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04

  事关一个人口上亿土地上百万的大国,为了让克格勃主席团支持自己,谢洛夫毫不犹豫拉出了中国出来躺枪,以中国为例子说道,“印尼人口华人比例虽然不大,但华人纷纷加入印尼共产党,印尼共产党人数已经接近二百三十万,已经逼近意大利共产党,现在是全世界第四大的共产党!算是我们东方同志的最大外援,而且比任何国家的共产党更加亲密!印尼是东南亚第一大国,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中国,扶持我们的一只力量作为朋友都是必须的!”
  谢洛夫的潜台词是把中国和美国都放在一起作为潜在敌人,但这种考虑十分符合克格勃的思维,包括谢列平在内是对任何国家都不相信的,亚历山大二世的名言还历历在目,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两个拳头打人的思维更加容易让这些克格勃主席团的掌控者接受。
  “尤里,你想要怎么办?”谢列平和在座的副主席交换了一下意见道,“你准备扶持印尼内务部么?为什么不找一个现成的盟友呢?”
  谢列平这个问题一看就是对印尼不了解,印尼的主要有三种强大的势力,除苏加诺总统有巨大威望作为平衡者之外,三个强大的势力中印尼共和中国关系最亲密,陆军则是美国扶持的对象,难道让谢洛夫和剩下的一股宗教势力合作,那还不如杀了他。
  把印尼的具体情况介绍给了谢列平,谢洛夫沉重地说道,“由于我们距离东南亚太远了,现在三个强大的势力中,有土著的宗教势力没有支持者,所以我才想到要扶持内务部制衡美国和中国!”
  又是一阵交头接耳,谢列平制止了争论,进行到了举手表决的环节!包括谢洛夫自己在内的一票,支持谢洛夫的提议以九比四通过,剩下两票是弃权。四票反对票也不是反对谢洛夫的计划,而是对谢洛夫大国沙文主义颇有微词,毕竟根据分工合作,亚洲的革命是中国负责的,苏联理应不应该干涉。
  “中国的力量无法辐射到印尼,印尼共产党单独不是陆军的对手!”印尼共产党的覆灭已经证明了,中国哪怕是在家门口也没有和美国抗衡的能力。五年后的印尼共产党已经三百五十万党员,是除了中国和苏联外最大的共产党,做看它覆灭太可惜了。反正就算是谢洛夫搞的再差也不会比历史上更差,对社会主义阵营有利的发展他不敢搀和,这种不利的发展谢洛夫巴不得上去多搀和一下。
  “尤里,你准备怎么打动印尼人呢?”散会之后谢列平把谢洛夫单独留了下来问道。
  “苏加诺是一个平衡者,不论是共产党、宗教还是陆军三种力量,势力都极为庞大,所以现在苏加诺缺乏的是一个听命的部门,只听命于他!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这点也没关系,我可以提醒他!”谢洛夫的自信不是仅仅因为苏加诺,如果他踏上了印尼的领土,很快就会以大印度尼西亚主义作为打开印尼人心灵的钥匙,苏联没几个人知道东南亚的情况,但谢洛夫是知道在印尼建国时候兴起的大印度尼西亚主义,在英国建立马来西亚之后,苏加诺非常不满,大印度尼西亚主义重新盛行起来。
  谢洛夫就准备从这方面入手,敲开印尼人的心灵,既然英国人支持的马来西亚,肯定美国也是默认的吧,既然美国默认,那美国就是印尼的敌人!既然美国是印尼的敌人,苏加诺就必须防备美国人。非常符合逻辑对吧?不符合逻辑也没关系,做敌人不需要逻辑。
  克格勃主席团通过了谢洛夫邀请印尼内务部访问的决定,并且准备上报给中央主席团。
  第二天赫鲁晓夫批准克格勃的提议,对于印尼的苏加诺总统亲近社会主义阵营,赫鲁晓夫是知道的,赫鲁晓夫对于友好国家的来访是一种乐见其成的态度。
  在这期间谢洛夫从火车站接了一火车皮的红酒,一千四百箱雪茄,到手之后直接按照名单以副主席、总局、司局的级别、从让第七总局的特工做好统计,分发给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的克格勃驻地,这只是开始,后续的东西还没有运回国。
  “老书记,我这样总比让他们自己去搜刮强吧!不是人人都和你一样!”谢洛夫叹了口气对着一直提拔自己的谢列平认真地说道,“我谁知道你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但不是人人都有这么崇高的理想,你当然可以下令禁止我从外国采购东西,但我不做,他们自己去做,那些人会贪污多少钱可就没人知道了!”
  “我迟早要把所有的特权都消除!会有这么一天的!”谢列平最后还是没有处分谢洛夫,这不是他手下留情,而是谢列平认为现在还不到时候,他需要等到自己有可以改变一切能力。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谢列平好像就是特权问题才使自己陷入到了孤立当中,其他干部都到了勃列日涅夫那边,让谢列平集团本来占上风的局面流失掉。
  “老书记,如果我负责这块还能保证能够控制住局面!但让他们自己去做的话,那就非常危险了!”谢洛夫不管谢列平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缓缓地说道,“现在的危险,在内部,不在外部。外部的反对者,有些是敌人,有些仅仅是看不清方向的同志。但在内部,在我们当中,有些同志却有变成敌人的倾向。他们对组织的限制不满,对组织赋予的权利终将失去不满,对利用职务获取的利益可能无法保住不满,甚至对不能把国有资产正大光明变成个人产业不满!他们希望成为苏联的资本统治者,成为苏联的财阀领袖,成为苏联的洛克菲勒。他们认为组织碍事了,认为只有借助自由、民主的名词,才能获得真正的权力。一句话,他们眼红了!今天我控制住渠道,其实就是控制住他们的贪念!我没有贪污国家一分钱!”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受到谢列平这么严厉的批评。算是两人头一次冲突,但谢洛夫是不会后退的,如果连克格勃都拉拢不住,谢列平集团就真的完蛋了。
第129章
打我啊笨蛋
  共青团之鹰如同刀子一般的目光落在谢洛夫的身上,面对这种目光,他还是一副坦然之色,本来就是这样!他的钱都是赚的,别管怎么赚的,反正谢洛夫没贪污。就算是把苏联的总检察长叫过来也没有问题。
  “你是说?所有部门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克格勃也必须这样,不然就会被孤立?”谢列平的目光漏出思索之色,不得不说事情就是如此,太过于出身淤泥而不染有时候也会使自己陷入到孤立无援的状态中,乌鸦和天鹅虽然都是鸟类,可两者的数量绝对不是一个级别。
  “也不是所有部门,共青团就很清廉!”谢洛夫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共青团是谢米恰斯内做第一书记,就和谢列平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没有区别,更何况共青团本身就没什么实权。
  这句回答谢洛夫其实是拐着弯的提醒自己的老大,除了你领导的部门,其他部门还真的差不多就是这样,你严格要求自己,共青团的干部佩服你的为人这都没什么。但除了共青团的干部呢?你谢列平难道不准备和其他干部搞好关系了?
  “迟早有一天,我会把这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都清除掉!”谢列平紧紧地握住拳头道。
  为什么所有国家打内战的时候看起来都要比打外战更狠?其实人这种潜意识的判断比各种民族大义都要准确,最大的问题永远来自于内部。小小的阿富汗战争怎么会是拖垮苏联的关键?石油价格下跌会让人民吃不上饭?苏联解体之前的人民就算是最差,也不可能比同时期的中国要差,中国经济总量小了这么多,人口确是苏联的好几倍,中国都能挺过来,苏联为什么会倒?
  到了苏联解体前,全国已经遍布二三十年没有动地方的干部,特权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而摆在眼前以万亿计的国有资产,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苏联这种体制存在,阶级斗争的口号存在一天,他们贪污的东西永远都不能说是自己的,哪怕是死了都可能会被追缴回来,国家已经成了阻挡他们发家致富的阻碍,他们当然要让苏联走进坟墓。
  “希望你能给一点信心!”看着克格勃总部大楼的标志,谢洛夫暗暗对自己说道。
  这件事情就算是揭过了,两人的首次冲突算是消弭于无形之间!但这个问题还是存在,怎么才能遏制住膨胀的苏联干部呢,等到他们真的蜕变成官僚阶级那什么都晚了。玩党派互相制衡,别闹了!万一学成了欧猪国家,好的地方没学习到,再把苏维埃本来强大的行政力给丢了,那就成了个大笑话。
  十二月十七日是战略火箭军成军的日子,在和国防部元帅们沟通之后,赫鲁晓夫和包括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内元帅们确定了这个消息,理论上还要等最高苏维埃的批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至于战略火箭军的司令人选还要等最高苏维埃讨论过后决定。
  在凛冽的寒风中,赫鲁晓夫和国防部的元帅们出了国防部大楼,进入轿车中前往郊外的战略火箭军近卫285导弹团,近卫285导弹团是首批加入战略火箭军的部队,驻地就在莫斯科,负责守卫苏联首都的安全。用一句非常时髦的话来形容,目前的战略火箭军处在一个有弹无枪的状态,R-7导弹虽然是世界上第一种战略导弹,但只能在火箭架上发射,还必须临时加注燃料,所以这次赫鲁晓夫和老元帅们主要是去象征性的检阅士兵。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轿车保暖,坐在车中的赫鲁晓夫仍然带着皮帽子,前面开车司机的面前,挡风玻璃都起了一层寒霜,司机开车的时候总是用一个纸板把寒霜刮下来,来保持挡风玻璃不会阻碍这种他的视线,这到让谢洛夫感到很有意思。
  “尤里,听说你和格列奇科同志有些较真?”车内车外一个温度让赫鲁晓夫也行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便和同在一车的谢洛夫闲聊起来。
  “我只是出于自己的职责,提醒一些老同志不要在犯波拿巴主义者犯过的错误!算是一种预防!”点下头表示自己的尊敬,但在回答的时候谢洛夫仍然保持目不斜视的姿态。
  面无表情的谢洛夫心中一动,现在的格列奇科元帅已经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正常的情况下绝对是下一任国防部长,但考虑这个人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每每想到这里都十分让人腻歪。
  “格列奇科同志对裁军有些不满么?”赫鲁晓夫沉吟了一下还是问出了自己的问题。克格勃是自己一手从内务部拆出来建立的,赫鲁晓夫一直很信任这个组织,这也是赫鲁晓夫对外界了解的一个重要渠道。
  “谈不上不满,应该是只是对裁军有些牢骚吧!相信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对红军的规模缩小不是滋味!”谢洛夫一副貌似为格列奇科元帅开脱的样子。
  果然就见到赫鲁晓夫沉默不语,现在他自然还不会因为一句牢骚放在心上。可谢洛夫心里明白,在战略火箭军形成规模,加上导弹技术的进步!赫鲁晓夫迟早会升起裁军百万的念头,那时候对裁军颇有微词的格列奇科还能不能在陆军总司令位置上好好坐着,可就十分难说了。
  此时谢洛夫的角色,就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帝俄的沙皇近卫军、尼古拉二世身边的拉斯普京,这就是近臣的好处,如果把克格勃和国防部一起比较,赫鲁晓夫明显更加相信自己建立的克格勃,“主要不满在什么地方!”
  “就是退役军官的安排问题,我已经和国防部沟通过了,让考核通过岁数不大的军官进入边防军和内务部队服役!不过还是十分艰难!两支部队不需要这么多军官!索性这次只是裁军了三十万!不然的话我就没有办法了!”谢洛夫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他其实不是这个意思,谢洛夫隐含在话中的意思是说,红军现在的规模还是太大,克格勃无法制衡的住。
  两人的闲聊让有些寒冷的路程多了一丝热络,赫鲁晓夫问了很多问题,包括很多军事方面的问题,赫鲁晓夫打垮马林科夫集团之后,凭借自己的眼睛已经看不到敌人存在了。克格勃就成了赫鲁晓夫的眼睛,对于克格勃的工作他一直都十分关心。
  “你的年龄还是小了一点,做事有些欠考虑!其实你和亚历山大做事的方式不一样,不过亚历山大更像我!亚历山大和弗拉基米尔你们这些年轻干部,思维比那些老干部要活的多!”赫鲁晓夫最终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让谢洛夫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提及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他们?
  赫鲁晓夫算是斯大林死后掌权者中,对待年轻干部最好的领导人。不过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一手提拔的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以及他们身后的共青团年轻干部,就是把自己赶下台的主力军,是所有合力发起政变力量中最强大的集团。如果赫鲁晓夫在台上多呆一段时间,会不会更好一些?
  “可关键架不住赫鲁晓夫总是好心办坏事,总是把个人感觉用在治理国家上面!”谢洛夫其实知道,要发动政变绝对是绕不过克格勃的,只要克格勃保持对赫鲁晓夫的忠诚,谁起来挑战都没用。
  经过一阵颠簸,赫鲁晓夫和国防部的元帅们到了近卫第258导弹团的驻地,驻地部队已经列队完毕,谢洛夫下车开门,随后跟在赫鲁晓夫的身后检阅部队,作为赫鲁晓夫的贴身保护者,谢洛夫很有一种天下第一的感觉,因为他走在国防部元帅的前面。
  带着皮帽子的赫鲁晓夫穿着黑色大衣,上了检阅台对这里的官兵进行讲话,祝贺这种特殊部队的成立,顶着零下二十度气温的赫鲁晓夫气色却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见到R-7导弹,毕竟那个东西太危险!
  随后赫鲁晓夫和国防部的元帅们进了营房参观,赫鲁晓夫边走边说道,“可能有些同志对我的决定不满,但战略火箭军的成立,可以让我们减轻国防的压力!可以让一些士兵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有些同志应该理解!”
  赫鲁晓夫的话让谢洛夫直接压低了帽檐,挡住自己的眼睛,让格列奇科元帅只能看到帽子上印着党徽的红五角星,这个根本不用看,全世界的共产党的党徽都是一样,都是镰刀锤子,通用的程度和镰刀锤子旗差不多。
  “克格勃不愧是第一书记同志的终极防卫力量,不知道有没有你们不知道的东西!”格列奇科元帅尽量维持住声音的平淡,在赫鲁晓夫面前他还不敢。
  “职责所在!”谢洛夫也知道赫鲁晓夫就在自己前面,你格列奇科元帅在厉害,有我面前的人厉害么,所以一点没有回避的道,“我的工作,让红军听从中央的指挥……”
  如果你不服,请直接找赫鲁晓夫说,现在赫鲁晓夫就在你前面,打我啊,笨蛋……
第130章
扣屎盆子
  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整体力量自然是没有办法相比,但国防部是保家卫国的部门,克格勃的才是执法部门,在国内拥有调查权。通常情况下,只有克格勃调查别的部门有没有问题,没有人能调查克格勃。给谢洛夫几年时间一直咬着格列奇科元帅不放,虽然不会吧格列奇科元帅怎么样,但他想要接替国防部长那是一点可能都没有。
  一九五九年底的东欧风云突变,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成了东欧国家争论的话题,刚开始只是一家不知名的小报纸刊登了法国镇压阿尔及利亚民众的照片,但随后就扩大到了整个民主德国,距离西柏林的儿童节惨案才不过半年,还没有忘记悲伤的民众看到民主德国刊登的这种报纸,立刻在心中升起了一种叫做感同身受的共鸣。
  对千里之外的阿尔及利亚民众产生了一种叫做同情的东西,如果是平时,这种自己长虱子还不忘替别人挠痒痒的圣母心,绝对是谢洛夫重点打击的对象。但现在不同,正是要利用这种心态的时候。
  在苏联默然的注视中,已经打了好几年的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算是彻底走进了人民的视野,至少是社会主义阵营人民的视野中,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报道迅速从德国一个城市变成了整个民主德国,随后越过边界迅速在东欧地区传播。随着传播的力度,远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素材越来越多,各种悲惨的景象通过照片传达到了民众的眼中。
  有谢洛夫的帮忙,确保所有照片都跪在真实,各种能真实呈现战争残酷性和不人道的照片占据了报纸版面的很大一部分,杀人以及强、奸此类的罪行甚至具体到了法国占领军的部队番号,为了体现克格勃的强大,同时也为了职业操守,谢洛夫确保一定要把屎盆子给法国人脑袋扣牢,半个月的时间法国占领军在阿尔及利亚的暴行在东欧被广泛报道,彻底震惊了已经淡忘战争的民众。
  社会主义阵营突然对阿尔及利亚问题的关注,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措手不及,中央情报局调整了探查方向,准备弄明白这股对阿尔及利亚关注的风潮是从什么地方而起的,直到苏联报纸也开始报道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中情局做出了判断,似乎苏联对阿尔及利亚开始感兴趣了,因为有些报纸上面的照片,根本就不是正常的记者能够接触的到的,尤其是法国士兵和阿尔及利亚少女裸、体照片,以及不少出现在东欧报纸上面的杀戮现场照片,都太过于真实,更像是一个情报机构的做法。
  克格勃?能有这么大的能力搞到这么多素材刊登在报纸上,让中央情报局的杜勒斯一瞬间就把目标锁定在了自己的老对手身上,除了和自由世界敌对的克格勃组织,没有一个情报组织有这么大的能量,就算是有,那也是美国的朋友。
  为此杜勒斯专门和总统艾森豪威尔沟通了一下,“目前看来整个东欧除了苏联之外,都在全面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阿尔及利亚,但是以我们对苏联的了解!苏联不动手只是因为刚刚对我们进行了访问,所以才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
  “北极熊永远不会在角落中安安静静的呆着,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出来咬人!”艾森豪威尔深吸一口气,给予了对手中肯的评价,“但苏联选择的地方十分容易接受,阿尔及利亚是法国人的殖民地,哪怕我们知道北极熊不安好心,也无法利用舆论来阻止!”
  这是因为美国也是赞成殖民地独立的,从这点上,美国和苏联一样,都是第一目的先把老牌帝国主义给干掉,至于空出来的地盘,美苏之间怎么分,会不会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那都是以后的事情。让美国站到法国那一边,那以后美国就无法面对还有这么多没有独立的殖民地,这和美国民族自决的原则相违背,这可不只是无法占据道德制高点,同样违背美国的国际利益,美国同样需要这些市场。
  就在赫鲁晓夫检阅完战略火箭军没几天,纽约时报也刊登了关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实况,引用了很多东欧报纸上出现的照片,用婉转的口气让法国政府注意阿尔及利亚的人权问题。
  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这几天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最为繁忙的人,身为外交发言人的他,这还是头一次被如此整齐的阵容攻击过,有美国和苏联领衔的两大阵营统一口径的对法国进行口诛笔伐,就好像法国一瞬间成为世界弃儿一样。甚至就连欧洲共同体的几个国家,虽然还没有正式表态,但也能看出来对法国还是颇有微词。
  “不能因为一小部分法国士兵的素质问题,就攻击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整体策略,我们不会放弃我们的阿尔及利亚兄弟,阿尔及利亚不是殖民地,那就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有些人借此攻击法国,明显是忽视了法国在建设非洲的努力!”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一直对此抗辩道,“法国就是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就是法国!某些阴谋家的阴谋不会得逞……”
  阿嚏!远在莫斯科的阴谋家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喷嚏!小小的喷嚏不会阻挡谢洛夫继续工作,他的手上是一张照片,边看着照片的谢洛夫边感叹,“原来隐藏在黑袍之下的身体也是如此的美妙,可惜被脑袋里面长着生殖器的法国人拱了!上帝应该把法国人的脑袋塑造成鸡巴才对啊!”他的手上是一张阿尔及利亚少女的裸、体照片,比较可惜的是这是一张尸体照片,照片上的女人早已经死了。
  身为一个严谨的克格勃局长,谢洛夫完全是为了法国着想,这个屎盆子扣的越狠,才说明克格勃对这件事情的合作拥有最大的诚意。
  在两天前谢洛夫迎来了法国大使馆的客人,是一个驻大使馆的武官!这个武官严重的抗议苏联利用舆论干涉法国内政的行为,并且要求苏联马上停止这种污蔑。武官的表情十分符合一句话,我代表法国对苏联的行为采取严正的抗议……
  其实这个武官也不知道为什么回国来找谢洛夫,这种事情不是应该由大使做比较好么?就算是提出严正的抗议,也应该去找苏联外交部,怎么会让他来克格勃这种情报机关呢!虽然这个武官可能不知道法国政府的用意,但谢洛夫明白了,这是再说克格勃这种扣屎盆子的行为应该停止了,联想到最近法国的名声,法国应该是有点顶不住了。
  不能在继续下去了,至少不能在报纸上提供新鲜的素材了,所以谢洛夫手上这个有一种独特魅力的女尸照片,目前暂时派不上什么用场。不会成为新鲜的素材登上各大报纸的版面了。
  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伸张正义的素材就这么被阻止了,作为一个帝国……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战士,谢洛夫最终决定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直接给塔斯社打电话把这张照片先刊登出来,随后将剩下的照片卖到意大利!
  剩下的照片将会被送到意大利,一直对法国不从北非赶紧滚蛋耿耿于怀的意大利,一定会继续伸张正义,这批照片简直就是在处在困倦中的意大利人送枕头。
  “我醒来之后,收益最大的就是意大利人!”谢洛夫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感叹了。
  叫人进来把照片送到第一总局,萨哈托夫斯基中将绝对可以通过负责意大利的部门把照片送到需要它的地方,苏联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承担了这么大的风险帮助那群法国人,总应该先把屎盆子扣爽了才行。
  至于具体的问题,通过时间的酝酿应该从年后开始,双方正在谈判,地点则是埃及。
  军事管理总局的工作有第一副局长罗曼主持,重大的裁军和成立战略火箭军的工作已经完成,所以才新年之前谢洛夫少见的处在了一种相对空闲的状态,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他希望这种状态可以保持下去。
  伊塞莫特妮推门进来,在谢洛夫耳畔低声道,“局长,我们的客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