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350


  她心疼地将榆哥拥进怀里,愧疚地道,“我们榆哥命苦,娘怎么就把你给忘了?是啊,眼看着就要和牛家照面了,娘怎么都得给你说一门最最妥帖的亲事……”
  善榴甚至都有了几分目瞪口呆,她一时间都推不出榆哥这一计究竟是好是坏了,只觉得心下五味杂陈,望着榆哥的眼神都有了几分异样。她站起身想要退出屋子,可王氏一眼看到她,又开了腔。
  “你帮我给她带一句话!”
  榆哥的这一番表白,似乎成功地给了王氏一个出口,如今她的语气已经心平气和得多了,可却又带上了几分冷冽。
  “她看不起我,可以,她不想走我这条低贱的路,那是她志向高洁。”王氏轻声道。“从小到大,她是在长辈们遮风挡雨之下长大的,我为她做了多少,只怕她还不知道吧!我倒要看看,少了我为她护航,她能在那条路上走出多远,她能把那条路走得多顺。好么,她不嫁卫家,她让她哥哥这么难堪,她把她亲娘给卖了,这所有人都还觉得她有理了?除了榆哥,还有谁是真心疼他娘的!你告诉她,我以后就当没她这个女儿,要是受了委屈,她也别回娘家来哭!”
  话赶话怎么就说到这里,怎么就到这一步了!善榴一时间真有几分欲哭无泪,她望着母亲和母亲怀中的榆哥,忽然间不知从何处也生出了一股怒火,险些就要回上一句‘这十五六年来,她在您身边几年?在您心里,是十个她都比不上榆哥一个吧’。
  可她毕竟不是老太太,也毕竟不是善桐,她是处处得体的杨善榴,在榆哥催促的眼神之中,善榴咽下了一声叹息,她无奈地说,“行,我……我一定把话带到,成不成?”
  一边说,她一边快步退出了屋子,却是再无留恋。
167、丢脸
  到底年纪小,善桐这一场病虽然来势汹汹,但一旦心病去了,自然也就慢慢地一天比一天见好。王氏在村里没住几天,待得二老爷信送回了村子,便带着榆哥先回了西安,“也该开始给榆哥相看人家了!”
  粗粗一算,今年除了已经定下婚事的善桃要赶着成亲之外,还有善檀几兄弟其实也都到了可以说亲的年纪,因善檀是小五房的宗子,父亲怎么说也是三、四品的大员,官声又一向都好,虽然还只是举人功名,但也有好些西北的大家族写信过来,有说亲的意思了。大太太也要或是托人相看,或是自己亲自见一面再说,又兼要为善桃备嫁,老太太也发话:亲事就在西安城里办更方便。因此才出了正月,本来热热闹闹的小五房一下又冷清了下来,男丁们走得是一个都不剩,倒是善榴带着诸燕生留了下来,在村子里就近照顾妹妹。
  有了回信,亲事底定,母亲那边听姐姐的意思,虽然也是伤心难过气得不轻,但至少是发了话不会再闹了,家中诸事也就办得有条不紊。善榴每天来看妹妹,不是说,“又给你送了东西”,就是说,“媒人已经上门请期,想着等檀哥兄弟们都上京赶考了,婚事就办得不热闹,索性把你和桃娘前后脚出嫁,就定了六月婚期,可赶得急了点,你要还不快些好起来,看你的陪嫁怎么预备!”
  见妹妹每每若有所思,她心底也不是没有叹息的:真是大姑娘了,再不能被自己随意糊弄过去,只听这婚期安排得这样着急,怕是就已经猜出了端倪……
  当着善桐的面,她肯定是不会透露出王氏的冷淡态度的,甚至连王氏的那句话,因为怕刺激到妹妹,都没有细说,只是含含糊糊地嘱咐善桐,“娘气得不得了,见了你难免冷淡,你也不要勉强和她凑近乎,不然两个人闹拧了,还更不好下台。”
  私底下免不得也和丈夫抱怨两句,“娘也实在是老了老了,反而老糊涂起来,那天桂家请的媒人上门,她就能把人撂在那儿!要不是大伯母在城里,人还没过门呢,在亲家那儿就要落下不是了。你说这个样子,让我怎么放心回去。”
  又和诸燕生商量,“少不得你委屈点儿,独自先回甘肃去了,不然公务那头你撂下了一个多月,虽然大家看在公公的面子上不和你计较,但我们自己也要知道分寸……”
  诸燕生点了点头,又同妻子谋划了半日,过几天善榴去给老太太请安时便道。“燕生反正也是要回兰州去的,我让他取道天水走,亲眼看看十八房的境况,再遣个小厮星夜送信回来……”
  又从怀里掏出了两千两银票送到老太太手上,“知道家里最近手头也紧,才给舅舅家送了四万两过去……我和燕生虽说是自己当家做主,但家里的产业还是向江南奉帐,上头又还有祖父母,实在也没有多少结余。本待再多拿些出来的——”
  越是到了这种时候,兄弟姐妹间的真情就越发显得可贵了,老人家本来还捧着账本发愁呢,倒是被善榴闹得有点动了情绪。“好孩子,从前看你不好,是祖母没有眼光,你是要比你娘更强得多了!”
  回想起没出嫁之前的种种事情,善榴也不禁有几分感慨,她正要把银票送到老人家手上呢,没想到老太太手一缩,又道。“可你这媳妇才过门几年,现在被你妹妹绊住脚不能回去侍奉两老,恐怕家里人口中不说,心里也有意见吧?这一下又拿出两千两来,在姑爷跟前可好做人不好?你不要光顾着心疼你妹妹,含沁这孩子我心里清楚,他那个粮号一年就是多少出息,不贪这点陪嫁的!家里没长上没兄弟,也有没长上没兄弟的好,善桐陪多陪少,那也没人和她去比——”
  毕竟是祖母,一样是偏心,母亲这心是真偏到胳肢窝底下了,老太太对住自己,还晓得讲两句贴心话……善榴心中一暖,忙道,“燕生虽说也很少和您们见面,但心里是一直惦记着三妞妞的好的。这门亲事能成,还不是多亏了三妞妞从中穿针引线为之斡旋……”
  一时间也不禁感慨,“那么小小的孩子,就那样有主意,也难怪——”
  祖孙俩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都跳过了这个话题,善榴又道,“再说,家里的事一向都是我做主的,燕生他从来不管。这一次倒是管了,我说补贴一千两吧,是他主动要多补贴些的。——不过这件事,您也别告诉妹妹了,悄悄地贴补进去我看就很好……”
  善榴因为是长孙女,并且当时小五房喜事办得不频密,官中给的陪嫁多不说,二房自己的陪嫁也不少。善桃的陪嫁官中就出得少了,可好在有老太太私房里分出来的那几千两,也能置办出一份体体面面的嫁妆。唯独善桐的嫁妆,就只有官中的这些份额,老太太自己手头私房也就剩个棺材本了,那是留着办丧事的,这份钱给了善桐,她是要落下一辈子的埋怨。二房那边,王氏又不闻不问的,还真就当没有善桐这个闺女了,六月的婚期,眼下都二月头了,她也没想着帮忙置办嫁妆,指望她出钱添妆,恐怕希望渺茫。这时候善榴给的陪嫁,就显出做姐姐的体贴来了:连妹妹都不叫她知道,唯恐知道了母亲的薄情又要伤心,这样悄悄地置办出来,全了妹妹的脸面,贴了妹妹的心情,还落不着姐姐的一句好,不是亲姐姐,舍得这样为妹妹着想?
  老太太不免又是一番感慨,家里的这连番风波,似乎也使得老人家多添了几分憔悴,她的态度要比从前柔软多了,握住善榴的手都舍不得放,又彼此感慨了一番,才看似不经意地问善榴。“含沁上次过来,为了避嫌也没往家里走动……可我看姑爷那晚没回家里,是和他一道去宝鸡了吧?”
  真是什么事都没瞒得过这个不动声色的老人家!
  善榴才一怔,就想起了外九房的海和叔——她一下明白过来了,便不好意思地道。“我知道我们小辈这胡闹,您是看不上眼的……是我们两个离乡多年,上次见到含沁的时候他还小呢!这一回来怎么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这没相一相他的人品,我是不放心把妹妹交到他手上的。这男女有别呢,我在外九房见了他一面,限于场合也看不出什么来,只觉得行动倒是挺乖觉的。和姑爷一商量,就打发他们俩喝一盅去——这酒桌上是最见人品的不是?让您见笑了!”
  没想到老太太是一点都没有责怪她不知分寸的意思,反而握住善榴的手,现出了几分急切,“那你们看着他——这个人如何呢!”
  “听姑爷说起来,倒是很喜欢他!”善榴忙说,“就说这小伙子虽然面上油了一点,但私底下掏心掏肺地说起话来,什么事都有主意,看着也的确是个老道的人……应该是委屈不了三妞的。”
  见老人家显然松了一口气,善榴的心也提起来了:虽然母亲坚决不肯,但父亲和祖母都持赞同态度——这父亲也就罢了,祖母可是个最有主意的老人家,自己也就觉得含沁自然是可靠的了,至少,是得到了祖母的首肯。可看祖母的态度,居然也透了吃不准……
  “嘿嘿。”老人家见孙女儿投来了疑问的眼神,也不禁微微露出苦笑,“这孩子,看不透啊!连我都有些吃不准,他究竟是忠是奸。一个人能厉害成这样,也算是胎里带来的根了,他也实在是能折腾……罢了,这条路就是你妹妹自己选的,头破血流她也要走,做家里人的还能说什么?只盼着她生了双慧眼,看得比我们都准,不至于所托非人吧!”
  人生就是这样,任何一种选择,只要事关终生,在什么时候都是一场豪赌。善榴出嫁多年,已经见识过不少风雨世事,已经觉得妹妹非常幸运。她点了点头,便也不提此事,只是和祖母商量。“反正是六月成亲,我就厚着脸皮多住几个月了,把妹妹送出门了再走。我看,指望娘置办嫁妆,那是……大伯母又忙不过来,您要是觉得我办事还牢靠,就把这事儿交给我了,也免得您还费心——”
  老人家其实也就是等着孙女儿这一句话,当下又和善榴商量了几句细节,两人又携手去偏厢看善桐,善桐本来昏睡了十多天,脸都瘦干了,现在一点点养回了精气神儿,却依旧赶不上从前那青春洋溢的样子,闲着没事就在炕上昏睡,等两个长辈进来了,才直起身子,笑着和祖母、大姐说了几句话。得知大姐不日要到西安给自己置办嫁妆,她神色分明一怔,便又露出苦笑:很多事就是这样,不需要只言片语,只看安排,聪明人也就能把内情给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事已至此,善榴安抚了善桐几句,私底下也就劝她,“按娘的性子,起码要一年两年才能消气,你别和她较劲斗气,出嫁了就是天南海北,你肯定是跟着含沁走的……你就多想想含沁,别想家里的事儿了!万事有我呢!”
  见妹妹听到自己提起含沁,不禁展颜一笑,本来略显干枯的眸子顿时盈起了丝丝水汽,叫整张脸一下就生动妩媚起来。善榴想到自己出嫁前那段辰光,也实在是感慨万千,摸着妹妹的额发,不禁又低声道,“你心里只别忘了这一刻就行了,咱们姐妹有幸,都嫁到了中意的人家,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的。到夫家和姑爷有了什么争执,你想想这一刻,也要把日子给往好了过。”
  又和妹妹说了好些诸家的内事,善桐也给姐姐出了几个主意,一时疲倦起来,便靠在姐姐肩上睡了过去,善榴抚着她长长的辫子,望着她苍白的侧脸,咬着牙想了想,又从随身带的细软里数出了五百两碎银票,第二日一大早,便由家人套车送去了西安的巡抚府。
  她这一次过来是要给善桐置办嫁妆的,少不得要和大太太商量着一道采买才最划算,王氏只是不管不问,因为榆哥就在善榴到的第二天感了风寒,她也无心出门,亲身到榆哥院子里照看儿子。善榴倒也免去敷衍母亲的苦差事,和大太太一道见了好些长辈,二老爷又拨空出来,叫善榴到书房去,私底下塞给她二千两。“你祖母给我带了信,你也真是胡闹,出嫁了,又管着家里的钱,就不能再这样补贴娘家。五百两就算你给你妹妹添妆了,剩下一千五百两你拿回去。”
  又不禁自己叹了口气,苦笑道,“这么多年做官,现在手里也就只有这点活钱。还想着为你妹妹多陪一点儿,看来她是没你这个福分了。——你听你爹的话,姑爷面上不计较,心里有数的,帮一点是帮,帮多了那就是扶了。我们家还没到这份上,要你这个出嫁的女儿来扶!嫁妆开销的账目你要拿给我看的,不许私底下补贴你妹妹!”
  这话里字字句句,也不知道有意无意村的都是王氏,善榴这个做女儿的可不是两头为难?只好轻轻地叹了口气,并不往下追问,回头自己想了想,依旧只是把次回拿出的五百两收了回去,余下的银票贴身藏好,预备等善桐出嫁前为她压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3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