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404

  北也门是什叶派当政,南也门本来是逊尼派,但是国家却被一群跟随苏联政策的无神论者控制,而且南也门的无神论正在深化当中,这是因为南也门的石油虽然储量不大,但因为人口很少,国家民众也能得到不错的保障,才让无神论开始站稳脚跟。
  也门的石油储量大多数都在南也门,这些油田本来应该在也门统一之后才被发现。不过苏联有一个大特务头子在,等亲苏派初步控制也门后,就开始利用当地的资源帮助亲苏政党站稳脚跟,至少在目前,南也门的经济虽说不强,但还是比北也门略强一点。
  现阶段起了冲突,对苏联来说当然是不利的,南也门的人口本来就少,对于阿拉伯地区这种人数还是重要战争因素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劣势。全面战争南也门处在下风的情况下,苏联免不得要进行支援。
  没人愿意多花钱,苏联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面对里根的情况下,所以南北也门的冲突,对苏联来说绝不是一个好事,打打仗的话投入太大。不管有损于苏联的威望。
  “和埃及联络,请埃及出面调停南北也门的战争,都是同族何必呢?必要的时候南北也门还会统一!”谢洛夫不得不请埃及出面,阻止南北也门的冲突继续扩大。
  什叶派控制的北也门,对于苏联来讲并不是一个非干掉不可的死敌。后世给沙特带来巨大麻烦的胡塞武装,就是北也门的什叶派武装。后世也门和沙特的冲突危机。不只是关于石油、不再是西方势力从中作祟的结果,西方的势力恐怕也很难调和其中的分歧。关于沙特阿拉伯支持的逊尼派和伊朗支持的什叶派之间斗争,现在正逐步计划有可能发展成全面的部落战争。所以基于这种考虑,北也门不是不能拉拢。
  如果不是在中东战争中苏联帮了埃及一把,连续战败的埃及,相信现在早已经被沙特成功篡权,无法独自领导阿拉伯世界。当初谢洛夫帮了埃及,今天则是收获的时候。今天的埃及仍然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源地,阿拉伯世界第一强国。
  埃及和沙特的关系并不好,两者的主张不同,埃及希望统一阿拉伯世界,沙特的和平教世界理论,和埃及的主张有冲突。两者的交锋也时断时续,关系时好时坏。
  “莫斯科希望我们调解南北也门的冲突?其实我也想要这么做,对苏联示好只是一个方面,这是扩大我们影响力的好机会。”穆巴拉克在掌权的过程中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不过现在的穆巴拉克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让所有人信服,再次发动对以色列的战争危险太大,南北也门的冲突正是这样一个机会。
  南北也门爆发冲突的半个月后,埃及领导人穆巴拉克公开呼吁双方停火,埃及的呼吁马上得到了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的赞成,在埃及首都开罗,南北也门双方做到了一起。
  这次调停表明埃及的阿拉伯世界领袖地位仍然有用,沙特不能靠钱解决一切问题。
第941章
风烟滚滚
  没有背弃纳赛尔主张的埃及,仍然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其实要是谢洛夫说,历史上埃及在纳赛尔去世之后的变化,可以看成是埃及版的修正主义。结果就是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最终被沙特夺走。只要沙特不作死,埃及基本上已经夺不回来了。
  都是亲美国家,沙特的财富比埃及多的多,这种情况下谁会选择埃及做领袖?凭什么?凭你人多?埃及本身百分之九十七的国土都是沙漠,失去了这个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是非常致命的,没有领导力的埃及,就是一个人口爆炸土地贫瘠的穷国,这可不是一条苏伊士运河能救回来的。
  不过对于穆巴拉克来说,这次的调停排斥了沙特的力量进来,仍然不是一帆风顺。这个月份的埃及,蓝天白云下,狮身人面安静的俯卧在那里,欣赏着世间百态。大金字塔,骑在骆驼上的人们安然的向前走着。仰望千年前的奇迹。
  开罗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城市,这里有年代久远的金字塔、永远流淌的尼罗河、高耸入云的开罗塔、神圣庄严的清真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和典雅大气的歌剧院。这一切都为开罗蒙上了一层古典又有历史感的面纱。这个季节当中,埃及会迎来数不清的游客,有单独行动的欧美游客,也有国家组织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游客。
  比起沙特这种土豪,埃及自然不能算是富裕,但政治立场倾向苏联的埃及,并不讨厌资产阶级的臭钱,埃及也同样向欧美国家输出劳动力。安全靠苏联,经济靠欧美,这种定义的国家委实不少,埃及只不过是其中一个。
  这种风景之下,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三国,以及南北也门双方的代表,受到了穆巴拉克的热烈欢迎,埃及首都开罗也知道,国家正在调解南北也门的冲突,这个话题成了不小的谈资,人们当然看不到其中背后的利益纠葛。
  国家和国家之间,不是一句阿拉伯世界大团结就能解决问题的,何况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由阿拉伯人组成,同样参加调停的伊朗,明显就和北也门的关系很和睦。什叶派的影响力,还是在伊朗国内有着不小的辐射力。
  伊拉克作为中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原来的什叶派人口占多数,和伊朗的关系也非常好,叙利亚同样也是苏联非常看重的军事盟友,每一个国家都不是容易对付的。
  按照军事强国的定义,这次调停云集了中东包括埃及在内的所有军事强国。哪个国家不是上千万人口,哪个国家不是几十万大军,哪个国家不是上千辆坦克?哪个不是苏联看重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
  也不能这么说,埃及的潜力苏联就从来没有看好过,只不过苏伊士运河太重要。
  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立场各有不同,调停的结果远远不像是开罗街头的普通人预测的那样乐观,利益交换和博弈一样都不会少。不会出现埃及大手一挥,其他国家纷纷点头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有在埃及向以色列宣战的时候出现。
  对于即将到来的困难,穆巴拉克也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当然在宣传上埃及仍然给予了各国充足的礼遇,表现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只是伊朗并不是很买账……
  伊朗是波斯人占大多数,考虑到历史传统,对北也门抱有一定的同情。但是北也门亲美,伊朗亲苏,伊拉克和伊朗的关系不错,总之穆巴拉克面对的负责情况,绝不向表面上这么简单,很乱,非常乱……
  “埃及接受了埃及的倡议,发起了这次调停,当然埃及同意的根本原因,还是不能看着也门兄弟之间的内战,这是埃及作为阿拉伯人的责任。”穆巴拉克首先把苏联的大旗拿了出来,这些国家并不是都买埃及账。但确实都是亲苏国家。
  伊朗和伊拉克还使用了苏联的体制,算是广义中社会主义阵营的议员,叙利亚是苏联的重要军事盟友,当然埃及本身也是。这是所有参加国家的共同点,求同存异是任何谈判的先决要素,穆巴拉克同样也很明白这点。
  “伊朗也同意南北也门的和平,不过和平的方案应该更加公平一点。相信这也是埃及的愿望!”伊朗的代表说道,“我们都知道也门现在的情况,和英帝国主义有着很大的关系。不仅仅是也门,巴林的丢失,也让伊朗蒙受了巨大损失。伊拉克也是如此,相信穆巴拉克主席也明白这种心情,三十年前埃及还遭受了英法两国的侵略。”
  穆巴拉克点点头,作为那时候世界最强的国家,英国自然不会放过具有重要地位的北非和中东,在座的很多国家都是受害者,今天的局势都是英国一手造成的。
  “这当然是我们的目的,埃及也会充分尊重伊朗的意见,当然伊朗方面刚刚也说了,最重要的是公平。”穆巴拉克把公平这个词咬的特别重。
  埃及和伊朗的关系比较复杂,因为政治原因,因为地理原因,两者的关系注定不会太好,不过要说是不可调和的死敌,那倒也算不上。两国都是苏联的盟国,再者两国的定义是不同的,埃及要做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伊朗是波斯人的国家,不会对埃及造成本质上的威胁。
  比起伊朗,埃及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潜在的挑战者沙特身上。这次调解能够成功的话,将会让埃及博得不少的声望,这对金钱霸权越来越强大的沙特也是一种遏制。
  “公平是相互的,我们认为不应该过多的有倾向性立场。”伊拉克代表的发言算是有些偏向于伊朗,谁让两国的什叶派力量不小,必须进行某种妥协。一代人的时间,还是不能化解掉已经存在上千年的宗教。
  两国的意思是,不要对北也门进行羞辱性的指责,保全冲突双方的面子。这当然不是什么过分的建议,不过穆巴拉克仍然不会轻易的答应,这是博弈的一部分。
  埃及在中东和世界上的地位是显赫的,其外交是多方位的。穆巴拉克清楚地知道,埃及只有充分发挥其在中东地区的大国作用和在中东热点问题上的独特影响,才能在世界上显示出自己的地位。不仅仅是让苏联明白埃及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是让美国看到这一点。
  “历史名人确实有些本事!”谢洛夫能看出来这是埃及在故意拖延,化解伊朗和伊拉克的立场,不是埃及多么喜欢无神论的也门。而是宗教问题迫使埃及做出了选择,这就是总书记不能理解教徒的思想了,比起无神论者,教徒更讨厌异端。
  穆巴拉克接手埃及的时候,面临着严峻、困难的国内局势。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严重,债台高筑,贪污盛行,腐败成风,社会治安恶化,暴力事件不断,才几年时间,现在的埃及似乎又恢复了一些声势,这位历史名人还是有些报复的。
  谢洛夫只能等,他也有事情做,三番两次的挑衅美国,现在已经出现了后果。里根毕竟是只打嘴炮,出事的并不仅仅是南北也门,那只是最先出事的地方。
  泰国和缅甸边界出现一个割据势力,这个民族信奉基督教,不断在当地对缅甸和泰国的政府军进行袭击,追寻源头,谢洛夫很快就知道这是英国殖民过程中吸收的少数民族势力,不过现在英国自顾不暇,撒切尔夫人还在英国全国总工会撕逼,应该没这个能力。有能力的只有里根!
  马来西亚军方越界攻击泰国,因为泰国南部是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根据地,因为马来西亚共产党在泰国变天中给泰国共产党的协助,泰国政府一直对马来西亚共产党在泰国南部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马来西亚越界打击马来西亚共产党,也激化了两国矛盾。
  菲律宾政府军在美国顾问的指挥下,对菲律宾新人民军盘踞的地区进行清缴,就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共产党起义之后的一个星期后,从七十年代进入相持阶段后,这还是菲律宾政府军头一次出动这么多军队对新人民军发起打击。
  东非之角,埃塞俄比亚的局势也不平静,厄立特里亚的分裂浪潮再起,这也是谢洛夫最不能理解的,埃塞俄比亚人口是厄立特里亚的十五倍,却一直都无法解决当地的分裂势力,谢洛夫都怀疑苏联是不是很倒霉的支持了一个类似花生米的领导人。
  几乎在苏联全球攻势成果中不稳定的地方,反苏势力的浪潮都一下子大增。这几块地方这是比较明显的地区,苏丹、莫桑比克也不是特别稳定,只是能保持大体的平稳。
  让茨维贡联络有不稳趋势的国家,一些特派员纷纷前往这些国家,必须要亲眼见到了才有解决的办法,真实的消息还需要两相验证,仅依靠当地的情报人员也不行。
第942章
欺骗里根
  “我不过是嘲讽了他两句,至于这样么?”总书记一副老子很无辜的样子,回到家中蹭着瓦莉娅的大凶之兆,最近他回家比较少,这次回来看看情况。
  “这不是很符合你做出的判断么?冷战斗士。”瓦莉娅很清闲,她的教育部部长的位置已经让出去了,主动让的,丈夫已经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自己还做教育部部长,肯定会有人不服的,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女皇很大度的主动让步。
  总书记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直接溜回来试探女皇的心情,目前看来没什么大事。现在的瓦莉娅没有年轻时候那种令人眼前一亮的风姿,可也没有和一般毛妹一样变成水桶。总书记的运气很好,找到了一个保质期很好的毛妹。
  “太小气了,支持这么多武装力量搞事,要花不少钱的。里根真下的去手!”谢洛夫考虑了一下其中的交换比,心中替美国人民心疼。真要按照购买力来比的话,里根任内美国国债增加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后世美国天文数字一般的国债增速慢。
  里根比奥黑幸运的地方就在于,苏联没几年就跪了,尸体不但可以让美国抽血,而且因为敌人的消失,美国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全世界补营养,调解自己的内伤。奥黑就没有这种运气,不管怎么挑衅中国就不理你,反正你不敢真打。
  “你是回来看我是不是因为辞职生气吧?”低头看了一眼像是没骨头一样的丈夫,带着眼镜看书的瓦莉娅很淡定的道,“看起来还不错,现在轻松了不少,过一段时间我要出去旅游,挥霍一下某个巨贪的财富。希腊怎么样?”
  “可以啊,不去美国就行。”总书记心中松了一口气,似乎、可能、大概、也许真没事。
  “回来了就在家吃饭吧,明天再去上班。”瓦莉娅放下手中的书站起来道,“我去给你做饭!”苏联时期的很多高级干部,真的很像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可以选择在克里姆林宫居住,也可以选择在自己家居住,勃列日涅夫身体健康的时候就经常回家。因为他的妻子和儿女一般情况下是进不去的。
  克里姆林宫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至少谢洛夫要是哪天惹毛妹生气,往里面一躲,瓦莉娅基本上进不去,现在就更进不去了,教育部部长的位置都让出来了。
  这几天以来,心从不曾松懈过,直到今天,在这里,谢洛夫方才放下心中一直以来沉甸甸的包袱,放下了,也就意味着疲累了,原本坚持的精神一松懈,便沉沉的睡了过去。谢洛夫感觉,其实政治的生活并不适合他,无论是环境还是气氛,在那里,总是会感到压抑,也只有在家中,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
  如果不是苏联解体的威胁一直困扰着他,谢洛夫可能也不会毅然决然的加入苏联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机构克格勃,做一个心狠手辣的肃反工作者。早期的经历还可以说他清除的人都该死,现在他可真的不敢这么说了。
  这一觉,谢洛夫睡的很香,直到日上三竿之际,方才醒转,一偏头差点跳起来,瓦莉娅一丝不挂的躺在自己身边,玉手拖着脑袋,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己。这目光略有些吓人。
  “醒了?昨天洗个澡的功夫你都能睡着?有这么累么?”瓦莉娅摸着自己的长发道,“可能是我现在老了,对你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对不对?”
  “你看起来才四十多岁!”谢洛夫一副实话实说的态度,保养的真不错,一副熟女范,哪怕就是这个年纪仍然非常吸引人,昨天睡着的原因还真的就是很简单,心里一范松就睡着了,女人怎么就能想到其他地方去呢?
  “那现在该怎么办呢?”瓦莉娅不置可否的打开双腿,一副邀请的姿态。双眸盯着自己的丈夫,眼中闪过的火花非一般人可以驾驭。
  不就是交公粮么?总书记心一横,一只手伸到被子中,再次抽出的时候一甩把内裤扔一边去,翻身压了上去。两人的喘息声都略带粗重,感受着怀中火热的娇躯,一场交战不可避免,其中的凶险程度,不比美苏冷战要差。
  “里根看来给你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趴在丈夫怀中的瓦莉娅轻声问道,“很多地方都出事了,是不是要进行一下战略收缩?化解掉这次的攻势?”
  “有这种言论的出现?”谢洛夫的口气有些疑问,至于妻子为什么知道很多国家的反苏武装壮大,这他到是没问,一群儿子都在情报系统工作,会瞒着自己的母亲?
  “只是有一些议论,你也知道机关干部下班了,只能谈谈这个。”瓦莉娅蹭着丈夫的胸膛,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机修趴着道,“不过以我对你的了解,你不会停手的。”
  “当然,不过怎么做还是要有些讲究的,我要让里根觉得胜利在望。”谢洛夫眯着眼睛道,“我要做出一些什么姿态,才能让里根感觉,苏联已经到极限了呢?”
  这真的是一个问题,总是这么硬顶的话,里根就是在有自信心,心里也会虚的。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里根老年痴呆症发作,一意孤行就要和苏联血拼的信念上。
  对抗要进行,但是要让里根感受到苏联后继乏力,主动呼吁和平这种事不能干,太明显了,而且不符合总书记一贯以来的立场。最重要的是,里根不一定会上当,要拿出来一些真正的政策来诱惑里根,自己做出这种判断。这比别人说有用,人总是最相信自己的。
  里根的政策后遗症巨大,如果以美国股灾出现的时间来算,大概还没有两年的时间,如果以美国第一次出现零增长,那就应该是里根卸任的第二年,也就是九零年。但不管怎么说,里根这一针鸡血,从现在开始算,也就还有三四年的有效期。
  谢洛夫想要让里根坚定美国优势很大的信念,但是还不想吐出苏联全球进攻的战略成果,做出一副强撑的样子继续对抗。这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回到克里姆林宫的谢洛夫想来想去,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叫来,直接问道,“今年的福利开支数字是多少,我要看一看。”
  七百一十亿卢布的苏联物价补贴,八十五亿卢布的住房补贴,二十五亿的苏联电信补贴,燃料补贴等等,谢洛夫眼皮一耷,这么看来,再来五十年军备竞赛也没什么问题。以苏联的电话费来说,十七戈比就能全年电话无限制使用。
  与其抱着福利去死,总书记认为暂时削减一下福利干掉美国更合算一点,甚至都不用真正的削减福利,只需要放出风声,让民众出来抗议,里根看见这次抗议浪潮,自然会认为苏联已经到了极限,自然就会继续投入。
  做出一副老子很强,强到能干掉美国的样子,里根这种脑子里反苏反到偏执的人可能都不会相信,但是如果抗议浪潮出现在苏联国内,里根就绝对会相信,因为这就是他心中苏联的真实样子。谢洛夫决定牺牲一下苏联民众,把里根带到沟里。
  里根远见卓识一眼看到了苏联的虚弱?只能说一个正常人看到了一个白痴,苏联的体制更需要一个好领导来发挥全部优势,可惜等到了一个上来发挥全部劣势的领导。
  后世美国媒体和专家热切赞扬里根才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代表,带领美国打赢了冷战,终结了大政府,带来了持续的经济繁荣。至少谢洛夫知道这么几件事,里根靠着攻击其竞争对手、前任卡特在外交等领域的软弱无能而上位,自己上任后却主导手下人用贸易清单上禁售的武器,跟伊朗交换人质,也被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伊朗门!
  在秘密军售、中情局秘密重金援助尼加拉瓜反对派等丑闻曝光后,里根以年迈记不清为由,拒绝为直接经办上述事宜的幕僚说上一句话,而遭到出卖的后者们则纷纷迎来牢狱之灾。这是可能真是真的,里根有老年痴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