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50


是啊,怎么说都是借粮来的,虽说这问的只是外九房,没有老帅们的霸气,一问就是一村子。但沾了粮字的边,就不好胡乱走动了。老太太自己也不是想不明白这一层,只是没想到善桐居然也看得这么清楚。
孩子大了,真是一日千里,每天都比从前更懂事得多了。有时候就是自己,也不能一眼看透了深浅……
她不由得就又打量了小孙女一眼,才略带欣慰的一笑,起身道,“行啦,别摆弄你那大辫子了,陪祖母出门转一转吧。”
眼看着就是年初七了,大孙女的婚事再大,大不过一村人的前程,就是王氏面上也丝毫看不出一点不顺,这两天过来请安时,话里话外问的也都是族内小会的事。老太太心里有了数,倒也没有为难次媳——打老鼠还怕伤着了玉瓶儿呢,只是按下不提。
她难得说要出门,今日又是年初六,善桐不能没有联想,只是没想到祖母居然会带上她。要在从前,这可都是善檀的差事,她一下来了精神,直起腰板脆生生地应了一句,“哎,我扶着祖母走!”
才出到院子里,张姑姑不言声就上前扶住了老太太的手肘,善桐不过是意思意思罢了。这一老一少一仆三个人还真在村子里转了几圈,老太太还带着善桐去到河边,看了看上冻的河水,说了声“今年天气冷,好事,开春了庄稼就旺盛”。这才不紧不慢地踱到了宗祠附近,带着善桐进了宗房。
杨家宗房血脉连绵,一百多年下来,虽然不断有人分家出去,只有族长一支在这宗房院落群内居住,人口其实说不上多,但多年老宅,自然而然就有一股兴旺润泽的气息,透在了这一片宽敞的四合院群落之中。老太太才进了大门,就有人上来行礼,口称“拜见伯祖母”,没有多久,宗房长子杨海林就恭恭敬敬地接了出来,给老太太行礼,“今年事多,没能亲自上门拜年,伯母别见怪。”
宗房和其余各房不同,年节时事情更多,打发孙辈出外拜年已成惯例。不过在往年,杨海林怎么都会到小五房、老三房、十六房这样的人家走一走的,毕竟随着年月,老一辈在世的越来越少,除了一枝独秀,年已届花甲的老族长杨子沐之外,族内子字辈的老人家,经过当年的连番战乱,还健朗的已经着实不多了。
到底还是和宗房有了些生分,否则就算宗房大爷不上门,自己也要主动上门来坐坐的,不说别的,借粮的事,通个气也比装聋作哑强得多了。
不过,自己不上门,宗房大爷也不上门,这里面的意思也不大好,恐怕老七房背后,不仅仅只是一个宗房老四,整件事老大也是看在眼里的,只是装聋作哑罢了。
老太太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面上却是显得有几分不快,“哪里的话,听说族长老哥年前又犯了咳嗽,你们事情也多!一家人不计较这个。”
她一手养出了两个儿子,说来也是有诰命的太夫人,宗房就算素来很有体面,哪敢真和老太太拿大?杨海林又几次请罪,一边让老太太上座奉茶,他去扶老太爷起身相见,这边他妻子也上前给老太太行了礼,这才低声向老太太赔不是。“今年过年,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天黑到天亮,都是来问借粮一事的,这种事,家里人除了大爷,说话也都不算数。老爷子身体不好,不能累着,因此就没有出面,只是打发了大郎过去。如有冒犯,伯祖母也别往心里去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善桐本来对于宗房意见老大,此时倒觉得宗子、宗妇这样低声下气,可以说是给足了小五房面子,她见祖母脸还是绷得厉害,倒觉得祖母有些不近人情了,可一想到善喜,又在心底猛地抽了自己一嘴巴:面上柔媚,背地里做坏事的人可多了去了,这也是祖母、母亲都时常教导的,怎能因为一点笑容,就失了立场。
老太太就很软硬不吃,得了杨海林媳妇的解释之后,她面上本好看了些。可一等宗房老四杨海明夫妇出来给她见礼,她面上的笑容一下就淡了下去,吃过茶居然木然不语,善桐和张姑姑两个人一边一个昂然立在身后,善桐除了请安问好竟是别无他话,倒是让气氛一阵尴尬。
这位宗房四爷虽然读书不成,和小五房三爷一样,平日里也就喜欢票个戏,但毕竟并无显著劣迹,忽然得了伯母的臭脸,脸上也有些不大好看。好在此时族长一边咳嗽一边进了屋子,拱手给老太太问了安,“老嫂子,今日贵脚踏贱地啊。”
虽说贵为族长,但私底下这族长爷爷的行事,也实在是有几分不着调的。善桐没忍住,一撇嘴就笑了,“族长爷爷耍贫嘴——”
气氛一下就缓和了下来,杨海明若有所思地扫了四弟一眼,见四弟一脸的莫名其妙,纳闷也就先装到了心底,扶着父亲和老太太厮见了,各自分宾主坐下说话。
这一次老太太过来,众人自然都猜到了她的用意:肯定是为明天的小会来打前哨的。因此话没有说几句,杨海明就站起身来告退,顺带着将几个弟弟都带了出去,还要带善桐出去玩,老太太止住了:“让小孙女伺候我抽烟吧。”
族长也笑道,“海明留下来端茶倒水。”
待得人都退了出去,老太太却是一句话没提借粮的事,而是提起了小五房想进宗学读书的几个孩子,“善柏和善桂都不是什么读书种子,也就懒得费心提了。如今倒是要讨个面子,把孩子们都送进去沾染沾染文气。”
族长很有些诧异,他掂量地望了老太太一眼,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中,小事罢了,老嫂子不拘派谁过来打声招呼,也就是了。”
老太太脸上微微绽出笑容,“毕竟是宗房自己的私学,和族学不同,是你们自己的东西。我老婆子还没那么拿大,总是要过来亲口说道说道。”
她字字句句扣紧了‘自己的’这三个字,族长未免有些讪讪然,“其实就是给家里孩子们起的私塾,老嫂子也知道,族学人多,先生也顾不大过来……”
老太太就算再急公好义,也不会在这当口就这件事和宗房较真,横竖小五房的孩子要上宗学,宗房是决不会说不的,只是不轻不重地戳了一下,便笑道,“好先生的确难得,我们也想自己开个家塾呢,可惜一直也没能物色上好先生,也就罢了。不过族学先生也不错,起码是把善檀给教出来了。”
见族长脸上越发不好意思起来,当着善桐的面,老太太也不为己甚,随口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一家一族,读书种子是越多越好。山西、江南的名门望族,还不是尽心搜刮读书种子,宗学要能为村子里多培养出几个秀才,甚至举人、进士,那也是全村的大好事。”
话虽如此,她却心知肚明,族长老哥开了宗学,为的只怕也不是搜刮族内读书人才,多半还是老先生去后,觉得族学人多,孩子们学不到东西,这才动了念头,为自家人办个家塾。
其实这倒也没有什么,错只错在宗房的身份,连宗房自己都不上族学了,族人对族学的信心可想而知。这一下,族学是不散也散了,本来几个好先生,不是另谋高就,就是进了宗学……宗房的身份,一件事稍微办错,就是这么个结果。
老太太虽然不大高兴,但到底还是没往下说,咳嗽了一声,又问候了族长的旧疾,两个老人家你来我往地客气了一番,善桐听得朦朦胧胧的,只顾着捉摸祖母话里的门道,有些门道她已经悟出来了,有些却似乎还蒙了一层薄纱,更有些话,在她听来就是废话,可族长爷爷却听得极是认真。好容易,才从族长爷爷那里盼来了一句,“说起来,老嫂子也来得正好,明日借粮的事,还没问过你的意思……”
这到底还是到了戏肉,善桐精神一振,又直了直腰,小心地给祖母捶打起了膝盖,没想祖母反而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道,“您秉公行事,还有谁能说您不成?我这就是来问问宗学的事,别的没有二话。族里怎么安排,我老婆子都听命行事就是了。”
一边说,一边就拉起善桐告辞,“出来这么久,家里要惦记了,也是年节,大家都忙,你们忙!”
雷声大雨点小,把众人都遣下去,满以为是要来密斟的,没想到只得了秉公行事这四个字。老太太这行动实在是有几分天马行空了,非但善桐不解,族长父子也有片刻僵硬。族长忙道,“老嫂子这是哪里的话,族库这是族人共有之物,总是要耆宿们都点了头,这才可以开库。会前通通气,也是该当的——”
老太太的态度却很坚决,“这是族里的大事,没得我提前来打招呼的,到时候听凭族长安排,我们小五房倒是不会有一句二话!”
善桐先还有些纳闷:这当口上门,摆明了是问粮的,客气客气,大家面子上做到了也就是了。祖母这装得有些过了……
她暗自按捺下了心头的疑问,听祖母和族长又客气了几句,末了竟要起身告辞了,族长一叠声地留客,到底还是把老太太留了下来。
“就是老嫂子不上门,我也要派人去请的。”杨子沐终于是吐出了实话,“这里有件事,我们一时间还很难下个决断呢。”
老太太不动了,一扬眉看着族长,老人家却又不着急了,喝过了一盏茶,才慢慢地道,“老帅们是这个意思,这借粮呢,当然也不能白借。是朝廷兵马又不是胡子,做事都是凭着理字的……”
他叹了口气,又有一丝嘲讽地笑了,“至少面子上总是过得去。世子爷说了,老帅们的意思呢,这粮食借出去,算利息,三分。利息是还钱还是还米都行,等后边的军饷到了,一应归还,一分都少不了咱。”
三分的利,算是高利贷了。如果限期没还,利滚利可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不过世子爷既然没有言明归还期限,借一年是三分,借十年也是三分,后边军饷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顶不得真。
老太太扬起眉毛,听宗长续道,“此外还有,三个国子监的缺额,不拘是秀才还是举人功名,愿去都能进去,这是热心军事输捐钱财,由太子爷奏请皇上特批的。这边粮食交割清楚,那边人就能上路进京读书了。不过为了做得好看些,这家人的粮米就不能算利息了。世子爷意思,哪家捐得最多又有秀才的,这名额就给了哪家。”
善桐年纪小还没有怎么样,老太太已经先叫了一声厉害,她旋即又沉默了下来,过了半晌才道,“老帅们是心急了……恐怕前线,是真的缺了粮食。这样费尽心机地来挤,是要把最后一点余地都挤出来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