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重生手记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436

  #
  头回过来时,乔哥还没开学,麻先生自然是回自己家去过年,过了正月十五开始上学,麻先生也就搬回了焦府。权仲白身为姐夫,过去探望他倒是名正言顺,比不得蕙娘还要避嫌,这一次特地跟过来,就是帮蕙娘摸摸麻六的底。他去看乔哥上课,蕙娘便拉着三姨娘在屋里说私话,道,“我也派人起过麻六的底了,虽是骗门宗师,但金盆洗手了这些年,倒也不算是很匪气,家里几个儿女,也都没走这条路——”
  三姨娘听她这一说,又红了脸,她虽不敢再看蕙娘,下巴恨不得□胸口,但摇头的幅度却还是很明显的,“这事,再不要提了!”
  蕙娘对生母的语气,总是很熟悉的,她略略吃了一惊:三姨娘一旦用这样语气说话,那么这件事几乎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您不用想那么多,也别为我担心,这老爷去世,姨娘放出去另嫁的,有的是呢……”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三姨娘摇了摇头,“姨娘……姨娘不瞒你,我有时候也有点守不住。有时候,我也挺羡慕四姨娘……那、那个人和我说话的时候,我也有些想入非非……可这个春月,我得了清静,也想明白了。我不能对不住你——”
  她用眼神止住了蕙娘即将出口的抗辩,安静地道,“姨娘一辈子都不愿给人添麻烦,尤其不愿给你添麻烦。你口中不说,可我心里也知道,你本来就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一言一行,都有许多人拿水晶镜子在照着呢。生母改嫁,给你添的议论不会少的,就算你能不在意,我也不能不为歪哥、乖哥想,为日后的小囡囡、小妞妞们想。”
  蕙娘道,“姨娘!瞧你说的,礼法上又不至于站不住脚,只要我们家有权有势,谁会来挑这个?”
  “事有万一。”三姨娘罕见地执拗,“若是因为我的缘故,妨碍了他们,我就是万死也赎不了这个罪。再说,当年我坐在盆里,被太太救上来的时候,这条命就给了焦家,给了太太,给了四爷了。这时候一放松守不住,快活了几十年,到地下千年、万年的时光,我如何去见太太、四爷。一女不侍二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若再嫁,以后在阴司地府里,算是谁家的人呢?”
  三姨娘改了主意不愿再嫁,按说蕙娘是该松一口气的,可她提出的这两个理由,又恰恰让蕙娘打从心底地不是滋味,在生母跟前,她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救了您的命,您不是也拿我的命来还了么?哪有这道理,人间的几十年还没过完呢,就忧愁起阴曹地府来了?姨娘,人活世上不容易,我是——我是没有办法,只好这样操碎了心地在过日子,可您能开心快活——我有能力让您快活,您又为什么非得自苦呢?一辈子为了别人,您也该多为自己打算打算……”
  一边说,她一边在心底苦笑:她从前是多么狂热地信仰着祖父的教诲?享受了富贵,就要付出代价。她是多么瞧不上权仲白的大道,觉得他太自我、自私,只想着自己的快活与完满,压根就没考虑过家族。可现在,三姨娘如此深明大义,如此三贞九烈,她心里反而不是滋味,反而要用权仲白的话来劝她,这也算是‘道心不坚’吧,再不情愿,也得承认,她毕竟不是男人,毕竟不是个政治家,祖父留给她的路子,她是走不到头的。
  可不论蕙娘如何劝说,三姨娘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她不但不肯再提嫁人两字,反而还要蕙娘给她在焦家布置一间佛堂,她要带发皈依,一心侍佛。蕙娘见劝不转,又觉再说下去气氛要僵,便只好暂退一步,道,“皈依的事,都是日后再说了。您不想嫁,难道焦家还赶您?那就在家安心带子乔也好,若是两人都走道了,家里没个大人,乔哥也是寂寞的。”
  三姨娘这才露出笑容,欣慰道,“不错,这孩子也是我自小看大,同我亲生的一般,我心里也觉得有些对不起他,要我放下他改嫁,这如何能够?”
  人不想做一件事,总是找得出许多理由的,蕙娘微微一怔,刚想说:‘您有什么对不起他的?’
  想到乔哥生母,这话又说不出口。她此时方才刻骨地明白:有许多事,虽然做时爽快、做时在理……但依旧算是年少轻狂,这些事尽管她不在乎,但对她的生母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而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对权仲白还是对三姨娘,甚至是对文娘,也许她都做得还不够好。
  虽说焦家守孝,按理不能饮宴,但春月里姑奶奶上门,也没有不留饭的道理。现在家里人口少,也不讲究规矩了,两个姨娘带了乔哥,和蕙娘夫妻对面而坐,权仲白吃过饭,有事要先走,乔哥有功课,三姨娘便给蕙娘使了个眼色,自己先起身出去了。蕙娘心知,她是让自己和四姨娘说麻六的事。尽管三姨娘现在已经绝了改嫁的心思,但此事由她穿针引线,还是不大合适。
  比起三姨娘,四姨娘的态度要大方一些,虽说满面红晕,但起码下巴不至于含到胸前,她坐在蕙娘对面,颇有几分坐立不安。蕙娘看在眼里,倒不免一笑,和她说了几句文娘的事,方才和声道,“听说姨娘有要走道的心思,我是很赞同的。这种事,人伦常理,没什么不好意思。只是……”
  她微微皱了皱眉,拉长了声音道,“麻六此人,毕竟是江湖出身……这样半师生关系,倒也罢了,与我们家却不好做了亲戚来往。”
  这亦是在理的话,四姨娘并不意外,她诚恳地道,“我现在虽是府里的人,但放出去了,若还要仗着府里的势,我成什么人了。也没个儿女,自行嫁出去,本就算是脱一层皮了。姑奶奶不必担心,这门亲戚,真是没脸攀呢。”
  说句实在话,四姨娘若拣选了小户人家,蕙娘也不介意拉拔拉拔,她手指缝里漏一点,够别人吃一辈子了,毕竟四姨娘也是看她长大,算是有情分的。只是三姨娘态度骤变,四姨娘又一心认准麻六,这使她不能不有所联想,她微微皱了皱眉,又道,“我还是把话给说透吧,就是不做亲戚来往,也不大成。一个是二门内的姨娘,一个是二门外的先生,这要是成了一对,焦家的男女大防成什么了?若为这个耽搁了乔哥的婚事,可怎么是好?姨娘还是绝了对麻六的心思吧,您要找人,等出了太太的小祥,私底下唤了媒婆来好生物色也成。这般行事,却是极不妥当。”
  四姨娘无话可回,只好轻轻点头,竟有几分失魂落魄。蕙娘见她如此,不免点头叹息,本还想点她几句,告诉她麻六未必愿意招惹这个麻烦,却又觉得她已有几分痴迷,便懒于开口。拉乔哥来考察一番功课,也就告辞回去。
  待权仲白出诊回来时,他对麻六评价倒是不错,“人很稳当,也很本分,知道自己的位置,我看他对两个姨娘倒是都没什么非分之想。”
  他是如何套出这话的,蕙娘也不知道,不过权仲白会这么说,应当不假。因不免冷笑道,“四姨娘为了麻六神魂颠倒,什么事都敢做,她可没想到,也许麻六根本就不愿和我们家的姨娘有什么牵扯呢。这件事,我看热闹还在以后。”
  权仲白并不知道后宅变化,细问一番,也觉得不对,他叹了口气,也没责怪四姨娘,只道,“都是可怜人,长年累月关在府里,一个男人也见不到。偶然来了一个,就成香饽饽了。”
  蕙娘想到三姨娘如今一意守寡,心中亦颇为烦郁,她瞅了权仲白一眼,倒向他怀里,闷闷地道,“权仲白,我心里不舒服。”
  话里竟有点撒娇的意思了……这,对于这个好强而倔强的主母来说,可算得上是破天荒第一次了。
  权仲白当然很吃她这一套,这一点,并不在蕙娘意料之外,他的手轻轻地环上了她的腰,略带安抚意味地上下摩挲,清亮的筝音,也低成了醇厚的轻.吟,“是在想你姨娘的事么?”
  “我要不舒服,那事儿可就太多了。”蕙娘撅起嘴,顶了他一句,声音又低了下来,“不过,今天还真就是为了姨娘的事……什么到地下没法见四爷,越、越发和你说穿了,爹心里何曾拿她当过一回事呢。最是四姨娘可恶,也不知和她叨咕了什么,偏姨娘性子左,拿了主意就不反悔的,嗳……权仲白,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她娘家事,权仲白从不多加置喙,此时蕙娘主动问策,他方道,“嗯?你也有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
  蕙娘拧了他的手一下,他又痛呼道,“你这也是在求人吗?”
  蕙娘本来心情不好,权仲白又这样逗她,因挣扎着转身怒道,“权仲白你到底要怎么样——”
  “求人还这样连名带姓地喊,你不心虚?”权仲白唇边带着淡淡的笑意,他松开了手,蕙娘却没坐直,还是靠在他怀里,只是她转身面向权仲白了,便把权仲白的手拎了起来,环到自己颈后,照旧让他抱着自己。她略带狐疑地看了权仲白一眼,只觉他似乎胸有成竹,便软了声音道,“好郎中,你别和我一般计较,有主意便告诉我吧。”
  “天下郎中多了,谁知道你叫的是哪个。”权仲白今日看来是要逗她到底了,他慢条斯理地给蕙娘挑着刺儿。蕙娘鼓起嘴想了一想,忽然发觉,她除了在人前假惺惺地喊仲白以外,好像私底下相处,不是叫他郎中,便是连名带姓地喊他。比如桂少奶奶叫桂含沁‘沁哥’、杨七娘喊许世子‘升鸾’这样的昵称,她的确是没有喊过,倒是他好像还在祖父跟前叫了她几声阿蕙。
  看来,此人貌似是对这一点,有些不大满意了……蕙娘禁不住要笑,又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她心里再也不烦郁了,甚至还要靠在权仲白的胳膊上,把自己的一点笑容给藏好呢。
  “那不然叫你什么?”口中却还是不能服输的,蕙娘道,“难道我叫你‘白哥’?”
  这话一出口,两人都一阵恶寒,蕙娘打了个冷战,越想越好笑,捧着肚子笑了半日,又说,“你字子殷这我知道……”
  不过,子殷一般都是朋友们喊的,蕙娘叫了几声,也觉得不对劲,思来想去,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权仲白,她笑道,“我觉得就是连名带姓地喊你最舒坦了,怎么办呀?”
  权仲白白了她一眼,道,“你就矫情吧你——瞧,我就喊你矫情,多么方便自然。”
  蕙娘本想说,家里人都喊我佩兰——但想到焦勋,便不敢多说,她又苦思冥想了半日,方道,“算了,今日实在想不出。”
  既然想不出,那么便没立场让权仲白来帮着出主意了。蕙娘吊着眼梢瞟了权仲白一眼,悄声细语,“我嘴巴笨得很,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听的……不如这样,我先练练口齿,一会再来想?”
  权仲白还没发话,已被她一把抓住衣领,直摁了下去,他一着急,也忘了‘矫情’,道,“焦清蕙,你做什么——唔!”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要练口齿的这个人倒很是安静,比较吵的人,竟换成了权神医。
  当然,顺理成章地,权神医也就把三姨娘这个难题,包在了自己身上。让蕙娘得以安心收拾行囊,等待月底的那一趟海外之旅。
  作者有话要说:今晚稍微早了十分钟啊哈哈哈哈
  我后天,又要坐车出门了。
  这两个月我已经活泼得过分了我发现|||而且这一次还是去参加亲戚的婚礼……抱头……预感会被‘家里就你了,什么时候带一个回来’之类的话淹没5555
  话说,他俩对对方的昵称我还真没想出来,白哥太搞笑了pass,仲白、子殷又都很普通,蕙娘这边除了阿蕙以外好像也真没剩什么了。
☆、282自缚
  虽说孙侯船队是三月初开拔,但蕙娘已决定先到山东探视文娘,因此二月中旬便出了门。这一次出去,她只贴身带了桂皮和绿松服侍,自己打点的也多是男装随身,一概华贵首饰都未携带。只除了和焦家通了气儿,对外只说是身子不好,去庄子里休养,这亦是因为当时富贵女眷外出,颇有些惊世骇俗,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计。
  江南民乱,进了二月大致上已经平息,就连朝中风云,随着皇上有意含糊,王尚书所带领的旧党,攻势也渐渐地放缓了。不过,朝堂中的较量和阴谋,是永远都不会止歇的,也许眼下的平静,酝酿的不过是又一波动乱。但不论如何,焦家已经全面退出了政争,权家又处于一个超然的位置,随着盛源号和王家关系趋于冷淡,宜春号的地位自然更加稳若泰山。蕙娘放出了自己即将亲自前往日本的消息以后,盛源号的态度也有些软化,若非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比曾经的大秦,如今的朝鲜都要更严厉,如非持有大秦国书,否则很难在日本港停泊,盛源号几乎要立刻派人前往日本考察环境了——的确,要说到票号的市场,日本的表物、白银、漆器,在国内都颇有卖气,只是如今不能通商而已,如果蕙娘能够凿出一条哪怕是走私的通道来,盛源号在日本的获利,都能比得上在朝鲜的利润。
  不过,盛源号到底也是背靠晋商的大票号,对宜春号的压力,他们还保持了足够的矜持,只说且等蕙娘从日本回来以后再商议,而蕙娘也不怕他们拖慢脚步,事实上,她是巴不得盛源号再犹豫一点——他们也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在朝鲜拖延下去。朝鲜境内,别说票号了,连可以开具银票的钱庄都很少,大商人们只能用现银交易,这就给山匪强盗,提供了许多机会。盛源号几乎是才一进朝鲜就开始盈利了,到现在,除了朝鲜王庭还保持沉默以外,许多高官,都和他们有了或者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来往……这对凤楼谷也是强大的压力,如今权家私兵,已经从凤楼谷转移出去,开始一批批地上船往海外游曳等待,只等着人员聚齐,便可一道往海外开航,预计是先在朝鲜海劫掠一番,若是盛源号那边情况不见好转,便从那霸绕道去往新大陆,星图都已经给准备好了,甚至连领航员都找了几个,也算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当然,像孙国公领着的船队出海时,他们肯定不会与其正面冲突,到时候茫茫大海无处相遇,也很有可能真被权家兵逃过这一劫。反正,就算出海的时间这么接近,双方几乎要在同一水域盘桓半个月到一个月,凤楼谷也丝毫没有多余的忧虑,就是权世赟都不以为意,还叮嘱蕙娘,如在海上见到权家兵马,不要露出马脚云云。
  实际上,蕙娘对于权家兵的旗帜、船只和旗号,都是一无所知,就算想知道细节也无从去问,她这一次出海,还真就只是想看看海外风光,顺带着去检阅一番自己的力量。良国公、权夫人等,也都觉得此番出航,可以开阔眼界,要比成年累月地关在家里要好得多了。
  相公不靠谱,也有个好处,那就是舅姑都是真心栽培,权夫人甚至还让她回程若有空闲,可以去江南探视一下权叔墨,毕竟他和何莲娘在江南也有几年了,期间虽然时常打发人回来送信,权夫人也常令人过去探视,但对她来说,肯定还是蕙娘的眼睛更为可靠,更可以看出小家庭里掩藏的种种问题。
  蕙娘虽然在京畿一带游历过,但除了那一次心事重重的东北之行,还真没正儿八经地远行过几次,她也算是明白了权仲白对于远游的爱好:虽说旅途诸多不便,肯定难以避免,但能够走出这熟悉了二十多年的天地,即使是她,也不免有几分兴奋和激动。
  不过,比起她的期待,立雪院内的其他几位主人,情绪就都要低落得多,权仲白还好,主要是郁闷自己被关在京里,蕙娘一走,还有许多琐事免不得要他来打理。乖哥也还好,他不过是不舍母亲要离开几个月,不过,因为这情况之前也时常发生,所以掉了几次眼泪,也就接受了这个安排。最闹腾的却是歪哥,知道母亲要出海见识,而他居然不能跟去,这小子可是翻天覆地闹了好几场,一直到蕙娘出门都不怎么愿意搭理母亲,若非权仲白多次带他出门玩乐,这孩子的脾气,怕还没那么容易消解呢。
  不论如何,二月中旬,天气乍暖还寒时,蕙娘到底还是从天津上船,往山东过去。——王辰年前九月,刚换了个位置,如今正在莱州府做通判,几年间上了一品,这条路也算是走得安稳。她坐的是宜春号为她安排的船,一路上自然是安安稳稳、舒舒服服,顺流而下不过四五天,便弃舟登岸,文娘早遣人在码头守候,听闻她到了,立时就有车来接。蕙娘一路掀开帘子,看着和京城颇有几分不同的街景,不免笑和绿松指点一番,因道,“毕竟山东要朴素些,路上所见女子,泰半都穿着棉布衣裳。”
  京城姑娘,当然也不至于成天绫罗绸缎地在街上走,不过有八大胡同的那些北里名花在,热闹地方是不缺美色的,还有些稍微轻薄些的平民妇人,得闲无事,也愿插了一头的花,梳了时新的首饰招摇过市。反观莱州府,白日里在街上行走的女眷,多半都是劳苦辈,头顶最多一根银簪,穿戴衣物也毫不跟身,似乎并无京城妇人,即使棉布衣裳都要随着时兴每年新改新作的劲头。再有街上随处可闻的山东土话,路边围着桌子吃朝天锅的食客,一边走一边咬大葱的老农……别说蕙娘,连绿松都看得目不暇接,听蕙娘此言,亦点头笑道,“肯定是没有京城那么热闹,不过也还算富饶吧,您瞧,路边连小摊贩,碗里都放的有鱼虾,靠海吃海,倒是比京城贫民要吃得还好些。”
  说着,前方已经拐进了一条巷子里,没有多久,便有人来扶蕙娘下车,口中犹道,“家里狭小,车马进不来,委屈姑奶奶了。”
  蕙娘此时仍做女装打扮,见是云母亲自来接,不免也有些岁月之感,握着她的手笑道,“上回文娘回来,你没跟着,我听她说,你是有身孕了……”
  两人一边说家常一边进了二门,才过垂花门,文娘便掀开帘子,从堂屋直奔了出来,喜道,“姐,你来得好快呀,信才送到,你就来了!”
  她出嫁已有五年,可此时举动,依然带有少女时的天真浪漫,蕙娘打从心底想笑,却又故意板着脸道,“怎么说话呢?你这样说,倒是不喜欢我来了?”
  文娘笑道,“哪能呢?你就逗我吧你,来来来,快里头坐,路上饿了吧?莱州小地方,没什么好吃的,就给你预备了几道海鲜……”
  通判是到州衙门上差,一般不给提供屋舍。王辰和文娘当然没有金钱上的顾虑,这一套三进两重的小院子虽然不奢华,但布置得却很舒适。文娘在中间正院起居,东边一个偏院给王辰做书房用,后进给下人住,西边偏院正好做了蕙娘的客房。蕙娘还问王尚书太太去向,文娘笑道,“不巧得很,今日知府太太邀我们过去赏花,我在家等你,太太就独自过去了。怕是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蕙娘稍事梳洗,便和妹妹坐下来对着吃了饭,菜色亦不过分复杂,多以清蒸海鲜为主,取个新鲜原味,蕙娘吃着,倒觉得要比自己在京里品尝的海味更为鲜美,虽说易牙妙手,但烹饪之道,三分工七分材,不比在船上打发肚子,这顿便饭,蕙娘倒是吃得挺香,竟还罕见地添了一次饭。
  文娘倒是很早就放下筷子,撑着下巴笑嘻嘻地望着蕙娘,颇有几分得意地道,“我呢就想着,海船上吃的东西有什么好的,多半都是腌物,你才下船,一定就想吃些清淡可口的物事。正好婆婆是闽人,也爱吃海鲜。我就同文书家那位说好了,这一阵每天都担一篓海物,什么新鲜来什么,这样你什么时候来都能吃上些能入口的饭菜。”
  因又道,“正好前一阵天晴,被褥铺盖我都令人重新浆洗晾晒过了,床也烫过擦过,都是再洁净不过的,听说你下了船,这才让人去铺上的。一会你要累了,洗漱一番便能直接躺上去,睡个午觉起来,明日我带你去城外走走。知府太太那些人,你愿见就见,不愿见,就不必和她们打招呼了。”
  蕙娘笑道,“到底是做了主母的人了,从前你口里,何曾听说过这些事?”
  文娘便嘻嘻笑道,“姐,我安排得可还妥当吗?”
  蕙娘望了她一眼,才要说话,文娘又赶着道,“那文书也算是王辰的嫡系了,做事很老道的。平时在衙门里,很仰仗王辰的提拔。我们麻烦他办事,也是加倍给赏钱的。因他是本地人,和那些渔民打交道,要比管家来得更好,是以才转托了他。”
  蕙娘方点头道,“会懂得考虑这些,便算不错了。”
  因又道,“王辰呢,在衙门里?”
  “他是一心扑在公事上,”文娘笑了笑,“平时经常半夜才回来的,我刚派人给他送了信,今晚应当能回来吃晚饭。”
  见蕙娘微微皱眉,便又为丈夫说话,“现在公公正是往上走的关键时刻,他也不能给人揪住小辫子,所以上峰交办的事情,都想办得十二分好……”
  蕙娘望了文娘一眼,并没在这个话题上多纠缠,只笑道,“是,有点事业心也好,别和你姐夫一样,成天没想着正事也罢了。”
  吃过午饭,蕙娘梳洗小憩了一番,醒来了便到堂屋寻文娘,两人说些焦家的事。文娘听说四姨娘要改嫁,不免愀然不乐,半日方道,“罢了,我也难得回去,姨娘一人寡居寂寞,改嫁也好。不然生出事来,更不体面了。”
  四姨娘是文娘的慈母,毕竟有所牵扯,蕙娘眉毛一挑,“你是怕婆家这边,有人说三道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