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404

  “最近关于美国指责利比亚的报道似乎多了一点。”小瓦莉娅拿着美国各大新闻的报纸嘟哝道,当然,都是没有骂大特务的,骂的都已经被挑出去了。
  “嗯!嗯?”谢洛夫瞬间从霍金状态中恢复正常,挺直腰板吓了小瓦莉娅一跳。不过他没有管这些,直接把桌子上的巨型地球仪拿过来,盯着利比亚的位置。
  难怪里根最近都没有动作,如果用轰炸机帮助洪都拉斯军政府轰炸游击队也算动作的话。原来憋的大招是要收拾卡大佐。至于理由,其实不需要理由,随便说一个就行。实在找不出来的情况下,说你的国家不自由也是揍你的理由。
  苏联揍土耳其的时候,也是打着解放受不公平对待的库尔德人进去的,只要是一个国家,怎么会找不到战争的理由呢。
  连续翻阅了几份报纸,美国指责利比亚支持国际恐怖主义,这个理由差点让谢洛夫笑出声,对比本来的历史就更想笑了,这也算理由?理由只有一个,利比亚反美。
  利比亚会不会被打怂了?这是绝对不会的,因为世界是平衡的,有些国家在拉着美国制衡苏联,有些国家拉着苏联制衡美国。利比亚在八十年代属于后者,卡大佐当然对苏联也没什么好感,但对蔑视阿拉伯人的美国恶感更大。
  当然这个前提是苏联还活着,如果没有国家能看起来和美国差不多强大,卡大佐肯定不会硬气到底,面对重压可能会选择跪下,什么都没有小命重要。不过美国向来都有杀全家的传统,选择跪下的国家同样没有好果子吃。
  “让葛罗米柯同志和法国沟通一下,传统上西非是法国人的势力范围,告诉法国人可能美国可能会通过军事行动解决问题,同时通知利比亚这个消息。”谢洛夫马上发布了命令,苏联不会干涉美国这次军事行动,苏联武装力量也需要评估美军现在到哪一步了。再者就像是他想的那样,苏联存在的情况下,那些挨揍的反美国家,挨揍之后会更加靠近苏联。
  后世有一种论调,就是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受到了全世界的围攻,实际上并没有,至少法国还帮苏联进攻阿富汗背过书。八十年代当苏联出现颓势的时候,法国几乎在很多大事上帮助苏联,防止世界力量对比失衡。帮助苏联反对美国部署中子弹,提供贷款帮助苏联渡过难关,抵制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但有这么一个敌营的盟国,也阻挡不了要自杀的苏联。
  很快密特朗对苏联提供消息表示感谢,同时明确的保证,“美国无法使用法国本土,以及法国在非洲的任何一个基地,不论是海军基地还是空军基地。法国还会让西班牙和法国采取共同立场。”
  回信当中尽显老牌帝国主义的霸气,法国人现在就认为目前的世界很好,如果对比失衡了,哪有法国发挥影响力的机会。至少目前为止,法国世界老三的位置坐的还是很稳的。坐拥三分之一个非洲,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是谁都不敢小看的力量。
  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劳向总统里根提交了作战计划,该计划提出以第六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的A-6舰载攻击机和美驻英拉肯希斯空军基地的F-111F战斗轰炸机为主对利比亚五个目标、其中的黎波里三个,班加西两个,实施夜间空中突袭。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第六舰队已经缓缓移动,准备实行代号黄金峡谷行动。联合国大使弗农·沃尔斯奉命将要启程前往各国开始游说。
  那就在弗农·沃尔斯没有启程的时候,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公开警告,美国有对利比亚发动战争的意图,随后是全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布声明,如果美国采取军事行动,将是一起典型的帝国主义战争行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将尝试劝阻里根放弃军事行动。
  “法国人!”里根失态的大喊道。
第962章
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但是马上,里根还是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不去理会密特朗的动作,法国总是时不时的出来和美国唱反调,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困扰美国的一个麻烦,里根平息自己的怒气,虽说这样并不容易,仍然希望沟通能够起作用。
  时间不长国防部长温伯格来到白宫,也知道黄金峡谷行动似乎遇到了麻烦。
  “法国和西班牙不开放领空的话,会让我们的攻击群,多出很长一段距离的路程,这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得知了法国试图阻止美国的举动后,国防部长温伯格也不得不指出其中不利的一面,这样会绕很大一圈,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绕道指的是美国的部分空中力量,因为在黄金峡谷行动中,美国军方拿出的计划是,美国驻英国拉肯希斯空军基地的F-111F战斗轰炸机群,必须要在英国本土起飞。如果返航时候绕道,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凭借我们的空中优势,在法国和西班牙不开放领空的情况下,能不能安全返航?”里根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那就是让空军绕道直布罗陀海峡参战。见到国防部长温伯格肯定的答复,里根狠狠地说道,“我们美国想要做到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做。那就绕道,当然我们仍然不会放弃法国和西班牙回心转意的希望。”
  不管法国和西班牙能不能顾全大局,军事行动都是必然的,里根和谢洛夫的考虑一样,美国这么大的国家,难道必须要指望其他国家的好感过日子么?不能!卡特太顾及盟友的感情,才在任内中规中矩的调控,造成危机一直得不到化解。
  里根通过广场协议废掉了联邦德国和日本,绝口不再提多极化,重提美苏领导世界。推行星球大战计划,不再提核战没有胜利者,而是和那个大特务头子一样,坚信就算是核战争,美国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副作用当然有一些,一些美国的盟国不适应重新进行攻势的美国,给美国造成了比较大的麻烦,就比如法国。美国和苏联不同的地方在于,苏联阵营一般都没有能战争从国力上和苏联叫板的国家,只是个别革命领袖能用威望给苏联造成麻烦。苏联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因为那些革命领袖都死了。
  美国阵营的内部威胁不是一些厉害的领导人造成的,而是真正的面临着不少实力仍在的老牌帝国主义,比如一直都不甘寂寞的法国人。美国对于任何苏联的政策,往往会被法国阻扰,从南斯拉夫被苏联搞定之后,这种本来都存在扯后腿的情况,变成了美国单独的待遇。
  在这种情况下,弗农·沃尔斯启程对法国的访问,在里根看来只是有着象征性的意义。
  “有一天苏联不在了,我看法国人还能像今天一样这么跳么?”里根看着窗外的星条旗,心中平静无比,那是必然的,下一个就是法国。
  法国巴黎爱丽舍宫,这座和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苏联克里姆林宫意义同等重要的宫殿中,法国总统密特朗迎接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弗农·沃尔斯。任何应该具备的礼仪密特朗都已经准备好了,至于让法国开放领空,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卡扎菲是苏联的重要客户,同样也是法国的重要客户,利比亚反美但是对法国和苏联友好,密特朗如果有能力,绝对不会让美国动手,现在既然无法干涉,能让法国也是不可能的。
  弗农·沃尔斯来法国的斡旋最终失败,不过他马上启程去了西班牙。与此同时,苏联的克里姆林宫,谢洛夫也在加紧补课,从自己记忆中的历史,和现在的局势进行对比,看看从中还能找到什么助力。
  历史上的利比亚和一般的和平教国家没什么不同,人们根本没有对国家的忠诚力度。卡扎菲为首的该共和国领导层起初提倡阿拉伯民族主义,为此多次与突尼斯、埃及等邻国尝试合邦,然均以失败而告终。接着,卡扎菲又从中东转向非洲,附和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提出的泛非主义,希望推进非洲国家的一体化,然而伴随着干涉乌干达和乍得战争的失败,这一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在一连串的失败中,卡扎菲也认命了,最终在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世界已经无敌于天下,卡扎菲也不在试图建立任何开创意义的统治,开启最古老的家族统治直到被推翻。
  不得不说卡大佐刚开始也是有理想的,也确实是想要折腾出来一番事业。
  “我竟然忘了这个国家!”谢洛夫知道自己忽视什么力量了,埃及!埃及没有跪下,现在仍然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源地,稳稳能压住沙特主张的泛和平教主义。这就是现在和历史不同的地方,埃及还是那个要整合阿拉伯世界的国家。
  “给我接埃及的热线!”谢洛夫拿起桌子上的电话道,随后陷入了时间不短的等待中。不需要翻译,穆巴拉克在苏联留学过,两人可以用俄语对话。
  希望里根能够面对阿拉伯之间的团结力量知难而退,不过这有些一厢情愿。里根都准备硬抗苏联和法国的压力,一群第三世界国家抗议对美国来说,也不痛不痒。谢洛夫这个举动只能让苏联捞好处,这些国家会更加反美,这就是好处。
  让美国军事行动准备到尾声的时候,埃及的开罗、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伊拉克的巴士拉、巴格拉,阿拉伯各大城市纷纷出现示威游行,反对美国对利比亚的战争威胁。不管是穿着西服还是穿着阿拉伯袍,人们纷纷上街支持利比亚。阿拉伯民族主义浪潮遍布除了海湾国家之外的阿拉伯国家,人们上街用行动表达对利比亚兄弟的支持。
  “利比亚领导卡扎菲,号召利比亚全国做好准备,准备和美国决一死战。”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谈及阿拉伯世界最近的情况,似乎有这么一点万众一心的意思。
  “他可别有种能反杀的错觉,美国十几年来因为越战出现了信心缺失,现在怎么谁都认为越南是可以复制的呢?”谢洛夫就害怕卡大佐一时信心膨胀,直接被干掉了。一个沙漠国家复制什么越战,你们有打游击的地方么?就算有,利比亚全国才多少人口?十万美军能把你们都杀光。
  “让驻埃及军事顾问团多一些准备,放出消息准备组建阿拉伯联军。如果里根还能扛得住,那这件事谁都拦不住了。”谢洛夫的命令完全是尽人事听天命,阿拉伯联军就算真的组建起来了,也够不到美国的航空母舰。他只是寄希望里根能够稍微顾忌一下,知难而退。
  当阿拉伯准备组建联军共同应对美国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消息,整个阿拉伯世界陷入一片欢腾,阿拉伯国家盛赞本国的领导人,同时表达同仇敌忾的决心,又有不少美国国旗被焚烧,人们在大马士革、开罗、巴格达的领导人官邸前欢呼,表达对国家的支持。
  “难道不应该感谢我么?没有老子一年十二亿卢布的援助,埃及军队这么听话?”大特务头子也真是够了,什么坏事都能找到他,稍微有点能扭转名声的事出现,谁都想不到他。
  “行动,谁也不能阻止我们行动。”里根对着美国军方坚决的命令道,什么苏联地中海舰队的动向,法国不开放领空,阿拉伯国家要组建联军,都吓不倒他。如果美国海军都要在军事行动之前有顾忌,说明美国已经丧失了所有优势,海军可是美国最强的军种。
  一道道作战命令被下达,取消了第六舰队“珊瑚海”号航母编队原定的换防计划,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第二天美命令第六舰队两个航母编队利用夜暗,隐蔽地驶向地中海中部海域,准备参加攻击行动。随后,美紧急增派10架Kc-10加油机由本土飞往驻英空军基地待命。
  种种迹象表明里根没有被所谓的阿拉伯联军吓到,事实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游到海里击沉航空母舰么?甚至对不断接近的苏联地中海舰队也采取漠视的态度。里根斩钉截铁的对第六舰队道,“苏联红海军绝对不会攻击美军,这代表着世界大战。”
  无视苏联地中海舰队的美国第六舰队进入进攻态势,这种情况被苏联间谍卫星反馈到苏联国防部,随后送达克里姆林宫。谢洛夫抿着嘴叹了一口气无奈道,“胆子真大,里根赢了。不过这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是一场大人打小朋友的游戏,只不过苏联和法国进入或和稀泥,弄得美国军方冒险不理苏联红海军的靠近,又不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至于么?
  晚上七点,珊瑚岛号和美国号航空母舰接到作战命令,拉肯希斯空军基地中,一架接一架F-111F战斗轰炸机从跑道上加速,带着巨大的声浪拔地而起,消失在已经变黑的天空中。
第963章
浑水摸鱼
  F-111F战斗轰炸机采用了双座、双发、上单翼和倒T形尾翼的总体布局形式,起落架为前三点式。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变后掠机翼,这是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实用型飞机。变后掠翼的优点是可以改善超音速飞机的起落性能,兼顾高、低速之间的气动要求,扩大飞机的使用范围。
  变后掠翼技术解决了高速和低速兼容的问题。一般的变后掠翼由固定的内翼和活动的外翼两部分组成,内翼外侧装有贯穿机翼厚度的转轴,外翼通过转轴与内翼相连接且可在机械力的驱动下围绕转轴前后掠动。变后掠翼解决了高低速飞行之间的矛盾。高速飞行时用大后掠角,飞机的阻力小,加速性好;低速飞行时使用小后掠角,机翼展弦比大,续航时间长,飞机的经济好且起降安全。
  苏联应对F-111F战斗轰炸机的机型,是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3鞭挞者重型战斗机。
  不过就算是F-111F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并不低,从英国起飞奔袭利比亚,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近三十架空中加油机已经首先起飞,将在英吉利海峡、法国西部海域、直布罗陀海峡待命,给战斗轰炸机群进行空中加油,完成这次长达五千公里的奔袭任务。
  “可惜我们在利比亚没有军事顾问团,只能通过在埃及的军事力量给予提醒。”国防部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国防部迎接了来到这里过夜的总书记,除非进入射程的苏联红海军地中海舰队进行反舰导弹齐射,否则目前没人能阻止美军的行动。
  “间谍卫星显示,美国目前加油机群的位置,可以判断目前美国空军正在奔袭之中。”阿赫罗梅耶夫元帅通过这种情况分析道,是分析,战斗机群到达了什么地方,只能通过估计,间谍卫星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然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谢洛夫怎么骗过近在咫尺的美国人?想要躲避间谍卫星的勘测,连海军军舰都做得到,飞机就更加容易了。
  “如果仅仅是消灭美国第六舰队,对我们并不难,尤其是里根冒险无视我们地中海舰队,专心对利比亚摆出攻击态势。可是打了之后才是问题,利比亚还不值得我们抛开一切和美国对抗,如果是沙特么?到时可以考虑一下。”谢洛夫看着美国第六舰队摆出来的阵势,脱离了埃及反舰导弹的射程,只有苏联的花岗岩系列才能够得到。
  可埃及可以打,苏联不行。这就是问题所在,谢洛夫也不得不承认,苏联帮不上忙。里根判断苏联无力干涉非常准确,主要是苏联看出来意图时间太短了。就像是苏联进攻土耳其一样,美国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这次角色反过来,几天时间根本不够苏联做出针对性部署。
  就算苏联进攻欧洲,美国还希望欧洲先自己顶住一个月给美国争取动员时间呢。
  “让穆巴拉克通知卡扎菲,美国人来了,他能保住自己的命就是胜利。”谢洛夫眯着眼睛下达命令,虽然这个讨厌的家伙也反苏,但他更反美,反美就要救。
  世界并不是只有两大阵营,还有一些次级势力,如果这些次级势力不存在的话,苏联早在二战之后就被美国拍死无法翻身了,但次级势力就是次级势力,主要还是要自身硬,不然就会像戈地图作死一样,法国几乎都要割腕放血,仍然阻挡不了苏联要自杀。
  事实上穆巴拉克的提醒也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事关自己小命的事情,谁都不傻,尤其雄心还没有磨灭的卡扎菲。在三天前,从苏联和法国不断的提醒中,卡扎菲就断定这次他躲不过去,一方面发布公告让利比亚人拥护自己,一方面对外做出强硬态度,要让美国再次受到越南战争的失败云云。
  为了保存实力,将战斗机秘密转移到邻国苏丹,将一些军用运输机由沿海转移至内地沙漠,关闭了边境上的几处雷达站,加强了某些重要目标的防空,将军队撤离兵营,同时将外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作为人质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一千名美国人。
  “一千名美国人质?”谢洛夫终于看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这份埃及反馈回来的卡扎菲应对之策,基本上毫无价值,除了一千名美国人质。
  这些动作对付对付其他阿拉伯国家还可以,对付美国简直是开玩笑。谢洛夫站起来对着国防部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道,“元帅同志,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我就先离开了。”
  出了国防部大门的总书记乘车直奔卢比杨卡,还在路上思考一千名美国人质的事情。美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因为把人权塑造的太过高尚用来对付革命建国的苏联。人权太过于高尚的结果,就是美国想要降调都降不下来。
  从历史的有利经验,谢洛夫可以知道,美国绝对不原谅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大规模以美国人作为人质的事情,伊朗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被美国封锁,都已经在美国人心中形成了固定印象,提起来伊朗就能想起来人质危机。
  “不要告诉我,法属非洲司,这么多年来一点也没有长进?”到达卢比杨卡之后,切布里科夫已经下班了,没关系,让他在回来,切布里科夫岁数也不大,和谢洛夫是同龄人。
  “让我们杀掉一批美国人?”切布里科夫大吃一惊,总书记的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接。
  “碰上这种总是在两个阵营当中摇摆的第三世界国家领袖,我也很绝望啊。”谢洛夫一副我有苦衷的样子,又不是没做过,大概在三十年前,总书记领着秘书还把美国驻匈牙利大使馆给炸了,直到今天匈牙利和美国都是断交状态。
  从这次的军事行动中为苏联获取利益,手段就不能太光明。不光明的事情谢洛夫做得多了,心狠手辣的他会在乎美国人的生命?
  谢洛夫双手托着脑袋,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桌面,百无聊赖的边考虑边说道,“什么都有个度,都杀了美国一定会追查到底的,一千多条人命啊,我也有些下不去手。”
  准备喝水接着聆听教诲的切布里科夫大将动作微微一僵,脑袋出现一段时间的当机,直接又把杯放回了桌子上,忘记刚刚的动作。
  “那我们干掉多少人?”切布里科夫一边说话,一边思考着行动难度。
  “百分之一就够了,随便找一个人质的地点,我就不相信利比亚军中没我们的人?这件事一个连长都能做。”谢洛夫忽然往后一仰靠在靠背上自语道,“人数不能太多,不然就是全面战争了,如果利比亚有个几千万人口,能抗住美国的陆地进攻,苏联当然会拼命援助,可惜利比亚人口还不到四百万,这点人口根本没有游击战的基础。”
  “收尾的事情我会交给门德列夫去做,利比亚都是沙漠,让几个涉世士兵埋骨的地方有的是!”杀几个美国人,就算里根知道了也不能把苏联怎么样,不过还是要免除麻烦,谢洛夫要逼着卡扎菲不得不投靠苏联,暴露了卡扎菲说不定还会反咬一口。
  “没问题,出动四到五名成员足够了。”行动执行部部长门德列夫用平淡的声音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