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04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心里才是正常的表现,具体到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表现就成为大印度尼西亚主义,在苏加诺时期,印度尼西亚就认为马来西亚的成立是英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是要遏制住印度尼西亚成为地区强国的枷锁。
  马来西亚的成立确实英国一手策划的,至于美国倒是比较愿望,完全是受到了世界搅屎棍亲戚的拖累,但大英帝国影响力还在,在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之间,美国人还是选择了缓慢衰落中的大英帝国作为朋友,这也是苏加诺和社会主义阵营越走越近的一个原因。
  这就很简单了,谢洛夫在随后的行程中只是貌似随意的提一句英国和马来亚的独立,汉达亚尼部长瞬间就像是点燃了炸药桶一样,咒骂英帝国主义策划对印度尼西亚的阴谋,破坏东南亚的统一等等……
  “那群资产阶级的国家自私的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有自己的国家,却忽视了有些国家本身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其实这真的算是个阴谋,他们想要把想要独立的国家削弱的越小越好,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实力能镇压住新兴国家!”谢洛夫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道,“你看中国和我们苏联,不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么?民族虽然有人口多人口少,但只要政府在这方面不糊涂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不会出现大问题……”小问题会接连不断的出现,这句话谢洛夫没有说出来扫兴。
  谢洛夫的话引起汉达亚尼的一阵共鸣,越想自己的国家其实和苏联以及中国差不多,和那种西方的国家不一样,其实谢洛夫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汉达亚尼他们这些印尼人就是喜欢听,会选择性的听从对自己有利的言论,这就简单了……
  “内务部的职责非常重大,汉达亚尼先生,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谢洛夫和汉达亚尼一边参观一边内务局说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那就是在国内有一个非常安定的环境,这是基本条件!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天天处在动乱当中,却能把经济搞好的对不对?”
  “谢洛夫副主席说的太对了!”汉达亚尼本人对苏联并不了解,但首次见面就被谢洛夫的年轻所震惊,经过代表团当中的共产党了解才知道。谢洛夫是苏联政治中的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被很多人看好!虽然有一部分作风太强硬的负面消息,但却是当今苏联同年龄实权最大的干部,而且同样最年轻的部长级干部谢米恰斯内两人是朋友。他们这一批共青团的干部,则是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一手提拔的。
  把苏联这边的经验介绍给对方,谢洛夫以一种颇为神秘的低音说道,“国内的安全工作,是绝对不能交给军方的!不论是看起来多么的安全都不能这么做,军方只有一个目的,准备保家卫国或者出国作战!从根本上就不能有在国内调动的权利,不然的话,军方就会伺机在干涉国家的运转,某些第三世界的国家不明白这一点!迟早会出问题,会让国家陷入动乱之中……”
  貌似装作不在意的提醒着对方,谢洛夫拐弯抹角的只有一个目的,提醒这位内务部的副部长,军方干政是多么的危险!很多国家的政府机构都非常的不健全,都给军事政变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事实上苏联也有这种危险,只不过苏联这股力量是克格勃,谢洛夫自然不可能对自己的部门采取防备。
  果然,汉达亚尼沉思了一下问道,“那平时的国家的安全工作不用军队,依靠什么部门呢?”
  “内务部队啊,难道你们印度尼西亚的内务部没有内务部队么?”谢洛夫装作大吃一惊的问道,“难道你们国家内部陆军永远随时在国土调动的权利?”
  这句话说的汉达亚尼非常尴尬,呵呵一笑道,“我们印尼内务部也有一只内务部队,不过规模有些小,但是对于我们印尼也是够用了……”
  不拿出一点真本事根本不会让汉达亚尼体会到克格勃的强大,在参观完内务局后,谢洛夫觉得有必要拿出真正的王牌了,那就是克格勃内务部队中最为精华的部队,捷尔任斯基特种作战师,捷尔任斯基师但从装备和训练的角度来讲,不逊色于苏联全国的任何一只部队,是苏联内务部队中装备最为精良、作战能力最强的王牌部队。师部及下辖部队全部驻扎在莫斯科近郊的巴拉希哈附近,是离莫斯科最近的一支部队。到达莫斯科市区的速度比任何一只莫斯科军区的部队都要快。
  领着印尼内务部代表团到莫斯科近郊的巴拉希哈,满编一万四千人的捷尔任斯基特种作战师的营地,营地随处可见革命的标语,既有捷尔任斯基的名言,也有军事训令。甚至谢洛夫还看见了非常熟悉的标语,“嗅出并铲除叛徒!”还有一些契卡时代的训令。
  “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是正确的,我们的职责就是,铲除苏维埃的敌人!”谢洛夫对着汉达亚尼说道,“这是我们克格勃直属内务部队,在内地我无法让你们看到边防军!”
  内务部队和边防军的区别在于,内务部队主要驻扎在大城市,当然也有边界边上的大城市,边防军则是按照军区划分有自己的三军组成部分,一个由克格勃直接领导的直属部队,一个是边防局领导的边防军区,当然有一天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克格勃的武装力量。
  克格勃的野战军服是蓝色肩章,而且肩章上有俄文字母的克格勃的缩写,避免了因为换军服被错认的风险,捷尔任斯基师的臂章上还有捷尔任斯基本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作为标志,当T54式坦克被捷尔任斯基师的士兵驾驶出来进行战术演练的时候,汉达亚尼一脸的惊愕道,“这种重武器作为负责国内安全的内务部队需要配备么?”
  “总书记的安全就不是国内安全了么?”谢洛夫反问道,“加入军方的力量太过于强大,对于国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保护的是国家!红军则是应对国外情况的,再说坦克团也不算重装备,每个苏联师都不会缺乏坦克和装甲车!”
  同样都是国家安全的部门,苏联克格勃和印尼内务部之间的差距让汉达亚尼说不出话来,其实在中国的时候武装警察部队的编制就让他感觉有些惊奇,但到了苏联才发现,苏联克格勃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克格勃的武装力量除了人数少一些之外,完全和陆军没有区别。
  “部门之间要互相制衡,不然失去了平衡,国家很容易就走到邪路上!”谢洛夫的话给汉达亚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觉得印尼的内务部作为平衡的力量,好像有点弱啊!这就是差距……
第134章
印尼的价值
  “内务部作为一只直面民众的武装力量,第一要保证维持住国家的秩序,有了秩序就有了发展的基础,反过来就什么都没有!”谢洛夫把秩序放在第一位,一边介绍工作一边兜售私货,两者都在抓两手都要硬,“内务警察负责维持国内的持续,军方还是不要处理具体的国内事务,专心致志的保家卫国比较好……”
  这段话让汉达亚尼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是谢洛夫的口才多好,而是苏联克格勃的强大让他产生了羡慕的情绪,心里面已经接受了苏联克格勃的职责,不论谢洛夫在说什么,汉达亚尼此时都认为是正确的,因为这符合印尼内务部的利益。这次邀请印尼内务部的访问首先是打通印尼内务部这个单独部门的认识,让这些印尼人知道,内务部到底应该干什么!而印尼军方的职责是什么。
  但仅仅是和印尼内务部联络还是没有用的,对于印尼的具体事务,谢洛夫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情报作为判断,最重要的是抽出时间亲自去一趟印尼,关键点在苏加诺自己身上。但相信应该不是大问题,当今几个主要大国英美是一条裤子,中国正在被资本主义国家排斥,法国正在对付阿尔及利亚,只有苏联可以支持大印度尼西亚主义,虽然也只是喊喊口号,那就是喊口号,也没有别的国家能做……
  “武装力量在任何国家都是两部分,把军队直接用在国内外的任何出现问题的地方,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我们苏联的红军和内务部队、一些西欧的军方和宪兵,两种武装力量形成制衡,确保不会出现军方领导为了个人野心破坏国家稳定!”谢洛夫对已经深深认可自己意见的汉达亚尼道,“以你们印尼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应该很熟悉中国的公安军吧?那也是内务部队的一种名称!我们这种部门直接保卫领导人的安全,汉达亚尼先生,领导人的安全绝对不能交到军方手上!”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谢洛夫什么都不说,准备学习先进经验的汉达亚尼也会自己往里跳,直接说道,“我们印尼内务部除了维持治安的内务警察之外,只有一直三千人的武装力量在雅加达的驻地中,这么一看保护苏加诺总统的工作好像非常薄弱?”
  “你们印尼陆军有多少人!”两人进入到了捷尔任斯基师的军营参观,谢洛夫貌似无意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陆军有二十四万人!”现在不论是谢洛夫还是汉达亚尼,两人的注意力都没有在参观捷尔任斯基师的军营上,有意无意的都在讨论关于内务部的职责问题。汉达亚尼认为自己正在套话,想要从谢洛夫这里找到发展内务部的经验。而这个思路郑重谢洛夫的下怀,他巴不得这个印尼人多问一点这方面的事情。
  “你们只有三千人的武装力量?和陆军相比简直太少了,内务部队按照和军方的最低标准,就拿你们比较熟悉的中国来说,数量也应该是一比十!你们这点力量只要印尼陆军发起政变,那什么保护苏加诺总统?”谢洛夫的话相当的危言耸听,完全是在吓唬汉达亚尼。
  危言耸听不要紧,是不是吓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汉达亚尼愿意听,这就一切好说。
  到了最后谢洛夫故意装作不了解的但有十分感兴趣地说道,“听说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相信那里的气候肯定很好吧!我们国家是纬度太高了,每年冬天的时间过长,所以每年到了一定的时间有大批的国民会去黑海度假!如果要能换到去印尼的话就太好了,你们国家的气候可比我们苏联强多了……”
  现在苏联的福利制度还没有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么吓人,但已经开始显现出一定的征兆了,首先从瓦莉娅的身上就能看出来,全薪产假休息一年,在五十年代除了苏联之外,在这个世界上别无分号,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产假延长到三年,一个女人如果升上五六个孩子,在稍微的用一年级数学钻一下漏洞,完全可以等待退休了。其他福利暂时不说,除了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双休日之外,苏联工人可以每年有一个月的休假。
  不过勃列日涅夫的福利制度可能注定会消失,苏联后期的开支很大程度上就是拜福利制度所赐,军事开支和福利开支吞掉了苏联的几乎所有资金,弄得想要干什么都没钱。
  福利制度只要一旦建立,在想要削减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推行,口号喊得一定要响亮,最好让西欧国家都建立起来这种制度,苏联自己还是慢慢发展比较好,不然的话这种制度必然不长久,欧洲国家本身和苏联的差别,只不过是多挺了二十几年,在后世谢洛夫来之前,福利制度已经首先从欧猪国家开始崩盘了。
  “这当然是可以的,我们印尼欢迎所有友好的各国民众,自然也包括苏联!”汉达亚尼虽然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但还是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随后的几天,谢洛夫代表克格勃接待印尼内务部的人,参观了国营工厂、钢铁厂和建筑工地,以及银行和生产阿尔泰系统电话的电子厂,几乎把能展现出来的最好一面都展现了出来,可以说把脑细胞都用在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面上了。
  这是自然的,面对客人谢洛夫自然是展现好的一面,肯定不会带着汉达亚尼去劳改农场、精神病院这种地方,在刚刚上任克格勃副主席的时候,谢洛夫已经提议将苏联全国的精神病院全部关闭,统一在喀山监狱的边上建立总精神病院,把全国的斯大林份子统一管理,并且和阿厉克赛中将打好招呼,保证喀山那边不会出现黑狱状况。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地铁,不过谢洛夫主席,为什么你们首都的地铁要建立在地下这么深呢?”汉达亚尼问出了和尼克松一样的问题。
  这是印尼内务部代表团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莫斯科的地铁也是参观的最后一个项目,当也是用过非常规通道进来的,有些用于军事方面的设施,不会让汉达亚尼看到。
  这次自然不能说是防核弹用的,含含糊糊的把责任推到地质上面去,结束了这次迎接印尼内务部的参观行程,明天汉达亚尼和印尼内务部代表团就会回国。谢洛夫还会去送行!
  直到送走了这批客人,才算是真正的松了口气,可以说谢洛夫这次甚至比尼克松来苏联还要下功夫,美国人嘛!迟早是敌人,不会因为缓和的态度而改变。而印尼不同,这个国家是很有可能变成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所以对待的态度要有区别。
  回到军事管理总局的谢洛夫还要梳理一下目前自己的主要工作,事实上他更愿意去第一总局工作,目前主要在设计的三个国家要分清楚主次,在寻找下一步的突破点。
  阿尔巴尼亚距离苏联遥远,而且地理位置也没有多么重要,苏联又不是意大利,非要咬着北非不放,大造声势造成这样一种气氛,只是因为隐藏真正的目的,制造出来一个烟雾弹。
  印尼同样是如此,从地理上比阿尔及利亚重要一点,一旦江山变色就会彻底废掉美国在越南战争组织社会主义南下的努力,不过苏联在印尼的角色,更大程度上是扮演防守方,印尼共产党和中国关系很好,但目前这个时代中国的能力还不能保护这些人。谢洛夫搀和进去的原因,就是给印尼共产党蓬勃的发展保驾护航,只要不被印尼陆军突然干掉,以印尼共产主义的发展速度,只要等苏加诺一死肯定会上台。
  印尼还有一部分的价值在于,这个国家是橡胶大国,和泰国以及被英国控制的马来亚排名不分前后,但绝对足够供应苏联的需求,有了这个国家,赫鲁晓夫着急上火的橡胶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至于印尼的旅游业和苏联冬天休假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多重要。
  最后剩下的是伊拉克,这也是谢洛夫最小心对待的一个国家,阿尔及利亚的问题谢洛夫可以领着克格勃肆无忌惮的搀和,那是因为那里对苏联不重要,但是对法国非常重要!还可以保留一条去欧洲的移民通道,消耗点敌人的潜力。印尼那边只要小心盯着局势的发展,堵住漏洞看来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利益最大却最让谢洛夫小心的国家是伊拉克,伊拉克的各种势力中共产党是一小的一个,资产阶级、宗教势力、民族主义者、军方、这些势力任何一个都比伊拉克共产党要强,所以才迟迟让谢洛夫不敢下手,现在只敢慢慢的让伊拉克共产党修炼内功,因为这是谢洛夫想要的地方,有了伊拉克,苏联的战略态势绝对和历史上不一样。
  三个国家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手段和支持力度,首先点火的还是阿尔及利亚,先把战火烧起来再说,必须投入一定的力量迷惑美国人,让美国放心的在越南开战。
第135章
平独镇露
  这个烟雾弹必须要做的像一点,但却不能牵扯克格勃和苏联太大的注意力,拿着苏联的名声真的去帮助法国人是不可能的,谢洛夫才不会去做,哪怕苏联和法国之间也有这么一点帝国主义之间的友谊。
  除了苏联之外,本来地利上最好执行这个计划的是南斯拉夫,但以现在南斯拉夫的局面是不可能的,铁托自然是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政府结构,但因为南斯拉夫接受了很多英法的投资,让南斯拉夫冲锋陷阵帮苏联也是不可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种火中取栗的事情,对南斯拉夫得不偿失,另外一个地中海国家阿尔巴尼亚力量太弱不能考虑。
  “意大利也不行,虽然共产党在执政!但不是个社会主义国家!”谢洛夫又把纸上的名字划掉了一个,意大利本身肯定很愿意搀和进阿尔及利亚的事情,因为对于意大利来讲北非是有利益存在的,看着法国人在北非赖着不走,意大利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从民意上也绝对可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可只有一点,谁知道意大利下届政府还是不是共产党?
  再者意大利不好控制,如果真的让意大利掺合进来,那肯定就不是演戏了,意大利肯定会用上吃奶的力气,好让法国人滚回欧洲!这和谢洛夫只是放烟雾弹的举动不符,到时候假戏真做牵扯了苏联的精力,那就得不偿失了!弄不好和美国因为越南战争一样成了难兄难弟。
  “民主德国的失血刚刚止住,还是等几年发展一下再说吧!怎么剩下了个大波波?”谢洛夫边分析边把其他国家从名单上面划掉,最后愕然发现剩下的国家中人口最多,而且最喜欢存在感,没事硬冲华约老二的大波波还在名单之上!
  “这不是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那个国家么?不知道还有没有平独镇露的万丈豪情?”在自己的办公室中不用担心别人的监视,谢洛夫忽然用好几年没用的汉语调侃了波兰!不知道杀掉哥穆尔卡之后,现在的波兰领导人当中还有没有拳打俄罗斯、脚踢德意志的想法。
  铅笔一直落在波兰的名字上,再三考虑还是没有把名字划掉,波兰的军力和人口都是东欧仅次于苏联的国家,谢洛夫一直都没有对波兰这个国家彻底放心,但根据目前所掌控的资料和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的波兰领导人还算务实!这非常简单,波兰领导人知道他必须听从苏联的安排。
  一方面波兰对苏联的感情复杂,对自己被灭国的历史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另外一个方面波兰人知道自己的实力比苏联差的太远,没有办法耍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国力的承受之内,一直在发展军事力量,没事刷存在感,造成一种华约除了苏联就是波兰这种感觉。
  深层次的原因是,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波兰对德国原来领土的占领,所以反过来波兰也对联邦德国一直敌视,随着美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且把联邦德国拉近北约,波兰暂时忽视了苏联,把目光集中在联邦德国身上同时眼睛越瞪越大,防止已经越来越强的联邦德国冲过来收复失地,对于一直扶持联邦德国的美国也没有好感。波兰人相信,只有坚定的站在苏联这一边,才能保住从德国手中接收过来的土地,联邦德国那群复仇者和美国佬太可恶,虽说苏联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要保住领土只能依靠苏联。波兰对苏联的看重,甚至比苏联对波兰的看重还要重。
  “波兰?那就波兰吧!谁让苏联的盟友只有这种货色没有帝国主义列强呢!”其实是有的,只不过这个够分量的盟友正在越南和美国进行点到为止的游戏!让它再把手伸到非洲有些不切实际,谢洛夫化根火柴把自己的鬼画符烧掉,同时点燃一根烟,拿起来电话道,“给我接波兰内务部,我找科尔津斯基部长……”
  在等待接线员的时候,拿着电话的谢洛夫还在抽空想着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波兰挑头组建军事顾问团,会不会影响美国政府大选?肯尼迪还会不会上台?因为美国有七百多万波兰移民,这些人都是天主教徒,以美国对波兰今年援助明年制裁的常规性波动,能造成多大的影响?最终考虑的结果是应该没有问题。
  “科尔津斯基部长?具体的事情就交给你们波兰了!你们波兰内务部拿出一份计划,交给我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实施了,苏联在埃及的军事顾问团将会作为波兰的后援!”用肩膀夹着电话的谢洛夫淡然的问道,“波兰没有组织军援的经验,人民军那边会不会有问题?”
  “不会的,谢洛夫副主席!这次代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正义活动,由我们波兰负责不会出现一点问题!”科尔津斯基明显压抑着喜悦的话让谢洛夫眉毛一抖,看来波兰真的很希望引起世界的焦点,“好吧,计划弄好了交给我就行,军援的武器不能让你们波兰增加负担!”
  说完话谢洛夫就挂断了电话,他的口气像是和自己的部下说话,其实并没有什么。谁强谁就是老大,就这么简单!如果波兰有英国那种国力,谢洛夫肯定会照顾波兰人民的感情。
  又到了年底,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天他们家将要搬家了,新房子是克格勃高级干部的别墅区,和内务部、格鲁乌的高级干部一起在一个别墅区住下。这是苏联情报系统干部的居住地,好处倒是一点,那就是终于和巴格拉米杨元帅的家不远,可以没事去做客。
  陪着自己的妻子在年前来一趟新房子认认门,不然有可能搬家的时候瓦莉娅会找不到新家,两人的身后,卢卡妮在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两人身后,和瓦莉娅一起参观别墅的谢洛夫到没有多么高兴,当然还是做出饶有兴趣的样子陪着妻子。
  “看呐,比我们以前的房子又大又漂亮!”瓦莉娅一脸的雀跃,对自己未来的新家十分满意,如果按照正常的桥段应该出来个售楼小家一脸优越讥笑瓦莉娅买不起,然谢洛夫上前一步进行打脸才对!可惜这种配发的别墅不会出现这种东西出现。
  “是嘛?”打了一个哈欠的谢洛夫茫然四顾,大倒是够大了!至于这个漂亮是哪里说起的?苏联这种批量施工的别墅和漂亮沾边么,“阳台倒是挺大的!”谢洛夫的话迎来了瓦莉娅像是刀子一样的目光。
  只能看出来结实一个优点的谢洛夫,已经决定具体的装饰全部由自己来负责,具体的风格就照着后世自己家的装饰就行了,虽说自己的家小了一点就是普通的小区楼,但肯定也比五十年代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子都要先进,先拿自己的房子做实验,等有了能力在推广。
  “听说黑海疗养院的环境就很好,我一定要把我们家布置的像是那边一样漂亮!”瓦莉娅呆了一会有些出汗,脱了外衣仍然不辞劳苦的顺着楼梯上楼,跑上跑下!
  “有时候我很疑惑,真的不知道这个女人到底是在怎么想的,明明已经快三十岁了!”谢洛夫把卢卡妮怀中的儿子抱过来,看着肉嘟嘟的小脸对卢卡妮说道,“我换尿布的次数都比瓦莉娅要多,我都怀疑是不是我对待女人的态度有问题,在我面前越来越放肆……”
  你才知道啊?卢卡妮抿着嘴不出声,目前看来谢洛夫这种性格对她们只有好处。她们这些女人又不是有病,现在有个好脾气的男人对她们好,难道非要闹一下让谢洛夫和别的苏联男人学么?
  以他的意思,过来看看新家认认门就行了,没想到瓦莉娅兴致正高就像是长在这里一样,左看右看就是不走,除了水泥就是砖有什么可看的?
  “再不走就天黑了!难道还准备在这里住么?”谢洛夫实在受不了大喊道,莫斯科的纬度这么高,到了下午很快就天黑了,还不早点回家在这里干什么?再说卢卡妮还要回总局,又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在这……
  “小气鬼!”回家的路上开车的瓦莉娅撅着嘴不断的碎碎念,让抱着孩子的谢洛夫本身就有些迷糊的状态更加的支撑不住,到家的时候两个眼皮已经快粘上了。
  “女人的追求啊,就是这么短视!”谢洛夫反驳的话刚刚出口,一直玉手已经放在他耳朵上,“不过这种女人就是这么可爱……”毫无槽点的转折让这只危险的手又离开了自己的耳朵,没准是看在儿子的面上放过了谢洛夫一把。
  等到瓦莉娅给孩子喂完奶哄完睡觉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就见到谢洛夫已经睡着了,把丈夫手中的红色封面的捷尔任斯基选集拿下来,轻声念道,“我一看到我们党的机构,看到我们的组织体系,看到我们不可置信的官僚现象、懈怠的工作效率,以及极端混乱状态,我就感到恐惧——捷尔任斯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