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404

  “没什么,可能是刚刚下了火车有点累!”谢洛夫面色如常的掩饰过去,看起来就像是真的一样,和叶连娜胡闹了好几天的谢洛夫确实看起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
  说起来有些好笑,谢洛夫和谢米恰斯内认识了八年,却从来不知道他是出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如果他早知道谢米恰斯内的出生地,早就明白谢米恰斯内和谢列平为什么在有一段时间应对勃列日涅夫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了。
  “失算了,竟然一直对自己这边的一个重要成员没有防备!”回到家躺在床上休息的谢洛夫仔细回忆着历史记载,在共青团和第聂伯罗黑帮相安无事了三年后,勃列日涅夫一连在一年中解除了谢列平、谢米恰斯内和叶戈雷切夫的职位,一年之内就把强大的共青团打垮,这本身就不正常。
  怪不得谢列平会输,自己最大的助手竟然和敌人是同乡,谢米恰斯内很大可能没有背叛谢列平,但是因为是同乡的关系被勃列日涅夫麻痹了,才造成了整个谢列平集团的被动。
  对着天花板躺着的谢洛夫忽然坐起来,问题就出在谢米恰斯内的身上,他那时候肯定被勃列日涅夫利用同乡的身份给麻痹了。说来有些奇怪,就因为谢米恰斯内的出生地,谢洛夫此时正在想的问题,就是想怎么把自己刚当上一天主席的朋友弄下去。这点谢米恰斯内肯定不会想到。
  就在这个时候电话响了,谢洛夫拿起电话就听见了谢列平的声音,谢列平让几个朋友在晚上来到自己家聚会,谢洛夫答应了一声就挂断了电话。
  比上次聚会的时候多了一个人,那就是在石油工业部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的季库诺夫,季库诺夫因为发现秋明油田,很快就从石油工业部站稳了脚跟。谢列平的话语权增大后,季库诺夫说不定会在两三年内成为石油工业部的一把手,谢列平也会自己的朋友进行了恭喜。
  大家边吃边聊,谢列平对着谢米恰斯内问道:“沃洛佳,今天刚刚去克格勃上任,感觉怎么样,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尤里说,他已经在安全部门工作了八年,安全工作十分了解!”
  “舒里克,没问题!你在克格勃的那些干部本身很多就是我们共青团的空降干部,很多我都认识,不需要在有变动了!”谢米恰斯内非常自信地说道,“再说有谢洛夫帮助我,整个国家安全委员会仍然会牢牢地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不会有任何问题……”
  “克格勃在我们手中,我们就占据了一个巨大的优势,整个国家的动静都在我们的眼皮子地下,很多事情也都十分方便!”叶戈雷切夫笑眯眯的摇了摇脑袋道,“这个优势是什么都换不回来的!”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比那些老头子都年轻,第一书记信任我们,只要给我们时间补齐履历上的不足之处,可以说我们就没有短板了!”谢洛夫看着周围的几个朋友这么说道。
  本来对勃列日涅夫的自信,随着发现谢米恰斯内的出生地瞬间就降到了谷底,希望到时候谢米恰斯内已经去了别的部门工作,不然的话谢洛夫这个二把手真的没信心补上一把手竟然是投降派的窟窿。
  “不错,我们这里面级别最高的舒里克,尤其面对这个问题,找个机会应该把履历的缺失地方补上,不然想要更大的发展还是有些不足!”叶戈雷切夫是主管党务工作的莫斯科第一书记,对这方面的认识比在座的所有人都高,甚至超过了谢列平。
第278章
赫鲁晓夫视察
  “对了,半个月之前的二十二大,第一书记和东方同志闹得不是很愉快!”叶戈雷切夫看了几个人一眼道,“我们的同盟有瓦解的危险,尤里当时还在新地岛,可能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是我们两党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
  “我怎么不知道,斯大林墓地的迁徙是我下令进行的!”谢洛夫的脸色相当难看,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说,比起历史上稍微仁慈的地方,可能就是谢洛夫严令不能开启斯大林的水晶棺,没有动里面的遗体。但结果是一样的,偷坟掘墓就是偷坟掘墓,这件事情让他相当恶心,狠狠地摇摇脑袋道,“关于我们和东方同志的分歧,我还是那句话,绝对不能用辩论的方式解决,这次的二十二大的调子太高了,我们很可能办不到第一书记的计划。”
  “那如果我们在边界地区部署几只部队保持威胁,是不是可以让东方同志的脑袋冷静一下!”谢米恰斯内开口道,“让对方认识到和苏联的差距是很大的,可能就不会这么激进!”
  “那至少要一百万军队,有这么一只机动力量我可以策划消灭土耳其了!”谢洛夫摇摇头反驳道,“我们连对南斯拉夫都没有办法,还指望这种小手段让东方同志后退?可能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现在可能全世界的共产党都知道我们和东方同志有明显的分歧了,但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双方的分歧仍然是可控的!”
  谢米恰斯内的办法和历史上勃列日涅夫的办法差不多,那就是不打嘴跑直接扩充亚洲的部队数量,中苏对峙时期的苏联部队虽然都是二线部队,装备也不怎么样,但那是以苏联欧洲前线的苏联四大集群作为对比的,照样能吊打除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如果中苏分歧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可能用这种办法进行威赫,但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两党的分歧已经全世界都知道,都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是第一书记一手养大了现在的不稳定因素!”叶戈雷切夫的话很明显,目前苏联和东方同志的分歧,源于赫鲁晓夫的引狼入室,才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
  “追究是谁的责任已经不重要了,同志们不要在这方面犯错误!”谢列平脸上露出思索之色道,“尤里有一点说的很有道理,那就是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只是又一个要自立门户的南斯拉夫而已,算不上什么大事!”
  “希望如此吧!”叶戈雷切夫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虽说这几年两个党派的关系在转凉,但事情演变到现在这个地步也不过就是短短两年时间。也就只有他们这些级别的干部才稍微有一些这方面的认识,很多地方干部和人民还以为两国的联盟牢不可破呢。
  从亲密无间到互相指责从征兆上算起来不过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个时间有些太快了,快的一般人根本就反应不过来,甚至很多干部还认为这是两国领袖私人的矛盾,不得不说某些苏联人在这方面有些天真。解决问题的办法太硬缺少弹性,不过另一个国家也是一样,这件事情上大哥别说二哥。
  “去年我和安德罗波夫同志谈过这个问题,当时安德罗波夫同志组织了涉及所有盟国的庞大代表团,考察了中国很多一般情况下不为人知的地方!”谢洛夫缓缓的开口,看着梅夏采夫和戈留诺夫道,“如果你们需要在宣传的时候用得到,我可以把涉及到的干部名单交给你们,不过原则上我还是认为让波兰、罗马尼亚那些国家去说,我们以转载的形式报道一下就行了,姿态放高,对东方同志的批评置若罔闻就可以了,这样还能塑造出来对异议容忍的假象,但对待东欧国家必须要加紧控制!”
  “宣传方面的事情就交给我们,不过尤里,你准备用克格勃怎么做?”梅夏采夫问道,这时候就连谢列平、叶戈雷切夫、谢米恰斯内甚至只对石油有兴趣的季库诺夫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谢洛夫的身上。
  “我们克格勃上任了新主席,用这个名义召开华约安全大会,统一对这件事情的步调,封锁住关于我们两党之间分歧的消息!”谢洛夫想了一下补充道,“为了做好最坏的准备,以让所有盟国内务部加上我们调集出来一批经费,采购轻工业产品。尤其是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不生产的东西,有多少买多少……”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谢列平不动声色的问道,“尤里,你不是说事情不会太严重嘛?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对于党务和政府部门事情不算太严重,但作为安全干部我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一旦预估错误则马上进行调整,绝对不能让我们两个党的分歧影响到别的国家,看得见的地方我们的策略是相安无事一片和平,秘密战线上先打压了可能的不稳定因素再说!”谢洛夫一脸阴冷的模样道,“全力开动的克格勃就是一架精密的压路机,谁敢阻挡必将被碾压的粉碎……”
  是在下输了!谢列平一脸平淡的模样掩盖了自己心中的懵比状态,涉及到这种安全范围的不稳定因素,谢列平是不愿意和谢洛夫深入讨论的,因为自己这个助手在这方面是决不妥协,就在自己正式卸任克格勃主席之后,还听见谢洛夫派出一只部队去了非洲,到底是去干什么了谁都不知道。
  一群地位不低的干部在一起聚会,所能谈论的除了政局还是政局,关于二十二大的讨论结束后,季库诺夫的工作又成了众人讨论的对象,大家纷纷对季库诺夫在石油工业部的工作表达赞赏。
  “从现在已经发现的地方来看,第三巴库地区的石油储量可能比第一和第二巴库加起来的还要大,这次我们似乎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季库诺夫的话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视,对于苏联来讲石油买卖是经济循环的重要一部分。
  要说赚了多少外汇,苏联没了石油就不行了这种话,干部阶层是没有多少人相信的。苏联的石油自己用是大部分,剩下要优先以低于市价的价格供应给华约盟国,最后以市场价格出口的分量连四分之一都不到。最后这一部分的利润虽然很大,但也不能说苏联没了这个部分的利润就活不下去。说后世的俄罗斯是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一点错都没有,但要说苏联现在是这样,这种结论就有些偏颇了。连美国都不能说苏联工业不行,其他国家更加没有这个资格。
  发现了一个重大油田对于苏联的经济循环是绝对有好处的,这点毫无疑问。对于从安全领域上不太开心的季库诺夫来讲,石油工业部的经历让他轻松又安逸。本来不顺利的工作也被他忘记到了九霄云外。
  今年下半年谢洛夫从头到尾都在忙着大伊万的事情,不少事情都是伊特瓦索夫在做。除了一件事情,就是莫斯科的周围的几座蔬菜大棚基地,这个工程事关克格勃的面子问题和莫斯科市民冬天的蔬菜供应。在平时冬季来临时候,莫斯科的市面上只有圆白菜、洋葱、土豆和胡萝卜等有限的几样蔬菜供应,剩下的蔬菜需要从外地运进来,鉴于苏联的纬度问题,多样的蔬菜在冬季就算是首都也不可能太多,这种生活谢洛夫倒不是完全没有经历过,在他上辈子生活的小镇,记忆中十岁之前也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
  经过将近半年的施工,红军的工程兵部队亲自上阵的情况下,加上克格勃一群面瘫脸的监督,莫斯科的蔬菜大棚基地工程作为一个政治任务,在年底之前完全投入运营。最早一批的大棚已经完工将近两个月,在九月份之前就投入了使用。现在则是检验劳动成果的时候了……
  十一月一日,这座玻璃蔬菜大棚的外面早已经进入到了零度以下,长达两百米、宽三十米的玻璃蔬菜大棚当中,苏联整个的领导层的大部分人都在这里,赫鲁晓夫、科兹洛夫、苏斯洛夫、米高扬、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和福尔彩娃、等等。
  “这座蔬菜大棚基地占地七十平方公里,和其他两座稍小一些的基地将作为供应我们苏联首都的蔬菜供应基地使用!”引领着众多苏联领导进入玻璃大棚中的谢洛夫摘下了双手黑色的皮手套,用非常郑重的口气介绍道,“我们从荷兰、联邦德国、法国甚至美国取得的资料加上我们自己一些独创的东西,当然还要感谢一些研究太阳能的科学家,最终制造而成了这座凝聚了人民智慧的基地,各位领导,眼前这一片代表生命的绿色表明,莫斯科六百万人民群众的冬季蔬菜供应问题,以后将不再是个问题……”
第279章
授衔获勋
  最为兴奋的领导人就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虽然在谢洛夫眼中这个领导人的水平不怎么样,但作为一个努力实践共产主义,相信共产主义能够成功的共产主义者,赫鲁晓夫对于这种能解决人民需求的工程非常感兴趣。用这种立竿见影的成绩打动赫鲁晓夫非常容易,从某种情况下来讲赫鲁晓夫很容易被欺骗,否则也不会出现玉米运动的笑柄。
  “玻璃罩上的草帘是从印度获得,太阳能设备则是技术管理总局的成果,但大部分的调节温度的功劳还是依靠煤炭和天然气,整座基地由数学家做出了精确的计算得知,每三天消耗一座二十节列车运力的天然气,或者五列火车运力的煤炭,但对于整个首都六百万人民的需求来讲,这种消耗完全不值一提!”谢洛夫看着眼前的苏联领导人侃侃而谈道,“过几天众位领导就能在公共市场上见到这里的蔬菜了,现在可以好好想想今年的冬天是不是要多想想新的菜式,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辛苦一天的工作……”
  苏联干部有特权存在,但不要以为这种特权多么有用,至少谢洛夫知道叶戈雷切夫的妻子没事就去市场买菜,也一样和人民那样排队等候,要知道叶戈雷切夫可是莫斯科的市委第一书记,整个苏联比他地位还高的人还不到一百个。所以说目前这座蔬菜基地不但能惠及民众,也一样可以让在座的领导人感到高兴。
  “大棚中可以种植黄瓜、西红柿、菠菜等一些蔬菜!”一边介绍一边从旁边摘了一个十二三公分的黄瓜,谢洛夫把交到了赫鲁晓夫的手里,然后目光看着其他人道,“第一书记同志,不尝一尝我们的冬季大棚蔬菜嘛?其他领导可以随意品尝,这批蔬菜马上就会投入到蔬菜供应的体系中,和我们的人民见面……”
  谢洛夫是知道这种反季蔬菜的味道的,简单来说就是能吃,但千万不要以为有多么好吃,正因为有这种经验他才摘了一根黄瓜,黄瓜算是反击蔬菜里面还能保持原来味道的蔬菜之一,味道还算不错。
  赫鲁晓夫也毫不在意的接过了谢洛夫递过来的黄瓜,简单的擦了一下就嘎嘣嘎嘣的咬了两口,神色中充满了满意,脸上写满了满足之色。这一切都被摄像机拍了下来,家里有电视的家庭今天晚上会看到第一书记视察蔬菜大棚的报道。
  “味道不错,来,同志们都尝一尝!”赫鲁晓夫很快就把黄瓜消灭,忙着招呼其他同志一起品尝,对第一书记的吩咐其他人自然言听计从,就和普通人一样简单的品尝起来。和赫鲁晓夫一样挑了一下可以生吃的黄瓜、西红柿品尝。也都做出一副很满意的样子,对这座基地的建立看起来十分满意。
  在刚刚结束的二十二大上面,赫鲁晓夫说“在最近二十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结束时,将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全体居民得到丰裕的物质的和文化的财富;苏维埃社会将紧紧地接近于实现按需分配的原则……”
  估计又是被东方的同志刺激到了,苏联这个年代的某些事情原因并不在国内,中国的问题也不一定全部在中国,就拿赫鲁晓夫冒进的问题来看,肯定是受到了中国口号的影响。提出的十五年超过美国这个口号也让谢洛夫很感慨,因为同时期的中国口号只是换了一个国家,叫做十五年超过英国。
  用二十年的时间建设成功共产主义社会,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谢洛夫不信。他刚刚结束的二十二大中,有一些问题可以打着这个幌子解决掉,比如赫鲁晓夫谈的苏联民族问题。斯大林曾经在一九三六年提出要让苏联境内的所有民族完全平等,今年的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更进一步提出苏联人民概念,要消除苏联境内的民族差别。
  既然连最高领导人都已经这么说了,那现在从苏联境内再有民族差别的言论就是反苏维埃的论调,谢洛夫觉得这对克格勃来讲并不是坏事,某些偷偷摸摸进行的工作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了,一些散播分裂的言论克格勃可以重拳打垮它们。
  “尤里,干得不错!某些国家的一些新奇技术,事实证明更加适合我们国家!”赫鲁晓夫拍着谢洛夫的肩膀,一只手摸着谢洛夫的军衔随后问道,“如果推广到全国的话,我们整个苏联人民的蔬菜多样化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那我们克格勃不是要破产了么?这座大棚谢洛夫可没少出血,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成本是克格勃自掏腰包,要是推广到全国可能他需要安排女特工出国卖肉赚钱了。
  “可以在明年从列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推广,至于西伯利亚地区可能有点问题。那边的气候有些太过于寒冷,技术上还需要一些实验!”谢洛夫婉转的提醒这位苏联的掌控者,不要忘记去年的玉米运动,虽然没有历史上给苏联造成的损失这么大,但去年的问题已经不笑了,总这么干会动摇自己的威信。
  “这样也好,我们不能犯中国同志的错误!”赫鲁晓夫很认真的点点头,可能是刚刚开完二十二大的关系,现在的赫鲁晓夫对前几天的记忆还非常深刻。不过这么说真的没问题么,明明你自己和人家是一样的好不好?口号喊得都是一个味道。
  众多领导带着意犹未尽的神色对整个蔬菜基地完成了参观,当天晚上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和新闻就对这次赫鲁晓夫对蔬菜大棚基地的视察进行了报道。期间盛赞了苏联的在建设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共产党人战胜自然条件的伟大突破,贯彻了二十二大精神云云。
  当然新闻并没有说谎,这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莫斯科的人民在冬季终于不用对着圆白菜、土豆、胡萝卜思考如何让晚餐更丰盛一些了。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从列宁格勒运来的各种海鲜产品也可以让他们换换口味,冬季不需要考虑如何保存的问题,莫斯科的寒冬就是最好的制冷设备,完全不用担心放时间长了会坏。
  “为了表彰谢洛夫同志对国家所做的贡献,经过中央主席团和国防部的一致通过,现在授予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同志上将军衔,即日生效!”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宣读完毕之后,亲自给谢洛夫戴上了上将肩章,说道,“恭喜你,尤拉,本来以为谢米恰斯内已经是我们苏维埃最为年轻的上将,但你没有几天就打破了这个记录!”
  “这都是第一书记和主席你的照顾,身为一个肃反工作者我的军衔和国防部那种军衔不能相比,他们的军衔是代表了战功,而我的军衔只是彰显身份!”看着勃列日涅夫给自己佩戴列宁勋章,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不,沃洛佳这个人是非常自负的,我对这个同乡很了解!”勃列日涅夫很肯定地说道。
  他是什么意思?挑拨我和谢米恰斯内的关系么?不过谢米恰斯内和勃列日涅夫是同乡的事情已经得到了证实,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
  以金钱的价值来讲,列宁勋章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苏联颁发的勋章从来都不掺假,一个个都是真金白银制造而成,在苏联解体之后列宁勋章甚至成了盗墓贼的目标,就因为很多老兵的坟墓中都有列宁勋章的存在,但从后来的荣誉上列宁勋章就没有这么高的价值了,原因就是苏联后期颁发数量太多,已经接近五十万枚。这个泛滥的源头肯定和自己眼前的人有关系,勋章控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勃列日涅夫获得苏联英雄的金星勋章和列宁勋章的次数,都是苏联最多。同时在任期间颁发了多少勋章给别人根本无法统计,谢洛夫可以预料到自己佩戴现在还算荣誉的列宁勋章,如果勃列日涅夫上台迟早会变成烂大街的货色。
  勃列日涅夫和谢洛夫的身高是一样的,所以站在一起的时候看不出来以谁为主,旁边的工作人员为两人照了一张合影,这是谢洛夫和勃列日涅夫首次出现在一张照片上。后来拍摄照片的人才知道这张照片是多么的珍贵。
  当挂着上将军衔的谢洛夫出现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中的时候,人们对这位第一副主席已经见怪不怪了,就连谢米恰斯内也非常惊讶,甚至对谢洛夫这么就打破了自己的记录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就把这个情绪压在心中。
  “我们的谢洛夫上将,现在的心情如何?”谢米恰斯内放下手中的笔打趣道。
  “没什么感觉,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以后的退休金可以涨了!”谢洛夫无所谓地说道。
第280章
索契
  “过几天去索契,下个月去一趟欧洲,然后就没有事干了。对了,到时候去古巴检验一下工程的进度,看看进行到哪里了!”近半年来一直操心大伊万的进度,似乎错过了很多精彩的事情,比如古巴。
  四月份,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B-26型轰炸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一千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并以暴力推翻卡斯特罗新政府。但是,美国政府没有预料到七十二小时之内,入侵者即被古巴人民一网打尽。然而,美国政府并未就此罢休,反而继续对古巴施加压力,继续采取敌视古巴的政策。
  被逼入绝境的卡斯特罗,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这种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
  最终的结果是古巴在革命两年之后,最终变成了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克格勃是苏联对外最具有主动性的部门,自然会第一个成为进入古巴活动的机构。谢洛夫还承建了古巴很多工程,比如体育场、文化宫和一些大型工程,但实际上这些建筑物都是两用的,最终制造出来的东西除了一部分某些市中心的工程外,都会变成监狱、监狱和监狱。但在建造完成之前谁都看不出来。
  “又要出国了?”谢米恰斯内一愣,两人虽然好几年不在一个部门工作,没想到谢洛夫还是一样的风格,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国内,一部分是在国外,这点倒是一点都没有改变,不过这样也好。
  “国内相当无聊啊,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了,难道又要请老师给我上课么?”不是谢洛夫在吹牛,苏联目前控制论的专家里面,就有他这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一个。通用标准计算机网络推广就是他的论文,当然他只是负责说,是瓦莉娅写出来的。虽然没引起轰动,但也赢得了一些控制论专家的认可,至于是认可谁那他倒是不知道。
  “可你已经是第一副主席了,还总是去国外总觉得怪异,万一你被人绑架了,我们的损失就太大了,风险成本上已经很高了!”谢米恰斯内提到了这个问题让人不得不考虑。
  “绑架我?希望我们的对手不要这么自信,不然可是会出事的!”对于谢米恰斯内口中担心的口气,谢洛夫本人倒是没有在意,他可是一直都很在乎安全问题的,甚至比很多中央主席团的成员都要在乎的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