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04

  “阿尔法和信号旗?不错的名字!”伊特瓦索夫的口气表示自己原则上是同意的,随后和周围的各大总局局长商量后拍了拍桌子道,“原则上对谢洛夫同志的建议表达支持,国家安全委员会和边防总局立刻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内务军、边防军、各大总局下属作战大队和内务人民委员会下属内务警察进行挑选,务必保证质量,专门应对特种作战……”
  “请注意,两支部队采取轮换制出国作战,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是一直进攻性的力量,这点不论是何时何地都不能被忘记!”谢洛夫很是认真的补充道。
  “让秘书处写一份报告送到克里姆林宫,同时下达主席团令通知全体士兵,拿出来效率,从现在就开始筹备组建!”伊特瓦索夫和谢洛夫一唱一和把这件事情给定了下来。
  “关于波罗的海三国和某些地区的离心主义现象主要还是和当地的本民族势力太强有关,首要必须有三个问题急待我们解决,第一就是迁徙人口冲垮当地的民族力量,第二是普及俄语教育,第三则是在当地城市化打散落后的社会结构,这三点都不应该是我们主动去做的,但可以把克格勃的意见交到中央主席团!”谢洛夫对待这个问题也是很无奈,这不是克格勃的职权范围可以做到的事情,迁徙人口需要最高决策、普及俄语需要人民教育部、城市建设则需要苏联部长会议的决断。
  毕竟不是契卡时代了,不然的话克格勃还是可以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克格勃公式、把有问题的人解决掉,国家便不会在有其他的问题。
  问题在于现在的国家领导人比较注重于脸面,如果是斯大林时代苏联国内出现了民族问题,克格勃的建议一定会被钢铁领袖笑眯眯的接受。斯大林也不在乎其中一两个民族的利益,对于他来讲苏联的意义甚至比格鲁吉亚的意义更加重要。
  “好吧,就这样吧!散会……”谢洛夫的声音还有疲惫,摆在面前的问题明明能解决却不能去做,这种受到限制的感觉很难说出来到底是什么感觉。幸亏上面的老大赫鲁晓夫好歹在解冻的同时也知道有些问题是不能妥协的,这要是换成戈地图,这简直不敢令人想象。
  从历史上戈地图的升迁路线上来看,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处级干部到中央、委员他只用了十年的时间,真不明白戈地图这十年时间都在学习什么东西,自从他上台的所作所为只能体现出来两个字,无能……
  作为谢列平集团中的重要一员,谢洛夫对勃列日涅夫和第聂伯罗黑帮向来是采取敌视态度,这不是说自己这边的成员能力多强理念多么伟大,完全是立场问题。因为是谢列平集团的重要一员所以要提防对面的领军人物,就这么简单。如果自己也是第聂伯罗黑帮中的一员说不定就不会这么做了。对于勃列日涅夫那群官僚通常情况下谢洛夫都不怎么看好,但有一个情况下是例外的,每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谢洛夫都会想想戈地图的光辉事迹。
  然后就会发现,比起戈地图来,勃列日涅夫那群老官僚还是挺可爱的,这样做的恶果在于,此时还在家乡抄抄写写的戈地图,还没有在中央露脸就已经被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惦记上了,如果这个家伙不是很老实的话,对于干部克格勃自然不能用一般的监狱来处置地方,卢比杨卡内部监狱专门有这种地方。
  今天阿尔巴特大街的苏联国防部迎来了一个客人,对于谢洛夫,苏联国防部的元帅们是比较复杂的,救了涅杰林元帅一条命的谢洛夫理所应当是应该被感谢的,但身兼克格勃军事管理总局局长的身份,却实在让这些老头亲近不起来。尤其现在又出现一个问题,苏联中央主席团传来消息,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经在书记处谈论要裁军的问题。裁军是肯定要裁了,只是最后的细节问题还没有确定,这种细节问题是裁一百万还是一百二十万,因为这个问题军事管理总局和国防部的关系可能未来还会比较紧张。
  关于裁军的问题先不谈,先把眼前的问题先解决再说。天气转暖,但国防部的大楼还保持着良好的供暖,这点谢洛夫可以理解,这些身体受了不止一次暗伤的老元帅应该有这种舒适的环境,可理解归理解,他还是不得不把身上厚重的军大衣脱下来,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办公室中有些闷热的气氛。
  “关于建立蔬菜大棚基地的问题,本身就处在国家计划之外,为了不打破各部门的计划,所以不能在动用政府部门本来就十分紧张的人手!”谢洛夫对着对面的老元帅分别敬了一圈礼然后拿出一份报告道,“为了保证最大的效率,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主席团的报告已经得到了批准,我这次来是和国防部的各位叔叔谈一下需要的支援,可能需要一个工兵旅的支援,配合民防部队把这个蔬菜大棚基地建立起来……”
  “你们克格勃连菜市场都要管了,这玩意也算国家安全的范围内么?”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约司令的格列奇科元帅看了一份报告笑了一声,对谢洛夫的举动感到不可理解。
  “当然是国家安全之内!”谢洛夫毫不犹豫的接口道,“在冬季中连首都的人民都只能存储有限的几种蔬菜在地窖中,如果这件事情不能解决也就算了。但以莫斯科周围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并非不能解决,人民不能总是忍受这种低劣的生活。低劣的生活会滋生社会不满,到时候还是我们克格勃来解决,这种不满会转移到政府身上,所以我要瓦解掉这种不满存在的土壤,没有问题吧?”
  “这个小家伙总是这么出人预料!”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侧着头对着旁边的巴格拉米扬元帅低声说了一句,然后冲着谢洛夫问道,“你们克格勃不是有六十万士兵么?还有这么多内务警察,为什么要向红军要人呢?”
  “我们那是作战部队,边防军区和内卫军驻地的部队都不能动,所能调动的部队只有民防部队,而且这种涉及到建设工程还是红军的工兵比较专业!”谢洛夫双头一摊做出一副无奈的样子道,“各位叔叔,马上就要裁军了。你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为红军找一点事情做?”
  格列奇科元帅眉头一皱,显然对裁军这个问题相当不舒服,直接说道,“什么叫给红军找一点事情做,这和裁军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和平时期保持这么大规模的作战部队对国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问题是红军仅仅能作战,而没有其他的贡献!”既然格列奇科元帅问道了这个问题,谢洛夫也不介意多说两句,站起来环顾了一圈这些元帅道“之所以裁军总是裁不到我们国家安全委员会,那是因为我们克格勃善于发现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比如苏丹的玉米问题!当然你们国防部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如果让你们出国解决问题,估计美国人会马上跟上来……”
  “所以红军之所以要避免裁军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多在建设上面做做文章呢?比如铁道兵部队应该帮助一下部长会议的电气化建设,工兵部队多寻找一下有价值的矿产,有了其他方面的价值才能让第一书记发现红军用处,我们的第一书记首先是国家的领导人,他可不仅仅是个军人,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谢洛夫说完话坐下来静静地看着这些元帅。
  “我会让莫斯科军区的工程兵旅帮助克格勃对蔬菜大棚进行建设,其实国防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不是敌对的关系,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在帮助国家建设方面多沟通一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直接拍板决定了国防部愿意帮助克格勃。
第263章
拜科努尔
  “裁军是肯定的,但是裁多少却可以商量,如果国防部的铁道兵部队正在进行铁路建设,那显然不会在裁军列表当中,同样工程兵部队如果也在进行大型工程的建设,我们的第一书记也不会停了这个工程,对不对?当然作战部队肯定会被裁撤的,与其等待第一书记下达裁军命令,不如国防部主动合作先期挑选一批部队进行鉴别!”谢洛夫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支持,自然不在乎卖给国防部一个人情,“实在不行的话国防部可以扩充一下工程兵部队和铁道兵部队嘛,我们的祖国正在建设阶段,从建筑工业部找一些图纸又不难,帮助人民建设房屋又不难,还可以让人民感受到红军部队的亲情……”
  简单来说,一定要让自己的部门忙起来,制造出来一种不敢说国家离开我就不行,但必须有一种国家需要我的影响,单独裁掉只能打仗红军部队赫鲁晓夫不会有一点犹豫,但赫鲁晓夫绝对不会裁撤正在建设工程的兵种。
  把挂在一边的军大衣穿上,一边带上帽子的谢洛夫同时给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
  但他忘记了一点,他不太明白这些老元帅对保留军队的执念,未来很多苏联民众真的非常感谢这个时候的红军,是红军在这几年的疯狂建设有效的扩大了苏联人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中的疯狂程度让很长一一段时间内,经常在报纸上出现的苏联红军部队变成了工程兵部队和铁道兵部队,一直到八十年代之前,只要苏联的领导层稍微露出要裁军的意思,这群免费的共产主义战士,就疯狂的在整个苏联寻找不足的地方,证明红军的价值。
  “把我们规划出来的地方全部推平,注意排水系统的建设,因为是供应首都的蔬菜基地,原则上建议用可拆卸的玻璃建造大棚。当然,周围要保留一些大树作为隔离带,水泥去找建筑材料委员会去要,从设计新颖上面的角度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些采暖设备。至于是煤炭还是天然气,这要看哪项成本比较低!”谢洛夫想了一下,觉得从控制成本上来考虑,应该把喀山监狱的一批刑事犯人弄出来帮助建设。
  苏联的古拉格全部被推平了没错,但是关于劳动改造的制度并没有取消。换个名义一样可以让犯人参加到生产建设当中,“给戈留申科少将打个电话,挑选出来一批刑事犯罪的犯人出监劳动,劳动一天可以抵消两天的刑期,记住一点,不能把律贼团体中的哪怕一个人放出来,那些人不喜欢劳动改造,我也不会给他们缩短刑期的机会!”
  开什么玩笑,身为一个执法人员谢洛夫怎么会给那群古拉格的人渣逃跑的机会,从苏联建立都没有赶尽杀绝的武装匪帮,现在所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在自由的国度进行自由的生活,身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谢洛夫是仁慈的,可以给这些人创造这样一个机会,但决不能把他们留在国内,就在一个月之前,克格勃第一总局美洲司驻美国的特工送回来了一份没什么价值的电报,之所以说没有价值是因为,没人会去做这么无聊的事情。美国人持枪是合法的,除了一小部分政府机构的人,没人会对一个城市有多少家枪店感兴趣。现在有了,谢洛夫也会迈阿密这座城市的枪店数量很有兴趣。
  运动武器到美国本土给律贼使用风险太大,那么以战养战就是可以采取的手段了。反正对于谢洛夫来讲,杀多少美国人他都没感觉,律贼被美国军队杀光更好,可以借着美国人的手平定一个克格勃很头疼的问题,怎么算都是一笔很赚的买卖。
  “先把土地平整起来,森林都砍光!等到五月份冻土开化马上动工,秋季来临之前把蔬菜大棚建好,时间并不充裕,谢尔久科中将,多关心一下工程的进展!”谢洛夫转头对着第二总局的第一副局长说道,“冬季来临也许首都的人民就不用在储备白菜过冬了……”
  “我明白,第一副主席,这对整个苏维埃都是一个好事!”谢尔久科也很看重蔬菜大棚的建设,冬季来临蔬菜供应系统的压力缓解和人民需求的满足,肯定会引起好奇心,当人们知道克格勃修建的这座蔬菜大棚基地,说不定也会对克格勃的正面影响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来克格勃在这方面工作上下了巨大的力气,一切都是为了扭转当年大清洗的恶劣影响,现在看来效果也不错,克格勃的形象正在改观。至少苏联的校车上印上克格勃的标志这个措施就非常好,恐惧来源于未知,人们很难对一个从小就天天能看到的东西害怕。
  长远来看只要技术上有所突破,谢洛夫迟早要建立起来一个遍布全国的监控系统。各个城市的街道都需要,高速公路需要、石油管道需要、仔细想想没有任何地方不需要在摄像头的注视之下。阿塞拜疆的克格勃长年累月的和油耗子做斗争,远东地区的克格勃天天进山抓盗伐林木的家伙,有了监控体系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克格勃的规模有着客观存在的条件,苏联这么大的领土,需要照看的地方这么多,没有一个强大的安全体系是绝对不行的,再说又不只是苏联这么干,巨大人口众多的国家,没有一个它的安全体系是弱小的。
  “让士兵砍树这有些不适合,目前各地的冬季采伐任务已经到了尾声,可以从各地的林业企业中调集一批伐木工人做这种事情,伐出来的树木有经济价值的通过铁路运到民主德国制作成家具,还可以带来一笔创收!”伊特瓦索夫从一边建议道,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在场人员的一致认同。
  谁是苏联最为了解资本主义的团体?答案就是克格勃系统的干部,这些人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经常出国,可以在各个国家当中深切的知道资本主义是怎么运行的。苏修这个称号如果在苏联国内来评比,谢洛夫和他代表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绝对是当仁不让。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克格勃系统的干部迟早会成为苏联最具有战斗力的团体,这个团体的首脑也迟早会成为苏联的掌控者,只是安德罗波夫的身体并不好,才造成了克格勃直到解体之后才掌控俄罗斯联邦。
  最终谢洛夫以克格勃主席团全体成员的名义,起草了一份名为关于彻底解决首都人民冬季蔬菜供应的设施报告,通过在书记处工作的谢列平交到了中央主席团的手里。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很快就看到了这份报告,随即同意了这份报告,同时命令工程部立刻对蔬菜大棚基地进行规划,还要优先保证各种建筑材料的准备。
  “舒里克,尤里的这个工程你感觉怎么样?”赫鲁晓夫拿到报告的同时,还不忘问谢列平对于这个工程的意见,最了解谢洛夫的人自然是他的老上司,至少赫鲁晓夫是这么认为的。
  “从报告上来看各种准备都已经完毕了,还和国防部进行了沟通,从尤里一贯的行事风格来讲成绩肯定是能看得见,只是有没有后遗症就不知道了,希望他能考虑到这是在国内,不会向面对国外的事情上这么没有顾忌!”谢列平对于自己的部下算是很了解,但这个了解仅限于谢洛夫在国外点火的工作,那时候的谢洛夫不管后果是什么,反正先点了再说。所以才给谢列平留下了这种不顾后果的印象。
  “那就先找其他部门的同志评估一下吧,只要有成绩有后遗症也没什么,事情不能都让尤里做了!”赫鲁晓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然后问道,“尤里现在在干什么?”
  “在和第六总局局长商量关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突发情况应急问题,载人航天定在下个月的十二号,尤里在着急第六总局的安全干部进行最后的准备。”谢列平虽然人在书记处,但克格勃的一举一动并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没错,这将是我们苏联人首先摆脱了地吸引力的壮举!美国人会为此大吃一惊的!”说到这个问题赫鲁晓夫也十分振奋,苏联的航天技术在他的手中不断的突破。目前苏联的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一切都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月二十日,克格勃主导的蔬菜大棚基地开始正式动工,从附近被动员来的伐木工人进入到了选好的地点开始清理这片茂密的树林,这些工人拿着国家提供的工具,开始斗志昂扬的进入到工作状态。同一时间谢洛夫和第六总局局长瓦连京中将坐上火车,前往哈萨克共和国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
  “不愧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到达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谢洛夫见到了一个熟人,真实历史上应该已经死去,但被自己救回来了的战略火箭军司令涅杰林元帅。双方寒暄的握握手,看着一头白发的涅杰林元帅,谢洛夫介绍了自己旁边的第六总局局长瓦连京中将,并且说道,“从现在开始整个航天中心的护卫以及突发情况处理就归瓦连京中将管理了,元帅没有意见吧?”
  “没有,这本身就是你们克格勃的职责!”捡回来一条命的涅杰林元帅不是没有得到教训,至少挨了处分之后这次对待纪律问题就严肃了很多,没有在继续和克格勃顶牛。
第264章
最后一天
  整个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都处在一片忙碌的景象中,人类首次成功摆脱地心引力飞往太空将从这里开始。负责这里的是克格勃第六总局的守备部队,和其他总局部队不同的是,第六总局的守备部队具有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懂得在紧急状况下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首先的任务还是要反间谍,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动静可能瞒不过一些国家的眼睛,注意这方面的动静,非常长期碰见可疑的人先抓了再说,等到发射成功了在慢慢查,记住不要造成冤案就好了!”谢洛夫站在一座空空的发射台上面举目远眺,把周围的一切场景都尽收眼底,透过钢铁的阶梯一点点爬上来需要一些勇气,索性这点他并不缺乏。谢洛夫不是相信这种时间长会生锈的钢铁,而是相信自己有力的双手可以保护自己。
  “如果已经确定是间谍呢?”说话的是哈萨克克格勃主席卡米亚金,跟着不安分的上司登高望远他心中并不愿意,但上来之后发现高处的景色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管对方的国籍是哪里,处理的方案都只有一个!先问出来有价值的情况,然后……”说话的谢洛夫的脸侧过来,笑容被明媚的阳光直射显得很诡异,虽然人在谢洛夫的侧后位置,但卡米亚金还是看清出来了这位年轻上司的动作,伸出食指在脖子上轻描淡写的比划了一下,这意味着所有间谍都是平等的,都会死……
  公开承认间谍网存在,并且对落网间谍实施营救,不惜绑架对方学者作为交换的国家,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苏联。没有第二个国家会公开承认并且营救,这就是克格勃为什么在冷战中如此成功的原因。目前克格勃正在和美国谈判,准备用被击落的U2侦察机飞行员换回早先落网的克格勃上校鲁道夫·阿贝尔。
  “站在这里看向地面都感觉下面的人像是蚂蚁一样,不知道从太空上看着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景色!”看着下面穿着各色军服隶属于不同部队的工作人员,谢洛夫很是感叹道,“如果这次的载人航天成功了,宇航员就是全联盟的英雄!”
  拜科努尔的研究人员和守卫足有上万,从侧面来讲这里的先进程度在苏联首屈一指,各种生活的设备都一应俱全,这当然也包括浴室!要是莲蓬头没有生锈就更好了。
  有些时候谢洛夫非常讨厌苏联在这种设施方面的对付心态,这不会因为在浴缸中搂着两个毛妹就有所改变,洗澡嘛,搂着女人一起洗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的工厂就不能想办法防止制造出来的莲蓬头不生锈么?”带着一脸不爽的表情,闭着眼睛的谢洛夫任由两个毛妹替自己擦拭身体。从享受生活这个方面苏联真的照美国人差的太远,这可能是因为苏联什么都要自己生产的原因,所以才为了提高效率一切简化。
  这还是和苏联的战略劣势有关系,如果现在的状态是苏联压着美国揍,相信就不会出现苏联憋着一切力量发展军力,把民用设备都简化的情况了。
  谢洛夫对这种不平等的愤恨又加深了一层,只要让美国的石油美元建立不起来,早早晚晚苏联的国力会和美国处在一个位置上,等到美国因为越南战争虚了他们就会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东西,想要像历史上那样再把主动权赢回来可不容易。
  “也就是说,在发射的前两天勃列日涅夫同志和乌斯季诺夫同志将会来到拜科努尔,亲自见证这个历史时刻,体现党和国家对这次太空旅行的重视?”本来这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体现中央对待这次载人航天的重视。但从谢洛夫口中这种白开水一样的平淡口吻,说出来同样的话总是显得特别怪异。
  “是的,不过尤里,你一点都不高兴么?”涅杰林元帅摸了一下自己雪白的头发,对于谢洛夫这个人他真是不懂了,巴格拉米扬这个晚辈有时候会出现一种特别矛盾的状态。简单来说某些观念特别的陈旧甚至比苏联早期的契卡战士还要狂热,但在克格勃内部风评却是以思维活络而著称,所以就显得非常奇怪。
  这一点都不奇怪,谢洛夫是生活在未来的人,自然深知很多苏联人听都没听过只能依靠畅想的东西,但后世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已经崩塌,所以他才对在一些方面坚持原则,防止历史上一些不好的思潮出现。
  就像对待勃列日涅夫这个人的态度,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苏联在他的手中到达了巅峰,他做了很多好事,但那有怎么样呢?一个干部终身制可以把他所有的好事都抵消掉,再说谢洛夫又不是第聂伯罗黑帮的一员。
  不管怎么说,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都是谢洛夫需要尊敬的领导人,现在两人要来了他就必须做出一点样子,安排克格勃的特工去阿拉木图车站等候。苏联的铁路系统承载了太多的运力,在这个空运还不是多么发达的时代,就算是国家领导人出来乘坐火车也是很正常的,倒不是他们两个向谢洛夫一样恐高。
  “哦,尤里,我们的安全卫士,我早该猜到的,这么重要的场合整个联盟没有比你更加适合这项工作!”勃列日涅夫一看见谢洛夫就漏出一副敦厚长者的模样,丝毫没有领导人的架子,一点都不陌生的和小了自己二十岁的谢洛夫开着玩笑。
  “勃列日涅夫同志、乌斯季诺夫同志,欢迎来到拜科努尔,两天后我们可能会见证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一样的事件!”谢洛夫友好的伸出手和两个人分别握了一下,随后引领着两位苏联军工体系中的重要人物进入拜科努尔中心的招待所,而在他们的上方,世界上意义最为重大的国旗正在迎风招展。
  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有着比较全面的生活设施,但这和奢华没什么关系。房间中只有简单的陈设,装饰也以简单为主。赫鲁晓夫时代新建的工程大多都是这个样子,突出简单和实用。
  “尤里,来谈谈马上就要进行的载人航天吧!第一书记对这件事情也非常关心!”乌斯季诺夫是军工干部出身,对于火箭发射的原理和工作进程不需要谢洛夫科普,他问的事情是别的方面,比如有多大的把握。
  但这个问题谢洛夫也回答不了,发射还没有开始,难道让他像是第三帝国的空军元帅戈林那样吹一下,“柏林不会遭到英国人的轰炸,只要又一颗炸弹落下来我就不叫戈林,把你们叫我什么都行?”这不是扯淡么?吹牛也要有个限度。
  “那将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宇航员的名字将会被全联盟的人们牢记!可能比我们的第一书记都有知名度!”谢洛夫没有多谈,既然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想聊天,那就随便聊一聊,他说的确实是真话加加林的名字比很多国家的领袖都更容易被记住。
  “来说一些轻松的事情吧,尤里,知道么?国防部的元帅们联名表示愿意主动裁军六十万,并且愿意把四十万的作战部队改编成建设兵团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据我所知你去了一趟国防部才出现了这种情况!”乌斯季诺夫笑呵呵的谈到。
  但他看到的是谢洛夫十分不敢相信的目光,这让乌斯季诺夫很是惊讶,难道不是这个年轻人用军事管理总局的权利逼迫国防部进行调整的嘛?
  “没有,这和我没有关系!”脸色呆滞的谢洛夫没想到国防部会做出这种反应,他当时只是提一提应该让红军的部队忙起来,没想到那群红军就是一切观念的国防部元帅竟然为了保持红军的规模来了一场壮士断腕,不用想也知道留下做建设兵团的部队才是真正的精锐。
  站在红军的角度这并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那些老元帅都看见了,谢洛夫说的很对,裁军只是奔着红军来的,克格勃的内卫军和边防军没有在裁军中受到一点波及。这种结果比谢洛夫说一百万句话都更加有用。有克格勃的例子在前,那些为了避免红军被削弱的国防部元帅自然在权衡之下做出了这种选择。
  不过这对克格勃来讲并非全是坏事,至少军事管理总局和国防部之间的关系也许就没这么尖锐了,看来有时候一个注意确实比用命令强压更加有用。还有一点就是国防部对赫鲁晓夫的不满也许会少一点,毕竟这次的裁军是国防部主动申请的,如果到时候在用裁军作为不满的根源就说不过去了。
  赫鲁晓夫又欠了我一个勋章!这就是谢洛夫的第一个想法。第二个想法是不止欠了一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