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04

  “这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一直没有说话的贝林格开口道,他实在不愿意在成功的前夜品尝失败,在两个政府的领导人面前首先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我担心的是美国人山寨我们的产品!这些帝国主义,看见利润的就像是闻到鱼腥味的猫,永远都不能高看他们的道德!”双手一摊,谢洛夫很是认真地说道。
  这当然不能成为双方签订合同的阻碍,经过这场和奥运会同时开始的谈判,苏联在造船、轻工业和通讯设备方面,和意大利同时达成了全部的协议!苏联通讯器材工业部和意大利方面将在阿尔泰移动电话系统上面合作,共同推广这个移动电话系统!双方在后续的合作中还需要签署保密合同,在这方面两个国家已经站在了同一个立场上,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将共同进退。按照谢洛夫的估计,至少二十年内双方的合作应该还算是稳固的。
  轻工业方面意大利因为在通讯器材上面占了苏联的便宜,将会对苏联设立在意大利的工厂进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厨房辩论中出现的新产品进行投产。总的来说这次的谈判对于苏联和意大利两国来讲,可以算是皆大欢喜。苏联的经济结构简直可以和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达成互补,这也没办法,苏联的轻工业仅仅比第三世界的国家强,就连这个时代的中国轻工业某些方面都要比苏联强。
  谈判完毕之后双方握手,苏联代表团参加了意大利方面安排的酒会,准备对外界公布这次合作的消息,在灯红酒绿之中,带着妻子看着场中热舞的谢洛夫又陷入了沉思。
  “怎么了?谈判进行的不是很成功么?”穿着紫色礼服的瓦莉娅抱住丈夫一只手,脑袋靠在男人的肩头上问道,有时候她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丈夫总是在沉思。
  那是因为谢洛夫不想被勃列日涅夫塞进精神病院,或者被打发到一个小国,在穷困潦倒中等待苏联解体,然后去要饭!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必须多想一点。
  “我准备把今年裁撤的克格勃特工,换一个名义放到意大利的工厂中!”谢洛夫慢慢的把杯中的红酒灌进喉咙中,对瓦莉娅道,“这批工厂对克格勃非常重要,比起在其他地方的小打小闹,它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批二十六个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我一点都不客气的说,统统都是技术管理总局的精华!”也是谢洛夫在后世拿出来的常用品,虽然在后世随处可见,但这更说明了问题,不好的东西都淘汰了。
  谢列平还没有开始裁员,谢洛夫就已经为这批人安排好了新岗位,现在他只是希望谢列平千万不要一时高兴裁多了,他可真的没有地方在安排人了。越南战争还没有开始,就算是开始了也太危险,还是让红军的人去比较好,他们这些特工不适合真刀真枪的硬拼。
  放下酒杯谢洛夫拉起妻子的手,随着曼妙的音乐在场中翩翩起舞。音乐戛然而止,带着自己的妻子微微欠身,两人赢得了双方热烈的掌声。
  同时罗马奥运会也已经进入了尾声,美国队追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苏联队已经成功的把金牌榜第一收进了自己的囊中,再过一个星期谢洛夫就可以计算这次奥运会有多少收益了。“亲爱的妻子,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去哪里玩了!是时候享受我们的假期了。”
  两天后,陪着妻子在温暖意大利海滩晒太阳的谢洛夫,从卢卡妮手中接到了莫斯科的电报,上面写的是一个旧闻,克格勃国内防谍总局局长因为年龄的原因退休,在谢洛夫缺席克格勃主席团会议的情况下,谢列平主持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任命他为新任的第二总局局长,第三总局的工作暂时仍然由他兼任,在有了适当人员之后在另行任命。拿下太阳镜的谢洛夫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这么说来他已经是第二总局的局长了?
第189章
罗马谢幕
  “啊,又到了草原上交配的季节……”谢洛夫走到海边把电报沾湿揉成了纸浆,抓紧时间和自己的女人们享受生活,回去之后就没有这么悠闲地时候了。
  按理来说谢洛夫应该是高兴的,第二总局在克格勃的地位和第一总局不相伯仲,谢列平曾经计划把所有总局都砍掉,合并成几个专门应对不同危险的总局,不像现在细分成这么多部门,但就算是谢列平也从来没有准备砍掉,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那项胎死腹中的改革只是把其他总局合并到两个总局之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反间谍总局和防间谍总局。
  名义上克格勃的总局局长都是平等的,但从实际权力上面来讲,只有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的局长可以随时出入克格勃主席的办公室,两个总局的局长权威一点都不比一般的克格勃副主席要差,如果不算克格勃的内卫军和边防军这种武装力量,第二总局的成员甚至比萨哈托夫斯基中将下属的第一总局还要多,第一总局的规模有多大谢洛夫有很清楚的了解,全球拿着克格勃证件的一线特工就将近三万人,而第二总局的人数比他们还要多。
  第二总局的职权是对后面除了第一总局职权的总覆盖,可以管军事、可以管企业、可以管科研单位、只要是苏联国内存在的东西,所有总局都要对第二总局的意见做出配合。这就是排名最前两个总局的特殊之处。
  “怎么了?国内出现了什么事情?”带着太阳镜的瓦莉娅,在暖人的日光中走到了爱人的身边,刚才谢洛夫接到电报的情况都被她看在眼里,走到光着膀子的谢洛夫身边一屁股坐在柔软的沙滩上,将身体的美好曲线完全舒展开来道,“我们的假期似乎要结束了?”
  “第二总局的局长退休了,克格勃主席团开会任命我兼任第二总局的局长,负责国内防谍工作!”谢洛夫把妻子搂入自己的怀中,感受着女人身体惊人的弹性,把电报上的情况都说了出来,这片海滩有不少克格勃的特工混迹在其中,很多人都是带着家人一起出现,看起来还真的很像是旅游,和克格勃的工作相比这种安逸的环境真的不多见。
  “那你的军事管理总局呢?交给了谁负责?”瓦莉娅对克格勃的组织结构非常了解,别人对克格勃是雾里看花,而她的丈夫就是克格勃副主席。
  “还是我!”谢洛夫略显装逼的回答道,当然这种情况是暂时的,只是谢列平没有想好目前克格勃还敢收拾国防部的军人,在找不到接任谢洛夫的人之前,军事管理总局的局长还暂时让谢洛夫同时兼管,某种意义上这也对自己部下的信任。
  关键这种信任谢洛夫并不感冒,国内防谍总局的权利大得惊人,几乎可以把手伸进苏联国内的各种行业当中,如果是平时谢洛夫没准大笑三声,屁颠屁颠的冲上去准备接任第二总局的局长,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年代?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已经开始出现恶果,从今年开始国内防谍总局就要开始四处救火了,等到他回国接任第二总局的工作,未来几年最多的工作就是清除苏联的浮夸风,肯定会得罪不少干部。
  现在问题来了,是等待玉米问题集中爆发还是自己主动冲上去趟地雷,这个雷区可比第三总局的国防部军官还要大,开刀的对象直指苏联地方的党政干部。
  “挑几个典型干掉就行了,赫鲁晓夫都不敢把这些人都杀了,我怎么敢!遏制住这股风潮还是很简单的……”不是谢洛夫怂了,他要是克格勃的主席就敢把涉及到的干部都干掉,但他只是克格勃排名靠后的副主席,真往上冲碰一鼻子灰的可能性最大。
  “走,吃饭去!等到回到莫斯科,就只能吃速冻的海鲜了!”拍着女人光滑的后背,马上回国就要进行艰难的工作,这个时候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犒劳一下自己。
  傍晚时分,夫妇两人站在半山腰上的海边树屋看着渐渐沉落下去的夕阳,“这里真是个好地方,不像是我们苏联三分之二的国土都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很多地方的夏天只有两个月!”夕阳的光芒给女人美丽的面庞镀上一层明媚的光彩,这种美丽的景色让瓦莉娅十分羡慕。
  “意大利这种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如果苏联输了,意大利共产党不可能存在,就现在美国在意大利的驻军,连帕里米罗托里亚蒂都没有办法!”抓着妻子的小手,谢洛夫用一种坚定的声音道,“打败了美国,我们想去全世界哪里都可以!”
  这次接着罗马奥运会这个好时机,四千多的克格勃特工进入意大利,其中三千多的成了老实看奥运的观众,而隶属于第一总局的特工则乔装打扮,散布在这个意大利全国!这又不是什么秘密,这么大批量的克格勃特工不给发现不可能,这次谢洛夫接着奥运会的举办,玩了一个美国人最为讨厌又污蔑的战术,按照美国人的说法那叫人海战术,按照正常的叫法那叫集中兵力重点进攻的战术。
  美国也从蛛丝马迹当中发现了这次进入意大利的群体,有着数量不详的克格勃特工,但那又怎么样?谁说特工不能观看奥运会的?人手一个照相机又怎么样?那是为了拍下奥运会的精彩瞬间,你有什么证据说这是为了拍摄美国军事基地的?
  这一千多个特工加上专业的隐蔽方法,已经让在意大利的美国到了抓斗抓不完的地步,何况苏联明面上还有三千多克格勃在观看奥运会,一个两个哪怕是十个一百个,通常情况下美国人发现苏联特工探查美国的机密肯定会抓起来,可这次谢洛夫最简单的人海战术,涌进来的克格勃特工甚至比美国人的反间谍人员还要多,真要对抗起来还不一定是谁死。
  至少这次这个老掉牙的战术相当成功,各种报告加上照片一共四吨多,把意大利能进去的地方都探查了一边,现在就算是意大利内政部的档案,都不一定比克格勃的档案记录的准,连意大利奶牛一年能产多少奶克格勃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小心的把地中海龙虾的壳子拨开,拿着瑞士军刀的谢洛夫最终发现,所谓的世界知名工具刀,远远没有自己的手好使,“好吃么?”谢洛夫把龙虾肉拽出来拨到妻子的盘子中,越发的觉得此时需要的是筷子,可惜他不知道意大利的华人住在哪里,不然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好吃,黑海没有!”瓦莉娅笑眯眯的享受着丈夫的照顾,在她的心中这是两人结婚之后度过的最美妙的假期,“黑海的鱼类还是少了一点,有时候比较单调……”
  这种西方式的做鱼方法何止是单调,有时候谢洛夫就不明白,这些白种人离开肉活不了么?怎么吃的这么奇怪?一个动物肉太多的地方通常味道都不好,在加上除了烤就是炖的烹饪办法,除了能吃一嘴油剩下那就只能呵呵了……
  “这算是个问题?等远洋捕捞船队组建完毕,我挪威的三文鱼、美国的波士顿大龙虾、阿根廷的红虾、南北极的帝王蟹,到时候我们苏联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要把美国渔民捞破产,我已经让黑海造船厂安装撞角了!”谢洛夫一边剥虾肉喂妻子一边道,“公海既然属于整个世界,那谁的渔船大谁就说的算。我就要让远洋船队去美洲近海捕捞,美国人能把我们怎么样?”
  有些事情不能全部告诉自己的妻子,目前制造的渔船,国内的八百吨以上渔船都装上了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器,作为苏联渔船的自卫武器,一旦出现交火的情况出现,除非对方也是和苏联一样的武装,不然对方就死定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再到太平洋的海参崴,在苏联红海军服役过的退役军官和士兵,正在开始进行人生的第二次培训,除了他们本来就强大的作战技能之外,克格勃的特工将对这些老战士进行培训涉及到电子侦查,以及如何利用海况和敌人纠缠,鱼雷虽然是有,能不用还是不用的好。
  “确定目标是苏联克格勃副主席谢洛夫,但没有办法靠近,他住的地方有上百个同时度假的克格勃特工,放在身边的背包装着武器,别说在度假的房子装窃听装置,就连多说一句话都能引起苏联人的注意!”
  “连度假都带着上百个特工,这个家伙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么?还是说没有看着他,这个里海虎就活不下去?监听计划撤销,当这个人没来过把……”
  九月十日,谢洛夫带着意犹未尽的瓦莉娅回到罗马,此时罗马奥运会已经接近尾声,苏联以四十四块金牌,领先美国的三十一块金牌,奥运会只剩下最后一天,美国已经没有追上来的希望,第二天罗马奥运会所有项目结束,苏联的金牌数定格在四十六块!
第190章
援助苏丹
  “祝贺祖国的运动员们取得这次不错的成绩,不要误会,我不是过来帮你们庆祝,我们苏联就是世界第一,现在不是未来也一定会是。像是这次的成绩以后成为我们国家的常态,竞技体育没有第二,以后的总金牌榜第一只能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我们苏联!”要说满嘴跑火车,整个苏联都没有谢洛夫厉害,他吹嘘的方式也非常特别,不是证明对运动员成绩的宣扬,从侧面显示整个苏联的强大,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当然是有理由高兴的,谢洛夫核算之后小赚了三百万,没有白白行动一次。同时让美国品尝一次失败的滋味,从今天开始一个小道消息将在意大利流传,谢洛夫曾经向美国驻意大利大使发出挑战,而美国大使没有接招。这当然不会给美国带来一些实际损失,但奥运会的金牌榜也显示一个国家的实力,这点却是不争的事实。体育强国往往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关,这点没有国家会否认。
  如果有人质疑这一点,意大利人首先就不干了,因为在苏联和美国之后,罗马奥运会意大利的金牌榜排名第三,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意大利这次的奥运会举办的都相当成功。
  取得了双赢的谢洛夫,招待这些苏联的运动员找了一个酒店庆祝,只要意大利有的东西全部让这些运动员尽兴,同时拍着胸脯保证已经找了一个地方让他们去休假,希望未来的比赛中再创辉煌。
  至于美国人会怎么评价这次失败,谢洛夫又不会去看,只有胜利者可以享受喜悦,谁会管失败者自己心里面怎么想。如何有一天美国输掉了和苏联的全方位竞争,到时候谢洛夫大可以踩在美国人的尸体上,来论证两百年来美国政府就是一群混日子的白痴,整个国家就是资本家的奴隶,只不过占着地理位置的好处没有受到打击。到时候随便他怎么往美国人的脑袋上扣屎盆子,不会有一个国家出来替美国人说话,甚至连他们自己国家的人民也会跳出来证明谢洛夫说得对。
  这次意大利之行也可以收尾了,所有的合同都已经敲定,克格勃在意大利的存在感只会越来越强,这次在意大利豁出血本的谢洛夫,至少帮助意大利政府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当然这也不是白来的,只要谢列平开始裁撤克格勃的特工,谢洛夫就会把那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克格勃干部送到意大利,担任这些工厂的干部。
  很公平对不对?至少意大利的轻工业也有不少东西是克格勃感兴趣的,同样一个电风扇,意大利的产品省电还无声,苏联制造出来的有噪声还费电,那当然应该好好和意大利人学习学习,为了防止意大利没有国际主义精神,不教自己,派过来一些特工以防后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能交换最好,达不成协议可以偷嘛……
  在明斯克火车站,谢洛夫和瓦莉娅吻别,对着妻子身后的一排女特工点点头,得到了正面的回应,整理好衣襟的谢洛夫目送妻子转道基辅。不得不说苏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必须要革新了,至少欧洲部分应该要想办法研究出来新型的建筑模式。不然这种路况迟早会耽误苏联的强大,苏联的发展很大的受制于寒带的地理条件,这点谢洛夫必须承认。
  全国八成以上的国土都存在冻土带,像是西伯利亚那种漫长的冬天,苏联一半的国土都是那样。这种国土上首先要建立公路网络就成本大的不像话,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只需要经历过一个四季轮替,第二年就和泥泞的土路没有区别。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一点都不现实,苏联一直在修建铁路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时不断对国内的铁路进行升级,苏联的铁路电气化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走在美国前面,但仍然改变不了物流不畅的劣势。
  至少苏联的欧洲部分还是应该推进公路网的建设,但是亚洲方面高速公路网只能成为铁路的补充,像是中亚、远东和贝加尔湖附近建成局域的高速网络,依托西伯利亚铁路保持物流的通畅。
  建筑方面也受到气候的影响,越往北建设的高楼墙体越厚,五零墙都可能因为骤然的寒冬被冻裂,这其中的成本巨大。如果苏联开放户籍制度,西伯利亚的苏联人口能在几十年时间跑到欧洲来再也不回去,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西伯利亚被别的国家占领,谢洛夫上辈子本身就是东北人,还不知道东北的人口一直都在负增长么?能自由迁徙的话,谁愿意呆在这么寒冷的地方熬日子?
  好像从今年开始,谢洛夫独自进入克里姆林宫的次数一下子多了不少,以前他还在嘲笑谢列平,说谢列平就差把家安在赫鲁晓夫办公室的旁边了,没想到现在他也变得差不多。克格勃是最经常进入克里姆林宫的部门,各种各样的报告通过克格勃交到赫鲁晓夫的办公桌上面,谢洛夫要向赫鲁晓夫报告意大利的情况,自然不能避免这一关。
  “总体而言,我们利用新颖的设计打开了意大利的防线,未来的意大利很有可能成为南斯拉夫那样的国家,事实上和我六年前在意大利的时候相比,在我们和美国人中间骑墙的声音就大了不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欧洲还是我们和美国对峙的最前线,想要取得任何一点成绩都十分的不容易,瓦解掉美国的欧洲防线并不容易。”谢洛夫拿着和意大利签署的轻工业、造船业和通讯业合同,逐一让赫鲁晓夫过目。
  “不错,可以说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打开了一丝缺口,意大利就是美国的南斯拉夫!”赫鲁晓夫以一贯的大嗓门肯定了谢洛夫的成绩,转而问到,“不过通讯器材工业部的对阿尔泰移动电话系统和意大利合作有所微词,尤里你认为呢?”
  “阿尔泰移动电话系统毫无疑问是非常先进的,这点我从来都不否认!我之所以一直坚持把通讯器材的方面列入合作的项目,也有我的考虑!我是一个克格勃特工,不会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谢洛夫立正敬礼解释道,“我要推广苏联的移动电话系统,挤压美国可能出现的山寨品,同时也是因为移动电话还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我们的科研机构正在研究更小更方面的通讯器材,到时候其他国家的人就会发现,苏联已经更好的!已经接受了我们前一代阿尔泰系统的国家,就必须和我们保持一致!因为我们苏联和美国的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未来的收益不可想象。”
  在第一书记面前,谢洛夫描绘了一种良好的远景,这不同于一些在赫鲁晓夫放卫星的干部,他做事是非常有把握的,完全可以把这些远景实现。
  谢洛夫描绘的未来让赫鲁晓夫大感兴趣,自从赫鲁晓夫执政的后半段开始,他也开始脱离实际,不然苏联的玉米运动不会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想到这里,一个纠结的问题再次出现在谢洛夫的心中,这个地雷他是主动往里趟,还是等到事情爆发在按照赫鲁晓夫的命令,对各地因为推进玉米运动的浮夸风进行打击,毫无疑问如果从现在开始调查,苏联的损失会少一点,如果在等一年等到玉米运动爆发出来,则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提升赫鲁晓夫对克格勃的信任。
  “对了,第一书记,苏丹的雨季马上就要到来,苏丹全国堆积如山的玉米必须兴建大型的仓库在北部靠近埃及的干旱地区存放,苏丹本身的建筑工业和重工业都很落后,苏卡切夫院士发回来消息,如果苏联不帮助苏丹修建大批的巨型仓库,苏丹的玉米产量会有超过两成因为雨季的到来烂掉。”谢洛夫还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主动趟地雷,不过还是从苏丹开始。
  果然这种曲线救国的方阵,引起了赫鲁晓夫的兴趣,如果有一个国家向苏联学习,尤其是学习他本人的玉米运动,作为发起者的赫鲁晓夫十分高兴。尤其是赫鲁晓夫这种把个人意志总是用来治理国家的领导人,一高兴直接批准了谢洛夫的建议,对苏丹的援建立刻启动。
  “相信苏丹的阿布德将军会对这个决定感到十分高兴的!”谢洛夫毫不吝啬的对着第一书记狂拍马屁,随后表示自己回去研究在哪里修建大型仓库,帮助苏丹完成粮食储备。最主要是害怕赫鲁晓夫国内的玉米运动,所以要赶紧逃离克里姆林宫,万一这位性情中人的第一书记到时候让他去各地调查玉米运动就不好了。
  回到第三总局,谢洛夫召集一批作战方面的参谋商量之后,把修建大型仓库的地点定在苏丹北部的瓦迪哈勒法,瓦迪哈勒法已经十分靠近和埃及的边界,那里是苏丹和埃及贸易的重要地点,不过谢洛夫把地点定在那里完全是因为作战方面的考虑,万一国内的玉米问题爆发,苏丹又有不配合的意思,从阿斯旺出兵也方便。
第191章
能上庸下
  把地点定下来,就开始召集相关的单位实行,玉米将通过尼罗河运输到北方的干旱地区储存,为期时间两个月。时间既不紧张也不宽裕,完全要看阿斯旺军事基地司令列昂尼德少将怎么处理,这也是考验伊戈尔的后继者能力的时候,想了一下谢洛夫让卢卡妮给对方发了一份电报,说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军事管理总局有第一副局长罗曼,整个运转的过程井井有条,没有让谢洛夫多操心。对于他来讲,新的挑战是庞大的第二总局,首先去了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其实克格勃的特工更加喜欢广场的新名字捷尔任斯基广场,钢铁般的菲利克斯矗立在克格勃总部的门口,激励着契卡战士的继承者在国家安全上的贡献。
  “首先要对第二总局进行改组,第二总局的很多部门都抽调到了阿厉克赛的第五总局,某些部门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的意思是首先对第二总局的国内防谍工作进行重新划分,更加细致的进行反间谍工作!”谢洛夫从新式饮水机接了一杯水,笑呵呵的问道,“怎么样,老书记,技术管理总局的设计还算不错吧……”
  “不错!”拿着钢笔的谢列平不知道是在说饮水机不错,还是在说第二总局的改组计划不错,他认识的干部当中,谢洛夫是在克格勃工作时间最长的,本来还有一个季库诺夫,但内务部都撤销了,季库诺夫也离开了安全部门,所以让克格勃成为他手中的王牌这项工作,就由谢洛夫来完成,其实谢列平之所以总是想要裁撤克格勃的人员,也有一部分把那些老特务赶出去的意思,让自己熟悉的共青团干部掌控克格勃。
  谢列平也不是完全不知道这样对克格勃的战斗力有影响,可与其指挥不动这个机构,还不如宁可削弱一部分的战斗力,把这个强大的部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迅速的把手中的文件签发完毕,谢列平可以和自己的王牌局长好好聊聊了,冲了一杯咖啡,谢列平一边搅拌咖啡一边道,“一个同志身兼两个总局的局长,克格勃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一次要追溯到契卡时期、一次则是内务人民委员会时期,该组成克格勃之后还没有过,一方面这是对你的能力认可,另外一个方面这也是党和国家对你的信任……”
  “在这么下去有可能英年早逝,要不是巴格拉米杨叔叔在国防部,而且那群老元帅知道我只是按照第一书记的命令办事,换作别人骨头都被拆三次了。”谢洛夫可没有一点领情的意思,直接指出了老大是让他拆了第二总局,让第二总局成为谢列平手中力量的用心,“只要老书记你支持我,我绝对让第二总局既能成为信任的力量,又不会损失战斗力!不过我有一个邀请。”
  “你没有要求才奇怪,说吧,我听着呢!”谢列平吹了两口气,确认已经凉了把没有加糖的咖啡咕咚咕咚喝进了肚子里,谢洛夫对这种另类的风格也感觉见怪不怪了。谢列平喝咖啡从来加糖,按照他的说法吃太多糖对嗓子不好。关键是这有用么?你把你一天两包烟的数量减一减,比少放多少糖都好使。
  叼着烟头的谢洛夫站在道德制高点把谢列平一顿腹诽,嘴上的烟头随着嘴巴一张一合,“我会对第二总局的原来干部进行一番考察,在考察完毕之前先不要让共青团的干部进入第二总局的岗位,不要等我还没有改组完毕,共青团的干部再和老干部先干起来。”
  这话在整个克格勃也只有谢洛夫敢说,别人是不敢在谢列平面前说共青团干部不好的,尤其谢列平那种强势过分的脾气,一般人反对这么一个克格勃主席,简直就是找死。只有谢洛夫本身就是共青团干部的人才能理直气壮的提意见,因为他很早就进入内务部工作,克格勃的这些干部对谢洛夫的观感还算不错,主要是谢洛夫做事很有契卡战士的风采,办的事情都很漂亮,不论是什么部门,有功劳人们都会服气,不然的话没有人瞧得起。
  “没问题,能同时保持战斗力和忠诚再好不过的了。不过有些名声不大好的干部还是调离比较好!”谢列平不太放心的说了一句,从这点上谢洛夫和其他共青团干部一点都不同,他对那些贝利亚时期的干部好的过分,这点谢列平也知道,只不过不好说。
  这是当然的,真正的谢洛夫在共青团的经历还不到一年,克格勃的团体才是他真正投入了感情的工作岗位,其实谢洛夫比季库诺夫更加热爱这个集体,自然不会向一般的共青团空降干部对老干部指手画脚,要说对那些老特工多好倒是未必,关键有其他共青团干部作为比较,就显得谢洛夫对老特工头子好的不像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