这块垫子上可能会发生一些比味道更恶心的事情。”
他们的声音稍大了点,立刻引来法蒂玛的嘘声,老妇人坐在帐篷外,从一个铁桶里烧出火来烤手,意大利这个季节已经有些冷了,帐篷里阴寒刺骨,到了晚上,难民营里处处都是火光。
“小声点。”她说英语音量也很轻,“即使是意大利语都会引来注意。”
在难民营里,任何叙利亚阿拉伯语以外的语言都会惹来层次不齐的歧视,别国的阿拉伯方言意味着不是自己人,意大利语说明此人已经多少融入了当地社会,需要被狠狠打击才不会忘本,至于英语,那更危险,在叙利亚还太平的时候,英语也许是某程度的特权语言,但现在它只能带来仇恨——还好,大部分人甚至无法分辨中文,只要说得轻点儿,就连法蒂玛也是一脸木然,并不会制止他们私下交谈。
“你打算什么时候给盗火者打电话?”李竺在很艰苦的地方待过,但难民营还是让她浑身不舒服。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似乎有部分已在罗马实现,难民营和《最后的审判》里魔鬼世界的景象有共同之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地狱空空如也,恶魔都在此处。是否都在此处她不知道,不过《最后的审判》里,描绘天堂的部分总是没有描绘地狱的可信。“真能在罗马把密码骗到吗?”
“骗不到就只能去开罗了。”这问题傅展也不可能给出绝对的答案,他们的行动现在只能拟定模糊的方案,具体该怎么实行主要看美国人打算怎么对付他们。“没有密码,这U盘毫无作用,就这样交上去,更大可能是束之高阁——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佬达成自己的目的,不付出任何政治代价就把U盘消声了,你愿意吗?”
李竺微微一怔:她本以为傅展会在梵蒂冈先转移走U盘,那瞬间伸进口袋的手,不但携带了另一份寄存条,而且也送走了U盘。这样他们在开罗骗到密码后,傅展可以直接把密码回传给后勤人员,这比他们把U盘带去开罗要更保险。
傅展不说,她也没想到U盘交上去后怎么处置就由不得他们自己了,更没想到,除了单纯的爱国心(她简直羞于承认这是她想把U盘传递给自己人的理由)以外,傅展还如此积极地想要报复美国人。她虽然饱经追杀,但却也从未想过自己能报复到主使者——她的心气真没傅展这么高。
“那你的意思是,次选是按盗火者的计划行事,如果实在拿不到密码,就把U盘里的资料传上开罗的安全屋?”
“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拿到密码以后,再脱身把U盘送回大使馆。”傅展的语气好像在说他不接受第二种可能,这就是事情将要进展的方向。李竺抿了一下嘴,想要提出异议,又吞了下去:的确,不管是为了什么,不拿到密码,U盘就失去了意义。不管是爱国也好,想要报复也好,他们现在的短期目标至少都很一致。
但她确实没想到,傅展选择骗到密码,把U盘送往大使馆的理由,竟和她想得不一样,在佛罗伦萨,有那么一小会儿她觉得——
她和傅展的关系总是在迅速地变化,就像是两个在弹珠机里弹来弹去的圆球,轨迹时而交错,时而又天南海北,有时候李竺总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傅展的本质,但下一秒她又感到自己很难理解这个莫测的男人。他宁可和盗火者决裂也要把U盘拿回来,真的只是为了把报复美国佬的主动权握在手心?在佛罗伦萨或者在这,总有一刻是没说实话吧。
“你哥哥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她换了个话题,不再多问了,电话何时打,傅展自有分寸。“白准备了一套房子——这间房子一定是很安全的了,和巴黎的没法比。”
“他犯不着,我是不会去住,但也给他带了个更有价值的住客。”傅展笑了一下。李竺过了几秒恍然大悟。“你是说,H?——那这可真是份大礼。”
他们是知道H准备在哪里做他的整容手术的,因为后者很热情地邀约他们一道进行,并为医生的技术打包票。H犯不着在这点上说谎,他们俩都放了他,自然也不会回去捉拿,更无从告密。不过对有其余目的的组织来说那就不一样了,H现在正缺个栖身地,如果他也情愿的话,这是一拍即合的好买卖,如果他不愿意……那也有得是办法让他愿意,不论如何,他都没机会把‘傅展李竺可能并不是简单游客’的猜想传回去,李竺也不用担心他会反水回原来的阵营。这的确是上算多赢的买卖,忽然间李竺又不确定,傅展特意跑到难民营藏身,把安全屋空出来,是不是就是为了给他哥哥送上这份礼物,抓住这个刚背叛了组织,正不知何去何从,又掌握了许多核心机密的特工。
这男人的魅力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的神秘,她也许在格斗上能胜过,但布局上却仍差了很多——也许主要就差在这份心气儿,李竺乱七八糟地想,嘴里随便说,“不能这样说的,你是他弟弟,他肯定希望你能尽早安全……”
这话说得不咸不淡,因为李竺对傅哥哥毫不了解,她说着自己也没意思,声音渐弱,傅展倒笑了,“你这是想安慰我?——怎么,你心里编排了多少我们家里的狗血剧,嗯?”
他们的音量本来就低,为了听见也凑得很近,傅展半压着眼睛瞟着她,声尾再上挑一下,简直让人受不了,李竺心跳有点快起来,可能因为到了罗马,安全屋和大使馆都很近的缘故,她的心就像是漂浮在团团棉花里,左碰一下右碰一下,都是巨大的情绪,一时想到H激烈的自白,一会儿想到《最后的审判》中那张痛苦的人皮,一会儿又想到哈米德,现在,傅展的声音又像是个钩子,明确地把她勾到了一团新的棉花里:补给已经买好,但场合是最不合适的,他这完全就是瞎撩——
“我安慰你?我没找你安慰已经够意思了好吧,”那些混乱的情绪不用去想了,她又回到现实里,气得猛戳傅展胸口,有点自己也没意识到的撒娇味道,“又带我来这里,这里是什么?万神殿景观野外风味Villa?怎么不带我吃斗兽场意式大餐了?”
说真的,这味儿太让人受不了,李竺宁可去街头做流浪汉也不想待在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味道,也因为一路看到的景象——他们走过这么多地方,有很多地方比难民营更让人绝望,比如说,那晚上的巴黎,比起那条被血肉涂满的街道,难民营不过是一处贫民窟般的所在,甚至还充满了笑声,有些孩子在路中央玩耍,低矮的建筑里,一张张脸影影绰绰。和巴黎不同,难民营的绝望是骨子里的,它的可怖存在于法蒂玛的介绍中,就在她佝偻着身子,小心呵护着火苗的背影里。
这是个大学教授的女儿,她在叙利亚原本过着很好的生活,法蒂玛没提,但李竺能看出来,她不知道哪种事实更让人难过,是她如今的现状,还是法蒂玛本人的麻木。她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呆在特米尼火车站,那里的夜晚当然也不安全,但至少——充满了活跃,那里就连犯罪都是活跃的,不像是难民营,充斥着一股死气沉沉的迷雾,这些人终于来到乐土,但不管拿到了多少物资,他们的生活其实也并没有变得好一些。
“至少这里比较暖和——”傅展开始还想为自己狡辩,但在李竺的怒目中半途而废,说了实话,“哎呀,你也知道,得找个好时机给安杰罗打电话——”
“来这里就能找到时机了?”李竺怎么听也是在胡言乱语,她戳得更用力,“嗯?就能找到时机了?你根本就是在骗我,不行,你得补偿!”
“嘘——”傅展还没问她准备要什么补偿,门口就传来了法蒂玛长长的嘘声。随之传来的还有成群结队的脚步声,两个人都安静了下来,在帐篷里就像是两团黑色的影子。法蒂玛也把面巾围上,站起来迎过那群拿着手电筒的队伍。他们开始交谈,说得又长又快,李竺的手伸进怀里去握枪:他们还没给法蒂玛钱,就是怕她收钱以后立刻告发,现在看来——
还好,并不是告发,说了几句,法蒂玛转身走回来。
“他们让我们一起去做晚课。”她音量又低又含混,还有点无奈,“很少见——晚课也不是这个点,不过,我们都得去,否则,就是不够虔诚。”
她颤抖了一下,像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后果,傅展和李竺对视一眼,跟在法蒂玛身后钻出帐篷,有人不怀好意地拿手电筒在他们脸上乱晃,不过很快被喝止,他们融入队伍里,又一道往前去叫别的人,这个队伍很快把周边所有住户都席卷了进来。
——不用傅展的洞察力,也可以判断出是有事要发生了。李竺心里惊疑不定,傅展在她耳边哼地冷笑了一声,他倒不是很诧异,反而有种尽在料中的得意。
“这就是我们要来难民营的原因。”他凑在李竺耳边说,“你就等着看好了,不但联络安杰罗的时机,很快就会出现,这样一场秀,也可以说是千载难逢——”
第45章
罗马(3)
意大利佛罗伦萨行动总部
“你应该想得更大。”视频里有人不屑地说,
“一直以来你都是听命行事,
K,听惯了国家主权那一套,
总怕为自己招惹什么麻烦——基层人员就是如此,
被吓唬惯了,思维总是那么僵化。你是被巴黎吓到,还是伦敦?”
“你应该明白一点,K,
发生在法国的事为什么不能发生在意大利,
叙利亚无法阻止我们,
为什么你觉得意大利可以?我们的军舰开在哪里,
哪里就是我们的地盘,
现在你总算有所进步——继续保持下去,只要能把U盘回收,任何海外行动都是可以被解释的。——你知道我们的国民,
只要发生在国外,没有谁会真正关心。没了关注度,
国会山又能兴起什么风浪?”
“闹得大一些,频繁一些,只要好用就别怕反复使用,一次没成功并不代表之后也会失败。罗马可没有巴黎那么庞大的下水道,之后几天,系统在罗马的全部权限将对你开放。别让他们再流窜到别的城市了,就让一切结束在罗马。回收目标,
你就是英雄,大人物欠你一笔,他会记住你的名字。但如果弄丢了它——”
每一次的临战训话都以意味深长的无言威胁作为结束,任务失败后会面临什么后果,K已经不愿去想,他有再吃一颗药的冲动,但他的服药间隔已经很不健康了,他只能就着冰水匆匆咽下一粒营养片,背着手走出办公室,希望自己的脸色不要太过难看。
“罗马的旅馆已经筛查过了吗?”
“多重目标筛选已经进展到图拉真广场了。”有人说,“今晚的骚乱预计能把监控摄像头不够多的区域全都封锁——但我们还没找到那辆车。”
那辆车肯定是藏到了监控所不及的地方,也许H和那两个人也是如此,即使能把旅馆和特米尼火车站翻个底朝天,下层社会也有太多藏污纳垢之处,远离摄像头所及,今晚的行动或许毫无收获,但话又说回来,上头根本不在乎浪费,一如他们所说,这里又不是美国。哪怕是为了取悦顶头上司,动静也是越大越好。
K的双拳悄悄收紧,这一瞬间,他想到的居然是老战友H,他的背叛并没让他愤怒,此时此刻,甚至让他情不自禁地有些羡慕……
想到电脑里留存下的视频录屏,他的心跳安稳了些,安全感无由地滋生了出来,K清了清嗓子,“盯住难民营附近的摄像头——应该差不多也快开始了吧?”
他忽然又想起了普罗米修斯,据说和他们的信息战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K其实暗自希望自己也能负责这方面的行动,这样,也许他就能从对方口中知道这个U盘里到底装了什么文件,它又能卖出什么价钱……
#
意大利罗马难民营
“&*%¥#@——(*¥!”
身处于狂热的群众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看过演唱会,去机场接过明星的人大概都有所体验,李竺陪旗下艺人多次走过红毯,听惯了尖叫,见多了凶猛的粉丝,本以为自己已能对这种场面免疫。但现在她依然有种怪异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根本就听不懂主讲人的话,也许也是因为他们的处境从未这么危险——一旦被分辨出异教徒的身份,谁知道激动的人群会对他们做出什么?就是当场打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在说什么?”李竺不禁轻声问法蒂玛——大体来说,他们还是安全的,女人在这场活动中只是添头,她们全站在阴影里,身穿罩头黑袍,蒙着脸聆听训话,只要时不时跟着做些手势,含糊不清地应和几声,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义务。
法蒂玛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她,她出神地凝视着人群中央的男人——这明显不是晚课,人群也许籍着这个由头聚集在这里,但站在中间说话的人并非阿訇,而是个激动的中年男子,他不断地挥着手,抑扬顿挫、又急又快地说着什么,周围的人群逐渐开始呼应,情绪也跟着高昂起来,随着他不断的设问与反问,人群开始高呼着回答,‘囊姆’、‘囊姆!’、‘讷’、‘讷!’。
人群周围,有些白人面孔开始游走,像是想要维护秩序,却又犹疑地不知这是否只是晚课的一部分,中年人指着他们喊着什么,人群更激动了起来,有人拥着往警卫那面过去——没有枪声,也没有什么争执,几张脸一冲就没了,人群因此更加亢奋,开始振臂高呼,随着中年人大喊着口号,许多人藏在阴影里,含糊地答应,他们的头低垂着,不和别人对视。
人脸消失的刹那,李竺不禁抓住傅展的胳膊,她紧张得浑身僵直,除了腰间手枪的坚硬触感与傅展的胳膊,没什么东西能给她安全感。就像是身处漩涡中,虽然没人揭破她的伪装,但她依然心虚地感到巨大的吸力,这瞬间本能只想逃脱。
“他在问,我们做错了什么。”
法蒂玛终于开腔了,她依旧凝视着人群中央,双唇机械性地颤动着,时不时喃喃念诵着口号,“我们想要的只是好好生活,我们本来只是好好生活。”
“他们在报纸上抹黑我们,这群难民,我们的到来带来了犯罪,好像我们天生就是那么恶,叙利亚人天生就是那么恶吗?也许,也许来到这里的叙利亚人都不无辜,因为好人全死了,是他们发动了战争,叫我们中最恶的人才能活下来,才能到达这里——”
她的英语就像是耳边吹过的轻风,老妇人又黑又皱的脸颊几乎没动,“然后他们说,我们是坏的,我们不该来。——我们也不想来,谁想背井离乡?是谁夺走了我们的一切,现在还要冷眼相待?”
她的眼角有泪珠沁出,“是不是叙利亚人就活该去死?他们支持内战的时候为什么没想过这点,我们站在这里,不是靠你们的恩赐,这是我们应得的,应得的……我们在难民船上,每一天都有亲人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