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404

  “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讲,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回应安德罗波夫讲话的,是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五千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代表雷鸣般的掌声。
  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共产党,以及中国成为共产国际的观察员。和绝大多数支持苏联的党派一样,这些共产党也同样表达了支持。
  “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结果,真的加入进来,可能会对我们形成掣肘,这不是好事!”带着笑容的谢洛夫一样拍着手,和身边的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交流道,“为了确保局面不失控,最好不要让这些党派有决策权。”
  “一群资产阶级党派,还想要工人阶级联盟的权利,简直是笑话。”乌斯季诺夫元帅认可道,“宁可我们自己不加入进去,也不能让他们进去。”总政委微不可察的点头,表示对军方意见的充分认可,直至本心的来说,这个组织就是为苏联服务的,只是不能明说。
  所以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商量的结果是,苏联共产党不进入共产国际的、最高权力机构世界代表大会,同时也要阻止意大利、法国和中国进入其中活得决策权。
  苏联会支持中小国家的共产党,成立共产国际的最高权力机关。同时这些国家的党派,也非常容易被苏联控制,这点只要苏联想做,没有别人能抢得过苏联。
  随后的推选中,苏联就是按照这种模式,提名阿富汗、越南、库尔德、伊拉克、伊朗和民主德国进入世界代表大会,组成共产国际最高权力机关。
  因为法国、意大利和中国有自己的原因,所以只是共产国际的观察员,这就注定他们看出了苏联的用心,也无法阻止苏联的提议通过。很快包括古巴共产党在内的世界代表大会选举完毕,当中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铁杆亲苏党派。
  苏联还在,这种影响力当然是苏联的,其他党派就无法抢走。善于运用这种影响力,至少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当中,莫斯科就不怕任何挑战者。八十年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已经没有那种公认的领袖,既然没有,谁也不能对苏联指手画脚。
  共产国际正式成立的消息,以非常快的速度波及到了全世界。作为对国际民主同盟的回应,已经解散四十年的共产国际再次复活了。苏联一次出手就让全世界一百七十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成了共产国际的成员。
  共产国际成立的消息,和前一段时间国际民主同盟的成立结合在一起。引起了世界政坛的巨大地震,虽然很多政党都明白,苏联手中有做共产国际原来工作的部门。可名义上苏联确实不在这么咄咄逼人了,共产国际存在和不存在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它出现了,就直接给了苏联一个领导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平台。激烈的反对声音随之而来,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回国之后,都面临了本国的巨大压力。毕竟和中国相比,以议会斗争作为主要线路的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还有别的党派指手画脚。
  “我们必须加入,不然意大利就会被一百七十多个兄弟党派孤立!”意大利部长会议主席贝林格在回应这种指责的时候说道,“我们不能被孤立,而且意大利和法国的加入,会让共产国际更加包容,不至于变成苏联一家独大的情况。”
  “不管所有国家承认还是不承认,当今的世界两级状态是非常稳固的。意大利需要同时和美国以及苏联搞好关系,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这点相信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应该清楚,苏联的历届领导人,都应该明白意大利队苏联国家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同志的时候,一直持续到现在。”贝林格在面对天主教民主党指责的时候反驳道,“天主教民主党的议员先生们,请你们理解,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意大利人。冷战从里根上台之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在急剧下降,这个时候我们两党需要团结。”
  “贝林格总理,我个人同意你的看法。”天主教民主党领袖皮科利沉默片刻道,“从国际民主同盟成立到共产国际成立,美国和苏联互相的对抗正在快速升级。欧洲似乎因为美国和苏联的对抗加剧,又进入到了五十年代那种尴尬的状态。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二十年,我们有感受到了天空中的战争乌云。”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是苏联的实力和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苏联最弱的时候是战后十年,只是被中国战场的胜利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种衰弱。现在几十年过去,苏联勉强算是从几千万人口的死亡中挣扎出来,处在硬实力的最高峰。
  “所以保护住意大利,是我们意大利共产党和天主教民主党的共同责任。”贝林格在国会低语道,“我知道很多天主教民主党对共产党心中是有些疑虑的,现在我请求你们,看看现在这个世界,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对美国和苏联有明显的倾向性。实力对比已经改变了,我们看不出来谁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这就是我决定成为共产国际观察员的原因,我们不能孤立,同样也不能加入到任何一方,保护意大利自己的利益,是我们两党共同的目的,这当中我们不站在任何一边。”贝林格的话,过得了包括了皮科利在内的天主教民主党议员谅解。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法国,法国共产党和法国社会党的沟通,更加缺少剑拔弩张的气氛。
  “好大的声势!”法国总统密特朗听到法国共产党的代表叙说当时的情况后,也不得不赞叹,现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十年前、二十年前这么风起云涌。可苏联大旗一打起来,立刻就有一百多个党派拥护。至少从声势上,可比美国的国际民主同盟强太多了。
  苏联阵营是不缺人的,甚至现在苏联控制的很多国家,都是西欧移民的重要来源地。有人口有面积,和意大利人的看法一样,密特朗觉得短时期内苏联和美国无法决出胜负,可未来呢?到底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这可真的不好说。
  任何一个国家都愿意和最终的胜利者站在一起,如果苏联现在各方面都超过美国一截,谁会和美国人做朋友,一个边远大洲的乡巴佬,怎么和控制欧亚大陆的苏联相提并论。
  可以说只要苏联和美国表现出来让人看见的差距,前往不要以为其他国家会抱着美国的大腿一起沉没,北约的叛徒触发条件只是高一点而已。并不代表那群老牌帝国主义有节操。
  “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怎么都一副社会党国际的口吻?真到了胜负已分的时候,我看我们应该考虑鉴定一下这两个党派的性质。”谢洛夫歪着头把报纸放在桌子上,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刚刚回国的时候,那真是风起云涌,各种指责接踵而至。
  简直就像是两个党派参加莫斯科大会,就等于叛国一样。连总政委都觉得,是不是一场针对西欧共产党的打击马上就要打来?不得不说,他当时想到了很多著名历史事件,比如国会纵火案。
  如果西欧真的出现了针对共产党的迫害浪潮,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可谢洛夫是乐见其成的,这两个党派都快和社会党差不多了。受到迫害还可以让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同情,甚至可以用来凝聚共产国际这边的人心,好事,绝对的好事。
  可惜西欧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事的,这里是美国和苏联争夺最激烈的地方,除了沿线的数百万大军,还包括了媒体、道德等等的比拼。如果西欧出现了这种让一般人都无法忍受的迫害运动,那敌人是最高兴的了。
  要是在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这种地方,苏联和美国、克格勃和中情局早就上阵大打出手了,抓住敌人的跟随者绝对往死里弄。可是西欧,两国就不得不装伪君子。
  总政委自怨自艾的时候,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乘坐飞机飞到了贝尔格莱德,开始对南斯拉夫访问,作为苏联和南斯拉夫缓和的访问,葛罗米柯此行让苏联中央主席团很重视,南斯拉夫现在的局势比较微妙。
  铁托去世已经三年,他设计的这套共和国的运行模式目前还在起作用。谢洛夫是很了解的,要知道铁托去世之前的几个月两人还见过面,随后铁托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调整,主要都是用来防备苏联的,可惜的是几个月时间他也调整不出来什么东西。
  苏联还是开始尝试,和这个一直不太听话的小兄弟沟通,这是最后一个不听话的小伙伴了,几年之内能把南斯拉夫问题解决的话,苏联就解决了阵营内部的所有问题。
第887章
南斯拉夫的变化
  葛罗米柯开始和南斯拉夫进行柔情攻势,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和克格勃主席谢洛夫两人,则前往了明斯克,听取华约作战联合会议的报告。从里根上台的第一时间开始,苏联和美国两国之间已经没有温情,所能做的就是看谁先死。
  “从今年开始的五个月以来,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敌视,可以说我们现在和北约处在准战争状态。战争正在一步一步走来。”以国家安全总政委的名义参加这次华约联合作战会议的谢洛夫,刚刚开始就位目前的美苏关系定下了性质。
  里根从刚刚上台开始就对苏联有明显的敌意,而且开始着手消除苏联的支持力量,只不过头一两年里根对美国国内的梳理还没有完成,步伐比较缓慢。但是从马岛战争之后,这个动作就明显加快了,国际民主同盟的成立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的手段还有很多,涉及到了很多国家和产业领域。
  谢洛夫如果现在说里根是一个先天性的白痴,很多西欧媒体包括美国国内媒体都会非常赞成,因为正常来讲一个美国总统为什么要领导自己国家和苏联拼命呢?支持者固然很多,反对者同样巨大,社会分裂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后世小。
  可他真的敢推行自己的反苏政策,而且正好赶上了苏联最高领导层排队去见马克思的时间,就现在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苏联就和没有总书记一样。人们从电视上看到最多的几个领导人,不是总书记和第二书记,而是外交部长、克格勃主席和国防部长。这种状态很不正常……
  “各国军事反间谍机关也都在,我就暂时说几个方面的工作,让同志们防备!”谢洛夫清了清嗓子道,“里根对苏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委员会而不是国务院,制定对苏战略的核心人物是国防部长温伯格与中央情报局长凯西。就像是我和乌斯季诺夫同志的关系一样,大家可以反向去想。”
  参加会议的华约高级指挥官都点点头,这样说很容易令人理解。情报领域和军事领域,一直都是国家级对抗的主要战场,比起频繁程度,情报领域可能还更多一些。
  给反苏活动予以财政、情报和后勤方面的支持,以确保反对派在苏联心脏的生存;对各国反苏抵抗组织提供财政与军事支持,把战争引向苏联自身;通过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压低国际石油价格,并且限制苏联向西方出口天然气,以减少苏联的硬通货收入。
  发动一场不择手段的神经战,在苏联领导层制造恐慌情绪;发动一场包括秘密外交在内的全球性战役,从而极大的减少苏联获得西方高技术可能性;广泛的散布假技术情报,企图瓦解苏联经济;开展一场具有进攻性的高技术国防建设,使苏联经济遭受沉重压力,并且加剧其资源危机。
  “从里根上台以来,美国飞机和军舰入侵苏联领空和领海的次数逐渐增多。随着国际民主同盟的成立,这一波的侵犯行为会越来越多。索性的是,我们比二十年前有了更多的选择,东南亚的新兴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我们的投资,在某些可能比较危险的国家当中,我已经准备好了应对美国的军事干涉,比如拉丁美洲。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问题,我们获取的外汇其实用处不大,支撑我们自己阵营的使用毫无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还是要解决。”谢洛夫清了清嗓子道,“沙特这个国家配合美国的行动,伤害的可不仅仅是苏联,要知道石油对伊拉克和伊朗,比苏联可是要重要得多。后面两个国家,从军事上可不是弱国。”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指挥伊拉克和伊朗的军队,在中东打击亲美国家,然后通过石油涨价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第二次经济危机呢?”保加利亚人民军的一个将军考虑了片刻说道。
  “很新颖的思路,不过我认为还是要等待伊拉克和伊朗两国自己无法容忍,主动需求我们华约支持的时候,更加适合发动这场军事和经济并重的战役。”谢洛夫伸出一根手指道,“也不用直接进攻沙特,可以尝试在科威特这种国家做一点文章。”
  “类似于沙特那种国家,伊拉克和伊朗也不一定能吞下去,但如果以确保摧毁为目的,摧毁沙特的油井马上撤离,倒不是很难,两国的战斗力虽然不高,可也要分和谁相比?幸亏沙特的军力更弱小。通过多方面考虑发动快速战役是可行的!”谢洛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两人交流了一下同时点头道。
  这个多方面的考虑,还有苏式武器和美式武器的国际军火份额的问题,武器这个东西吃不能吃喝不能喝,如果卖不出去肯定会对国家的财政造成压力。从越战之后的很长时间当中,容易大规模装备但是成本不高的苏式武器,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里根想要美军敢和苏军针锋相对,必然要挑选一个装备苏联武器的亲苏国家。甚至多花钱也要证明苏联武装起来的国家没这么可怕。美国选择的第一个国家是鼻屎大的格林纳达。为了树立起来强大的美利坚这种信念。
  美国开始进攻格林纳达,彼时美国还抱着试探态度,是否会如越战那样损失大,结果发现太轻松了,坚定了美利坚在高科技支撑下打赢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有限战争,显示了巨大的信心。此举让里根坚定了以武力干涉为手段的大棒政策的信心,可以说如果能在格林纳达让美军遭受重大损失,里根还需要一段时间让美军重拾信心。
  问题是就算是知道里根的举动,谢洛夫也做不到什么。他只能多提供一些突击步枪,让美军撤离之后这个国家陷入到内战当中,从国际舆论上抹黑一下美国。苏联都做不到让阿根廷战胜英国,如何能让格林纳达这个百分之九十的国家都没听说过的小岛战胜美国?
  “还有就是,目前在华约框架内的边界内,各国的空中的力量要加强警戒,一旦出现敌人空军的入侵,击落它!”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摆弄着手中的钢笔,压低声音道。
  “乌斯季诺夫同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你们这些国家制造出来的事端,苏联有充足的能力解决,而反过来的话,没有人能帮助苏联解决问题。”谢洛夫没有说的太明白,意思就是大哥现在需要你们挡子弹了,宁可你们击落越境的挑衅者,也不要让苏联空军出手。
  里根这个人在和苏联对抗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下作的手段,实际上谢洛夫认为里根可以在克格勃做一个优秀的肃反工作者,可惜对方是美国人,这就没办法了。
  八十年代苏联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事件,也怪苏联接连死总书记造成的反应迟钝。总之一系列事件弄得苏联国际名声狼藉。其中就属苏联击落韩国客机的这件事最令人怀疑,现代社会会出现这种迷航的事情?当日本海是百慕大三角么?
  谢洛夫不能改变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大环境,可他绝对不相信造出来的蝴蝶效应连一些小事情都没有影响到,如果今年再次出现韩国客机入侵苏联领空,他就断定这件事是美国策划的,而且他在明斯克军事会议开始之前,就已经和朝鲜人民军沟通过,一旦这件事再次出现,朝鲜人民军空军就要出动,代替苏联空军击落这架客机,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经过明斯克军事会议之后,谢洛夫分别以个人名义,联络了库尔德、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国的亲苏邻国,希望撰写了邻国肩负起来国际责任,保护自己同时也是保护苏联领空。
  “我和蓝科维奇同志进行了友好的交流,成果是很大的!”葛罗米柯结束了五天的南斯拉夫之行,回到莫斯科之后在中央主席团上的会议中说起了这件事。
  南斯拉夫内部只要两个民族决定的事情,基本上就会成为定局。那就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如果一个民族能决定的事情就是塞尔维亚。兰科维奇就是七十年代之前的南斯拉夫三号人物、塞尔维亚的一号人物。
  铁托死后,苏联开始慢慢开始为兰科维奇的声望修复进行了工作。南斯拉夫的稳定必须以牺牲部分塞尔维亚民族的利益作为交换。就像是苏联必须让俄罗斯支援边疆少数民族,中国必须让汉族没什么民族性一样。这也没有办法,历史原因造成的。那些民族不是你不承认他们就不存在的,否则苏联也没办法把库尔德斯坦从土耳其分裂出来。
  兰科维奇重新出山之后,和铁托活着的时候一样,主张民族平等和团结。唯一的不同就是一直压着他的铁托已经死了,而他还活着。不但活着,还有苏联友好力量的支持。
第888章
没有总书记
  活得长才是胜利者,相信兰科维奇现在对这句话肯定十分认可。至少从葛罗米柯回来之后的反馈来看,有个三五年时间,苏联就可以慢慢的通过塞尔维亚共产党拉回南斯拉夫。
  除了南斯拉夫之外,谢洛夫还在等着霍查去世,这个人只要离去,相信整个欧洲就不会再有苏联头疼的内部不稳定因素了,相信里根的第二个任期开始之前,这些目标全部都能达到,内部的隐患全部清除,才是真正决战的时候。
  葛罗米柯的报告中,让苏联中央主席团很乐观,似乎他们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当中。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些事情的话,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哪怕就是戈地图前来,也绝对不是面临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苏联解体纯粹是他的个人问题。
  给苏联找麻烦的本阵营的问题人物,都已经老死了。换上一批领导人,估计也没有底气和苏联对抗,国力不行、威望也不够。时间不长利加乔夫进来汇报,让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去总书记办公室和安德罗波夫面谈。
  “也不知道总书记的身体怎么样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格里申面色严肃的问道。
  可以这么说,格里申和安德罗波夫的关系不好。哪怕就算是现在,要是格里申能够选择的话,他宁可选择契尔年科做总书记。可是现在安德罗波夫上台已经成定局,他仍然和总书记对抗就没有必要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要安德罗波夫惦记,省的反特权的运动反到她身上。
  “应该没问题吧?”谢洛夫的回答纯粹是敷衍,以历史作为参照,安德罗波夫可能只有半年左右的生命了,没看他现在都在总书记办公室不出来么?与之相比的是第二书记契尔年科同样深居简出,现在的克里姆林宫就处在这种尴尬的环境中。
  “当然没问题,总书记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过大病,没理由一病不起的。”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不认可这种反常的情况。
  “嗯!”谢洛夫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这只能说明安德罗波夫能忍耐。不要说安德罗波夫了,就连你死前也是一点征兆都没有。想到这他站起来道,“说到健康碗面的原因,我要去看看我的叔叔,最近大哥说过,叔叔的身体有些虚弱。”
  “巴格拉米扬元帅么?那你真的应该去看看!这里也没什么事情。”乌斯季诺夫元帅点头同意道。乌斯季诺夫对巴格拉米扬元帅也非常尊重,因为在他刚刚进入军方任职的时候,受到了这位亚美尼亚族元帅的提携,很多次的列宁奖章都是巴格拉米扬元帅颁发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联大胜土耳其的原因,巴格拉米扬元帅本来应该在勃列日涅夫病逝之后紧接着去世,可目前看来没有这个症状。
  “叔叔,你的身体看来没什么问题。”见到巴格拉米扬元帅后,谢洛夫坐在床边看着这位以情感细腻著称的少数民族元帅。没错,其中对战争的反思充斥在他的回忆录当中。比很多俄罗斯民族出身的元帅,更加惋惜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惨重损失。
  “直到现在,我还有的时候会想起你的父母,还有基辅会战。”巴格拉米扬元帅顶着标志性的光头,声音不大但是十分有力地说道,“我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但是同样对对抗的加剧感到忧虑,说实话,可能我是最不主张和美国激烈对抗的元帅了,心里面总是害怕战争重新降临,尤拉,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战争已经过去了!基辅会战那种惨败不会再发生,今天的苏联红军非常强大。”用大马士革钢刀熟练的削苹果,不一会就把苹果递到了巴格拉米扬元帅的嘴边,看着已经八十多岁的老元帅慢慢咀嚼,一直不苟言笑的总政委也少见的露出一丝笑容。
  “至于我的父母,他们是几千万不屈的苏维埃人民一份子。我固然是伤心的,不过这么多年来,我的手上也绝对不干净。想想被窝镇压的那些人,他们可能更加悲惨,至少我的父母是为了国家英勇战死,而那些人死了都没人知道。”谢洛夫笑了笑,看着老元帅道,“叔叔,感谢你这么多年的照顾,让我一直以来顺利前行。”
  “我忘了,你也五十多岁了。不是那个小孩子了。”巴格拉米扬元帅笑了笑道,“你没有上过战场,我所说的战争惨烈你也不会有印象。可既然你说了这件事,我现在想问问,我当然让你在共青团工作,后来你进入了安全部门工作?这个选择你后悔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