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58(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04

  开玩笑,说这种漂亮话,没有比共产党更加轻车熟路,发动武装斗争起家的共产党,怎么可能不会书鼓舞人心的话呢!他不指望自己的话能在美国有多大的效果,就像是胡佛的话一样,能把美国共产党扶持到能影响美国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但是遏制住美国共产党人员流失却没有这么难,没事多派两个干部过来访问一下就行。现在的谢洛夫就是这么做的。
  “谢洛夫将军,听闻你是三年前匈牙利和波兰骚乱的亲历者,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一个美国共产党的成员起身提问道,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当初这件事的影响很大,美国共产党出现了一万多人脱离共产党,现在亲历人就在这里,自然要问个明白。
  幸亏谢洛夫来到这里之前已经补习了功课,不会被这个问题所难倒,做出一副沉痛的样子说道,“大家都知道一个后起的国家想要迫切的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多么的艰难!这点你们美国同志可能体会的不深,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工人、有的只是已经成为焦土的国土和饱经战争的人民!我们共产党唯有的东西,就是调动起来人民的热情定下计划,建设自己的国家!其实你们想要知道的事情就在这里!”
  谢洛夫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全国的热情都调动起来,就会出现一种盲目的狂热,认为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逢山铺路遇水架桥!认为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忽视了事情发展的规律,既然人民不会犯错误,错误肯定就是领导者的过错,也就出现了波兰和匈牙利的骚乱,不过最终我们还是推动了两国的全国和解,期间苏联红军没有对两国人民采取暴力行为!”
  谢洛夫再次完完全全的把匈牙利和波兰的事件解释了一遍,当然真真假假的交织在一起,更让人难以辩驳出来他的话是真是假,至于当初被谢洛夫利用反贪和清党干掉的人,是不会从地下跳出来反驳他的。
  也就是说今天他说的话就是苏联头一次公开的明确资料,“所以我们现在对冒险发展经济和制定太高的计划都是持谨慎的态度,不能在忽视发展的规律,制定出来完不成的计划!”谢洛夫最终给这个话题画上了句号。
  回答了所有美国共产党成员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是给外界的民众科普完毕,“我想要认识美国,从美国这里学习到有益的经验,回去之后我将会写成报告交到领导人那里!苏联共产党美国共产党都是平等的兄弟党派,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互相学习,我们差的地方可以改正,我们好的地方美国共产党也可以作为正面教材提醒美国的人民,我们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美国共产党万岁……”
  良好的态度给在座的美国共产党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想象中苏联共产党那种指手画脚的教育他们,而是说自己来美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视美国为榜样,他们是共产党人,但也是美国人,自然非常愿意谢洛夫的这种表态。这次谢洛夫收到了进来之后最热烈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
  直到美国共产党主席格斯·霍尔鼓掌完毕,然后站起来喊道,“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我们不分国家不分民族,只有一个目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突然爆发的欢呼让外界的抗议人群不知所措,从头到尾双方的对话一个字不剩的落尽他们的耳朵里面,仔细想想好像这些话听起来没有什么,没有在报纸上面看的这么刺耳。
  随后谢洛夫的话再次从共产党总部大楼里面传出来,“美国的很大一部分民众,似乎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但美国人民必须记住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在面对资本家永远是处在弱势的一面,想想吧,如果世界上没有共产党存在,没有这么多反对资本家的人起来斗争,资本家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还过的下去么?你们美国人民的问题在于,总是认为共产党人反抗不平等是被洗脑了,却好不知情的享受着带来的变化!没有全球的共产主义浪潮,美国工人的薪水会提升这么快么?资本家有良心么?”
  谢洛夫走到窗户边上,看着楼下抗议的群众,对着喇叭大喊道,“你们可以维护自己的价值,但不要对共产主义产生恐惧,苏联人和美国人都是一样的,所追求的都是更好的生活,只不过对好生活的定义不一样而已!”
  谢洛夫说话的时候,已经听不到抗议的声音,似乎在场的人都在想着他的话,事实本来就是这么简单,一个首先成立北约、首先扶持德日建立军事同盟的国家,天天喊着苏联是自由的威胁,却首先挑起冷战,如果真的讲理能够打赢冷战,苏联早就赢了!改变不了全部的美国,至少可以让在场的人先放下敌意。
第105章
人权斗士谢洛夫
  整个过程中,谢洛夫只贯彻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讲理!至少他相信在纽约的美国人还没有这么缺乏常识,至少能有基本的智商存在。脑细胞应该还没有被瘦肉精毒杀干净。
  虽然没法改变什么,但好过什么都不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为了在对美国接下来的考察中,寻找一个对自己国家非常了解的势力作为向导。美国共产党就非常符合谢洛夫心中的标准,可能这些资本主义中心的共产党成员,比其他人更加了解本国什么地方人民还处在穷困之中。
  不论是走到任何国家,不管是美英法还是德意日,谢洛夫都能找到自己的同志们,这种感觉让他相当的快乐,在后世他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阵营早已经崩溃,全世界的共产党看起来仍然不少,但已经没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了。
  美国共产党主席格斯·霍尔走到谢洛夫身边,抓住了谢洛夫的一只手高举,面对着在场的美国共产党成员,大喊道,“我们不分国家于民族,只为了一个目的,建立一个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万岁……”
  “谢洛夫同志想要考察美国,回去之后吸取有益的经验,这没有问题!你在美国的需要的导游就由我们美国共产党负责!”格斯·霍尔握着谢洛夫的手认真道。
  “苏联共产党愿意从任何国家吸取有益处的经验,让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实验早日成功!”谢洛夫握着格斯·霍尔的手说道,“其实从硬件条件来讲,美国的经济条件是最有可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不过要想让你们本来就非常不错的生活增加风险太困难了,何况美国的资产阶级太强大,索性有你们在,可以让资本家顾忌,不敢太过分……”
  几个小时后,谢洛夫直接离开美国共产党的总部,走到总部大楼外面,立刻被眼前人群惊呆了,眼前的人数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让谢洛夫有种每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自己的错觉。让旁边的警卫到了一个美国警察的旁边,递给了警察刚才在里面的录音,谢洛夫淡然地说道,“把录音交到联邦调查局,在场人太多了!我就不从人群里面找同行了!”说完话直接上了停着的汽车,回到苏联驻纽约领事馆。
  不是谢洛夫装逼,而是本能的觉得人太多有危险,如果有人打他黑枪怎么办!在场上万人,他可不认为美国警察都这种能力替他一个外国人伸张正义。
  美国司法部大楼中,埃德加·胡佛局长的办公室中,一脸横肉的埃德加·胡佛闭着眼睛,躺在靠椅上听着美国共产党总部中的谈话,以埃德加·胡佛属下联邦调查局的能力,并不需要谢洛夫专门录下来的录音作为参考,联邦调查局本身的录音设备比谢洛夫交到调查局探员手中的录音,比更早的送到了埃德加·胡佛的办公桌上。
  直到最后完整的听完了所有的对话,闭着眼睛的埃德加·胡佛才慢悠悠地说道,“这个克格勃副主席直到里面有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这一点都不奇怪!稍微有点工作经验的特工都知道要安排一个卧底在对手的势力中是多么的容易,更何况这里是美国!谢洛夫不会在美国掀起多大的风浪,至于在美国共产党总部外面的民众,那才多少人?不会有任何一家报纸对谢洛夫的讲话做出赞美,几千人的围观者也非常好控制!几天之后,就没有在谈论这件事了!”
  好想休息了一会的埃德加·胡佛这个时候才睁开了眼睛,这个办公室中其实人很多,只是在埃德加·胡佛说话的时候没有人回答,有十几个联邦调查局的探员站在他面前,所有人都带着武器,在而墙脚蹲着的四个人已经被缴械!是埃德加·胡佛派出的调查局探员带回来的中情局特工,显然美国的两个情报局之间在今天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这个较量在埃德加·胡佛和杜勒斯之间展开,目前的结果非常明显,稳居联邦调查局三十五年的胡佛取得了胜利。
  熟练而轻巧的切了一根雪茄,叼着雪茄烟的埃德加·胡佛站起来走到了脸色带着不诧的中情局特工面前,冷淡地说道,“大家都是在为了我们的国家工作,所以这次我就不处罚你们了,回去告诉杜勒斯那个老狐狸,多把小聪明放在应该放在的地方,不要给我们守护的祖国找麻烦……”
  “胡佛局长,我们也是为了祖国!”一个被控制住缴械的中情局特工不服的质问道,今天他们本来要在人群中干掉谢洛夫,却被联邦调查局的探员控制住了。暗杀行动胎死腹中,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竟然另外一个情报单位阻止了他们的行动,这让这群人万分不诧。
  “当着几千民众的面搞暗杀活动?是杜勒斯的脑袋病变了,还是你们中情局就只有这种智商?”埃德加·胡佛抽了一口雪茄瞪着本来就很大的眼睛质问道,“如果谢洛夫死在闹市之中,请问我们国家以什么理由来解释?你也知道赫鲁晓夫可刚刚离开美国才没几天,刚刚有些和平的曙光就这么就断了,断了都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不能以这种方式!”
  “你们这群脑袋里面长肌肉的混蛋,赶紧给我滚!回去告诉杜勒斯,美国本土的事情轮不到他来过问,真的有能力,他可以带着中情局在除了美国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克格勃开战,但不要自私的把克格勃的怒火引到美国本土!”埃德加·胡佛冷着脸把这些隔壁的俘虏赶出了自己的办公室。
  如果这件事情不是在美国本土,埃德加·胡佛就是知道了也不会阻止,但是中情局竟然想在美国本土动手,作为联邦调查局的局长埃德加·胡佛就必须阻止了。对于暗杀这种事情,各国情报部门机构都有自己的认识,双方交战中的龌龊自然是有的,一般用暗杀手段都是因为对手没有报复自己的能力,所以杀了一了百了。但面对同级别的对手,却从来都不把暗杀作为考虑手段。暗杀就要考虑对手的报复,克格勃是一个完全有能力展开疯狂报复的组织。
  今天谢洛夫要是在闹事之下死在纽约,时间不长克格勃的大批杀手就会进入美国来报复,埃德加·胡佛可不愿意看到这种场面,年年都有苏联叛逃的特工在联邦调查局的保护之下被干掉,他知道克格勃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在训练暗杀部队,只是不知道这个部门叫什么名字。
  已经到了纽约领事馆的谢洛夫在呼呼大睡,不知道今天因为他,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来了一次点到即止的交手,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感谢,归根结底还是克格勃的暗杀部门行动执行部在起作用,才让埃德加·胡佛出手阻止了杜勒斯的举动。
  有了美国共产党的帮助,谢洛夫的考察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这些美国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谢洛夫去的又不是核弹试验场、导弹发射基地这种地方。他的目的真的非常简单而且真实,真的准备对美国进行一次考察,超市、夜总会、银行、餐厅都留下了谢洛夫的身影,在跟踪了几天之后,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发现,这个苏联的克格勃副主席,真的只是在进行一次常规的考察,在和美国人聊天的过程中也非常随和,问的问题都是集中在生活水平的方面。
  “说实话,这是黑人聚集区么?到真是一眼就能从外表看出来!跟白人居住的地方真是完全不一样!”今天谢洛夫在纽约的黑人区闲逛,很多街边的角落都有黑人躺在纸壳铺的简易床上休息,现在还是十月份,倒还没有问题!但气温下降之后这些黑人怎么办呢?
  “是的,现在黑人平权运动正在如火如荼,但黑人的生活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善!”给谢洛夫当导游的就是一个黑人,是美国共产党的成员,这个人语气中有些愤愤,显然对自己族群受到的歧视不满。
  这个话题谢洛夫没有接口,而是在导游的引领下进入到了黑人有产者的住房中,说实话这里的环境真的很差,甚至有人把垃圾箱作为自己的家,黑人有产者的生活水平,大概比阿塞拜疆的村庄中农民差一点,至于中亚地区谢洛夫呆的时间不长,没办法比较。
  考虑到这里的治安问题,谢洛夫身后跟着十个警卫,防止自己遭遇到被抢劫的待遇,黑人区会发生什么都没准,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不过这不耽误谢洛夫展现自己亲民的一面,掏出个十美元送给流浪汉还是可以做到的。他本人可以尊重遇到的每一个人黑人,但是前提是这不能是一个群体,也可以表现出来支持黑人平权运动的态度,甚至为马丁路德金呐喊,这不是说谢洛夫真的不分种族和国家都一视同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有黑人群体问题,但是苏联没有啊,所以谢洛夫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为黑人摇旗呐喊……
  用了三天时间谢洛夫对美国最富有的地区和代表贫穷的地方进行了考察,非常有意思的是,两种地方都在一个城市,见识到了美国繁华和破败两面的谢洛夫,开始回到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整理报告,下一个目标则是马丁路德金,是时候装一波人权斗士了……
第106章
马丁路德金
  考察报告经过整理也没有多长,只有二十多页,配上了上千张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这也是这次考察的目的,贵在真实!至于报告的整理不需要谢洛夫自己操心,克格勃养了这么多专业人员,写出一份有规格有内涵的报告还是小菜一碟。
  谢洛夫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把刚交过来的报告当着对方的面撕成废纸之后,说道,“你给我写出来任何人都能听懂的东西,人民会自己去判断!不用以批判的角度去写!”苏氏八股文直接在这里就被否决了,人民懂得差距会更加努力工作,就害怕盲目的自信。
  最害怕的就是谢洛夫苦心调查的情况,到了国内之后会被歪曲,什么真理报、塔斯社、他统统都不相信,目前谢洛夫还不怀疑苏联宣传机关的屁股有问题,但宣传策略上面的问题非常大,要是只看真理报的消息,苏联人没准以为美国人民还活在大萧条时期呢。
  把照片洗完做好编号,很多照片其实都是一个区域的不同侧面,正面的高楼大厦是一张,高楼大厦角落中躺在地上的流浪汉也是一张,其实根本就是同一个东西!有了对比才能看出来问题,跪在地上看问题和飞上天看问题都不可取,还是要以平等的态度才能看出问题。
  分好类的谢洛夫把照片和考察报告装在一个文件袋中,抻了一个懒腰道,“第一书记目前在中国访问,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国了,你三天后坐飞机回莫斯科,把调查报告送到克林姆林宫,担心级别不够进不去?找谢列平主席,他回带你进去的,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谢尔盖伊万诺夫!”谢尔盖回答道,谢洛夫一愣认真的看了一眼眼前的人,年龄对不上,和后世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应该不是一个人,貌似随意的问道,“加入克格勃几年了?”
  “我是圣彼得堡人,五年前内务部改组后分配进入的克格勃!目前是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已经到任一年了!”谢尔盖伊万诺夫轻松地说道,“我的儿子应该今年上小学了,如果回去有机会我想看看他!”
  “今年我的儿子也刚刚出生,对了,你儿子叫什么名字!”谢洛夫想到莫斯科的妻子和孩子也非常轻松的问道,“谢尔盖·鲍里索维奇·伊万诺夫……”
  哦!谢尔盖伊万诺夫的这个名字,不论是从名还是姓的角度来讲,在苏联存在的都太普遍了,谢洛夫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不过这个人在最近几天的工作中能力还是很强的,谢洛夫让他回去也有混个脸熟的意思,为了以后的调职所准备。
  晚上谢洛夫接到了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电报,上面说布加勒斯特大会已经确定在十月二十日召开,谢列平在电报中提醒谢洛夫不要在美国耽误太长时间,免得参加不了布加勒斯特大会,谢洛夫算了一下日子,还有二十多天,直接点火把电报在抽水马桶中烧掉。
  第二天谢洛夫带着一个二十人规模的旅游团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所有人身上都带着枪支,行李箱里面还有突击步枪,登上火车扬长而去的谢洛夫一行人,让火车站的联邦调查局探员咬牙暗恨,在美国的土地上一群苏联人随意走动,而他们这些保卫国家的探员还要当做没有看见。
  “从火车的保养情况来讲,美国铁路和我们国内的铁路应该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谢洛夫对着自己的警卫说道,“不过从服务上面还有火车站的售票上面,美国铁路系统似乎要更加人性化一点!”
  和后世俄罗斯已经快长草的铁路系统不同,现在苏联的铁路系统的崭新程度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有时候在对比俄罗斯和苏联两个不同时期,人们都会怀疑,这两个地方真的曾经是一个国家么?苏联解体二十多年,俄罗斯还在用苏联修建的基础设施,要说俄罗斯新建的基础设施倒不是没有,全国拔地而起的东正教教堂是多么的辉煌壮丽。那些吸干苏联财富的寡头们宁可把钱捐给教堂用,也不会修上哪怕是一米路,除非这条路是他们家的……
  “服务态度改进一下就行了!其他方面问题不大!”谢洛夫评价道,如果是中国和印度这种地方,售票系统和运力毫无疑问是最应该改进的,但是苏联不同,苏联国内很多铁路系统是由货运来支撑的,人口毫无压力的苏联并不需要时时刻刻改进售票系统。
  在亚特兰大下车的谢洛夫立刻引起了火车站美国民众的侧目,这也难怪,此时一身克格勃中将军服的谢洛夫,就像是黑夜中的灯泡一样引人注目。从安全上来讲,穿着苏联将军服的谢洛夫很有风险,有可能被视为挑衅!但为了造成老子来了的效果,再加上谢洛夫只带了军服过来,所以只能让这群杨基佬把不爽往肚子里咽。
  在安全方面谢洛夫也不是没有防备,军服下面是全苏联航空材料技术学院制作的防弹衣,而且是改进版,虽然里面穿着防弹衣显得有些臃肿,而且这里的气候有些热,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这种小小的困难谢洛夫必须克服。
  被让这些美国看太长时间的耍猴,谢洛夫一行人很快就坐车离开了火车站,踏上了寻找马丁路德金的旅途。很快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就跟在身后,跟着谢洛夫的车队缓缓前行。
  在谢洛夫的认识中,马丁路德金这种人,包括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都可以称之为为了本民族争取权益的领导人,但要说伟大么?那可就不一定,同时期他们身边都有另外一种更加得到拥护的其他领导人,比如印度的钱德拉·鲍斯,在当时的印度和后来的印度名望都不比甘地要差,但全世界都知道甘地,除了印度之外却没几个人知道钱德拉·鲍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钱德拉·鲍斯当时是通过武装斗争要赶走英国殖民者,而甘地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赶走英国殖民者,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讲,他们更加喜欢甘地这种跪着求他们的领导人,而不是钱德拉·鲍斯这种敢和他们对着干的领导人。
  所以斯大林、纳赛尔、霍梅尼那种领导自己国家取得成绩、或者让他们受到损失的领导人、毫无疑问都是杀人狂魔、变态狂、恋童癖、刽子手!相反一点没有撼动种姓制度的甘地、让艾滋病扩散到整个南非的曼德拉、以及马上要见到的马丁路德金、都会被塑造成一个圣人、哪怕他们并没有一点可以说得出口的功绩。
  控制的媒体的势力通过这种宣传,给人一种印象,只要你能忍耐,等个十年八年殖民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非暴力不合作总是能行的通的,绝口不提是武装斗争才让他们呆不下去。而且在走了之后还宣传,是甘地的伟大感动了他们,而不是那些武装斗争的领导人让他们明白呆不下去了。
  于是后世就出现了甘地、曼德拉、马丁路德金这些人成了道德标杆,而斯大林、纳赛尔、霍梅尼等等的一批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多么受到本国民众的爱戴、所得到的评价永远都是独裁者、刽子手、杀人狂魔!
  “副主席,我们为什么要关心黑人的问题呢?以黑人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多大的冲击!”在轿车中晃悠迷迷糊糊的谢洛夫听到了这个问题,闭着眼睛直接回答道,“很简单,黑人群体美国有,但是苏联没有!就好比是一个火药桶,但这个火药桶只能炸到美国人,却炸不到我们苏联人,因为苏联没有黑人群体!既然是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苏联来讲这件事情就等于是毫无风险,没有风险的冒险,这样的火药桶看见一个就要点燃一个!”
  这种事情一定要主动进去搀和,成功了占据道德之高点,能捞到一笔不错的名望!就算是黑人平权运动失败了,也不管他的事情,只会让黑人的怒火越来越高涨,造成美国的社会动乱更加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怎么算都是赚了,当然要主动搀和进去。
  谢洛夫对马丁路德金没有太高的评价,但还是要见一见,算是提前刷名望!不过考虑到现在胡佛的想法,没准马丁路德金会被扣上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帽子,就算是没有证据以后被放出来,一旦被暗杀仍然可以让克格勃操弄舆论,好处简直太多了。
  很快轿车就停在一个教堂门口,这是谢洛夫第二次进入这种地方,上一次还是在意大利的时候,直接进入到了教堂中,时间不长穿着牧师袍的马丁路德金就出来了。谢洛夫主动伸出手,做出一副久仰久仰的样子,十分荣幸地说道,“马丁路德金先生,这次到了美国才知道,竟然有这么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为了黑人权益的平等做斗争!”这些话让谢洛夫身后的警卫都十分无语,好像刚刚自己的老大对他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第107章
准备跑路
  对于谢洛夫以及背后的苏联,马丁路德金心中是十分矛盾的,所有人都知道苏联是现在美国最大的对手,美国虽然表面不说,但实际上恨不得苏联人全国死光光。但马丁路德金本人也是一个黑人,如果黑人平权运动能够吸引到苏联人的关注,毫无疑问会有很大的助力,说不定在苏联的重压之下,黑人平权运动会更加容易。
  带着矛盾的心态,马丁路德金还是握住了谢洛夫的手,就听见谢洛夫带着洞悉一切的眼神说道,“马丁路德金先生,你好像心中十分矛盾,是否在害怕和苏联干部接触呢?”
  好敏锐的洞察力!马丁路德金都觉得自己握手的手臂都僵硬了,就好像面对一个无所不知而又无所不能的人,这是谢洛夫带着后世的记忆加上克格勃工作数年的经验,才形成了今天这种让人不自在的感觉,不得不说克格勃的工作经验掩护了谢洛夫很多事情,很多人面对谢洛夫自然都会想到克格勃无所不能,减少了对谢洛夫本人的怀疑。
  送开口的马丁路德金保持着谨慎地笑容,对谢洛夫的质疑不做解答,其实已经表明了谢洛夫的质疑,那就是他真的想要避免联邦调查局找他的麻烦!这也是非常正常的,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不但要受到大批族群的爱戴,还要有一定的运气,能避免被联邦调查局调查,为什么一定要去挑动胡佛的神经呢?
  两人对这方面的问题略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马丁路德金和谢洛夫都是一个目的,就是借势,马丁路德金想要通过苏联对这个问题的关心,扩大自己在黑人群体中的影响力,毕竟现在的平权运动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做,谢洛夫也是在借势,借助黑人平权运动让苏联占据在道德上的制高点,为下一步的攻略非洲找到道德上面的屏障。从双方手中的资源看来,谢洛夫毫无疑问是风险小收益大的那一面,冲锋陷阵不需要自己,只需要坐享其成就行了。
  资本主义任何地方都可以修改,但有一个地方从来没有修改过,那就是他需要市场!谢洛夫之所以热衷于输出革命,就是在压缩美国人的市场!这场在全球范围的秘密战线,一点都不比欧洲前线对峙要缓和,但引起战争的几率却非常小。其中非洲资源丰富,而且被英法殖民过,算是苏联在这方面的一个突破点。
  由于苏联的地理因素,在历史上扩张的路程中,受害者一般都是邻国。现在这些国家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但对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印象,苏联完全可以站早道德制高点上一边批判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同时在全球以援助的名义大肆扩张。
  其实谢洛夫理想中的状态,这个世界要么只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么就是全球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这个观念主要是后世除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其他几个国家都烂泥扶不上墙,给社会主义抹黑!那时候谢洛夫就有一种还不如只有中国是社会主义,也就不有其他几个国家给社会主义抹黑的想法,没有其他几个国家存在,也就不用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天天在报纸上叨叨社会主义不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