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重生手记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436

  年轻人爱行险、有冲劲,也是人之常情,桂含沁略现笑意,他不再追问蕙娘的动机,转而问道,“你想要如何合作?”
  “我想要的也是一本账,”蕙娘坦然道,“这本账可以另外誊抄,不必出现人名甚至时间地点,只要数字就好……我想要的,是那帮会每年往北戎走私军火时,桂家自己暗地里记载的那本账。”
  两家心知肚明,北戎这条线,如今似乎已要被鸾台会放弃,预备栽赃到牛家头上的罪名,实在本来是他们所为,桂家在旁配合而已。双方合作当然是心怀鬼胎,桂家不可能不记下每年往北戎走私的军火数量,以便控制北戎实力。这本账必定存在,也必定是桂家最深切的秘密,一旦暴露,只怕桂家不反,就只能等着抄家灭族了。桂含沁的双眼终于瞪得大了,他目中放出奇光,罩定蕙娘,思忖了半晌,忽而又问,“这件事,权神医知情么?”
  蕙娘知道此时不能犹豫,她自然地道,“这自然知情,却也和我一样,都才知道不久。”
  “哦。”桂含沁这才释然,“看来,你们也是戴罪立功。”
  这指的是权仲白挑了军火车队,导致现在鸾台会不能不放弃这条暗线的事。
  蕙娘唇角抽得一抽,似乎是心有余悸,“也是颇为忍受了一番他们的手段。”
  “但嫂子难道就没想到,现在里朝廷应该是不会再做北边这条线了。”桂含沁忽地又道,“我们桂家,对他们已经失去价值,他们对我们的钳制,自然也就渐渐放松了……我们又何必一定要把这本账——这个把柄交到你手上来呢?”
  “你这就是说笑了。”蕙娘嗤之以鼻,“你都叫他们里朝廷了,难道还不知道他们的权势同能耐么?这样的人要图谋天下,少的就是兵权,你倒是试试看,他们会不会和你们桂家好聚好散。就是我们权家都感受到了他们的野心,你们就真一无所觉?总是和我装傻罢了!”
  她主动说出这话,终于令桂含沁放心,他倒也是光棍,双手一摊,也是坦然承认,“我确实是信不过嫂子,我和嫂子接触不多,只知道你是极厉害的人物,却始终是未能了解你的性子。”
  “那么这桩买卖,还有的谈么?”蕙娘毫不啰嗦,“能谈就谈,不能谈一拍两散——你也可以放心,不论能成不能,你们家的秘密,在我这里也都安全得很。”
  “谈,当然有得谈。”桂含沁的嘴角又是一翘,“但我倒不愿同嫂子谈,俗话说得好,男主外女主内……这件事,还是等子殷兄回来了,由他再和我谈吧?”
  看似征询,但话意却稳固无比,桂含沁目光罩定蕙娘,显然在关注她的每一丝表情,蕙娘心知他对这桩合作,始终是充满了警惕,提出要和权仲白谈,一来多半是想争取一点时间,再起起权家的底细,二来,也是想试探一下权仲白离家的真相——对外人来说,如今的良国公府,最大的筹码也就是权仲白了,如权仲白和家里人不是一条心,只怕桂含沁还真懒于冒这么大的风险。
  归根到底,亦是自己实力不够,不能把宜春号如臂使指般握在手心,不然,只怕桂含沁也未敢如此看轻自己……
  蕙娘唇边,泛起了一丝自信的微笑,她淡然道,“好,那便等仲白回来再谈。”
  见她如此从容不迫,桂含沁终于流露出一丝讶异,他瞅了蕙娘几眼,忽然笑道,“我可冒昧一问么?嫂子你要这本账,总不是为了钳制我们桂家,更不会是为了了解北戎的实力吧?要说从这本账反推里朝廷的实力布置,凭那几个数字,恐怕是没什么可能……”
  见蕙娘神色变化,他忽地惊道,“难道竟真的可能?”
  一边说,一边已将眼神投向了蕙娘给的那本软抄。
  这本软抄里,记载的就是‘里朝廷’作出的一本假账,这本账虽然假,但也总有五分真,起码,这个结构是真的,各数字之间的关系,也要经得起朝廷行家的审视。
  软抄里的结构是真的,桂家的数字是真的,两相结合,岂不就能做出一本真账来?这本账虽然看似不能扭转局面,但对揭开里朝廷的神秘面纱,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可能不可能,总要试过才知道。”蕙娘微微一笑,亲手将软抄递到桂含沁手上,亲切地道,“大交易做不得,小买卖总来一桩,不要跑空嘛——我没有数字,现在试不了,但少将军却能一试。能不能成功,就得看少将军有没有我焦清蕙的本事了。”
  桂含沁嘴角一抽,却也立刻明白了蕙娘的意思,“嫂子放心,如真能成功推出,也不会蹬了你的。”
  他深深地望了蕙娘一眼,又转换了态度,“要是子殷兄一年半载回不来,那便和嫂子谈,也是一样。”
  蕙娘却并不逼人太甚,她笑了,“都是再说吧,你也要和家里商量。说不定等你们定了主意,仲白也就回来了呢?”
  两人没有任何废话,彼此开诚布公,谈得很有效率,如今谈话结束,桂含沁便就起身告辞。蕙娘犹豫了片刻,还是叫住他道,“前阵子在宫中发生一事……”
  便把杨善榆同小牛妃见面的事说出,“外男和宫中女眷牵扯不清,是大忌中的大忌。我观他神色,对小牛妃还未忘情,他现在又是二皇子的半个老师,牵牵扯扯,总是不便,只怕将来对他会有妨碍。”
  桂含沁显然对二皇子的身世心知肚明,他轻轻地吐出一口气,竟难得地露出一个苦笑,方道,“多谢嫂子高义,此事,我——心中有数了。”
  蕙娘本意,是提醒桂含沁可向杨家送信,令家人出面把杨善榆带离京中,但只看他神色,便知道桂含沁恐怕也是无能为力。她尽到提醒责任,也就不再挂心,同桂含沁定了后约,便各自分手回转不提。
  此后再无别事,待得行李齐备,蕙娘也就择吉日回乡,一路晓行夜宿,走了二十日有余,便到了权家世代所居的白山镇。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不知道大家家乡有没有偷鸡的这个用法
  形容打牌bluffing
☆、215老巢
  其时天下南强北弱,自两广到江南,无不是富庶奢靡之地,就是庶民日子都过得不差。北方如不是有京城撑住门面,和南边简直就是两种天地。从京城到沈阳还好,沈阳往北走了不几日,人烟便日渐稀少,道边土地还好,再往里看去,便可见到许多荒地,如狗啃般,这儿一点金黄,那儿一点田垄,都是这些年迁徙过来的边民,一点点开垦出来的。只是按随行诸人的说法,此地冬日过于寒冷,许多边民刚迁徙过来,不识在此地耕种的诀窍,头一两年,往往有倾家荡产了,还凑不够过冬柴禾的,一冬天能冻死许多人,因此这一带虽然土地肥沃,但人烟却一直相当稀少。
  果然,再往北走,越近边境,城镇之间的距离也就越长,往往走了一天,也难见多少行人,官道破损之处渐渐也多了起来,偶然有人同车队插肩而过时,竟有泰半住了马,同权家派出来迎接蕙娘的家人管事打招呼攀亲戚。——据说白山镇周围所有人家,都没有不识得权家管事的。
  等到了白山镇,车队绕着城门走了几步,便算是绕过半边城了,这样小的城镇,多少也令随蕙娘出京的那些‘副小姐’们大开眼界。她们中虽然有人出身穷苦,但到底还在天子脚下,又哪里见识过真正的荒凉呢?就连随在蕙娘身边的石英,按说也见过几分世面的,都连连咋舌,又同蕙娘道,“据底下人说,这城里,一半人姓权,还有一半人,都在为姓权的做事,这个城,说是白山镇呢,其实也就是权家镇了。”
  “何止是这城里,”石榴撩起帘子进来,一边将食盒中的饭菜端到桌上,一边随口道,“我一路听这府里的婶子们说,白山镇所有良田都姓的是权,只有自家人之间来回转让的,再没有人肯卖给异姓人家。这些年来,不少人在山东一带存身不住,又或是从西北逃过来的,多有熬不住做了佃农的。从这里到长白山脚下,鸭绿江边上,所有农户算来都是权家的人。至于猎户么,也要和权家做生意。怪道咱们族里人都愿在老家过活,京城虽好,又哪有这样的威风。”
  这倒是真的,江南人烟稠密,西北朝廷控制得严厉,虽然也有地方豪强,但却始终不如东北一带地广人稀,地方势力乏人管束,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割据了。虽未明说,但蕙娘也想得出来,在这方圆几百里地,恐怕权家人说话是比皇帝都好使,就是县令也得看他们的脸色过活。他们就是闹腾出了天大的动静,都不会有什么消息流传到外头去。
  又有什么地方还比这里更适合做造.反的大本营呢?蕙娘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才道,“我们初来乍到,也不知族长行事如何,族中又有什么人家,需要打点示好……你们该如何做,不用我说了吧?”
  她随身带了四个大丫环,八个小丫鬟并四个管事婆子,四个杂使婆子,都是千挑万选的精明人物,兼又忠心耿耿。对付鸾台会那样大事无法指望,但在族中家事上却是所向披靡,闻听蕙娘此言,在场的都脆声应了,不在场的也自然有人前去告诉。石英做主,一人发了些碎银子,便都散开了去和祖宅中的下人、族人套近乎不提。
  蕙娘此次前来,自然是歇在城中老宅——这也是权家的祖宅,多少年来屡经翻修,虽说僻处边境,但却不比京城庭院差上多少,可要比县衙还气派得多了。族里本来派了两个壮年汉子前来迎接,说起来都是权仲白的叔辈,到了城内,又有一房族人过来接待。石英套了几句近乎,便问得那是族长子侄辈,十七房的太太奶奶,现在祖宅居住的几房,除了宗房以外,便以他们辈分最高云云。蕙娘看她们行事,不过寻常的乡镇富户做派,便也并不着意。她们到得晚,安顿下来已近日落,等吃过晚饭了,她请云妈妈来陪她说话。
  云妈妈这一次过来,明面上是押送京里给族里送的一些土特产,实际上应该是云管事派回来办事的——因这一次甘草也随蕙娘回来,并且一到白山镇就不见了人影,蕙娘便猜甘草是负责联系会里,至于云妈妈么,按她和云管事的关系来看,蕙娘觉得她应是回来探望权世赟家人的。毕竟虽说是假夫妻,但云妈妈总是要服侍权世赟的起居,在权世赟的所有手下里,她应当是最得他信任的一个人。
  一路同行过来,蕙娘自然不会放弃和云妈妈套近乎的机会,反正这个年纪的女性,无儿无女,干的又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看来权世赟也没有碰过她的身子,她还能爱什么,执着什么?她以银钱开路,不过三数日工夫,便把云妈妈买得满面是笑,不过,尽管如此,牵扯到鸾台会,云妈妈的态度也还是相当的谨慎,蕙娘几次有意无意的探问,都被云妈妈以他话岔开。
  等现在人都到白山镇了,蕙娘再令人塞了一个满当当的荷包,请她过来叙话时,云妈妈倒终于知趣了,一进门她就同蕙娘提起,“今日还能服侍少夫人一晚,到得明日,得回去探视我们家的家眷,为老爷带好。少夫人身边,不免少了熟悉老家的老人提点着。倒是劳烦少夫人暂别休息,听听我的唠叨才好呢。”
  蕙娘笑道,“我等妈妈这句话,不知等了有多久呢。”
  云妈妈也笑了,“不是我老婆子拿乔,是族里情况,年年又都不同。这多年没有回来,也不敢胡乱和您说起,总要亲自看一看,心里有了数,再和您提么。”
  她便给蕙娘介绍,“从老祖宗至今,族里繁衍生息,已有数千人聚居。东北艰苦,为使族人齐心协力,能在东北立足,所有族人不论房头,都由宗房管着。打从一落地起,到了年纪上学读书,或是习文或是习武,或是学算账、学医术等等,一律量材施教,就是娶来的媳妇,如不识字的,也要上学明理,不留一个睁眼瞎,也绝对不养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儿。就是家中田土再多,等到收成时也是一律由宗房统一发卖,回来再兑银子——其实,纵有了银子,没有宗房点头,那也是什么东西都买不着。”
  “我们族里常年都做药材生意,族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却也和山西人一样,家眷是不许到外地定居的。一户人家,最多只有两三个壮年子侄在外做事,到老了一律回来居住,无事也不随便出门。”云妈妈话里大有深意,她同蕙娘交换了一个眼色,方才又道。“族中富庶,任何人都不必为了柴米发愁,只这数千人作何营生,那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由老族长发话,谁人做什么事,都听宗房的分派。最上等的出外省做事,次一等的只在东三省行走,最愚笨不可造就的,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出远门。那些家里有人在外的房头,便可搬到白山镇居住,这样也方便家人回来探亲。余下人口,多半都还在村里聚居,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镇里居民,多半只知道我们在乡下庄园也多,族里走动频繁,但却并不知道族中的规矩。”
  这么安排,明显是为了保住权家最大的秘密。说实话,要不是蕙娘亲身走到此处,她也很难想象,竟有数千人都服从这样的规定生活。要知道多少大族,都因为子孙离心逐渐衰弱,权家一百多年来,还能维持住这样的局面,也堪称是个奇迹了。
  “都说会里,是以我们权家为主——”她不禁就问,“这种事,纸包不住火,只怕合族上下,心里也都有数吧?”
  “这个自然多少都能猜到一些。”云妈妈若无其事地道,“从前也有些人口里没把门的,露了话缝的,但多年管束下来,他们自然也都知道小心说话了。”
  那些走漏了风声的人会被如何处置,蕙娘也多少猜到了一点。她现在算是了解到权家的权力结构了:虽说是一族,但其实更像是一支家兵,衣食住行都靠着族里,从落地开始,便在族长、宗房的掌握之中。虽有私产,但却无法随意处置,族人的一切都随族里的安排。等到长大懂事以后,就算有了异心,也因为族里完备的制衡手段,很难对宗族不利。
  这样的结构,配合鸾台会的手段,权家族人可以走遍全国行商求学,同外族嫁娶,但依旧不虞秘密外泄,始终保持着同族内的紧密联系。他们也没有理由出卖自己的宗族——虽说如今这样的安排,可说是控制严密,但同那些旦夕且死的百姓们相比,权家人的日子也已经很好过了。
  “方才妈妈说,这城中居住的房头,恐怕还是有变数的——”蕙娘一边思索,就一边问道。“不知族中人,是更愿意住在村里呢,还是更喜欢住在镇上——”
  “好教少夫人得知,”云妈妈笑了,“这人多热闹,没有谁是不喜欢的,族内凡是当龄的小伙子,就没有不盼着出外当差的,要有能在京城做事的,更是他人欣羡的对象。也因此,外出办事的缺额,总是人人争抢,年年在镇上居住的房头也都不大一样。老身方才在镇上走了一圈,就看到许多新住户,想来,也是外头折损了一些人口,村里的形势,又发生新变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权族内部就有争斗,因为族长掌握了各项大权,这争斗终究不可能危及宗房。而这些族内房头,妻儿都在东北,绝无可能被带出老家,他们就算到外地做事,也绝不可能被蕙娘收买——她也就失去了了解各房头内情的热情,只是面上依旧丝毫不露,含笑听着云妈妈絮絮叨叨地将族里三十几房人家的大致人口都给交待了一遍。便又问她,“不知小叔的家人,是就住在镇上,还是依旧住在村里呢?如若方便,我也很该过去拜望一番的。”
  云妈妈面上掠过了一线阴影,她道,“我们姑娘带着哥儿,都住在村里。”
  只是一个称呼,蕙娘心里便有数了:看来,云妈妈应是权世赟妻子的陪嫁丫头出身。并且,权家宗房内,可能也有人正猜忌着权世赟,所以要把他的妻小就安置在眼皮子底下,以便严密看管。
  她心里多少也都有数了,却还是不免一问,“那,仲白他大伯、二伯,还有伯红一家——”
  “从京城回来的这一系,”云妈妈说,“三代以内都在村里居住,尤其是在外地出生的,一般回了村里,就不能随意出来了。”
  她意味深长地望了蕙娘一眼,似乎想从她面上看出一点情绪。而蕙娘的心,也的确正直往下沉:忽然间,她了解到了良国公的为难之处。且不说权族的图谋,是否过分疯狂,他们对族人的控管手段,的确是已经炉火纯青,几乎寻不到一丝破绽。
  #
  蕙娘在白山镇住了两日,丫鬟们打探回来的情况,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压根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这镇上甚至都没有姓周的大夫,不论是权伯红,还是良国公的两个哥哥,在此地根本都毫无音讯,蕙娘估计这几户人家当时是被直接送进村里,然后就再也没有出来了。——一想到如权季青上位,她和权仲白也许也将落得这样的结果,她便有些后怕。虽说如今的局面,也不算是顶好,但起码她还能为自己筹谋计划,而不是彻底沦为被人严密监视的囚犯。
  等到随行下人们都渐渐熟悉了当地风物,一直被搁置在祖宅的这一行人,也等来了宗房的使者。蕙娘本人还没亲眼看见他,只是听甘草回禀,来的是宗房次子权世彬。她听了权世彬的安排,以回村中祭祖为名,将几个下人都放在老宅,自己孤身随甘草、权世彬等人上路,轻车简从,直出了白山镇去。
  一路走来,她时常揭开车帘欣赏窗外风景,但今日安排给她的马车,车窗却被封死了,连车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的,蕙娘只能靠耳朵去听外头的动静,马车走了大约有一个时辰,四周已是再无人声,只听得风声呼啸、水声潮涌,马车又走了一段方住了,甘草开了车门,扶她下来时,蕙娘先见车后是一片密林,林内一条小道蜿蜒,也不知伸向何处,亦是极为隐蔽。一转过身,只见眼前一条宽阔水面,自上而下奔涌而过,岸边一个小码头上泊了一叶轻舟,很显然要跨水而去——
  她又有点头晕了:难怪权家人丝毫都不担心自己的秘密居住地外泄,原来他们家的村子,居然设在了朝鲜境内!
  鸭绿江在这一带就是天然的界河,江对面那就是朝鲜地界,一般人无事跨过国境倒也无妨,但官面上的人,没事是不能随意到他国走动的。权家自己的村子在朝鲜境内,当然就保证了大秦这边很难知道真相,就算一般佃农意识到权家人经常过境,但都是权家自己的佃户,谁会口无遮拦胡乱议论,给自己惹来天大的麻烦?只要能摆平朝鲜那边的官员,权家在那边造船造枪可能都无人过问,甚至可以从朝鲜口岸运送物资!
  只是,他们是如何封住朝鲜人的口呢?朝鲜地方小,靠着界河也有不少住户吧,起码管束得要比大秦严格……
  蕙娘忽然就想起一事——朝鲜和前朝的关系,一向非常亲密,他们的国名,就是前朝太祖所赐。
  她的心事立刻又重了几分,只在权世彬跟前不愿露出,只是淡然上船,也并不多话多问,上了船便自己寻了位置坐好,偶然打量一眼船篷外头而已。如此稳重,倒惹得权世彬面上多了一丝赞赏之色,只是他看来性子沉闷,就算看得出对蕙娘印象不错,一路上也是一语不发。几人默默地过了江,对面码头上也自然有车来接,照例那也是封了车窗的,蕙娘只觉路甚崎岖,转折也多。走了许久,又下车在一处屋宇中休息打尖,此处却已到一座山脚下,由山脚再徒步上山走了半个时辰,方才转入了一条小径,进了山坳之中。又行了数十步,蕙娘眼前便是一亮——原来她们走了半日,是从后山插.进了这山谷之中,如今还要从贴着山壁的一条小道往下,才算是真正进入谷中。这山谷倒是十分阔大,她尚未能将全貌收入眼中,但只是这么一望出去,她也是惊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自己还是把权族想得太简单了一点,不说他们的图谋,只说这一片基业,那可是绝不容人小视!
  作者有话要说:任何一个组织存在了一百多年,肯定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啊……蕙娘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真是谈何容易。
☆、第216章
重逢
从山口往下看,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山谷正下方的校场,其时正是午后,蕙娘可以清楚地看到兵丁们从家中汇聚而来,在俨然屋舍中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河流。这群人身披甲胄,手持利器,钢铁在阳光下反着明晃晃的白光,蕙娘粗粗一看,也估不出数目,只觉得成百上千总是有的。再一看校场边上,别说明显是为火铳训练准备的成箱弹药了,她甚至还看见两门小炮!
虽说如今也算是盛世,大秦兵丁实数不会太少,但大部分兵马,除非是时常要和敌人接战,受到重视的部曲,否则一般士兵也就是勉强糊口,体魄只能说是游走于面黄肌瘦与略可一观之间,像这样营养良好粗通文字,又武装得很到位,忠心方面毫无问题的精兵,有三百,已经算是一州豪强,有五百,省里都要考虑你的力量,如有一千,已经可以和一般的军队相持不下。要有五千之数,远不说,近处的朝鲜国主若是知情,只怕从此再难睡得安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