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245


太后本也没想把刘翰林贬出京去做事,她是想将其送入礼部,不过太皇太后发了话,她也不便为自己辩解,只好听着这头垂垂老矣的母虎发威。
“有此非分之想,可见得平时便不学好,这是错一,”太皇太后思量着说,“又挑拨内廷、外廷的关系,小小年纪,说的那话让人听了都是心寒。当皇帝的不能信用臣子,让臣子如何放心为天家卖命?内阁三位大人为国朝兢兢业业,多年的功劳、苦劳,又当得起他这诛心的几问?”

太皇太后这一分说,太后额前,已经悄悄地沁出了冷汗:虽觉得此事不好,但若非贵太妃提议,她也不至于想将皇帝搬来和她一起居住。——满以为这已经够小题大
做的了,不想到了太皇太后跟前,她刚才的处置,还是显得太轻描淡写!虽然只是几句话,但暴露出的问题,已经是令人心惊了,自己和贵太妃都想得很浅,还是老
人家看得深,这内阁三位大人,虽说权柄不小,但对内廷素来尊敬,也是恪守着为人臣的本分。即使太后也有被他们拿捏得难受的时候,但心里也很清楚,主少国
疑,从前朝代中,在这样的时候,可发生过许许多多非常险恶的事情,和前人比起来,如今内廷的处境,已经算是比较宽松的了。
身为人主,不懂得犒赏、感谢臣子们的尽心,反而猜疑、诛心起来了。孩子还小,不懂事,还可以教,可若是不能防微杜渐,让这样的想法发酵起来,日后他会怎么对待三位阁臣?岂非是要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是媳妇不好。”她不能不歉然请罪,“您给媳妇留了三条训命,这第一条教导皇帝之职,媳妇便没做好。”
她主动认错,太皇太后也不为己甚,她摇了摇头,“罢了,你终究经验太浅,不然,我也不会让徐氏来辅佐你……你一人,平日事又忙,多有疏漏的时候,这时就该要一个如徐氏般心细敢言的人在一旁提着。”
这一回,太后是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依老娘娘之见,此事又该如何办呢?”
太皇太后闭上眼沉吟了一会,“皇帝平日在宫里,最亲近的人是谁?”
太后这一点还是很清楚的,她虽然平日繁忙,但始终也有一只眼睛瞅着干清宫呢,她快速道,“罗妃去后,便是王振了。他是章皇帝手里的老人,到了大郎身边后,一直很得他的亲近。平日为人也是殷勤小心——”
“打杀了他。”太皇太后咳嗽了几声,方才淡淡地道,声音还带了老人特有的含混——她今日口齿不清,主要是因为刚落了一颗门牙,还没镶进新的义齿。
太后入宫这些年,除了处置一些犯了大错的底层宫女宦官时,曾罚得较重,意外致死以外,还真没发号施令,夺取过谁的生命。听得太皇太后如同宰猫杀狗一般,随口就要杀掉一个没有明显劣迹的权珰,一时间不免难以接受。“可——他是栓儿大伴——”
“不是大伴,还不打杀呢。”太皇太后倒对太后有些不满了,“栓儿会说出这样的话,岂非他这个大伴不能善尽管教劝谏之过?只看在这点上,打杀他也不算冤枉。再说,不处置得重一点,孩子也学不会那堂课。”
“哪、哪堂课啊?”太后已是被镇住了,多少有些举止失措。
太皇太后扫了她一眼,疲倦地吐出一口气,她缓缓在石凳上坐了下来,闭目养了养神,也在心中安慰自己:好歹还给她找了个帮手,多少也能有些助力……
“当然是不能听信宫人、宦者言语这一堂课了。”她的话语虽含混,眼神虽浑浊,但周身那冰冷沁寒的气势,却还犹有可观之处,“这样的话,难道是翰林们和他说的?身边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以后这皇帝可该怎么当?”
太后终于是明白过来了:这一次,太皇太后是要小惩大诫,用最亲近人的性命,教导栓儿这个道理。

人如后妃母子,下人如养娘大伴,一律属于不能参政的内人之辈。在朝廷政事上,她们所说的话语,连一句都不能听,更别说吞进肚子里,再当自己的话说出来——
要当皇帝的人,宁可多疑,也绝不能轻信。就如同越是美丽的女子,就越会骗人一般,感情上越是亲近的人,便越不能相信。
至于王振到底是否该为皇帝说的那几句话负责,那又根本并不重要了,即使是冤枉,亦是顾不得。谁让他赶上了呢?宦者本就是内廷的一条狗,君要臣死,臣都不得不死,更何况一条狗?他的死,若能让皇帝明白这个道理,那便不算是死得冤枉!
这思路,是太皇太后惯有的风格,太后服侍她多年,一旦转过弯来,顿时便尽会其意,她深吸一口气,略略凝眉思忖了片刻,便张开口道。
“老娘娘说得是……媳妇知道该怎么做了——既然如此,等打杀了王振以后,不如把干清宫的宫女宦官,都换过一遍,从我等两宫中抽调出些晓事老实的宫人,过去服侍大郎吧……”
即使王振无辜,真正挑唆栓儿的人还藏在暗处,难道太后就没办法对付他/她了么?又何必费心机要把他/她揪出来?干脆一气换了,反而省事!反正,想必新换上的人,必定当要比旧人老实得多吧。
太皇太后眉宇间终于露出了欣慰之色,一旦放松了心头那根弦,她的疲倦之感也涌了上来,原本清明的思绪,也被冲得渐渐慵懒。“不错、不错,你终究是个好的,日后只和徐氏一道,用心政事之余,也要加意看管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太皇太后办事的风格就一直都是很明显的……
☆、第261章
玩脱
太皇太后和太后操心着国家大事、君主教育时时,徐循也不是闲着风花雪月,太后往仁寿宫请安的事,她并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会跟着一道去——这几天她也正忙碌着呢。毕竟,阿黄的婚事,如今也是按部就班地走到了点算嫁妆的阶段。

主成亲,礼仪和一般人家嫁女是不同的,整个重心极为明显地偏重在天家这一侧,包括府邸都是如此。公主有公主府,驸马有驸马府,这驸马府是供给驸马以及家人
亲眷居住的,陈设由宗人府置办,虽然府邸情形不同,但东西都是那些,如有不足的,就得看驸马本人如何行事了,人品老实些的,自己家里出钱置办点也就罢了。
若有那等贪婪不知事的,也会撺掇着驸马在公主跟前哭穷,令她向宫中开口,贴补驸马府。
至于公主府,那可就不一样了,除了宗人府给
出的那一份以外,历年来宫里为公主准备的体己家私嫁妆,也都要运送到公主府中安放。宫里的物件,岂有凡品?公主府自然是金碧辉煌,和宫里也差不了多少。此
处只供公主和随身的教养嬷嬷、使唤内侍等居住,驸马家人,等闲无事不能擅入,即使进了门,也要谨守君臣礼仪。是以公主虽然受到的拘束多,但在这一点上,又
比前朝好些,起码不会受公婆的气,自己独居一处当家作主,又是世间女子享受不到的福分了。
既然规矩如此,那么也就没有晒嫁妆这一条了,事实上这也不算是正统意义上的嫁妆,毕竟公主出嫁了,也依然被视为是天家的一份子,不算夫家的人,应该说算是宫里对于公主开府的下赐罢了。

师在十年前就为阿黄攒了一份家私,之前章皇帝也说过,阿黄是长女,嫁妆要加厚。反正这一代就三个女孩子,内库也有钱,并不会置办不起。不论是太皇太后还是
太后,都没有发话削薄阿黄的嫁妆,而是照旧按之前的许诺给准备着。这份嫁妆有多丰厚,也是可以想见的。西苑库房里,单单为阿黄的嫁妆就开了三个大屋子,就
这样还觉得挤挤挨挨的装不下。再加上那本嫁妆册子,历经十年删删改改,实在也是复杂得很,一般人只怕理不清楚。今日要将这些箱笼运往公主府安放时,连徐循
都是亲自出马,不如此,也实在很难做到帐实合一。
“杂色宝石一匣,中有米粒大小红蓝散宝石三十余枚,金刚石十余枚。”刘尚宫捧着册子读了一行,底下人奉了个盒子上来,徐循便打开看了,她眉头一皱:盒子里的宝石,大约只余了有三成了。
今日她把阿黄带来,眼下小姑娘就坐在一边,望着满院子的箱笼,眼中也有几分新鲜。见首饰仿佛是出了纰漏,便好奇地望着徐循,似在等着看她的反应。徐循想了想,有点线索了。“三四年前打嫁妆的时候,是不是把这盒子里的宝石都取出去,给她做了一套头面?”
阿黄的嫁妆册子是厚厚实实的一大本,还夹带了无数手令回函,韩女史翻了半日,“是有这一条,九年冬取红蓝宝石合计十七枚,金刚石八枚,造头箍六条,凤钗两枚。”
众人便在首饰匣子里果然寻出了这些物事来,徐循还点了点宝石数目,“哟,居然还刚好呢,总以为要敲坏一枚两枚的。”
“娘娘真是会说笑。”众人都笑了,“这对得上账目的,哪敢侵吞,吞没了一枚,全家都得赔进去,可不划算呢。”
徐循也笑了,又往下清点,多数都能和账簿上记载相对,偶有对不上的,阿黄就主动说,“这都要找,可不知找到何时去。想来也是支取去做了别的事了,念到后来自然出来。”
阿黄不发话,徐循就是要细细地计较,阿黄发了话,她也乐得轻松些,却仍不敢太大意了:这孩子心细,她是早知道的,若是为此事让她记下一笔,误会她监守自盗,拿了些不该拿的东西,那倒是白忙这一场了。若不然,也不必双方都亲自出面,各自派个心腹,倒也就完了此事了。
她这里核对过一遍,便装起一箱来,搬到一边,从早上开始,忙到了中午,才清出了十多箱,还有许多等着清点。阿黄虽然面有倦色,但仍不提去字,徐循也得陪着她在这点。不过到了下午,她便累了,只让韩女史念,花儿和刘尚宫核对清点,她和阿黄坐在交椅上看着便是。
不一会便到了下午,徐循昏昏欲睡,阿黄年纪轻,倒还精神奕奕,仿似十分好奇,盯着箱笼直瞧。院里众人被她看得都是不敢怠慢,纷纷强打精神,小心点算。徐循自己坐在椅上吹着春日暖风,不一会,头便一点一点的,差些没栽到地上去。
就这么沉闷而机械地走着流程,外头是不少宫女内侍,蚂蚁搬家般将锁好的箱子一点点搬到大车上,预备着一会先送到公主府去。里里外外都是一片宁静,只有韩女史、刘尚宫和花儿三人有条不紊的念诵声,响在寂静的小院上方。
也因为里外这么近,一旦有点异动,也就十分提神,徐循本来还沉浸在朦胧的睡意之中呢,猛然听见一连串脚步急急地往院子里过来,便一下来了精神,直起身子望着穿堂——这么着急,肯定是有要事发生了。
果然,来的是蓝儿,花儿不在,清安宫就该是她揽总,她都亲自出来传信了,可见这问题并不在小。徐循扬起眉毛,只让花儿行了半礼,便问道,“出了什么事?”
蓝儿上前几步,附在徐循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娘娘,干清宫里闹起来了!这会儿太后娘娘已经过去,还派人来问您在哪儿,奴婢这就赶着过来寻您了。”
“闹起来了?”徐循吃惊地重复了一遍,“你且仔细说说,究竟怎么回事。”
“奴婢也不都明白,只隐约听说是老娘娘、娘娘打发人去呵斥王振,当场就要拿住打杀了。”蓝儿的眉头也是皱得紧紧的,“可出了什么事要让太后娘娘亲自过去,奴婢就不知道了。”
这……
虽说皇帝出言不逊的事情,徐循也是知情,并且也建议严肃处理,但她也没想到太后会和太皇太后商量出个直接打杀的办法,这和迁居干清宫比,根本都不是一个层
次的应对办法了。后者已经足够严厉,她还怕这么处理,会将皇帝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没想到太皇太后、太后还更肃杀,因为一句话说错,就要把皇帝的大伴给打杀
了。
虽然王振为人,她亦不是太喜欢,但那毕竟是皇帝的大伴,纵有劣迹,也还不显,一句话就要打杀,即使大臣们知道了会尽力夸奖两位娘娘的贤德,但对皇帝来说,此举会否也太过分了点?既然太后要亲自过去干清宫,应该便是闹起来了吧……
思绪纷纷中,徐循也顾不得这一茬了,吩咐韩女史,让她好生清点嫁妆,又特地对阿黄道,“你勿担心,若有出入,且都先记着,我明日再来解释给你听。”
阿黄至此,面上终于有些讪然,“娘娘又何必如此,难道您还能贪了我什么不成?您既然要回去,我也不留了,只让姆姆留下便是了吧。”

实徐循也不是不能理解她的心情,章皇帝去了,太皇太后老了,阿黄和她关系也只是平平,仙师这几年虽然不错,但手里终究不宽松,谁知道皇帝对姐妹们如何?虽
说出嫁时也有庄田赐下,宗人府也会供给日常花销,但在宫中无靠,想要多攒一点也很正常。她若没个心腹,不是自己来看,难道还让财产流落给旁人掌管不成?因
此只是摇头,“不必,你好生看着,其中有些疏漏,只怕是真疏漏了也未必的。”
匆匆丢下一句,又略略整顿了衣冠,她便随着蓝儿出去,上了轿,让他们直接往干清宫抬去。——不过西苑本来距离干清宫就有一段路,几人这又是在西苑深处了,虽然心中着急,但一时半会,却也到不了地头。
才方走到一半,轿子忽然一顿,蓝儿在轿身轻轻地道,“娘娘……太后娘娘的轿子回来了。”
徐循这会还去什么干清宫?在路上也没法说什么,只好跟着太后一道,回身去清宁宫了。到屋前她先下了轿子,却见太后那儿半天也没有动静,便到轿前疑惑道,“姐姐,您没事吧?”
太后过了一时,方才鼻音浓重地回答,“无事的。”
说着,便掀帘子出来,果然是双目红肿,一看便知道,刚在轿子里必定是哭了。
徐循见此,哪还不知干清宫中必然有一番争执,而且太后看来还是被气着的那一方。她也不说话,等进了里间大家坐定了,方才问道,“这王振,是死了没有呢?”
太后一听王振两字,浑身一震,眼泪便是夺眶而出,她捂着脸低了好一会头,方才哑声道,“周嬷嬷……你来和她说吧!”
周嬷嬷亦是神色沉肃、心事重重,见太后如此,眼圈儿也跟着红了,便跪在徐循跟前,低声将干清宫里的事情,娓娓道了出来。

来太后派出打杀王振的,正是周嬷嬷,可她到了干清宫里,方才呵斥了王振几声,皇帝便把她给喝住了,仿佛早知她的来意一般,竟是不许周嬷嬷带走王振,双方只
能是僵持在了那里。周嬷嬷仗着是太后身边近人,还劝谏了皇帝几句,皇帝反而恼了起来,反要打杀了周嬷嬷。事情闹到这般田地,只能是惊动太后,待到太后赶到
时,亦是又惊又怒,呵斥了皇帝几句,皇帝便发了脾气,只说自己横竖不是太后亲生,同他有半点好的人,太后都要夺去。先夺了罗妃去还不足够,今又要夺了王
振,还说什么他日亲政以后,必定要废了太后之位,究她阴夺人子之事,追封生母为皇太后云云。
徐循听得话也不会说了,她虽然猜过栓儿也许对自己身世有些疑心,但却也全没有想到他居然什么都知道了,且还知道得这样清楚,如今这么一嚷出来,明显是压根都不在乎和太后的所谓母子情分,要把脸面撕破了。——也难怪太后会如此失魂落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今再想到前事,大抵因为恩怨已经过去许久,余下的感情也不浓烈,徐循没有多少幸灾乐祸之意,反而也有些淡淡惆怅,太后这一生,亦可谓是在命运的洪流中不断
地翻滚挣扎,她曾风光过、低沉过,也曾不顾一切地放手一搏,虽说这一次出手,为她博来了如今的荣华富贵,但苦楚辛酸之处,又很难令人羡慕她的命运。都走到
这一步了,还要为自身的后位担心,也不知她这一辈子,真正开心幸福的日子,又有几天。
“真是胡说八道。”她先喝了一声——不这么
安慰太后,只怕她连正经谈话的镇定都不能具备,“皇后是章皇帝立的,栓儿也是大哥首肯,方才记在娘娘名下,由她教养的。至于罗妃去世,虽然值得惋惜,但也
的确是因为时疫,前后治疗都是尽心尽力,又何来夺去一说?皇帝不懂事胡说八道,你们就该教他道理,如何反由得他胡乱发火,还气着了太后娘娘?”
这番话在情在理,却未能抚平太后的情绪,她依然双手掩面,伏在案上不言不动,徐循见不奏效,声音便也低落了下去,她同周嬷嬷交换了一个眼色,见周嬷嬷也是满面忧急,便上前去轻轻地推了推太后,低声道,“娘娘,娘娘?”

一推不要紧,太后身子一歪,就被徐循推着倒了下去,徐循不由大骇,忙要去扶,仓皇间自己也跌了一跤,一群人乱了好一会儿,这才将太后扶了起来,先探鼻息
——倒还有,只若有若无。再一看,只见太后面若金纸、唇歪了一边,怎么呼喊都没个回话,她心中一凉,忙喊道,“快请太医——都先别动,放平了!——娘娘卒
中了!”
作者有话要说:太皇太后的风格又一次玩脱了……
☆、第262章
母爱
卒中是很常见的病,大鱼大肉的吃着,没事也不干活的富贵人家时常就出现这样的疾病,就是宫里,也颇有些六尚女官年老了后,就是因为这病再起不来身
的,因此宫人对这病名也不算太陌生,听到是卒中,稍微也就减了慌乱——卒中虽然可能造成太后起不得身,但毕竟还不会立刻就死。昔日章皇帝暴卒,和昭皇帝一
样,当时在屋里服侍的宫女宦官,除了大有脸面的那几个,余下多有被殉葬的。这屋里也没人想着活得好好的忽然去死不是?
不过,太后
年纪毕竟还轻,谁也没想到她忽然卒中,众人顿时是乱成了一团,就连徐循,除了知道要把太后放平以外,对余下的急救措施也是一无所知,恍惚听见谁喊了一声放
血,也是灵机一动,忙奔上前去,拔下银钗在太后十个指头上都扎了洞,此时又有机灵宫女,早就奔向内安乐堂,把在那里值守的太医给叫来了。至于太医署,因为
隔得远,所以过去的人还没回来。
这里有了医生施救,就不必徐循添乱了,她也听说,这卒中的人要是面目歪斜得厉害,救回来的可能性就小,太后的面目倒是还好,未曾歪斜过甚,看来性命应该是无忧的,至于人能否站起来,能否视事……现在也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徐循站在宫中,手叉着腰茫然了一会,才忽然间惊慌发觉——现如今,宫里居然只能指望她来做主了。

后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指望其在短时间内视事已无可能。太皇太后年老多病,不然也不会交权,这些日子以来衰老了多少,自己也是有眼看见的,再加上打杀王振明
显是她的主意——太后第一步根本不会走得这么绝,她就不是这么个性子,也唯有老娘娘才会如此咄咄逼人,不留余地——眼看因为这主意,把皇帝和太后闹翻脸
了,太后被气中风了……徐循真怕自己把这事一告诉过去,太皇太后也跟着气中风了。
太皇太后和太后都不管事,仙师又身份尴尬,皇帝
刚说过太后阴夺人子,要废她后位,那么往前一步推论,因为太后要上位而被黑的仙师,也有可能被复位尊为母后,再给罗妃追封一个太后……这么一搞,仙师也被
牵扯进漩涡里了,这会儿让她出来管事,那就更乱了,所以也不能找。这宫里寥寥几个主子都不能用了,除了徐循以外,还真没有别人能顶事。
有生以来第一次,她真是一个人当家作主了,头顶没有谁能管着她——可越是如此,徐循便越是惶然,她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压根也理不清头绪,还是眼看着太医院的周太医赶了进来,方才猛地回过了神。

年太医院的事情,虽然闹得风风雨雨,但最后还是没被捅出来,当谣言处理了。既然是谣言,而且此事也难说是谁的责任,毕竟便有一些幸运儿逃脱了处置,周太医
便是其中一名,他因为失宠于大部分妃嫔,到末了连当时的皇后都不大要用他,所以在太医院中地位颇低,虽然官位高,但说话是不管用的,也因此,责任也就跟着
低,再加上好歹和太后也有过一点善缘,便逃脱了贬职,还是留在了太医院里。
至于刘胡琳,也是早从东厂出来了,不过他出过这样的
事,也不适合再在宫中服侍——亦不必徐循等人操心,三位杨阁老自然会把他护得好好的,已经安送回原籍去了,徐循也令家人厚厚送了一份程仪,助他在老家安顿
下来。以他的医术以及敬业刚直名声,在老家自然也不会过得很差。这几年太医院出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刚从外地寻了几个名医进京,也还没试用磨合,所以请的还
是老人周太医,徐循和他颇为熟悉,也不待他行礼,便免了道,“你只说娘娘有事没有?”
“太后娘娘已经安稳下来了,太妃娘娘当机立断,给十指放的血,是救了太后娘娘的命。”周太医满口的谀词,“太后娘娘日后若能恢复下地,都是您的功劳——”
见徐循不耐,又忙道,“奴婢又放了一小碗淤血,娘娘应该一会就能缓过来了,能不能说话,还得看娘娘的造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2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